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现代化之浅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0212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教育现代化之浅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民族教育现代化之浅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民族教育现代化之浅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民族教育现代化之浅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民族教育现代化之浅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教育现代化之浅见.docx

《民族教育现代化之浅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教育现代化之浅见.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教育现代化之浅见.docx

民族教育现代化之浅见

民族教育现代化之浅见

【摘要】教育不仅仅是国家的教育,也是民族的教育。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待少数民族的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何如构建少数民族的教育观?

教育体系?

推进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是民族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民族的教育的发展,不仅仅能提高民族素质的发展,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国家的发展,才能促进民族团结,民族繁荣。

【关键字】民族教育、民族政策、民族文化

一、民族教育的概况

1、民族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民族教育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外来文化引进、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狭义的民族教育则专指对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的教育。

2、民族教育的历程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民族教育的发展,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制定了大量的民族教育政策,以保障少数民族平等的受教育权益。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就民族教育的有关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但是由于了历史的因素,民族教育曾一度破坏,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下民族教育政策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78年至1991年,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恢复与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随着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民族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根据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全面总结了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建设的经验,恢复和修订了“文革”前17年的民族教育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教育政策。

(2)、1992年至2001年,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快速发展时期。

第四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成为这一时期指导我国民族教育及民族教育政策工作的重要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和措施。

(3)、2002年至今,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2002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对新世纪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作出了明确规定,鲜明地提出了”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①的思想,标志着我国民族教育政策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标志着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以及我国民族教育政策进入法制化建设阶段。

3、民族教育的意义

各级政府重视,确保民族教育优先发展。

民族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

搞好民族教育,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当前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学生求学难,失业率高。

 

  当全国正在酝酿普及高中教育的改革时,这些偏远山区却不得不面临学生求学难、流失率高的严峻事实。

通过对所获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最近几年学生失学率呈增长态势。

按教育发展规律,小学、中学、高中应平衡发展,呈“正方形”或“梯字形”走向,但却呈“三角形”状,年级越高,流失越多。

 

2、读书无用论盛行,学生普遍厌学情绪严重。

  民族地方群众对于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人们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70%的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上大学,认为读书浪费钱,外出打工是更好的生存途径。

而部分学生也有着较严重的厌学情绪,读书无用论在地方大肆盛行。

 

   3、师资薄弱、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自从国家重点关注民族教育事业以来,办学条件得以改善。

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

硬件设施上去了,软件设施跟不上,师资成为困扰雷波教育发展的难中之难。

②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外地教师不愿来、留不住,本地教师素质低、水平亟待提高;

(2)、对口援助不到位,支教流于形式。

4、民族文化不成散乱,体系构建不全,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与其他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志,最明显的就是很多年轻人已经慢慢的被汉语同化,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汉语,却很难说出一句顺口的民族话。

还有,民族建筑风格丢失,民族家居消亡,民族手艺成为部分人的绝活,民族生活方式大部分完全改变......。

 

三、民族教育问提的成因

纵观中国民族教育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民族教育法规建设总是落后于民族教育自身的发展。

由于民族教育法制的不健全,导致民族教育政策所确定的各项优惠措施难以落实,民族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得不到保障。

③主要表现在:

1、民族教育政策层级过低、刚性不足。

从现行的民族教育政策来看,大部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由国务院制定的民族教育政策很少,特别是综合性法规很少,民族教育政策体系不完善,民族教育法规体系远远没有建立起来。

由于民族教育政策体系不完善,政策层级过低,必然导致刚性不足,从而影响其效力的发挥,很难起到应有的对民族教育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内容不完善,重点不突出。

对于民族教育发展中的其他重大问题,如政府在发展民族教育中的职责、民族教育经费、师资、少数民族特殊专门人才的培养、民族教育科学研究等,或忽略了对其的规定,或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

3、民族教育政策指导思想需进一步完善。

通过对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历史与现状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民族教育政策比较注重对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特别是进入主流社会的受教育权的保护,而忽视对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作用、角色的规范。

4、教育政策的执行监督机制远未形成。

当前,整个社会尚未完全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执行监督机制,监督处于软弱无力的状态。

现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还没有形成制度,也缺乏力度和实际操作,这就大大削弱了执行的监督效果,因而,“地方保护”、“部门保护”、“官官相护”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教育政策执行的监督效果。

