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设备调试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0761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熄焦设备调试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干熄焦设备调试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干熄焦设备调试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干熄焦设备调试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干熄焦设备调试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干熄焦设备调试方案.docx

《干熄焦设备调试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熄焦设备调试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干熄焦设备调试方案.docx

干熄焦设备调试方案

第一部分筛运焦调试方案

一、运焦皮带的单机调试

1、调试前的注意事项

1.1确认各单体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各设备固定螺栓无松动;

1.2各条皮带、电机、减速机,各部滚筒轴承,必须按规定加注润滑

油指,必须达到规定要求;

1.3确认电气配线施工完毕并清理好现场;确认运焦皮带上无杂物;

1.4各条皮带机头清扫器、分焦器和皮带挡板必须在开工前安装完毕;

1.5根据皮带最大运输能力,确定料库下料点,并用铸石砖法,在下

料点处加铸石砖墙,避免开工不久损坏料库。

1.6确认检修用平板闸门关闭;确认电子秤与皮带的净高度符合设计

要求。

2、调试项目

2.1将运焦皮带系统的动力电及控制电接通,将皮带系统操作手动、

自动切换开关选择为手动状态。

现场依次启动皮带,确认各皮带系统

设备运转正常,电机电压和电流正常。

2.2将皮带系统手动、自动选择开关选择为自动状态,在中控室自动

启动及停止皮带。

确认各皮带的运转及停止顺序符合设计要求,并

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

2.3确认皮带系统无出现皮带打滑、跑偏情况。

2.4确认皮带系统安全装置如拉绳开关能正常工作;涌炭开关是否灵

敏实用。

2.5用链码校对皮带电子秤,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2.6确认红外测温装置与自动喷水装置能联锁运行。

即当红外测温装

置测定排焦温度达到设定上限值时,自动喷水装置能自动喷水。

可模

拟进行调试。

二、运焦皮带的联动调试

1、调试前的注意事项

1.1确认各皮带单体试车完毕。

1.2确认运焦皮带上无杂物;各转运站流槽内无杂物。

2、调试项目:

2.1空负荷联动调试

2.1.1运焦系统所有的设备以及所处的状态在中控室计算机画面上都

有模拟显示,而且运焦及排焦系统所有的自动操作可直接在计算机画

面上进行。

2.1.2在联动调试前,运焦系统各机构应选择到自动状态。

2.1.3启动运焦系统,在计算机画面上发出运焦系统自动启动指令后,

确认运焦皮带按设计好的先远端后近端的顺序依次启动。

2.1.4确认J101皮带与J102皮带可同时运行。

2.1.5确认中控室计算机画面上运焦及排焦系统模拟显示处于正常状

态,确认操作画面上的各项参数与现场数据一致。

2.2带负荷联动调试

2.2.1带负荷调试的主要目的是:

运焦皮带在带负荷状态下,能正常运行。

2.2.2确认晾焦台及干熄炉内有足够的排焦试验的焦炭。

2.2.3首先启动干熄皮带、排出系统,并逐渐加大排焦量使其达到最

大,检验皮带的运输能力,并对电机电流等做好记录,是否在规定范

围内。

2.2.4启动湿熄线皮带,由晾焦台开始放炭,检验皮带的运输能力,

并对电机电流等做好记录,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2.2.5同时开启干熄皮带、湿熄皮带,检验最大放炭量时,J103、J104、

J105等皮带的运输能力,并对电机电流等做好记录,是否在规定范

围内。

第二部分干熄焦设备调试方案

一、装入装置单机调试

1、调试前的注意事项

装入装置单机调试前,要确认装入装置润滑系统各点的润滑油已

加满;确认各部位固定螺栓无松动;确认电动缸的电气、仪表的配线

施工完毕并清理好现场;确认干熄炉炉顶水封槽内已装满水、气源已

通;确认控制仪表的设定值达到规定要求;确认装入装置周围无障碍

物等等。

2、调试项目

2.1手摇运行

切断装入装置的动力电源及控制电源,松开装入装置电动缸电机

的闸,采用手摇的方式操作装入装置进行开、关动作。

装入装置运行

过程中,要确认手动杆的力量达到设计要求;滑动吸尘管道的滑动台

与焦罐台之间的间隙达到设计要求;确认滑动吸尘烟道运行时无拱顶

和异常声音;确认装焦漏斗防尘罩与水封槽之间的间隙在升降时达到

设计要求。

2.2电动运行

将装入装置动力电源及控制电源接通,现场手动、自动选择开关

选择为手动状态,在现场操作盘上手动操作装入装置进行开、关动作。

装入装置运行过程中要确认电动缸电机的电流及走行时间达到设计

要求;确认装焦漏斗在干熄炉炉口对中时的停止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确认炉盖及装焦漏斗防尘罩的水封深度达到设计要求;确认油缸的行

