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与管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0621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建设与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建设与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建设与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市建设与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市建设与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建设与管理.docx

《城市建设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建设与管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建设与管理.docx

城市建设与管理

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彰显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魅力

——中共十堰市委党校第44期县干班第8课题组

[摘要]分析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提高十堰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措施,全面凸显了十堰市作为鄂豫陕渝四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魅力。

[关键词]建设与管理区域中心城市魅力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辖五县一市四区,国土总面积23680km2,总人口350万,其中城区面积1193km2,建成区面积70km2,城区人口60多万人。

目前,我市城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燃气普及率97.23%、人均道路面积14.9m2、建成区绿地率4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m2、人均住房面积29.5m2。

经历届政府的努力工作,十堰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和“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等诸多殊荣,十堰城区宜居宜业优势日益凸显,形成对周围城镇具有较强聚集功能和辐射作用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对外交流的中心,初步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一、十堰城市建设与管理现状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省长王国生同志在全省“两会”上,对十堰市在建设“汽车之城、山水之城、和谐之城、生态之城、区域中心之城”的“五城”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十堰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十堰跨越式发展寄予了厚望。

市委书记陈天会同志指出:

“充分利用十堰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边际优势,加快十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对于加快周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对于发挥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形成新的聚集辐射功能;对于服务南水北调大局,提高生态及环境保护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好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十堰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实现十堰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落实中部地区崛起和“两圈一带”战略、实现十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十堰市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通过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注重城市建设管理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使城市规划进一步科学、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区建设管理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十堰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魅力得以彰显。

具体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特点:

(一)规划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近年来,十堰市创新规划理念,变粗放型引导为精细化管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规划理念上,体现现代宜居城市特色;在规划机制上,体现公众参与;在规划编制上,体现长远眼光;在规划体系上,体现科学、传承、协调;在规划管理上,体现严肃统一,彻底改变了过去粗放式的规划管理模式,建立起了与城市建设相匹配的规划管理服务体系。

委托中规院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聘请德国ISA规划设计专家完成了40km2的东部新城概念规划;编制完成万亩山地利用规划;各片区控详规规划得到进一步完善,完成了供排水、公交、燃气、环卫、绿化、市场、抗震等各项专项规划。

目前,十堰城区基本形成了战略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四位一体的规划编制体系,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

(二)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十堰城区由于受带状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格局的影响,城市发展空间严重不足。

东风公司“两个总部”相继外迁的阵痛迫使十堰必须解决城市工业用地不足的矛盾;随着汉十、十漫高速公路、襄渝铁路复线的相继建成,要实现市政道路与大交通的无缝对接,必须优化路网结构;十堰在“十二五”时期要达到100万人口的大城市规模,必须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因此,近五年来,十堰在地形条件差、单位里程投入相对平原城市呈几何式增长的困境中,努力克服一切可以克服的困难,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把优化路网结构,拓展城市空间作为打基础、管长远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

五年来,城区共平整山地2万余亩,开发建设用地3万余亩,拓宽城市发展空间30余平方公里,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

城市结构由沿路、沿山组团式的带状结构,变成了适合现代城市和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块状结构,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同时新建天津路、重庆路、浙江路、上海路、东风大道、凯旋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完成城区9条道路和108条内街小巷改造建设,新建和改造道路达43.7公里。

良好的环境为招商引资,兴办工业园区提供了平台,普林、万向、通达、温州、荣华、皇马等工业园区相继落户十堰,东风总部外迁的阵痛正逐步被“双亿工程”企业的复苏所取代。

现在的十堰,四通八达,基础配套,人业兴旺,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城市交通不畅、对外形象受影响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三)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近年来,十堰市按照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标准,在城市市政配套、绿化、亮化、美化建设上狠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

列入《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的12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西部垃圾处理场的新建任务和刘家沟垃圾处理场的改造工作,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综合改造了人民广场、人民公园、百二河景区、源园等游园绿地;新建了赛武当广场、京津园、和园、灼春园、锦绣园等大型公园绿地,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651.4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8%;在城区主次干道全面更换节能路灯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运用泛光灯、高中杆灯、地坪灯、射灯、电脑喷绘及霓虹灯装饰广告,形成了五彩缤纷、流光溢彩的灯景园,在城区道路两旁行道树、植物园等处安装密密麻麻的“满天星”,在中心城区部分路段设置“流星雨”景观灯,一到夜晚,整个城区到处焕发出“火树银花”的迷人效果,勾画了美丽的城市第二轮廓;完成了博物馆、美术馆、游泳馆、大学城、行政中心、接待中心、科技展教中心、演艺中心、廉政文化一条街、百二河健身长廓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城市品位显著提高。

