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节能量交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1354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节能量交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节能量交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节能量交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蒙古节能量交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蒙古节能量交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节能量交易.docx

《内蒙古节能量交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节能量交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节能量交易.docx

内蒙古节能量交易

 

能耗总量控制下的节能量交易机制的初探研究

 

节能与应对气候变化中心

节能量交易课题研究组

2014年3月30日

 

节能量交易:

是指各类用能单位(或政府)在其节能目标下,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而采取的买入或卖出节能量(或能源消费权)的市场交易行为。

分为两类:

一是基于能源消费权(能源消费指标)的交易。

政府制定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各类用能单位或政府。

各单位根据其持有能源消费指标数量和实际能源消费量决定购买或者出售能源消费指标。

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

项目业主实施节能项目经核证产生的节能量可参与市场交易。

基于项目的节能量交易已在北京、深圳等地方实施。

为更好的促进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课题将对能源消费权的节能量交易开展研究。

节能量交易机制:

通过为整个经济的能耗水平设定一个上限,然后在各参与主体之间分配能耗配额,允许超额耗能主体与耗能未超额主体之间进行配额单位交易的一个市场过程。

一、国内外节能量交易实施情况

(一)国外节能量交易的发展现状

美国:

美国节能量交易在能效配额制度和节能量认证的基础上,能源供应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展节能量认证交易的行为。

能效配额制度(Energyefficiencyportfoliostandards,EEPS),是由州政府或联邦政府制订的,规定多少能量效率必须满足部分能量需求或能够取得多少潜在的效率能效配额制度是要求能源供应商满足节能量目标的制度,即要求能源供应商在规定时期必须完成一定的节能量。

“节能量认证”(EnergySavingsCertificate,ESC)也称“白色标签”,是由权威机构经测量和确认的一定单位的节能量,该认证是独立、可交易的商品并且代表着对相应节能量的所有权。

白色认证的产生是通过有效节能措施的运用使能源供应商本身拥有可累积测量的节能量。

能源供应商累计的节能量必须要达到能效配额制度的目标,若没有达到可以从其他机构或第三方能效服务机构购买他们剩余的节能量认证。

美国节能量认证机制及交易的实施效果

2008年10月,美国已经有11个州单独制订了EEPS(能效配额制度)节电量政策,另外4个州与RPS(新能源特别措施法)结合制订了节电政策,且有康涅狄格州、内华达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密歇根州四州已经引入了ESC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

其中康涅狄格州由于解除了电力管制,ESC发展速度较快,是惟一一个交易活跃的州。

美国能效经济委员会(ACEEE)估计截至2020年,EEPS的实施会减少117,000MW(相当于年发电能力300MW的390个发电厂的发电量)的能源需求;二氧化碳减排量估计为2.6亿吨,相当于4,800万辆汽车从公路上消失1年;增加22.2万个就业机会。

同时,消费者将节省1,680亿美元能源费用,成本效益比率达到3:

1。

欧洲:

2005年,欧盟委员会(EC)发布了“能源效率——用较少的资源办较多的事”绿皮书,并制订了截至2020年节能20%的目标。

2006年,EC又发布了“终端能效和能源服务指令”,以推进能效政策和发展能源服务市场。

该指令将一种新的节能量认证机制——“白色认证”引入欧盟。

白色证书表示在能源使用阶段实施了节能工程,采用了节能技术且符合法定的节能标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额定标准的节能量。

白色认证机制的思路是决策者(主要是政府)为能源供应商制订节能目标,能源供应商须在定时间段内对其自身或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措施以实现节能目标;同样也可以通过在节能量交易市场上购买其他能源供应商(或非义务机构)除完成本公司目标还多余的节能量(白色证书)以完成目标;而到期未完成节能目标的企业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所受惩罚金额将超过购买同样数量的白色证书所需花费。

一般白色认证机制(详见图1)实施节能措施的项目包含三类:

按部门分类,包括工业、商业、交通和建筑等;按能源分类,包括电力、天然气、民用燃料油和运输燃料等;按技术分类,包括锅炉、电机、照明、供热和交通工具等。

在欧盟,最早相继实施白色认证机制的是英国、意大利和法国。

三个国家的机制依据各自的节能量目标和市场参与者不同而有所区别。

意大利节能量认证机制及交易的实施效果

意大利2005至2010年以来,AEEG已获得来自1,100个节能项目的350个节能量核查和认证的请求。

这些节能项目预计至少节能15.5万吨油当量,其中电力部门节能97,854吨油当量,天然气部门节能58,057吨油当量;其中,电力和天然气供应部门与设备加工商、安装商和ESCO联合申报的项目占40%,另外60%由AEEG直接授权ESCO完成。

