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的年龄特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0893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docx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期的年龄特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docx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

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也有人称之为乳儿期。

这一

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由于其变化发展迅速,这一年儿童心理发展分为3个阶段。

这3个阶段是:

初生到满月(0~1月),满月到半岁(1~6月),半岁到周岁(6~12月)。

知识1初生到满月(0〜1月)

初生到满月,称为新生儿期。

满月前儿童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适应胎外生活而展开的。

也正是在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中,新生儿的心理得以产生和发展。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过去,人们以为孩子刚出生时是无能的,什么也不会。

可是,近

年来的研究材料发现,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许多本能,其本能之多,令人惊讶。

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会的本能。

下面简述一些幼儿的本能反射:

(1)吸吮反射。

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如被子的边缘碰到了新生儿的脸,并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生儿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做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找到食物。

(2)眨眼反射。

物体或气流刺激眼毛、眼皮或眼角时,新生儿会做出眨眼动作。

这是一种防御性的本能,可以保护自己的眼睛。

(3)怀抱反射。

当新生儿被抱起时,他会本能地紧紧靠贴成人

(4)抓握反射、又称达尔文反射。

物休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

例如,给新生儿洗澡时。

"如果他的手掌偶然碰到了大人的衣服或洗澡盆边,他会紧紧地把碰着的东西抓住,用力才能把它扳开。

如果小棍碰到他的手掌,新生儿也立即紧握小棍。

这时,如果抽走小棍,他会握得更紧。

当孩子双手握住根棒时,大人甚至可以仅仅是拉住棍棒,就能把孩子的身体带起来,让他直立。

(5)巴宾斯基反射。

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

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

(6)惊跳反射。

又称莫罗反射。

突然发生的高噪声刺激,或者被人猛烈地从高处放下,都会使新生儿立即伸直双臂,张开手指,弓起背,头向后仰,双腿挺直。

(7)击剑反射。

又称强直性颈部反射。

当新生儿仰卧时,把他的头转向一侧,他立即伸出该侧的手臂和腿,做出击剑的姿势。

(8)迈步反射。

又称行走反射。

大人扶着新生儿的两肢,把他的脚放在桌面、地板或其他平面上,他会做出迈步的动作,好像两腿协调地交替走路。

(9)游泳反射。

让婴儿俯伏在小床上,托住他的肚子,他会抬头,伸腿,做出游泳的姿势。

如果让婴儿俯伏在水里,他会本能地抬起头,同时做出协调的游泳动作。

(10)巴金反射,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

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

(11)蜷缩反射,当新生儿的脚背碰到平面的、类似楼梯的边缘

时,他本能地做出像小猫那样的蜷缩动作

儿童先天带来的本能动作有不同的性质,有些对新生儿维持生命和保护自己有现实意义。

如吸吮反射时、觅食反射属于食物性无条件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属于防御性无条件反射。

另一些无条件反勤,对新生儿的生存没有实际意义,它们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上,可能是有意义的。

例如,抓握反射,对于人类祖先需要爬树来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年代,可能有实际作用。

有许多天生带来的无条件反射,在婴儿长大到几个月时会相继消失。

如果过了一定年龄还继续出现,反而是婴儿发育不正常的症状。

例如,6个月以后的婴儿,不再出现巴宾斯基反射,物体接触脚掌时,代之以脚趾向内弯起,而不是成为扇形。

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

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即用以应答外界环境刺激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2.心理的发生一一条件反射的由现

虽然儿童出生时已有多种无条件反射,但是,无条件反射对适应人间生活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为,第一,无条件反射的种类或数量毕意很有限;第二,无条件反射只能对固定的刺激做出固定的反应,不足以应付外界变化多端的刺激。