(四)城市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十堰市以“三城联创”、“楚天杯”创建等为抓手,围绕提升市民对城市建设管理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三个结合”、“四个步骤”、“五个重点”的工作安排,取得了6个方面的明显成效。

“三个结合”:

即集中治理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全民动手与专业队伍相结合、政府主导与落实责任主体相结合;“四个步骤”:

即制定方案、宣传发动;调查登记、告知送达;组织力量、突击整改;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五个重点”:

即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市场秩序、各类污染、丑陋行为。

共查处市容违章46万余起;查处违法建筑4880起,面积达50多万平米,拆除违法建筑2780起(次),面积11万余平米;规范店名招牌6000多块;清理乱涂乱喷野广告30万余条,规范停车秩序8万起次,查处损坏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设施127起。

通过强化管理,十堰城区呈现出市容市貌整洁靓丽,市政设施焕然一新,交通秩序明显好转,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形成的良好局面。

(五)健康发展局面基本形成。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十堰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已基本形成了一个领导重视、保障有力的组织体系,城市建设工作改过去建设系统唱“独角戏”为社会共建,“大城建”的氛围日趋浓厚。

当前,十堰“大城市”的框架已经拉开,尤其是城市新区的建设,扩大了城市的发展空间,打造了工业园区发展平台,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

十堰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和“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等荣誉称号。

从十堰的属性和功能看,十堰城区已初步具备了构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所必须具备“快捷的交通、快速的通讯、良好的环境、方便的服务、合理的布局、有效的带动功能、鲜明的特色、深厚的潜力、应有的规模、强烈的开放”等城建标准十要素,与周边城市相比,良好的环境、鲜明的特色使十堰拥有秦巴地区绝无仅有的城建优势。

二、十堰城市建设与管理面临的机遇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面临的机遇

十堰建市虽然只有短短四十余年,但各项指标显示已发展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产方便、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现代化汽车工业城市,并成为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作为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十堰市内在的吸纳、辐射功能以及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正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十堰在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迈进的过程中,更要对城市功能、职能、城市规划和建设布局进行新的调整,以担当起时代所赋予的光荣使命。

站在国际经济大循环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考虑十堰城市建设管理工作,通过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彰显区域性中心城市魅力,以城市增长点带动区域开发,刺激和拉动整个经济发展,这是十堰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当前十堰市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机遇。

1、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同时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进入关键时期,随着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出台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的深入推进,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着国家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对口支援等政策支持的重要机遇。

2、湖北省“十二五”确立了“两圈一带”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入高峰期。

随着我市发展空间的扩大,“铁、路、空、水”综合交通条件的完善,十堰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将全面优化,必将促使十堰城市建设管理进入快速发展期。

3、市委、市政府适时作出“一城两带”、“一统三分”的战略决策,大力推进十堰城区与郧县对接,打造竹房百公里城镇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等重大举措,提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力争到2015年十堰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百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百万人,建成“百万辆级汽车城”,努力把十堰市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国家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鄂豫陕渝四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必将对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十堰市城区建设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审视,存在速度虽快质量不够高,规模虽大效益不够好等问题。

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在城市规划上,虽然规划体系基本健全,但由于对十堰城区特色研究不足,城市规划在出特色、求精品还需进一步加强;在规划实施方面,部分地方存在监管不够,监督不力,未批先建,少批多建,乱批乱建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好的规划得不到有效实施,好的理念在执行中走样,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2、在城市建设上,虽然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正在推进,但功能配套、满足要求还任重道远。

近年来,十堰市积极努力拓展城市空间,在现有市区边缘,推山填沟,平整山地,正在和将要形成一些新的建设用地,但推山填沟、山地整理的工程量巨大,成本很高,导致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市政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市综合功能总体上还不强。

部分城区背街小巷泥巴路、断头路尚未彻底解决;排水设施不完善,遇暴雨时易内渍;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功能性、生态型设施建设因受资金瓶颈制约,仍然是薄弱环节。

3、在城市管理上,虽然通过努力,使城区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难度仍然很大。

一方面,市容市貌整治不彻底,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区域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公用行业服务不到位,部分人行步道、花坛护栏等设施维修、维护不及时;一些地方垃圾没有及时清运、保洁不到位,卫生死角多,对摊点夜市、占道经营、沿街兜售等问题的整治仍需要进一步强化,等等。

4、在体制机制上,虽然探索了一些管理方式、方法,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市容环境整治社会化管理运行机制还未形成,整合资源、综合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十堰市是全省唯一没有成立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地市,在履行城市管理职能上,市城建监察支队仅仅靠市住建委、市工商局、市规划局等单位进行委托执法,在城市管理上存在“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局面。