程及速度达到设计要求。

装入装置设计电动运行的速度曲线如图1

所示。

2.3装焦漏斗与焦罐的结合点

当焦罐落在装焦漏斗上处于装焦状态时,确认焦罐密封罩裙边的金属板进入了装焦漏斗内;调整焦罐底闸门开闭的极限开关的高度,确认焦罐处于装焦状态时焦罐底闸门的开度达到设计要求;在焦罐底

闸门打开时,确认焦罐的动作部位与装入装置的装焦漏斗接触时无异常声音;确认焦罐底闸门打开及关闭过程中与装焦漏斗不相碰撞;确

认焦罐底闸门打开期间,炉顶除尘阀处于打开状态。

二、提升机单机调试

1、调试前的注意事项

提升机单机调试前,要确认提升机各检测极限配线施工完毕,限位开关安全可靠并且现场清理完毕;确认提升机挂吊用具如钢丝绳、吊钩等安装完毕并安全可靠;确认配线、集电装置、配线盘、开关以及控制器等无异常;确认提升井架垂直度和滑道间距等符合设计要求;确认构架以及横移钢轨周围无障碍物、钢轨上无油渍;确认各装置的连轴器、轴承、齿轮箱和电机等的安装螺栓无松动现象;确认报警装置能正常鸣叫;安全标识清晰。

2、调试项目

2.1空负荷调试

将提升机动力电源及控制电源接通,现场手动、自动选择开关选

择为手动状态,在提升机现场操作室手动操作提升机提起空焦罐,进

行提升、走行等各步动作。

观察并确认提升及走行电机电流正常;观

察并确认各极限检测装置正常动作;观察并确认各接点定位精度达到

设计要求;与装入装置配合调试,观察并确认焦罐底闸门的开、关动

作到位;检测并确认提升及下降时低速、中速和高速以及走行时低速

和高速等各档速度达到设计要求;观察并确认提升机各传动机构、钢

结构和走行机构等装置处于正常状态。

2.2带负荷调试

提升机空负荷调试完毕,确认没有问题后,方可进行带负荷调试。

在焦罐内装入与一孔炭化室焦炭重量相等的配重,放置配重时应保证

重量分布均匀,进行提升机的提升及走行的带负荷调试。

观察并确认

电机电流、提升及走行速度、各极限的动作和各接点的定位精度处于

正常状态。

但要注意装有配重的焦罐不能落在装入装置上,更不能将

焦罐底闸门打开,以防止配重掉入干熄炉内。

2.3超负荷调试

提升机带负荷调试完毕,确认没有问题后,要进行超负荷调试。

超负荷配重的标准为:

动负荷试验:

额定负荷的110%,静负荷试验:

额定负荷的125%。

超负荷调试的内容与带负荷调试的内容相同。

2.4装焦试验

在干熄焦烘炉前,要进行装焦试验,以保证干熄焦开工时,焦罐

内的红焦能顺利装入干熄炉。

装焦试验前,应预先从干熄炉烘炉人孔

部位人工装入一定量的焦炭,焦炭的装入量以将底部风帽完全盖住为

准。

装焦试验时,应确认计算机显示干熄炉内焦炭的累加值与设计值

一致。

并人工确认干熄炉内焦炭实际上上限料位与电容料位一致,确

认焦炭上上限料位与提升机装焦联锁条件达到设计要求。

2.5紧急电机调试

将提升机常用提升电机及常用走行电机切换至紧急提升电机及

紧急走行电机,在提升机现场操作盘操作提升机。

确认提升机紧急提

升及紧急走行能正常运行,其电机电流正常,提升及走行速度及负荷

达到设计要求。

2.6常用极限及超限极限的调试

提升机运行过程中,各部位极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每一

个极限都要进行调试,确认各极限达到设计要求并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三、APS定位装置的单机调试