同时,现行的教育督导流于形式,科学、有效的教育督导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

另外,各种民间教育组织如教育学会、教育工会、各种研究会和协会等,在教育政策执行中没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教育现存问题的解决

目前我国的民族教育与建国初期相比无论是学校的数量、规模还是教学水平、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规模等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可以说民族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并日益完善。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进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民族教育的趋同化。

由于教育评价体系的单一很多民族都有文化失传的危机就民族教育及民族文化的传承提出几点意见。

1、在国家教育政策之下,放大地方民族的灵活性,完善民族教育法制与政策。

国家教育是教育的大趋势、大方针,它起着主导作用,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报告指出:

“少数民族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问题,课程政策问题,既要照顾民族特点,又不能忽视整个国家的统一性。

”④但是由于各地经济不同、地方民族性的不同、地方实际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地方民族教育在保证国家教育的前提下,加大领方民族教育的灵活性,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树立有利于民族教育发展的教育观念,落实民族教育政策。

2、加强民族教育的监管体制,构建和谐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也是国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时候人们的教育观念都集中到了学校,一切的责任也全部落在的学校,他们忽视了各部门的协作性与互补性,教育不是单单某一机构或者某一类人的事,而是大众的、国家的、社会的、家庭的,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不能脱离,不然这样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面对这些问题,各部门、各行业、各家庭都必须建立监督机制,构建和谐教育。

3、加大民族教育投入,长抓不懈。

  

经济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贫穷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道路上最顽强的绊脚石,如何铲除这块绊脚石值得我们深思。

教育和经济是一对孪生兄弟,经济保障教育,教育推动经济,我们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⑤当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经济欠发达,仅靠现有的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远远不够,因此必须转变教育经费筹措的观念,建立以国家为主体,地方、企业、个人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教育融资投资机制。

确立市场经济观念,积极主动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来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实施有效的教育投资方式。

同时,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必须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必须将教育纳入到政府工作的重心,使之成为一个长久的主题,一个历史的使命。

4、民族教育的课程内容应该以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为主把独特的文化延伸并扩大到教材中使教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提高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本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

特别是在艺术方面要积极传承本民族特有的音乐、体育等以达到传承本民族文化的目的。

5、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开展民族团结课程不仅仅在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开设汉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也应该开设。

通过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风俗习惯、民族特色等更能充分认识和感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逐步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

6、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鼓励大学生到各少数民族地区支教在免费师范生招生中扩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人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国家应该加大师范类学生的培养,教师的力量充足了不仅可以授之以鱼更能授之以渔这样下去便能将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传承久远。

教育事业是个开放系统要“走出去引进来”。

积极鼓励本民族的教师走出去学习深造,同时吸引其他民族的教师走进来教授知识。

只有循环反复使教育“活起来、动起来”,才能使教育事业生机勃勃。

7、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只有保证教育内容的多样化才能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能用单一的、统一的评价标准。

⑥例如在各类升学考试如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中采用不同的试题紧密结合本民族的生产文化知识尤其是艺术学习方面。

如在音乐学习中应结合本民族的音乐传统和喜好进行合理利用当地民歌、民族乐器不但可以节省资金同时还使学生觉得熟悉和亲切。

当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数字化建设包括各种数字图书馆通过互联网把各民族紧密结合在一起。

8、抓住机遇、积极寻求对外合作机会  。

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一批国际、国内支持教育的项目也正在实施。

少数民族地区应该抓住这一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大媒体宣传,积极寻求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外合作、交流。

9、加强民族教育的宣传,提高教育观念的深入。

国之根本,重在教育,教育的兴盛关系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交织,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淡薄,特别是偏远落后的地区,不仅仅是教育机制出现问题,在家长的眼中也只是在追求物质上的财富,对孩子教育监管不力,使其辍学、打工,造成学校教育的流失。

四、结语

根据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建设应明确制定民族教育政策的目标,重点解决民族教育特有问题;适时将民族教育政策上升为民族教育法规;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评估。

应充分发挥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教育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民族教育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从更深的层次来说是一个政治问题。

民族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少数民族的孩子进入主流社会,而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大批民族知识群,通过他们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从而保持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

21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教育世纪,教育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支撑力,关注教育等同于关注未来。

参考文献:

①《少数民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蓝洁天津大学

②《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政策研究》张雪艳华中师范大学

③《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研究》张立军东北师范大学

④《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明海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⑤《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李正敏陕西师范大学

⑥《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王坤西南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