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1248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教学的,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是今后学习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主要内容是认识分米、毫米;掌握分米、毫米和厘米之间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1分米、1毫米间的实际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奠定了基础。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1.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例如,让学生量整十厘米长的文具盒、量不到1厘米厚的书脊,从中引出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再通过画一画、数一数、比画比画等活动,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了解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注重实际测量,在测量活动中学习简单的单位换算。

如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先用厘米作单位,再用毫米或分米作单位,从而学会厘米与毫米之间或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并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不断丰富各长度单位的表象。

3.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能力既是生活实用能力,又是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意义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结合测量活动,或先让学生“估一估哪条线段最长”,或先让学生“估一估大约长多少”,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1 认识分米和毫米1课时

2 简单的单位换算1课时

3 练习五1课时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材第52~54页)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重点:

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课件、尺子。

师:

测量教室的门有多高,用什么单位合适?

测量文具盒的长与宽,用什么单位合适?

测量一次性水杯壁的高度,用什么单位合适?

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逐一回答老师的问题,按要求比画1厘米和1米的长度。

师:

“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告诉老师,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它们的什么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1分米有多长?

1毫米有多长?

·它们和以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

·分米和毫米也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吗?

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

……

梳理有价值的问题,等待课上探究解决。

师:

只要你好好学习,自然会从我们的课堂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的。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既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引导学生思考新课涉及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1.教学例1。

师:

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尺子去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看看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厘米?

学生测量后汇报交流。

师:

大部分同学的文具盒的宽约是10厘米,长约是20厘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

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

在你的直尺上看看1分米有多长。

你发现了什么?

生:

1分米=10厘米。

师:

你能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

学生尝试自己画1分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展示学生画图结果,并交流订正。

师:

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在尺子上比画1分米有多长,比画给同桌看看。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比画1分米的长度。

师:

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学生可能会说:

·粉笔盒长大约1分米。

·魔方的棱长大约是1分米。

……

只要学生举例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师:

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

你发现了什么?

生:

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我发现1米=10分米。

【设计意图: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机会。

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例子,加深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2.教学例2。

师:

现在用你的尺子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的厚度,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

·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在直尺上数,是6个小格。

……

师: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生:

1厘米有10毫米。

师:

对!

1厘米=10毫米。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是1毫米的。

学生可能会说:

·5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

只要学生举例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师:

用自己的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画出1毫米,然后比画给同桌看看。

同桌互相比画1毫米的长度。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同学积极探究、讨论交流,有利于养成勤于动脑、合作学习的习惯】

师:

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好,准备向谁学习。

【设计意图:

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认识分米和毫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dm)

尺子上1个小格是1毫米(mm)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既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从中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A类

选择合适的长度,在(  )里画“􀳫”。

  长  3厘米  3分米  3米

   (  )  (  ) (  )

 

  长  7厘米  7分米  7米

     (  )  (  ) (  )

 

  高  16厘米  16分米  16米

   (  )  (  )  (  )

(考查知识点:

长度单位;能力要求: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

B类

量一量下面两个图形中每一条边的长度。

(考查知识点:

测量;能力要求:

会简单地测量实际长度)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米  7分米   16厘米

B类:

教材习题

第54页“想想做做”

1.35毫米   28毫米

2.三角形的边长都是30毫米  

 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分别是40毫米和25毫米

3.略

4.略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材第55、第56页)

1.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换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测量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

探索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难点:

理解长度单位换算的算理。

课件、尺子。

师:

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看着尺子,还可以怎样说它的长度?

生:

还可以说长度是10毫米。

师:

如果是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看着尺子,我们还可以怎样说它的长度呢?

生:

可以说它的长度是10厘米。

师:

通过画线段的操作活动,我们复习了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知道了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今天,我们就要应用这些知识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

从画线段的操作活动引入新课,既复习了1厘米、1分米有多长,又复习了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使学生感受到这三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为探索新知做好了铺垫】

1.教学例3。

师:

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芯,仔细观察,估一估这根铅笔芯大约有多长,然后用直尺量一量你的铅笔芯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注意:

测量的结果取整厘米。

学生猜测后进行测量,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你测量的铅笔芯的长度如果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呢?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会说:

·1毫米1毫米地数出来,看铅笔芯长多少毫米。

·10毫米10毫米地数出来,看铅笔芯长多少毫米。

·推想出来的,1厘米=10毫米,几厘米就等于几个10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

……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推想的方法。

师: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呢?