1、调试前的注意事项

APS定位装置单机调试前,应确认该装置各设备安装完毕,液压

阀站油箱油位正常,油缸、液压阀、油管无泄漏,各接合部位固定螺

栓无松动。

2、调试项目

2.1动作检测

启动油泵,空负荷操作APS定位装置,确认APS油缸打开和夹

紧动作正常。

2.2推力检测

确认APS油缸夹紧的推力达到设计要求。

2.3定位精度检测

确认APS油缸夹紧时,能将焦罐台车的停车范围从±100mm强

行夹至±10mm的停车精度。

四、红焦装入系统联动调试

1、现场手动调试

现场手动调试时,提升机、装入装置和APS定位装置选择开关

应选择为手动状态,确认手动操作的所有条件满足。

启动电机车走行

装置,将装有空焦罐的焦罐台车牵引至提升井架下对准停车位置。

现场手动操作将APS夹紧,将焦罐台车从±100mm的停车范围强行

夹至±10mm的停车精度。

在提升机现场操作室手动操作将焦罐提升

到规定高度。

然后手动操作提升机向干熄炉顶走行,走行的停止位有

极限信号显示,但靠人工对位停止。

在提升机走行的过程中,在现场

手动操作装入装置,将其打开,装入装置的停止位由极限控制。

确认

装入装置打开后,手动操作提升机。

将焦罐落在装入装置的装焦漏斗

上,焦罐底闸门靠重力作用自行打开,完成模拟的装焦动作。

装焦动

作完毕后按反方向操作提升机及装入装置,将空焦罐落在焦罐台车上。

现场手动调试时,一定要确认提升机及装入装置的每一步动作运

行平稳、安全可靠;确认各检测极限及运行设备停止精度符合设计要

求;确认焦罐底部与装入装置不相撞、焦罐与提升机吊钩不相撞;确

认焦罐下降时在待机位准确停止。

2、中央自动调试

调试时应全部按干熄焦正常生产时的操作程序来进行,以便确认

该运行程序能否满足干熄焦生产工艺的要求。

中央自动调试时提升机、

装入装置、APS定位装置的选择开关都应选择为自动状态。

启动电机

车走行装置,将空焦罐台车对准停车位置,在电机车上发出空焦罐落

下的指令,确认APS自动夹紧;停在待机位的空焦罐自动落在空焦

罐台车上,APS自动打开;再次走行电机车,将装有焦炭的焦罐台车

对准停车位,电机车发出满焦罐提升的指令,确认APS自动夹紧,

提升机自动将焦罐提起;当焦罐上升到待机位时,APS自动打开,此

时电机车可以走行。

确认当提升机上升到规定高度后自动停止,然后

往干熄炉顶方向走行,在走行的过程中确认装入装置自动打开;当提

升机自动走行到规定位置停止后自动落下,完成装焦动作。

装完焦后

确认提升机及装入装置自动按反方向运行,直到空焦罐下落到待机位

自动停止,直至电机车司机再次发出空焦罐落下的指令。

中央自动调试时,要确认运行设备的各动作接点能平稳转换;各

动作接点自动停止精度达到设计要求;确认各动作接点相关设备之间

的累加误差不能超过相关设备配合的允许误差范围;确认焦罐落在装

入装置装焦漏斗上的装焦时间不能短于一罐红焦装完所需的时间;确

认装入装置自动走行、提升机自动提升与下降以及提升机自动走行的

速度符合设计要求,实际速度曲线与设计速度曲线相吻合。

提升机自

动走行速度曲线见图2,提升机自动提升及下降速度曲线见图3。

提升井架

 