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

无条件反射只是本能活动、生理活动,而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

条件反射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的发生、

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够建立条件反射。

孩子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和能力,例如一切学习,都是条件反射活动。

又如,妈妈每次给孩子喂奶,都是把他抱在怀里,经过多次强化,被抱起来喂奶的姿势,和奶头在嘴里吃奶的无条件反射相结合,新生儿就形成了对吃奶姿势的条件反射。

换句话说,最初,孩子被抱起时,他并没有特殊反应,而多次吃母奶之后,他就“知道了”,学会了。

抱成那种特定的姿势,就将要有奶吃了,因而当他被抱起来的时候,他就立即做出吃奶的条件反射。

同样,不吃奶而用奶瓶吃奶的孩子,经过多次喂奶,他只要看见奶瓶,就想到吃奶。

而不用奶瓶吃奶的孩子,就不会产生对奶瓶的条件反射。

由此可见,孩子从新生儿期开始,就在各种生活活动中学习,发展各种心理能力,正因为这样,从孩子出生时起,就要注意对他的教育。

因为学什么和不学什么,都受着环境的影响,而新生儿以至于周岁内儿童,他们还不会独立行走,他们和周围世界的接触,都是由成人决定的。

开始做父母的人都应该知道:

教育从零岁开始。

不要以为对婴儿只有生活照料问题。

其实,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地在学习,在建立条件反射。

学到的东西,对于他将来的发展将起什么作用,孩子是不知道的,这个责任应由父母来承担。

例如,每天给新生儿洗脸,轻柔地用温水洗,他会安静地、愉快地和大人配合。

给他洗手时,他的小手往往^成拳头。

如果这时成人相暴地、强迫他洗手,几次以后,他就“学会”怕洗手,只要见到洗手的准备资势,就大哭起来。

不要到孩子长大了才责怪他不爱清洁,这是从小形成的。

3,认识世界的开始

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

感知觉是低级的心理过程。

儿童出生后就有感知觉。

他会看、会听,也会尝味道,会闻气味等等。

新生儿不但会看眼前的物体,而且会对看到的物体有选择性。

他们爱看颜色鲜艳的东西,轮廓清楚的东西,还最爱看人脸。

新生儿也会听,他们爱听柔和的声音,优美的乐曲,最爱听人的声查,特别是妈妈的声音,提高音调的说话声。

生后2〜3天的新生儿,会对某些声音做出把头转向声源的动作,最初的动作是非常轻微的,以后逐渐加强和发展。

孩子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

出生1天的孩子,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味道。

他喜欢甜的水,他会用力去吸,而味道比较淡的,吸听力量减弱。

出生2〜3天的新生儿,对蔗糖水吸的时间长,吸时停顿次数少,顿时间短。

新生儿也能辨别奶的味道。

刚出生4天的孩子,在医院吃惯了牛奶,就不要人奶了。

如果在医院吃的是某种品牌奶粉冲成的奶,回家后,只接受这种奶,拒绝别的奶。

成人在最新生儿吃东西时,如果孩子拒绝吃什么东西,必须立即引起警觉,检查食物的质量。

孩子天生爱吃甜的东西,但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要恰当掌握甜食,以免养成过多吃甜食的习惯。

新生儿的唤觉,比味觉稍有逊色。

但从出生起,对不同气味也有反应。

新生儿会把头转向发出气味的方向,去闻某种气味,或者把头转向离开发出气味的方向,避开另一种气味,同时心率加快,呼吸变化,有时出现全身性运动,踢脚等。

新生儿从6天左右开始,就能够敏锐地嗅出妈妈的奶的气味,夜里醒来,还闭着眼睛,就把头转过去,用嗅觉找妈妈的奶。

许多孩子白天可以跟别人,夜里必须找妈妈。

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明显的注意发生,是在满月之前,大约2~3周时。

这时孩子可以对出现在眼前的人脸或手注视片刻。

再大一点的孩子,会用双眼跟随慢慢移动的物体,但如果物体移动出他的视野,就不再去看。

同样在生后2~3周时,听到拖长的声响,会停止一切活动,安静下来,直到声音停止。

到生后第4周,成人对孩子说话,也会引起同样的反应。

注意的出现,表明孩子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而是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选择性反映,他注意某些东西,同时不注意另外的东西。