英国节能量认证机制及交易的实施效果

英国第一个义务承担阶段从2002年初至2005年初,要求节能量为620亿kWh(或天然气、油或煤的等价值)。

最终获得了870亿kWh的节能量,超过目标40%,其中接近一半(400亿kWh)是在项目的第三年实现的。

第二个义务承担阶段2005至2008年,确立了1,300亿kWh的节能量目标,该目标使英国年住宅用能减少2%(每年节能接近0.7%),并且在该阶段第一年,供应商就完成了3年目标的60%。

法国节能量认证机制及交易的实施效果

法国截至2008年初,已有58个受益公司获得了220份白色认证证书,相当于140亿kWh节能量。

其中139亿kWh来自实施标准节能措施的项目,0.92亿kWh来自特别项目。

 

欧盟各国(地区)节能量交易机制的对比

(二)国内节能量交易的发展现状

1、节能量交易实践探索放方面

北京环交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积极开展节能量交易机制的研究,制定交易制度,建设交易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以项目节能量为基础的节能量交易。

2013年2月北京环交所联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共同开创了我国项目节能量交易的先河,交易总额达216.6吨标煤。

此次交易涉及三个节能项目的部分节能量。

香港碳谷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富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博尚信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购买了来自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和深圳市万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的"深圳滨河大道HID路灯节能"、大商集团(郑州)"新玛特总店综合节能"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零维护新风改造"等项目的部分节能量指标。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积极筹备开展基于建筑节能量的产品交易平台,联合国内权威科研机构研究制定各类型建筑的能耗限额参考标准,并对积极吸纳会员单位签署自愿协议,实行建筑用能限额管理,对超限额用能建筑,采取节能改造或通过购买节能量的方式实现能耗降低目标。

这一交易平台的成功推出,对当前还存在的建筑能耗水平高、增长势头猛、节能改造进展缓慢等突出问题有积极的探索性作用。

为切实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充分挖掘建筑节能潜力,促进能效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机制在建筑节能领域应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地方政府实践方面,山东省、山西省积极探索节能量交易模式,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开展试点交易,为全面推广节能量交易积累经验。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首个节能量交易管理办法《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13年10月31日完成了首笔交易。

此次交易是一次交易预演,主要是积累经验、查找问题,为山东省正式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打好基础。

山西省多方调研,制定了具体的能耗交易实施方案,并选择忻州市先行开展试点,并在试点经验基础上,总结经验积极向全省推广实施。

山西省通过建立能耗交易这个市场化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能耗空间,以市场手段促进能效水平的提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节能量交易机制研究方面

2010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唐方方、李金兵等人率先在国内开展研究,阐述节能量交易机制原理,借鉴国外节能量交易的模式,提出我国节能量交易机制的设计,为我国探索节能量交易奠定基础。

2011年中国融资项目管理办公室利用中国节能融资项目GEF赠款资助,开展了国家节能量交易体系框架方案调研和可选方案、支持北京节能量交易试点方案研究及执行、支持上海节能量交易试点方案研究及执行、研究开发以“建立中国节能量交易体系”为主题的世界银行/GEF项目申报方案、国家方案节能量交易体系实施方案研究。

五大课题的实施,填补了我国节能量交易系统研究的空白,为我国制定节能量交易体系框架方案及其实施路线图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我国全面开展节能量交易积累了试点经验。

2013年我国更多的学者投入到节能量交易的研究中,在能耗配额分配、节能量认定方法论、节能量监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理论、政策保障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探索,极大的丰富了我国节能量交易理论基础。

二、内蒙古开展节能量交易的必要性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必须面对的问题是,由于受到日益强化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约束,传统的高耗能、高增长方式已经很难延续。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成为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测算,我国节能对碳排放量降低的贡献率超过80%。

可见,节能是完成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必须推动各类用能单位、各行业及广大消费者的主动节能行为。

从国际经验看,实现节能量交易的充分市场化运行可以促进各类耗能主体及节能经营客体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它们推进节能工作的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此,建设有效的节能量交易机制是我国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程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推动节能减排既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建设在政府监管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节能量交易体系是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以及各参与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主要途径,这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各自愿参与国的一项明确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全国的单位GDP能耗指标及单位GDP碳排放指标均累计下降16%。

面对严峻的自然生态挑战和明确的任务指标约束,我国节能量交易机制的构建已经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要依靠行政方式推动落实节能政策,确保完成节能目标,在建立市场化的节能长效机制方面较为薄弱。

在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了行政的手段,基于市场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用的比较少。

行政的手段与市场的手段、法律的手段相比较,优点是见效快,不足是代价高、不持续。

因此,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节能的需求及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需求等方面看,迫切要求我们应加快建立节能量交易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以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国家发改委在节能减排2014年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建立和实施节能量交易”