为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想法,关键是说清理由,引导学生学会推想的方法)

2.教学“试一试”。

师:

你能解决这道题吗?

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

教材第55页“试一试”)

生:

因为10厘米=1分米,70厘米里面有7个10厘米,所以70厘米=7分米。

【设计意图:

通过估计和测量铅笔芯的长度等活动,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掌握了厘米与毫米的换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尝试,类推出分米与厘米的换算方法。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测量能力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

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简单的单位换算

1厘米=10毫米   10厘米=1分米

6厘米=60毫米   70厘米=7分米

1.充分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温故知新。

2.通过自主探索、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应用新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注重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A类

在○里填上“>”“<”或“=”。

3厘米○3分米     5毫米○4厘米      10分米○1米

1米○9分米      7毫米○1分米      10厘米○1分米

(考查知识点:

简单的单位换算;能力要求: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B类

拿一些蒜瓣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后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蒜叶生长情况记录

发芽后的天数

1

2

3

4

5

6

7

蒜叶的长度(毫米)

(考查知识点:

毫米;能力要求:

能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正确地测量)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   <   =    >    <    =

B类:

教材习题

第55页“想想做做”

1.2米=20分米  一样长

2.略

3.80  5

4.70  4   9  2   30   60

5.估一估略  3厘米  30毫米  一样长

6.略

练习五。

(教材第57、第58页)

1.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能熟练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提高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重点:

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能熟练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

提高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课件。

师: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和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师:

你能比画出1米的长度吗?

1分米的长度呢?

1厘米的长度呢?

在小组里互相比画看看,谁比画得较准确。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复习之后完成针对性的练习,只要你积极参与,相信你能顺利完成的。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既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引导学生思考新课涉及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师:

先请同学们认真看题,说说你觉得这道题是考查我们哪个知识点的?

(课件出示:

教材第57页第5题)

生:

我觉得主要是考查我们单位换算的。

因为只有进行单位换算,统一单位之后才能作比较,进而知道哪根丝带长?

哪根丝带短?

师:

进行单位换算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才能保障单位换算的顺利进行呢?

生:

我们应该知道单位之间的进率。

师:

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解答。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解答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可以把这三根丝带的长度都统一为厘米作单位,2分米=20厘米,2分米1厘米=21厘米,因为21>20>18,所以蓝丝带最长,黄丝带最短。

·我们也可以先比较红丝带和黄丝带的长度,红丝带长2分米,2分米=20厘米,比黄丝带的18厘米长;而红丝带的2分米却小于蓝丝带的2分米1厘米,所以最长的是蓝丝带,最短的是黄丝带。

·还可以先比较红丝带和蓝丝带,知道蓝丝带比红丝带长;然后比较红丝带和黄丝带,知道红丝带比黄丝带长,所以最长的是蓝丝带,最短的是黄丝带。

……

不管学生采用哪种办法,只要讲解得有道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动口交流、动脑思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

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练  习

     

(1)2分米=20厘米

2分米1厘米=21厘米

21>20>18

蓝丝带最长,黄丝带最短    

(2)2分米1厘米>2分米

2分米=20厘米

20>18

蓝丝带最长,黄丝带最短。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A类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高约8(  )     长约3(  )     高约2(  )   长约8(  )

(考查知识点:

长度单位;能力要求: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

B类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考查知识点:

长度单位;能力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米    米     米    厘米

B类:

米  厘米  分米  厘米

教材习题

第57页“练习五”

1.略

2.米   毫米  分米   厘米

3.10  1   10   1   10   1

4.<   <    <    >

5.蓝丝带最长,黄丝带最短。

6.估计略  5毫米

7.4厘米

8.48+37=85(毫米)

9.4000  4000  4000

10.1厘米   10厘米  100厘米

思考题:

东面,离起点5分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