洗浴中心综合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1481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洗浴中心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洗浴中心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洗浴中心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洗浴中心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洗浴中心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洗浴中心综合应急预案.docx

《洗浴中心综合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洗浴中心综合应急预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洗浴中心综合应急预案.docx

洗浴中心综合应急预案

洗浴中心综合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3

第二章事故风险描述6

第三章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8

第四章预警及信息报告11

第五章应急响应13

第六章信息公开19

第七章后期处置20

第八章保障措施20

第九章应急预案管理21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我XXX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明确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果断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特制订本预案。

其主要目的如下:

1.1.1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突发性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

1.1.2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力减轻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主席令【2014】第1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2007】第69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2008】第6号)

(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88号)

(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应急【2009】73号)

(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

(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9009-2015)

(1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11)《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122号)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主席令【2013】第17号)

(1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66号)

(14)《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卫生部令第3号)

(15)《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2006

(16)XXX安监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XXX经营范围内从事营业期间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和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包括火灾、爆炸、物体打击、触电、中毒、灼烫、机械伤害、摔伤、危害健康等其他事故。

1.4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的相关要求,我XXX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专项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修订),现场处置方案预案体系构成见图1—1。

 

 

 

图1-1应急预案体系图

综合应急预案是总体阐述本XXX的应急工作原则、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应急行动、应急措和保障的基本要求,是我XXX应对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触电事故、物体打击、火灾、中毒等最常发生的事故制定的具体应急预案,有其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应急措施。

1.5应急工作原则

1.5.1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措施果断,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靠科学、实事求是以及协同应对的原则。

1.5.2积极应对,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把保障人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

1.5.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居安思危,超前预防,。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

1.5.4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从上到下各级领导,实行分级负责制,充分发挥应急指挥作用。

1.5.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依靠员工力量和社会资源,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1.5.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具备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综合能力。

第二章事故风险描述

2.1XXX概况

XXX位于XXX,成立于年月日,在法人XX的带领下,现有工作人员XX余人,其中包括收银员、领班、库管、安检员、维修员、保洁员等。

XXX以诚信赢顾客的理念经营管理,不断引进人才,实践经验丰富。

XXX始终本着“以诚信为根本,尊顾客为上帝,视质量为生命,重服务为首位”的宗旨。

XXX

2.2事故风险描述

从XXX风险源管理来看,应该按每一个可能发生的事故确定一系列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对于从每一个具体的事故风险源管理来看,每个事故在发生过程中存在若干个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

所以,我XXX危险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事故名称

发生可能性

严重程度

影响范围

物体打击事故

高空(吊灯、装饰物等)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乱扔东西造成人员伤害

物体打击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轻者皮肉之苦、甚至会造成肢体残疾、更有甚者可能会死亡

XXX内工作人员及顾客

触电事故

设备漏电造成触电、不正确使用电器造成触电、线路安装破损触电以及其他触电等(缺少外电防护、设备无接零(漏电)保护、线路破皮老化等)。

另外,超负荷作业、未按TN-S用电系统布置等都易造成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会造成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对人体的伤害可能会引起点击、电伤、对人体内部器官的伤害、严重者可能死亡。

XXX内工作人员及顾客

中毒事故

空间内存在有毒有害危险性因素(有毒气体等),未采取通风、检测、防中毒、窒息等安全措施,食物中毒等

受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造成人员昏迷、意识丧失,不及时脱离受限空间进行治疗,可引发死亡事故;食物中毒导致人员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引发死亡事故;高温引起人员中暑等。

XXX内工作人员及顾客

火灾、爆炸事故

配电室火灾、雷击火灾、供电线路火灾、违规用电引起火灾、用电设备线路老化、短路、过载、线路损坏、配电箱安装配线不符合要求、安装用电设备接线松动、临时用电布线不符合要求等;动用明火时没有专职看火人员、液化气泄漏着火、液化气罐爆炸、可燃物体着火、明火作业违反操作规程;职工违规使用电气设备、取暖设备和其他用电设备引火灾;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安全检查不到位