(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内蒙古经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的经济增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内蒙古的经济增长速度惊人,数据显示,内蒙古连续8年GDP增速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人均达到1万美元,跨入中等收入地区。

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68万亿元,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19.5亿元,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万亿元,增长18.4%。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受资源禀赋和所处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我区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突出。

从产业结构看,2013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599.41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9084.19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6148.78亿元,增长7.1%。

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7%,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7.6%,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7.7%。

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9.5:

54.0:

36.5。

从工业经济内部结构看,一是轻重工业发展不合理。

重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与轻工业比重有逐年加大的趋势。

经济的增长特别是持续高增长要以大量消耗资源为前提。

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较强。

目前,全区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中,只有能源、农畜产品加工和冶金中的钢铁“两个半产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其他产业的整体实力相对较弱。

尤其是“一煤独大”,全区煤炭工业增加值、煤炭工业企业利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较大。

2009年煤炭对内蒙古工业利润的贡献率高达55.7%。

煤炭产业的投资见效快、回报率高,造成投资不断从其他行业向煤炭行业集中,客观上存在煤炭行业对非煤行业、资源性产业对非资源产业的挤出效应。

同时,煤炭行业、资源性产业的高回报率使投资者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意愿不强,大都靠出售“原字号”和初级产品谋利,造成产品结构单一,链条短,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难以建立。

内蒙古是典型的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其固有的高消耗特点对资源利用提出较高的要求。

2011年内蒙古万元GDP能耗1.41吨标准煤,万元GDP电耗1775.6千瓦小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3.09吨标准煤,人均用水量737.9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2012”显示,内蒙古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为149.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4位,差距十分明显。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主导的绿色发展模式远未形成,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任重道远。

体系完备的节能量交易机制可以为各类的用能单位、节能产品产商及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真实的收益激励和可操作的分配模式。

因此,节能量交易机制的运行将为节能环保行业打造完备的产业链,用能单位、节能企业、节能服务公司、节能交易平台、节能产品以及节能技术都会迅速发展,促进节能环保行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成。

最终,以节能量交易机制为支撑的节能减排工程将不仅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还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节能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

目前,国家已为我区下达了“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指标,综合分析,全面完成各项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节能减排双重压力。

改变欠发达的基本区情,需要进一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

目前我区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发展的资源成本、环境代价和物质消耗较大,并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能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受环境容量制约及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发展的要求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二是节能减排空间和潜力逐渐缩小。

我区“十二五”节能目标比“十一五”下降了7个百分点,但实际节能量并未降低,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单位GDP能耗下降15%,需要完成的节能量比“十一五”高2000万吨标准煤左右。

“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在“十五”末期能耗高、排放量大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强力推动完成的,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不足。

目前,主要耗能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基本完成,污染减排设施已陆续投入运营,能够很快取得成效的项目很少,推进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继续提高节能减排水平的空间和潜力越来越小。

三是国家即将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国家将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38.8亿吨标准煤左右,同比增长3.2%;用电量5.7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煤炭消费量38亿吨,增长1.6%;石油表观消费量5.1亿吨,增长1.8%;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930亿立方米,增长14.5%。

预计到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电力消费总量都会出现峰值拐点,呈现缓慢增长和逐步下降趋势,国家防治大气污染会使这个拐点来得更早、更快,增加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比例,为我区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加快清洁能源输出提供有利机遇和市场空间。

如何发挥我区优势,做好煤炭及其转化这篇文章,将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

我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仍处于全国落后地区,经济严重依靠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发展,国家实施的总量控制,将对我区新上项目、重建项目有重大影响。

节能量有助于参与主体进行节能技术的使用和更高管理效率的实现;使得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过程进行自发的运转,从而有效地达成“双控”目标。

“十二五”时期暨今后一段时期内,是我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建“两型”社会的攻坚时期。

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十二五”期间我区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市场化手段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以节能量交易化解区域用能空间短缺的问题,统筹处理好加快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关系,努力实现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赢共进,增强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压力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增长,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产生很大压力。

历史上水草丰美的鄂尔多斯草原如今已经半荒漠化;现存最完整的天然草原锡林郭勒草原近年来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已达到可利用草原面积的64%;享誉国内外的呼伦贝尔草原目前沙化土地面积也已达130万公顷。

据了解,目前内蒙古尚需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60%,内蒙古草原生态的脆弱度已经达到空前高度。

然而,区内大量的矿产资源主要储藏在草原区域地下,全区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和代价巨大,草原生态的超负荷承载与粗放的能源开采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