人生最初的这种选择性反映,正是人的心理对客观世界有能动性反映的原始表现。

4.人际交往的开端

孩子是人,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表现出和别人交往的需要,这是人类特有的需要。

新生儿和别人的交往,是通过情绪和表情来实现的。

生后第一个月内,孩子逐渐和母亲用“眼睛对话”,或称眼神交流。

在吃奶时,他的眼睛时不时地看看母亲。

他看着妈妈的脸,暂时放下了奶头,小手、小脸也不动了。

新生儿对母亲的凝视虽然是非常短暂的,但十分宝费,这是充满亲情的交流之始。

稍长大些,把视线集中对着人脸时,孩子不但在吃他睡是时看见人脸会发出愉快的情绪反应,在困顿或饥饿时,看见人脸也会暂时地发出愉快的情绪反应。

孩子最初的愉快情绪反应,并不是像成人或大一些的孩子那样,对人微

笑,而是拍动手腿的动作反应。

新生儿的笑,更多属于生理性的笑。

孩子生后一周左右,吃饱睡足,或听见柔和悦耳的声音时,脸上会有类似微笑的表情,但那是自发性的笑。

出生第3至第5周,在清醒的时间内,会有诱发性的笑。

例如,轻轻地抚摸新生儿的脸烦,他会微笑,这是反射性的笑。

新生儿更多的情绪表现是哭,其中大量是生理性的哭,反映他身体的各种不舒适,饿了,渴了,由于刺激太多而疲劳,即将入睡,等等;新生儿也会养成一种条件反射,要成人陪伴,要成人抱。

这也是他要求与人交往的情绪表现。

新生儿是天生有情绪的。

新生儿找不到母亲,会表现出强烈的失落感。

有一位母亲,在孩子出生后8天时,患了感冒,于是她戴上了口罩。

当她同往常一样地抱孩子,要给他喂奶的时候,孩子频繁地看她的脸。

妈妈发现,孩子吃奶少了,变得入睡困难,睡觉也不那么安稳,睡眠时间也短了。

看来,新生儿发现了母亲的异样,因而心神不定,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可见,从小就要重视孩子和成人交往的需要。

在新生儿期,以至1岁前,孩子主要的交往对象是亲人。

亲子之情虽然是天性,但还需要培养。

父母亲和其他人,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要有明确的意识,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日积月累,培养起深厚的亲情。

知识2满月到半岁(1〜6月)

从满月到半岁,称为婴儿早期。

儿童心理发展依然非常迅速。

如果说新生儿的发展是一天一个样,那么,从满月到半岁,可以说是一月一变样

在视

半岁前儿童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觉和听觉的发展上听发展的基础上,婴儿主要依靠定向活动来认识世界。

眼睛和手的动作逐渐协调。

将近半岁时,婴儿开始能够分辨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满月以后,婴儿的眼睛更加灵活了。

他不仅能用眼睛盯着在他面前的东西,视线追随着物体移动,而且会主动寻找视听的目标。

3.

个月的婴儿,会积极地用眼睛寻找成人,还会主动寻找成人手里摇动着的玩具。

再大一些,还会去寻找身边的玩具,对这一时期的婴儿来说,小床上方挂些玩具,室内有些摆设是必要的。

如有位手巧的爸爸,自制几只“会飞”的蝴蝶挂在房间里,婴儿可喜欢看了。

当婴儿吃饱睡足以后,可以把他放在沙发一角,让他单独地躺着,他会用目光环视四周,注视一些在小床上看不到的东西,如柜子上放的物体,墙上的画。

婴儿还特别喜欢看着窗帘飘动。

2~3月以后,婴儿对声音的反应也比以前积极了。

他听见说话声或铃声时,会把身体和头转过去,用眼睛寻找声源。

他也会凝神地倾听洗衣机脱水的声音等等。

从小给婴儿放一些短小动听的歌曲或其他乐曲,可以为他日后音乐素质的形成打下基础。

半岁内的婴儿,认识周围事物主要靠视觉和听觉,因为他的动作刚刚开始发展,能够直接用手和身体接触到的事物还很有限。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也就是能够抓住所看见的东西。

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对于儿童心理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它是婴儿用手的动作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手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

