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复习试题.docx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复习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复习试题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班级姓名
一、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17分)
1.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2.可爱者甚蕃(fán)3、.阡陌(qiān)4、绮丽(qǐ)
5.舟尾横卧一楫(jí)6.选贤与(jǔ)能7.男有分(fèn)8.濯洗(zhuó)
9.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10.黄发垂髫(tiáo)11.淤泥(yū)12.多髯(rán)
13.禾黍(hǔ)14.邑人(yì)15.鸿儒(rú)16.矜寡(guān)17.不可亵(xiè)玩焉。
二、辨别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8分)
(1)寻寻向所志(寻找)②鲜芳草鲜美(不久)③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类)
寻病终(不久)陶后鲜有闻(很少)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4)绝佛印绝类弥勒(极)⑤端东坡右手执卷端(一端)(6)足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其人视端容寂(正)东坡现右足(脚)
三、写出含有加点字意义的成语。
(23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2、无论魏晋(更不用说)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子)4、遂与外人间隔(隔绝)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稀少)6、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
7、货恶其弃于地(憎恶)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更加)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10、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
1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高高的帽子)(是)12、箬蓬覆之(指代“船舱”)
13、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推荐)14、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1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16、为宫室、器皿、人物(做,雕刻)
17、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18、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19、是谓大同(和平)20、.自李唐来(从)21、老翁逾墙走(越过)
22、三男邺城戍(防守)23、一男附书至(书信)24、急应河阳役(应征)
25、死者长已矣(完结)26、惟有乳下孙(只)27、吏呼一何怒(多么)
28、可爱者甚蕃(多)29、宜乎众矣(应当)30、案牍(官府的公文)
31、男有分(职业,操守)32、闭之(指代“小窗”)33、完裙(完整的衣服)
34、存者且偷生(苟且活着)35、听妇前致词(说话)36、斯是陋室(这)
37、天明登前途(前面的路)38有仙则名(出名)39、讲信修睦(和睦)
40、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41、不蔓不枝(枝蔓)4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43、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44、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45、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举)(相似)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22分,其中前1--9题各1分;10—14题各2分;15题3分)
1.落英缤纷:
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2.屋舍俨然:
房屋整整齐齐
3.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4.惟吾德馨:
只有我有高尚的品行
5.亭亭净植:
高高地洁净地立6.雕栏相望:
雕花的栏杆两边相对
7.矫首昂视:
抬头仰望8.天下为公:
天下是公家的
9.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10.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妇我虽年老体衰,请让我连夜跟
着你们赶回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11.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深了,说话声消失了,好象听到隐约的哭声。
天明我登程赶路时,只能和那个老翁告别了。
1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自淤泥而不受沾染(污秽)。
1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并不仅仅爱自己的亲人,也不仅仅把自己的儿子当作儿子。
1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使老年人晚年得到终养,壮年人有用武之地,幼童得到抚育。
15、①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黄二人一起观看一幅书画的横幅长卷。
②舟尾横卧一楫;船尾横放着一只船桨。
古今不同点:
古代汉语表数量时,不用量词。
五、填空题:
合计80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16分,)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朝代)诗人_陶渊明_。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3分)
2、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章结构图:
(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3分)
3、描写渔人初入桃花源所见到的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语句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分)
6..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表明这里与世隔绝,反衬外面世界的动荡与黑暗,表现中心主旨,在结构上,总结上文又照应前文“避秦时乱”。
(2分)
7..“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的内容是(提示:
沿途所见,洞中所见,村人的招待等。
)(3分)
8.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对和平安宁,没有压迫的生活的向往。
(2分)
(二)阅读《陋室铭》(10分)
1、《陋室铭》中点名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分)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分)
3、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分)
4、“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惟吾德馨___。
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__鸿儒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分)
5、本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慢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分)
(三)阅读〈〈爱莲说〉〉(20分)
1、《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北宋代著名哲学家。
(1分)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6分)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3、文中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托莲的高贵形象。
(2分)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分)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是排比句,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 骈 句。
(2分)
6、文章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分)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分)
8、“陶渊明独爱菊”,请你举出相关的诗句证明这一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分)
(四)阅读《核舟记》(11分,其中1题3分,2题2分,3题3分,4题3分)
1、《核舟记》选自清涨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引用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句子是“山高月小,水楼石出”;《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文中表示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美的句子是嘻,技艺灵怪矣哉。
文中用“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来说明在船背上的题字,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赞美)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3、课文第二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
①体积小②容量大。
苏东坡的肖像特征是峨冠多髯;佛印的神态特征是绝类弥勒。