五、检修用平板闸门的单机调试

1、调试前的注意事项

确认平板闸门装置系统固定螺栓无松动、电气配线施工完毕并清

理好现场,并确认平板闸门内无异物等等。

2、调试项目

2.1现场手摇运行。

断开平板闸门的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用手摇的

方式操作平板闸门,确认平板闸门运行全程无异常声音和阻碍。

2.2采用给定振幅、记录电流的方式,现场电动运行。

将平板闸门的

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接通,电动操作平板闸门,反复进行开、关动作,

确认开、关方向与开、关指令相符合,确认全开和全关的位置达到设

计要求;确认单次开、关时间、电动缸电机电压和电流达到设计要求。

六、振动给料器的单机调试

1、调试前的注意事项

确认振动给料器安装基础的固定螺栓无松动;确认振动给料器防

震弹簧座镶嵌在弹簧里;确认振动给料器安装位置正确;确认振动给

料器用吹扫风机试车完毕;确认振动给料器配线施工完毕并清理好现

场;确认振动给料器附属的固定卡具等焊接完毕;确认振动给料器内

无异物;确认平板闸门全关。

2、调试项目

2.1确认振动给料器的安装状态如料槽倾斜角度、开口高度和防震弹

簧左右长度差等达到设计要求。

2.2确认振动给料器的振幅与线圈电流值的对应关系符合设计要求。

2.3噪音测量。

确认振动给料器在任何振幅时,离振动给料器1m距

离的噪音低于85db。

七、吹扫系统的调试

1、调试前的注意事项

吹扫系统调试前,要确认该系统各单体设备及配管均安装完毕,

各法兰接头无泄漏。

2、调试项目

2.1调试吹扫风机。

确认吹扫风机能正常启动、停止,并能正常供风,

风压能达到设计要求。

2.2调试三通切换电磁阀。

确认当吹扫风机停机或吹扫风机供风压力

低于设定值时,三通切换电磁阀能正常切换为N2或压缩空气供风,

但吹扫风机为优先供风通道。

不管吹扫气体用的是吹扫风机送风还是N2或压缩空气,在设备

调试前应设定振动给料器及旋转密封阀所用冷却气体的吹扫压力,约

为14.7KPa。

2.3调试N2或压缩空气的减压阀。

由于N2或压缩空气的压力都在0.3MPa以上,远远大于设计吹

扫压力,所以在三通切换电磁阀的N2或压缩空气侧设置有减压阀来

控制N2或压缩空气的压力。

减压阀的出口压力应根据设备本身的机

械性能而设定,一般不超过11.5KPa,不低于6.0KPa。

八、自动润滑装置单机调试

1、调试前的注意事项

确认自动供油润滑装置供油配管施工完毕,并清理好现场;确认

供油配管排气作业完毕,管道内润滑油填充完毕;确认润滑油箱装油

完毕,油位应在油箱容量的2/3以上;确认电动供油电机的运转方向

正确。

2、调试项目

2.1用现场操作盘操作供油电机运行,确认供油量和供油油压达到设

计要求。

2.2在供油电机运转时,确认无异常声音;确认供油切换压力达到设

计要求;确认分配阀的动作正常。

九、旋转密封阀的单机调试

1、调试前的注意事项

确认旋转密封阀的固定螺栓无松动;确认电气配线施工完毕并清

理好现场;确认各部位供油到位;确认旋转密封阀内无异物;确认吹

扫风机及自动供油润滑装置的单机调试完毕;确认平板闸门全关。

2、调试项目

2.1手摇操作。

切断旋转密封阀的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用手摇的方

式正反转动旋转密封阀,确认无异常声音,无阻碍物卡住。

2.2电动操作。

将旋转密封阀的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接通,启动吹扫

风机、自动供油润滑装置和电动操作旋转密封阀,确认其动作状态无

