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太和殿导游词范文4篇.docx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范文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宫太和殿导游词范文4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范文4篇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范文4篇
TheImperialPalaceTaihehalltourguide
编订:
JinTaiCollege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范文4篇
前言: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北京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范文
2、篇章2: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范文
3、篇章3: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范文
4、篇章4:
北京太和殿的导游词文档
故宫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民间俗称“金銮殿”。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故宫太和殿导游词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章1: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范文
我是你们大家的小导游,我姓吴,名晓宇。
今天就由我来带着大家游览远近闻名的北京故宫。
故宫始建于1420xx年,1420xx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为723633平方米。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房,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
这位小朋友你知道环绕故宫的围墙有多长吗?
对了!
是3400米。
围墙外还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从天安门后面的端门进入后,走过午门、太和门,就来到了有名的太和殿。
太和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xx年)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太和殿。
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接下来自由活动15分钟,注意不要乱刻乱画,还不要随地吐痰和扔垃圾。
之后我们去保和殿。
篇章2: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范文【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故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殿高35.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
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
太和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筑。
太和殿的内部及外部构造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在这里,除了奇异的雕梁画栋、独特的设计布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宝外,她的坚固程度也令人叹为观止。
自太和殿建成以来,遭遇过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坚强的巨人傲然屹立,丝毫不受影响。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殿下有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
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殿内更是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
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七十二根罕见楠木大柱支撑整个大殿。
太和殿的明间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
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
宝象、甪端、仙鹤和香亭。
太和殿不愧是故宫第一殿,更是中华民族的珍宝。
篇章3: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范文【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28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
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
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
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
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
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
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
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
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殿内金色的九龙宝座和屏风安置在高约2米的金色台基之上,并置于六根盘龙金柱之间,以突出帝王唯我独尊之地位。
九龙宝座用楠木雕龙、髹金而成,“须弥座”式,为皇帝的御座。
九条龙,昂首矫躯,大有跃然腾空之势,极为精美生动。
一对宝象,用铜胎珐琅镶嵌宝石制成。
象征着有高大威严,稳如泰山之势。
据神话传说,宝象能通四夷之语,身驮宝瓶,内盛五谷或吉祥之物,可带来农业丰收和社会太平。
所以含有五谷丰登,吉庆有余,或太平景象之意。
轩辕镜装设于殿顶天花板的中部,是个饰有蟠龙”藻文”的井形建筑,称为藻井。
在藻井“明镜”部位中央,有一浮雕蟠龙,口衔一球(铜胎中空,外涂水银),此球即为轩辕镜。
据传说,它是由中国远古时代的轩辕氏黄帝制造的,为中国最早的镜子(实为清室所制)。
悬球与藻井中的蟠龙联系一起,构成“游龙戏珠”的美妙形式。
轩辕镜悬挂于帝王御座的上方,以表明中国的历代皇帝都是轩辕氏的后裔子孙,是黄帝的正统继承人。
地上所铺称为金砖,其实是殿内所铺方砖,共计4718块,产自苏州等到地。
据说此砖成坯,需烧制八个月,更难的要用各种柴草烧炼136天,再用桐油浸泡百日方可成品。
产品需“敲之有声,断之无孔”才可采用。
此砖表面淡黑、油润、不涩不滑,具有坚固耐磨、越磨真越亮等特点。
关于这个金漆宝座还有一段曲折的历史。
1920xx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要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
他不希望自己的“洪宪王朝”像满清末代王朝那样败落,不想承袭已颠覆的清王朝的旧制,于是,他将太和殿整修了一番,并用一把特地赶制的颇具西洋特色的高背大椅替换了金銮宝座。
这个西洋大椅椅背很高,座面却很矮。
据说是因为袁世凯腿短,却又要显示帝王气派,才如此设计。
椅背上,还用白缎绣上“中华帝国”的国徽。
但无论材料还是工艺,它显然都无法同金銮宝座相提并论,并且和金碧辉煌的太和殿极不相称。
特别是那个椅背因年久渐渐破裂后,人们发现里面竟然塞着稻草。
时隔多年,根据文物原状陈列的历史性原则,1947年,故宫做出决定:
撤下袁世凯的“龙椅”,换回原来的金銮宝座。
但是,由于袁世凯当年将金銮宝座移出后随意置放在一间库房内,许多年过去了,当时谁都不知道金銮宝座置身何处。
直到1959年,朱家溍先生从一张1920xx年的老照片上看到了太和殿内景的陈设原状,朱先生以照片为依据,按图索骥,最终在一处存放破旧家具和木料的库房中发现了这个举世珍宝。
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通力合作,用了934天,终于将其修葺一新,使其重回我们的视野。
篇章4:
北京太和殿的导游词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的。
下面是小泰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导游词,供大家阅读参考。
北京太和殿导游词1
故宫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民间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太和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典型的古典建筑,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xx年)建成,现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外部结构既威严雄壮,又坚固耐用。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高35.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太和殿檐角安放骑凤仙人、鸱(吃)吻、狮子、天马等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显示了其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这些小兽数量及排列有着严格规定,在其它古建筑上(中和殿、保和殿、天安门等)最多使用九个走兽,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
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同时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
龟、鹤为长寿的象征。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
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太和殿的内部装饰也十分豪华。
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
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因而又名金銮殿)(金砖是因其打造时所需的钱很多,因而得名)。
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
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
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御笔。
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北京太和殿导游词2
太和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xx年)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建筑主体和核心空间,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基,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
为中国现存最大的-木构架建筑之一,殿前设有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整个宫殿气势恢宏。
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
1420xx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xx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
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
复建工程直至1620xx年(天启七年)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
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
此后历时20xx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20xx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20xx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20xx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
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0xx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太和殿历经岁月的打磨,渐渐残破不堪,有些构件已经腐烂,起不到支撑大殿的作用,并且梁上的彩画也褪色严重,因此从20xx年开始“封闭式”大修。
经过2年的大修,直到20xx年7月中旬,太和殿重新出现在游客的眼中。
大修后的太和殿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现在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
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乾清宫、还有养心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开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
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
龟、鹤为长寿的象征。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DesignedByJinTai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