同时,市城建监察支队和市环卫处分属城建和园林部门管理,导致城管与环卫管理脱节,城市管理工作不能有效整合执法资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

5、在形成合力上,虽然“大城建”的氛围日趋浓厚,但争取支持、齐抓共管的局面还未形成。

亟需开展一系列活动,调动各级各部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如健全落实“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机制,深入推进“门前三包”管理等措施,以调动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三、十堰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目标及对策

(一)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目标

十堰市“十二五”时期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工作目标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的“一区两带”总体战略,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绿色增长和建筑节能,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积极拓展城市空间,加大建设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力争“十二五”期间十堰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百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百万人,建成“百万辆级汽车城”,进一步彰显城市魅力,努力把十堰市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国家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鄂豫陕渝四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二)彰显中心城市魅力的对策

1、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战略视野、唯美理念、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城乡规划是政府引导和调控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职能,也是城乡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十堰城区要围绕“一城两带”“三城联创”等工作中心,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城乡建设总开关作用。

一是在规划理念上,要充分利用实验山水资源优势,突出科学发展,民生导向,依山就势,显山露水;二是在规划编制上,要抢抓新一轮城市发展机遇,对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等城市发展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满足“城区面积达到百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百万人,建成“百万辆级汽车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着力编制好控制性详细规划。

通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分地块以规定其使用性质、各项控制指标和管理要求,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

三是在城市功能上,要突出功能完善,景观再造。

要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抓好城市道路、排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绿地系统等专业规划,强化专业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

景观再造工程要坚持“四个同步”,即地上与地下空间利用同步,绿化与亮化规划同步,天际线与视觉通廊规划同步,建筑风格与城市主色调规划同步;四是强化“集约用地”理念,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新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建设,整合公共要素资源配置,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吸纳辐射功能,促进十堰与周边地区城市的对接和交流,将郧县“一江二桥三镇”和“郧十”一级路沿线,郧县汉江以南毗邻市区的茶店、青山、长岭、柳陂、六里坪、均县镇等镇区纳入新编的《十堰市总体规划方案》的规划区范围,作为十堰市向北发展的主要控制区。

将郧县城关、谭家湾、杨溪铺片区作为城区向北发展次重控制区纳入新编的《十堰市总体规划方案》远期规划,按照十堰城区百万人口城市容量,准确定位郧县板块城市功能分工。

五是在规划管理上,要加强《城乡规划法》的宣传贯彻,并监督相关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开展建设活动,坚持做到规划编制及变更完全按程序操作,统一实行集体会商并报请规委会决策制度,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注重城市功能科学布局,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一是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机遇以及十堰至西安高速公路开通所带来的旅游业的发展机遇,科学谋划十堰城区的空间布局。

总体形成“多组团、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结构。

二是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准确划分十堰城区的功能定位。

按照“东拓、北扩、西优、南通”的空间方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东拓,即建设东部新城区,以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培植、聚合为主要目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招商引资,建设工业园区。

北扩,即拓展城市北部空间,新建城区北部东环线,与“郧十”一级路对接,使十堰城区延伸至汉江河畔。

西优,即建设西部工业新城区,发挥其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形成可为十堰提供近700亿元产值的汽车产业市场发展空间。

南通,即打通南部循环路,改造扩建外环路,打通三峡路,形成外环、内环线叠加,使伏龙山风景区、牛头山景区成为城区市民的天然“氧吧”。

力争在规划期内使中心城区面积达到百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百万人,建成百万辆级汽车城,促进十堰中心城区快速发展。

三是围绕贯彻“一城两带”、“一统三分”战略,加快推进十堰城区与郧县市政设施对接。

按照满足十堰城区要达到百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百万人,百万辆级汽车城的供水要求抓好十堰市第三水厂与长岭水厂的建设整合工作,配合抓好“郧十”一级路和东环路的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将天然气供气工程延伸到长岭新区,确保天然气服务市民人数突破45万人,天然气气化率达到80%以上。

四是紧紧围绕汽车主导产业及其延伸的产业链条和水电、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的发展,提供城市空间、城市功能、城市环境方面的保障,提升城市效益和辐射能力,进一步促进城市产业发展,使城市建设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摇篮和“孵化器”。

3、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抓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真抓好城市供水、供气、公交场站、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加强市政设施管护,确保各项市政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积极主动地做好城市医院、学校、各类公益性、非盈利性场馆的规划和基本建设服务工作,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辐射周边,方便市民,满足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认真抓好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心工程的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要按期完成污水处理厂以及其配套的污水管网建设工程,落实污水处理运行的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垃圾处理场建设。