异常;确认其转动方向与设计一致;确认其转速达到设计要求;确认

旋转电机电压和电流达到设计要求。

十、冷焦排出系统的联动调试

1、调试前的注意事项

确认冷焦排出系统各单体设备调试完毕;确认干熄炉已装填足够

做排焦试验用的焦炭;确认检修用平板闸门全关;确认振动给料器、

旋转密封阀等设备内部无异物等。

2、调试项目

2.1空负荷手动调试。

由于正常生产时有现场手动和中央自动两种操

作方式,所以冷焦排出系统的联动调试也分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进行。

由于是空负荷调试,所以检修用平板闸门应关闭。

在手动调试前,

应将运焦及排焦各机构的手动、自动选择开关选择为手动状态。

先启

动运焦皮带,启动原则是先启动远方的皮带,然后依次启动靠近干熄

炉排焦部位的皮带。

运焦系统皮带启动后,再依次启动排焦系统各机

构。

依次启动吹扫风机和旋转密封阀,最后启动振动给料器。

在冷焦排出系统运行过程中,确认该系统各单体设备运行状态、

动作程序及动作时间等达到设计要求。

2.2空负荷联动调试

干熄焦运焦及排焦系统所有的设备以及所处的状态在中控室计

算机画面上都有模拟显示,而且运焦及排焦系统所有的自动操作可直

接在计算机画面上进行。

在联动调试前,运焦及排焦系统各机构应选

择到自动状态。

先启动运焦系统,在计算机画面上发出运焦系统自动

启动指令后,确认运焦皮带按设计好的先远端后近端的顺序依次启动。

启动排焦系统时,发出排焦系统自动启动指令,排焦系统将按照先启

动旋转密封阀再启动振动给料器的顺序自动进行。

在冷焦排出系统自动运行过程中的检查确认项目除了手动运行

时的项目以外,还应确认中控室计算机画面上运焦及排焦系统模拟显

示处于正常状态,确认操作画面上的各项参数与现场数据一致。

2.3排焦试验

干熄焦排焦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查确认冷焦排出系统在负荷状

态时能正常运行,并且能正常控制排焦量。

排焦步骤如下:

①手动打

开检修用平板闸门;②中央自动启动吹扫风机,三通切换电磁阀会自

动切换至吹扫风机一侧;③中央自动启动运焦皮带;④中央自动启动

排焦装置;⑤设定排焦量,在此之前应确认计量排焦量,皮带电子秤

计量准确;⑥测量与振动给料器指令信号相对应的排焦量。

其具体做

法是,测定排焦量、振动给料器振幅和线圈电流值等三项参数,最终

要确定三项参数的线性关系并确定最大和最小排焦量及相应的振幅

值。

十一、气密性试验

1、气密性试验前应具备的条件

干熄焦整个循环气体通道体积庞大,气密性试验前应做好充分的

准备。

1.1设备安装方面

确认干熄炉、锅炉、一次除尘器、二次除尘器、给水预热器、循

环风机及循环气体管路等已构成封闭回路;各设备、管道的保温层暂

不施工,以便于查漏补漏;确认锅炉各吊顶管、各集箱、各穿过膜式

水冷壁(锅炉炉墙)的管道与锅炉间的连接密封已完成;干熄炉水封梢与干熄炉壳体间密封应完成;一次除尘器顶部紧急放散装置可暂不安装,但要密封;确认各设备内部杂物已清理干净,各人孔已全部封上。

1.2需要采取的临时措施

干熄焦气体循环系统中有些部位没有密封措施,气密性试验前需

进行临时密封。

干熄炉炉顶放散管上的阀门为调节阀,需临时加装盲板;干熄炉空气导入口的法兰处需临时加堵盲板;干熄炉底部平板闸门关闭,并在闸板与壳体间封上玻璃胶密封;一次除尘器顶部紧急放散口处加临时盲板(紧急放散装置此时尚未安装);锅炉底部出口部位两个防爆门及二次除尘器顶部两个防爆门设计开启压力不高,需加重物压住;一次除尘器与二次除尘器底部排灰阀前加堵盲板;烘炉人孔、环形烟道调节栓应安装堵板,使整个系统密封。

干熄炉炉顶水封梢采取如图4所示的临时措施:

用钢板焊制一临时盖板,倒扣于水封梢中;钢板环与水封梢间以黄泥塞满密封;为防止临时盖板松动,具上可放一重物压住或用钢绳拴住。

图4干熄炉炉顶水封槽临时密封示意图

1.3试验及检查器具准备

气密性试验前应准备鼓风用空压机或其他风源;准备测压用U

型压力计;准备试漏用喷雾器、肥皂水和记号笔;等等。

2、气密性试验方法

干熄焦装置气体循环系统气密性试验方法有检漏法和保压法两

种。

2.1检漏法

检漏法是往气体循环系统内鼓入空气,在气体循环系统各设备表

面焊缝、法兰面处喷涂肥皂水查漏。

最终以设备没有明显的肥皂泡或

漏点来判断气密性试验合格。

检漏时的风源可采取空压机鼓风或循环风机鼓风。

采用空压机鼓

风需铺一条临时风管;采用循环风机鼓风需将循环风机入口挡板关闭,

将循环风机壳体两侧人孔打开作为进风口,往气体循环系统内鼓风,

以保证气体循环系统各部位为正压。

2.2保压法

保压法是往气体循环系统内鼓入空气,以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压降

能控制在一定范围来判断气密性试验合格。

保压法采用空压机往系统内鼓入压缩空气。

当系统内达到一定压

力后,组织人员喷肥皂水检漏,并做好标记,漏点统计达一定程度后,

停风并组织人员处理。

处理完毕后继续送风检漏,直至漏点基本处理

完毕。

然后再往系统内鼓风,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关闭送风阀门,

按保压法进行气密性试验。

若试验不合格,则需继续试验检漏,和对

漏点处理后再试验,直至合格为止。

气体循环系统气密性试验流程见

循环风机入口档板

图5气密性试验流程图

干熄焦循环风机出口压力约7500Pa,鼓入空气时,当系统压力

达到7500Pa时开始保压,停止向气体循环系统内鼓风。

经过20min后,以系统压力不低于4000Pa为合格。

干熄焦气体循环系统气密性试验由于系统较大,漏点较多,需进行较长时间。

若安装质量不高,则可能耗时一个月左右。

气密性试验合格后即可校验锅炉出口与二次除尘器顶部的防爆门,调整并确认防

爆门达到规定压力时能起跳。

防爆门校验调整合格后,气密性试验即全部结束。

十二、风机入口档板的单机调试

1、调试前的注意事项

调试前要确认风机入口挡板固定螺栓无松动,并且对设备供油和供脂完毕。

2、调试项目

2.1手摇操作。

切断入口挡板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用手摇操作档板

开关。

确认无异常声音,确认挡板现场开度与同步指示仪一致。

2.2将入口档板手摇至中间开度,将入口挡板的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

接通,用点动检查电动机的运转方向,确认与设计一致。

2.3在电动运行时,确认挡板现场开度与中控室指示一致。

确认挡板

全开及全关动作到位,确认电机电流及档板开闭时间达到设计要求。

十三、干熄炉入口档板单机调试

在干熄炉入口循环气体管道人孔封闭之前,对干熄炉入口挡板进

行调试。

手动转动中央风道及周边风道入口挡板,确认档板实际开度

与该档板现场同步指示仪指示开度一致。

确认档板开、关灵活,开、

关过程中无阻碍物卡住。

十四、气体循环系统各调节阀单机调试

1、调试前的注意事项

确认各气动或电动调节阀的固定螺栓无松动;确认电气配线施工

完毕并清理好现场;

确认仪表用压缩空气或N2已到位,其压力和流量要达到设计要求;

确认环形烟道上部各进气中栓能正常打开、关闭;确认炉顶放散阀、

紧急放散阀的水封槽已进水,而且液位达到规定的高度。

2、调试项目

2.1炉顶放散阀和紧急放散阀

炉顶放散阀和紧急放散阀一般为电动阀门,设计有现场手动(电

动)和中央自动两种操作方式。

因此调试时也分现场手动(电动)和

中央自动两种情况进行。

现场手动调试时,将相应阀门的动力电源和

控制电源接通,将手动、自动选择开关选择为手动状态。

用手动(电

动)操作放散阀,确认阀门动作方向与设计一致;确认放散阀动作时

电机无异常声音;确认阀门全开和全闭动作到位;确认电机电流以及

开闭时间达到设计要求。

中央自动调试时,除手动调试时的检查确认项目以外,还必须确

认中控室EI系统操作画面上电动阀门的动作信号和状态信号正确,

并和现场实际情况保持一致等。

2.2预存段压力调节阀、旁通流量调节阀和环形烟道空气导入阀

预存段压力调节阀、旁通流量调节阀和环形烟道空气导入阀等一

般为气动调节阀,只设计为中央自动和中央手动两种操作方式。

中央

自动是指输入调节目标值后,气动调节阀可根据EI系统自动控制程

序设定好的目标值自动调节阀位,以达到自动调节的效果。

因此,中

央自动调试时,除确认各调节阀运行情况无异常外,还应确认调节效

果即最终控制项目能达到要求。

由于旁通流量调节阀的最终控制项目

为锅炉入口温度、环形烟道空气导入阀的最终控制项目为循环气体中

可燃成分的含量,因此,这两个气动阀的中央自动调节应在干熄焦红

焦装入和工况稳定后进行。

中央手动是指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在中控室操作画面上输入各气动

阀门的阀位值,再根据控制项目(预存段压力、锅炉入口温度和循环

气体中可燃成分含量等)的反馈情况,进行阀位的变动从而最终达到

调节控制项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