火灾会引起爆炸,造成人员及周边人员伤亡,还会对身体出现烧伤,严重者出现窒息死亡。

XXX内工作人员及顾客、周边场所及人员

管路破裂事故

地下煤气管爆裂泄漏、自来水管爆裂、电力电缆及通讯电缆断裂、其他重要管线断裂

易发生煤气中毒、停水停电事故等连带事故,严重可引起死亡

XXX内工作人员及顾客、周边场所及人员

极端天气事故

地震造成房屋损坏、暴风天气已挂断电线造成停电、火灾等

地震造成物体打击事故,严重可造成死亡。

极端天易引发其他事故

XXX内工作人员及顾客、周边场所及人员

停水停电事故

地区集中停水停电,其他原因(管路破裂等)导致的停水停电等

停水影响顾客冲洗、停电易发生踩踏、滑到等事故

XXX内工作人员及顾客

滑倒摔伤、突发疾病

顾客个人滑倒或因发生口角互相推倒、突发(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晕池

滑倒摔伤轻者皮肉伤、重者肢体伤(骨折等)突发疾病严重可引起死亡

XXX内工作人员及顾客

缺:

灼烫、机械伤害内容(包括洗浴、餐厅)

 

第三章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本XXX应急组织体系设置如图3—1所示:

 

 

3.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我XXX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XXX主要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主管安全部门监管。

发生重大事故时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XXX现场负责人担任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领班任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按各自的职责协调指挥各部门履行其职能,指挥部设在主管安全部门。

值班联系电话及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见附件1,若XXX主要负责人不在时,由领班任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3.2.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XXX“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演练;

(3)组织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及救援工作。

3.2.2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1)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2)协调事故现场救援人员;

(3)批准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4)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5)确定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6)负责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7)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8)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9)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10)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3.2.3应急救援指挥部分工及职责

应急救援总指挥职责:

负责组织指挥XXX的应急救援;

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

警戒疏散组其职责:

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工作。

现场抢救组其职责:

负责组织指挥抢救人员和财产,疏散现场遇险人员,清理和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负责事故处置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协助总指挥负责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

后勤保障组职责:

负责应急救援车辆、救援物资、救援装备及时到位;确保应急处置过程中通讯网络畅通;做好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的后勤保障,安排伤亡人员及家属的食宿,应急处置的费用支出结算工作。

医疗救护组职责:

负责与医疗单位联系,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通讯联络组其职责:

(1)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畅通;

(2)协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救援;

(3)保持与各个相关部门信息的通畅;

(4)负责通知各安全应急小组成员。

善后理赔组职责:

(1)负责联络和接待伤亡人员家属,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

(2)按国家政策负责协调遇难者及家属的善后处理和受伤人员的善后工作

(3)负责协调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4)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服务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

第四章预警及信息报告

4.1预警

4.1.1预警条件

(1)有关部门发布恶劣天气(高温等)、地震预警时;

(2)有关部门发布停电停水的通知后;

(3)日常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发现典型或带有普遍性的安全问题后;

(4)上级主管部门下发预警后。

预警信息主要针对避免事故发生提前进行警示,有针对性地作出符合XXX实际的安全工作部署,提示XXX各部门认真分析和查找安全薄弱环节,深刻吸取已发生事故的教训,总结经验,确保安全。

预警信息主要内容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部门等。

4.1.2预警信息发布和解除方式:

各级预警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救援指挥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发布和解除。

发布和解除的形式有召开会议和下发通知两种。

4.1.3预警信息内容:

简要说明事故征兆,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

4.1.4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发现事故征兆分析判断确定预警级别

发出预警

4.2信息报告

4.2.1信息报告与通知

(1)XXX应急救援办公室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

电话为:

XXX

(2)突发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立即报告值班负责人,由负责人拨打值班电话报告事故情况或直接报告应急值班人员。

应急值班人员接警后,做好登记,登记后立即向应急小组组长(XXX)及副组长(XXX)报告。

(3)为有效的开展事故救援活动,现场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寻求社会救援力量。

火灾:

现场负责人拨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门求援。

急救:

现场负责人拨打120,向医疗急救中心求援。

4.2.2信息上报

(1)上报的部门及时限

事故信息上报采取分级上报原则,最终由XXX总经理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

(2)信息上报内容包括:

事故发生单位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初步掌握的人员伤亡(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批准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等。

事故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3)按照国家规定,在1个小时内向事故属地安监局进行报告。

4.2.3信息传递

(1)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员→现场负责人→应急值班电话→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各应急小组。

(2)请求支援:

当事故发生后,单位内部应急救援物资及人员不能满足事故救援要求时,可通过电话及传真的方式请求相邻单位支援,并根据事故类型,说明请求支援的物资名称、数量等。

(3)与外界新闻舆论信息沟通

责任人:

XXX领班

信息沟通方式:

对外界发布的信息,必须表述准确、清晰,发布的信息必须经应急救援指挥部审核通过,以文字的形式统一发布。

第五章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在事故状态下,视事故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及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应急响应分为三级。

5.1.1一级响应(扩大应急)

存在下列任意一种情况,启动一级响应。

(1)触电事故、火灾爆炸事故、中毒事故等大型事故;

(2)XXX应急机制、应急力量或资源不足,无力控制事态,需要上级增援的;

5.1.2二级响应

存在下列任意一种情况,XXX有能力控制事态的,启动二级响应。

(1)管路破裂事故、灼烫、极端天气事故等;

5.1.3三级响应

出现物体打击伤害、滑倒、机械伤害、停水停电、突发疾病等事故,部门正常可以处理的紧急情况,其所需的后勤支持、人员或其他资源增源,在部门内可以自行解决。

事故处理启动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

5.2响应程序

各部门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警情判断、应急启动、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事态控制、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等。

突发事故发生后,由现场负责人根据事故情况,迅速报告XXX值班经理,确定响应级别。

需启动一级响应时,一级救援响应启动前,二级响应必须已经启动。

5.2.1一级响应程序(扩大应急)

(1)XXX值班经理接到事故报告后,认为现场现有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不能满足抢救行动要求时,由XXX总经理及时向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安监局报告,向友邻单位请求支援。

(2)上级应急增援力量到达后,由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XXX各应急救援小组与上级应急救援小组衔接,移交指挥权。

(3)现场所有本XXX应急人员和应急小组应服从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挥。

遇有不同意见或特殊情况需要说明时,应通过本XXX主管安全部门进行反映。

5.2.2二级响应程序

(1)突发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立即组织疏散并清点人数。

同时拨打值班电话报告事故情况或直接报告XXX领班。

应急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XXX主要负责人。

同时,现场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寻求社会救援力量,拨打120急救电话,遇火灾和人员受困时还应立即拨打119求援。

(2)XXX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符合本预案启动条件时,确定响应级别,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

各救援小组成员赶赴现场,收集分析事故初步情况,并做好上报工作。

(3)XXX应急救援指挥部按本预案确立的基本原则和专家建议指挥救援工作。

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非应急人员进行疏散,指挥各应急救援小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事态得到控制后,XXX应急救援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安排布置应急恢复和应急发布有关工作。

(5)事故发生时,必须保护现场,对危险地区周边进行警戒封闭,按本预案营救、急救伤员和保护财产。

如若发生特殊险情时,应急指挥中心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5.2.3三级响应程序

依靠各部门的应急资源可有效控制事故发展,由部门负责人担任总指挥,调配各部门的应急资源。

5.3处置措施

5.3.1事故一级响应处置措施:

启动XXX综合应急预案。

(1)抢险救援组人员在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情况下按现场救援指挥部指令,立即展开抢救伤员、疏散人员,防止险情继续扩大蔓延最大限度控制事故发展。

(2)警戒治安组做好划定警戒区域、治安保卫、疏散无关人员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救护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车辆、救援物资、救援装备及时到位,确保应急处置过程中通讯网络畅通,做好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5)现场难以控制时,现场救援指挥部应立即与属地安监局、属地医院、属地消防部门等外部应急救援单位取得联系请求支援,并应说明发生事故的类型,请求支援的物资名称、数量等。

5.3.2安全事故二级响应处置措施:

启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3.3安全事故三级响应处置措施:

启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3.4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1)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判定出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伤害,波及周边范围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及原因。

若伤害范围不大,现场人员应首先展开自行救护。

(3)对事故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危险源控制。

(4)各部门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可命令应急救援小组立即开展救援。

如事故进一步扩大,应请求外部救援,并将现场情况向XXX总经理报告。

(5)指挥医疗救护人员、消防人员达到事故现场,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6)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迅速将警戒区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7)危险区的隔离

a.根据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将发生事故区域,划分为危险区。

b.在被划分的危险区域周边放置警示牌,用警示带将危险区域与安全区域隔离,并安排人员守卫。

(8)受伤人员现场救护与医院救治

a.现场人员轻微受伤,可自行按规定处理。

b.对重伤人员,各部门配合医疗救护队,送医院抢救。

(9)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当事故处理结束后,立即组织现场洗消、清理和设备的恢复运行。

5.4应急结束

5.4.1应急结束条件

(1)一级响应程序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势态被完全控制,经确认已彻底消除危险根源,警戒区内无危险,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已经消除,经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批准由应急救援现场总指挥确定并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通知本XXX及相关部门、周边社区人员:

危险已解除。

(2)二级响应程序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势态被完全控制,经确认已彻底消除事故的根源,警戒区内无危险,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已经消除,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由应急救援现场总指挥确定并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通知本XXX人员:

危险已解除。

(3)三级响应程序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势态被完全控制,经认

已彻底消除事故的根源,警戒区内无危险,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

已经消除,经现场应急处置总指挥确定并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通知

本部门人员:

危险已解除。

 

应急响应程序图

5.4.2事故上报事项

启动二、三级应急响应事故结束后,由各部门组织,将事故发生经过、救援情况、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等形式书面材料,报送属地安监局。

5.4.3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应急救援结束后,应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下列材料:

(1)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2)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3)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情况;

(4)救援现场影像资料;

(5)发生事故时现场实际情况等。

5.4.4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事故发展为扩大级,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抢救的事故,其救援工作总结由组织事故抢救的部门负责组织完成;应急响应级别为二、三级由XXX组织自救的事故,其救援工作总结由本单位负责组织完成。

事故救援工作总结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事故发生、报告及救援经过;

(2)应急预案启动和执行情况;

(3)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成立及组成情况;

(4)事故抢救方案及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5)事故抢救过程中好的做法和发现的问题,包括应急预案、事故报告和救援组织、协调、指挥及装备、物资、通讯资源等方面;

(6)对本XXX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

第六章信息公开

6.1信息发布原则

及时、准确、客观、公正

6.2信息发布部门

事故信息由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发布。

指挥部设立信息发言人,由领班担任,经授权后负责如实对外及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工作。

第七章后期处置

7.1污染物处理

应对泄漏(尤其是破损)装置内的残留物实施处置。

然后,还需对泄漏现场进行彻底的置换,处置和置换的污染物也需回收处理。

对损坏的装置应彻底清洗、置换,并使用仪器检测,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可按程序和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检修或废弃。

7.2营业秩序恢复

应急响应结束,现场污染物妥善处理后,由各部门及抢修人员对现场设备设施等进行详细检查,具备营业条件后,可恢复营业。

医疗救治

对事故中受伤人员,妥善安置在专业对口医院救治。

善后赔偿

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后,XXX做好伤亡家属的接待安抚工作,及时办理善后补偿工作,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家属以及受到影响的员工。

7.3应急能力评估

通过对事故救援情况的分析,重新对各级应急响应条件下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人员、救援器材、防护用品等,同时根据评估后的应急能力对预案的响应条件进行修订完善。

第八章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XXX应急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必须24小时开手机,保证通知联系畅通。

主管安全部门将应急救援组织的通讯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点分布图、危险源周围可利用的应急设备、设施分布图等存放于指定位置,以便随时应急使用。

各岗位必须张贴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电话及24小时值守电话号码。

附件1:

值班联系电话及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附件2:

外部救援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8.2应急队伍保障

XXX成立兼职救援队,有兼职应急救援人员,本岗位人员及相邻岗位人员,加强对预案的演练,确保事故发生时按照相应的预案进行救援。

与友邻单位签署安全应急救援互助协议,与就近医院签署安全事故应急救治协议。

8.3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根据XXX易发生事故的类型,配备了必要的防护用品及器材。

备品库设有应急救援器材库,平时不被动用。

XXX和各部门定期清查应急救援器材,对过期器材及时更新,维护救援设备,保证物资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XXX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清单及分布见附件3

8.4经费保障

由XXX主管安全部门负责每年应急经费的申请和保障,公司财务部门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按照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的2%提取安全费用,专门用于安全应急设施的支出。

第九章应急预案管理

9.1应急预案培训

9.1.1培训计划

主管安全部门制订XXX年度应急预案培训计划,应急预案的培训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

9.1.2培训方式方法

(1)由XXX邀请专家讲解应急救援有关知识;

(2)由XXX应急救援办公室组织系统学习应急救援预案;

(3)班前班后会每周一次进行现场处置方案的学习;

(4)模拟演练。

9.1.3培训

(1)应急救援人员培训

本预案制订实施后,所有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应认真学习,明确应急救援责任与义务。

每年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两次学习,每个人都应做到熟知救援内容,明确自己分工。

(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每年组织一次对全体员工的应急响应培训,了解事故应急预案响应条件,能够在现场第一时间准确判断事故大小,是否符合事故应急响应条件,保证预案的有效实施。

(3)周边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