同时,认真做好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在全面“禁实”、“禁现”的基础上,不断推广使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不断研究新的生产工艺,力争使建设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逐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同时采取政府补贴,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方式,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理等环保技术,根本解决垃圾无害化处理及污泥处置难题。

力争到2015年,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4、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城区居民居住水平。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的调控政策,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努力构建满足不同的消费水平、消费层次、家庭结构的多样化的住房需求。

同时加强公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租廉补贴的力度,切实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十二五”期间,十堰市住房建设总量拟达到640万平方米,新建公租房4000套,预计到2015年,城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33.5平方米,居住水平将达到人均30-35平米的小康水平,基本解决人均居住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二是全面放开搞活房地产市场,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规范征地拆迁和市场行为,建立健全市场化、商品化的房地产流通体系,保证房地产市场充满活力、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加快房地产业市县对接进程。

鼓励市区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到市县开发,加快十堰城区房地产业与郧县房地产业对接进程,重点开发长岭新区、茶店、“郧十”一级路两侧区域,着力打造房地产业建设的新亮点。

5、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立足山水自然条件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彰显城市魅力。

围绕十堰特有的山地资源优势以及未来的大面积的水域做文章,利用青山秀水形成十堰特色,把十堰建设成为山水风景型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

一是契合十堰地形,采用“环楔+岛链+轴点”式的布局结构,与城区其它建设用地穿插融合,将城区外围低山建设成城市生态环带,以此为基础向城区内楔入5条主要的绿楔,构成城市外围生态环楔。

二是在建设密集区,加强山体水系保护,将海拔较高、空间完整的山体作为城区内的生态绿地,适当建设服务设施,使其兼具生态和休闲游乐功能,形成相互链接的城市绿岛。

三是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休闲兴商”思路,以山体为映衬,以河道为基础,加快人民公园、四方山植物园扩园步伐,实施百二河有水工程,沿河规划一定宽度的滨河绿地,形成以“轴点”为基础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打造独具魅力的山水景观,逐步把十堰建设成为中国内陆山区的生态建设示范区。

四是注重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缔造。

挖掘十堰特有的武当文化、汉江文化、汽车文化、道教文化、移民文化等,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新建南水北调主题公园、体育公园等独具特色的公园游园,充分彰显十堰的文化气息。

五是按“高格调设计、高起点建设、一街一景”的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光电技术,围绕“大气、朝气、灵气、秀气”的主线,在城区主次干道运用泛光灯、高中杆灯、地坪灯、射灯、电脑喷绘及霓虹灯装饰广告,形成五彩缤纷、流光溢彩的灯景园,勾画出美丽的城市第二轮廓;五是以“三城联创”为契机,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十项综合整治“活动,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存在的生活垃圾随处乱扔乱倒现象,影响市容市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牵乱挂,违章占道等老大难问题的整治,通过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深入推进以“门前三包”为基础的城市管理工作,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同时按照“美观大方、整洁规范、富有特色”的要求,逐步对城区主次干道临街建筑物实施美化改造,使整个城市建筑富有人文气息,凹显十堰特色。

[注释]

1、“一统三分”: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

2、“两圈一带”:

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沿长江经济带。

3、“一城两带”:

是指十堰城区、竹房城镇带和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

4、“三城联创”: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市委、市政府在2008年年初作出了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的重要决策。

5、“双亿工程”:

市政府提出,从2007年起,用4年的时间,十堰城区地方工业企业中重点扶持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和年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

6、“多组团”:

指构建花果、红卫、老城、新城北、新城南、茅箭和白浪七个城市组团;

7、“多中心”:

指在老城组团和新城北组团构建两个市级综合服务中心。

完善并形成老火车站商贸中心、新火车站商贸中心、白浪汽贸中心、北京路文教中心、花果教育科研园等5个城市专业服务中心。

在茅箭组团、白浪组团、新城南组团和红卫组团形成4个组团中心;

8、“网络化”:

指形成自由网格式的道路交通网络和“环楔+岛链+轴点”式网络化绿地系统。

9、“禁实”:

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禁止生产使用实心黏土砖工作对保护耕地、节约能源、缓解生态环境变化、改善建筑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调整墙体材料行业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

10、“禁现”:

指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参考文献]

1、《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

2、《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

3、《十堰市“十一五”城市建设与城镇发展规划》

4、《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十堰市“十二五”城市燃气发展规划》

6、《十堰市情》

课题组成员:

张丙申段天明刘时洲曾照华孙代峰马超

课题组组长:

孙代峰

执笔人:

马超

指导老师:

何选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