节能量交易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重要的市场手段。

节能量交易有助于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开发量,保护美丽的大草原、大湖泊。

开展节能量交易将为余热余压利用企业带来客观的收入,有助于企业提高利润,保护生态环境。

开展节能量交易是化解生态环境压力重要的市场化手段。

三、内蒙古节能量交易机制框架

节能量交易即以上限和交易为基础,为系统设定能耗限额,并将限额分解到各个参与主体,通过参与主体之间的配额交易,最终实现系统能耗控制目标的市场过程。

节能量交易的目标是通过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使能源资源在全社会得到有效配置,最终达到区域预期的节能减排目标。

其交易的对象是能源的消费权(或称使用权),并且在能源消费权的交易中事实上还伴随着常规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的转移,因此这种交易显性是资源消费权交易,隐性还可能存在同步的排污权交易,使得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中涉及的层面更为复杂。

在节能量交易机制中,核心过程由市场主导完成,而实施政府干预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一是政府需要存在一套,在满足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可被所有交易主体接受的合理的能量消费权的分配方案;其二是政府需要形成一套完备可行,可供交易主体遵循的法律制度。

在目前我国排污权交易尚属初步探索的大环境下,采用选择试点区域、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的方式将是节能量交易的必然发展模式。

本文的研究重点侧重于节能量交易中政府干预的层面,包括总量设计、配额分配、试点区域与行业筛选的量化研究,相对于市场交易过程,这些方面的研究是交易开展所必备的基础性研究,并且更为可控、可量化,研究结论可为政府设计节能量交易机制提供决策支持。

节能量交易的基本流程按时间顺序包括3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交易前的节能目标设定,配额分配,参与主体确认,这一阶段是可实施量化分析的部分;第二阶段是交易过程直接相关的交易规则确定,节能量认证,证书发放,场内/场外交易;第三阶段是交易后的证书回收(不允许跨期交易时)及视履约情况的奖惩。

相对于法、意等国覆盖所有消费者的方式,2010年我区工业终端消费占能源终端消费总量的69.38%,且居民对能源消费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也较为有限,而且我国资源环境权益的各种市场化交易机制都处在试点探索期间,政策法规不尽完善,政府可首先考虑从工业部门入手,选择优先参与群体,待机制成熟后扩大覆盖面。

因此,适宜我区区情的节能量交易基本流程和参与主体(如图1所示)

四、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分配(指标的分配)

依据国家能源评价体系,借鉴国家及自治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分配方法及分配总额,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分工、能耗状况、节能潜力、和各行业单位GDP能耗标准对所属单位的能源消费总量和用电量进行分配。

(一)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至盟市方法

1、核定基数。

按省统计局2010年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确定目标控制基数和国家分配给内蒙古“十二五”节能强度任务,制定各地区能源强度预计下降幅度。

表1.“十二五”GDP、能耗强度与能源消费总量相关性分析

“十二五”GDP增速

“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

“十二五”能源消费增量

“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递增率

相对2010年比例

绝对值(万吨标煤)

(万吨标煤)

16%

17%

18%

16%

17%

18%

16%

17%

18%

16%

17%

18%

8.0%

1.23

1.22

1.20

18366

18148

17929

3486

3267

3048

4.3%

4.0%

3.8%

9.0%

1.29

1.28

1.26

19232

19004

18775

4352

4123

3894

5.3%

5.0%

4.8%

9.5%

1.32

1.31

1.29

19654

19420

19186

4773

4539

4305

5.7%

5.5%

5.2%

10.0%

1.35

1.34

1.32

20131

19891

19652

5250

5011

4771

6.2%

6.0%

5.7%

11.0%

1.42

1.40

1.38

21063

20812

20561

6182

5931

5681

7.2%

6.9%

6.7%

12.0%

1.48

1.46

1.45

22029

21767

21504

7148

6886

6624

8.2%

7.9%

7.6%

13.0%

1.55

1.53

1.51

23030

22756

22482

8149

7875

7601

9.1%

8.9%

8.6%

14.0%

1.62

1.60

1.58

24067

23781

23494

9187

8900

8614

10.1%

9.8%

9.6%

注:

1)表中所列“16%、17%、18%”一栏表示“十二五”能耗强度下降幅度。

2)表中所列“十二五”GDP增速9.5%一项为对应湖南省2015年规划目标2.5万亿元的增速。

2、建立综合评价指标。

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特点、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和能源供应五大类对地区能源消费控制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指标见表2。

表1.1-2“十二五”地区能源消费控制目标指标

分类

分类权重

分类指标名称(

分类指标意义

分类指标权重

指标性质

经济发展水平

0.2

1.人均GDP(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0.1

+

2.人均财政收入(

反映财政实力

0.1

+

区域特点

0.1

3.地区发展定位(

反映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

0.10

+

产业结构

0.2

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反映产业结构水平

0.20

-

能源消费

0.4

5.人均能源消费量(

反映能源消费水平

0.10

+

6.人均全社会用电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