4、课文第三段①文段的结构方式是总分。
②文段从表达方式看,侧重描写。
③文段的说明顺序是空间。
(五)阅读《大道之行也》(11分)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照应此句的是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描绘了大同社会的景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4分)
2、文章从社会制度、社会道德两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
(2分)
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天下为公。
(2分)
4、试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3分)
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六)阅读杜甫诗三首(23分,其中1题2分,2题5分,3题8分,4题8分)
1、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号称“诗史”。
2、
(1)《望岳》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诗中能表现出诗人凌云壮志,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句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的思想感情。
(2)“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特点。
(3)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1)《春望》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情怀。
(3)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以下几句诗统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如果将这首诗划为两层,前二联主要写景,后两联主要写情 。
.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拟人、对偶、夸张 。
4、
(1)《石壕吏》,从内容上看,属于叙事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有吏夜捉人。
(2)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一句子是有吏夜捉人;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三男邺城戍;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3)“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一何”是从作者的角度写的;“一何”的重复,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4)本文开头紧用十个字就交代了时间暮,夜、地点石壕村、人物吏、事件捉人。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14、《桃花源记》一、词语解释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4、甚异之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八年级上册:
6、陋室铭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
出名灵:
成为灵异的水2、斯是陋室斯:
这3、惟吾德馨德馨:
美好的品德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
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官府的文书。
劳形:
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
什么。
二、译句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
“何陋之有?
”4、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
三、回答下列问题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
7、爱莲说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答案1、可爱者甚蕃蕃:
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
妖:
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
长枝蔓。
枝:
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少。
6、宜乎众矣。
宜:
应当。
二、译句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年级上册:
9、大道之行也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选贤与能与:
通“举”举荐,选拔2、古人不独亲其亲亲:
以……为亲。
亲:
亲人、父母3、不独子其子子:
以……为子。
子:
子女4、男有分,女有归分:
职分、职业5、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憎恶6、盗窃乱贼而不作乱:
造反。
贼:
害人。
作:
兴起7、是谓大同是:
这。
大同:
理想社会8、女有归归:
女子出嫁二、译句答案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八年级上册:
三峡一、解释答案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2、夏水襄陵上3、乘奔御风奔:
这里指快跑的马4、素湍绿潭湍:
急流的水5、不见曦月曦:
阳光,这里指太阳6、霜旦下霜的早晨7、飞漱冲刷8、属引凄异属引:
接连不断9、或王命急宣或:
有时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
即使11、良多趣味良:
真,实在二、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年级上册:
10、答谢中书书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
四季。
俱:
都2、晓雾将歇歇:
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
坠落。
竞跃:
争着跳跃欲:
将要。
沉鳞:
潜游在水中的鱼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
参与,这里指欣赏二、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答案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之美。
山水相映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之美。
色彩配合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
想到。
遂:
于是。
至:
到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共同,一起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只是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
交错,纵横。
盖:
原来是5、月色入户户:
窗户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月光(月色)
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八年级上册:
11、观潮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
农历十六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方:
当……时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而:
突然.略:
一点点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逝:
去,往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
画着文采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溯迎:
逆流迎着潮水7、吞天沃日沃:
因水淋洗8、如履平地履:
踩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干:
岸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答案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3、如履平地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答案1、解释下列词语
(1)既望
(1)农历十六
(2)既而
(2)不久2、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而,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远,近。
(2)写“形”的句子是(3)写“色”的句子是(4)写“声”的句子是(5)写“势”的句子是
(1)仅如银线
(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如雷霆,震撼激射(4)吞天沃日,势极雄豪3、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八年级上册:
12、湖心亭看雪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1、是日更定是:
这。
定:
完了,结束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拿:
撑,划。
毳:
鸟的细毛3、雾淞沆砀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
哪里。
更:
还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
痛快。
白:
指酒杯二、译句答案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1、(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4、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三、回答问题答案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
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一、基础知识(41分)
1、本卷书写整洁,加上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