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于婴儿早期。

孩子刚出生时,动作是混乱的,到2~3个月时,手偶然碰到被子或别的东西时,他去抚模或拍拍它。

3~4个月时,会被动地抓住东西,这时已不是本能的抓握动作,但是,也还不能有意识地抓住东西。

大约4个月时,婴儿看见挂在眼前的玩具,喜欢伸手去抓,但是,他的手不能准确地达到目标。

这时,手的动作还不能同视线协调起来。

婴儿4X5个月以后,手眼协调的动作发生了。

3.主动招人

婴儿早期的孩子,往往主动发起和别人交往。

满月以后,哭常常是婴儿最初社会性交往需要的表现,孩子哭时,把他抱起来,他就不哭了。

但是孩子一哭,就去抱他,也不是最好的方法。

摇摇他的小床,对他说话,做事时在他眼前走动,都可以满足他的需要。

2个月婴儿

的笑,已经较多摆脱了生理性作用,具有明显的情绪交往性质。

从3

个月开始,婴儿会咯咯地笑出声音,他不但会用哭声招惹成人的注意,也会用笑来吸引人,喜欢别人和他玩。

如果对着他伸出舌头,提高噪音和他说话,婴儿会露出愉快的表情,这时出现了最初的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儿的社会性交往需要。

婴儿即使是饿了、困了,亲子游戏也能够使他在短暂时间内停止哭闹。

亲子游戏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开发孩子的智力,如视、听能力、注意力,还有助于发展身体

和四肢的动作能力

4.开始认生

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也就是说,他对交往的人有所选择。

有的成人在孩子3〜4个月时曾到他家做客,和他玩得很高兴,再过2个月,即孩子5〜6个月时又来看他。

成人满以为他和孩子已经有过

“交情”,热情地一手把他搂过来,孩子却睁大眼睛看着他,大人还笑着说:

“认得我吗?

”出乎意料,婴儿大哭起来,挣扎着要离开,要找妈妈。

这一事例说明,孩子开始认生了,他对亲近和陌生的人已经有了明显不同的反应。

认生是儿童认如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

它一方面

明显地表现了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即能区分熟悉的人和陌生人,能够清楚地记得不同的人脸G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儿童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上的重大变化,出现了对人的依恋和对熟悉程度不同的人的不同态度。

知识3半岁到周岁(6〜12月)

从半岁到周岁,称为婴儿晚期。

半岁以后,儿童的明显变化是动

作比以前灵活了,表现在身体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双手可以模仿多种动作,还逐渐出现言语的萌芽,亲子依恋关系益加牢固。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儿童身体的粗大动作的发展,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在生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婴儿学会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动作,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受大脑一一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支配的。

大脑皮层就

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儿童的动作发展和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

坐、爬、站、走,这些动作都是在6~12个月这个阶段开始学习的。

儿童在半岁前学会了抬头和翻身,开始学习独自坐,但是还坐不稳。

6~7个月,孩子能够坐稳了,坐着时身体躯干不再向前倾。

爬和坐的动作是交叉发展的。

学会爬行动作对婴儿发展是重要的一步,但是婴儿学爬往往被忽视。

爬行对婴儿的发展有许多好处,既可以锻炼四肢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运动,又可以促进大脑和小脑之间神经的生长与发育。

因为,爬行需要大脑和小脑之间的配合。

爬行使婴儿可以从此移动自己的身体位置,主动接触外界事物。

10个

月左右,孩子开始学习扶着站起,扶着站稳,然后扶着迈步。

会坐使婴儿从躺着的姿势解放出来,会爬、站、走使他可以主动移位。

做、爬、站、走这些身体动作的发展,使婴儿开始摆脱成人的怀抱。

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能够自己活动,扩大了活动范围,开阔了眼界,满足了好奇心,这对孩子认知的发展和情绪的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的发展都有所促进。

这时期为婴儿准备一些适宜的玩具,对于促进他的动作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当然,对周岁内婴儿玩具要精心选择。

玩具和游戏的安全保障,从一开始就不可忽视。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1岁,

所谓

掌握了坐和爬的动作,有利于手的动作的发展。

从半岁到

儿童的手日益灵活,其中最重要的是五指分工动作发展起来了五指分工,是指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逐渐分开,而且活动时采取对立的方向,而不是五指一把抓,五指分工动作和手眼协调动作是同时发展的,这是人类拿东西的典型动作。

3〜4个月的孩子,在抓东西的时候,主要不是用手指的动作,而是把整只手弯起来,好像一个大钩子。

这时,大拇指和其他囚指的动作处于相同方向,一起大把抓。

7个月左右,孩子在拿东西的时候,五指分工动作已经逐渐灵活。

这样,不仅能够把东西抓得比较紧,而且可以按照物体的不同形状、大小或所在位置等,变换手的姿势,可以拿起以前不能抓起来的东西。

除了五指分工动作以外,半岁以后,手的动作的发展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双手配合。

半岁以后,孩子开始用两只手配合着拿东西,能够把一只手里拿着的东西放在另一只手里。

在6个月以后,如果孩子右手拿着一块积木,再把另一块积木放在他前面,他会把先前手里拿着的积木丢下,或者用右手拿着积木去搬打旁边的这块积木,而不会用左手去拿。

似乎在他的左右手之间有一个“神秘的中线屏障”。

(2)摆弄物体。

这时期婴儿的手已不是无意乱动,而是开始针对物体来活动,东西搬来搬去,敲打或摇晃。

这时期孩子抓住玩具也喜欢送到嘴里咬。

(3)重复连锁动作。

婴儿晚期,喜欢拿着物体做重复的动作。

如果让他在小床上玩,他会把小玩具扔到地上,然后要成人来检,你捡起来,交给他,他又扔下。

他喜欢的是这种动作。

有一个7个月的孩子,伸手去拿小盒子的盖子,把它盖上,再拿,又盖上。

如此反复,连续24次。

另一个孩子,反复把一个小玩具杯子放在一个圆盒子里,再拿出来,持续15分钟。

成人认识到这种年龄特征,不会去责怪他,而耐心地和他玩。

儿童的思维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3.言语开始萌芽

满半岁以后,婴儿喜欢发出各种声音。

这时的声音和以前不同,音节比较清楚。

他可以发出许多重复的、连续的音节,如“爸一爸一爸”,好像是爸爸,其实不代表任何声音。

他还可以发出一些包含不同音节的连续声音,如“阿一杰一卢一比”等,听起来像说话,其实不是说话。

这阶段的孩子喜欢自己嘟嘟嚷嚷。

将近1岁时,会学着成人读书的样子,晾啊啊地念个不停,拉长声音,又似朗读,又似唱歌。

至于“歌词”,不但成人听不懂,他自己也不懂。

他也不求去弄懂,只是为了发声的愉快。

民间流传教婴儿“打哇哇”,是一种教孩子有意发声的玩法,在成人指示和要求下,婴儿用手准确地、有节奏地拍打张开的嘴,同时发出“a(啊)”声。

9~10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够听懂一些词,并按成人说的去做一些动作,如成人说:

“欢迎”,他拍拍手;说“谢谢”,他拱拱手。

7个月的孩子就会分别用不同的声音招呼别人。

招呼别人所用的声音和自己嘟嘴的声音是有区别的,是只加入。

前者往往用“唔一唔”“唉一唉”等声音,后者则用“格”克"别”等等。

到9-10个月,婴儿开始主动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表示不同的意思。

如东西掉在

地上,要别人去捡,就发出“喂”或“唔”等声音;表示惊奇,他会发出“暧”的声音。

有的成人在孩子发音不清的这个阶段,喜欢以学孩子发音为乐,这会造成孩子学习发音的障碍。

将近1岁的孩子,会用单词招呼别人,如看见爸爸回家,会喊“爸爸”。

不过,直到1岁,孩子所说出的词,还是极少的。

4.依恋关系发展

出生后第二个半年,孩子开始用“前语言”方式和亲人交往,这是没有真正形成的语言。

但是,这种前语言交往方式,表明了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这种交往,使亲子之间有了相互了解的萌芽。

一方面孩子能够理解亲人所说的一些词,做出亲人所期待的反应。

另一方面,孩子的“前语言”发声和他的动作(特别是发声和手势相结合),使亲人开始理解他的要求。

再加上孩子和亲人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相处,亲子之间的感情日益加深,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许多事例说明,6个月之前的孩子离开亲人,困难较少,而将近1岁时离开亲人,分离焦虑就相当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