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9308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docx

《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docx

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

第一编辅导员工作基础

第1章制度沿革

本章把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过程划分为“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芽阶段”、“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确立阶段”、“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阶段”和“高校辅导员制度新的发展阶段”四个部分。

第一节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芽阶段

一、中国军队早期的政治指导员制度

(1)黄埔军校时期的政治指导制度

辅导员的前身,或者说最早的称谓,是“政治指导员”,它来源于黄埔军校时期的政治工作制度

黄埔军校时期的政治工作制度要求在各学生队中设“政治指导员”,其主要职责包括:

考察各部队政治教育与各种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与影响;调查各部队军官学生对政治教育与各种政治工作的意见;调查各部队军纪状况及临时发生的各种重要问题并报告政治部等。

(2)党领导下的军队政治指导员制度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在起义部队中首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并在各军、师设党代表和政治部,团、营、连设政治指导员。

2、新中国成立前的高校政治指导员制度

从1930年初红四军将随营学校改为闽西红军学校开始,红军建立许多红军学校,我国高校政治指导员制度得以逐渐形成,同时孕育了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芽。

3、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高校政治指导员制度

这一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多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展开,如:

组织师生参加土改,进行反封建教育;开展“抗美援朝”的政治教育等。

4、高校辅导员制度萌芽阶段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红军学校的陆续创办,孕育了高校辅导员制度萌芽的最初条件,而红军学校的政治指导员制度延续的是我国军队早期的政治指导员制度。

第2节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确立阶段

一、高校政治指导员制度的退出

1952年,政务院批准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决议,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并提出为加强全国工学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各工学院有准备滴试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主持大学生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

2、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的退出

1953年。

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率先提出并在清华大学建立了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

3、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逐渐形成和确立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许多政治辅导员被批斗、游街,被打成“黑爪牙”“保皇派”,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政治辅导员制度实际上被取消了,1978年以后,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才得以恢复和继续发展。

四、高校辅导员制度确立阶段评价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确立,从1952年提出到1966年基本完成,其发展演变过程仍然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相适应的。

特点:

(1)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党组织加强对高校领导的一项政治人物、、、、

(2)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模式由兼职向专职过度。

(3)随着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队伍建设的不断健全,诞生了我国第一个高校辅导员的正式工作条例——《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它巩固了高校政治指导员工作制度,规范了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标志着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形成和确立。

第3节第三节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阶段

1、改革开放初期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快速发展

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这一时期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也正是在这时期,有些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创新,力图寻找一种全新更有效的工作模式。

三、20实际90年代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4、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阶段评价

第4节高校辅导员制度新的发展阶段

1、时代背景和新的挑战

2、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3、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基本职责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工作要求和职责的规定

(2)对辅导员职责的进一步明确和说明

4、高校辅导员制度新发展阶段评价

第2章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基础

第1节辅导员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为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方向性要求

思想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的有关方面所要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3、思想教育方法论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采用的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体系,解决“船”与“桥”的问题的理论体系。

第2节辅导员工作的教育基础

一、“以人为本,全身心和谐发展”原则与辅导员工作

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概括地说就是教育要着眼于人的发展,承认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肯定人的价值。

确立人的主动性,重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身心和谐性,并期望通过教育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2、因材施教原则与辅导员工作

3、“生活及原则,教育即生活”原则与辅导员工作

对于辅导员工作而言,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的养成,更是一种关乎人生、社会和生活道路的指引和发展

4、师生双主体和谐发展原则与辅导员工作

第3节辅导员工作的心理学基础

1、辅导员要掌握学习规律,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2、辅导员要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进行个性化辅导

3、辅导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第4节辅导员工作的管理基础

1、管理者的概念与辅导员工作

2、管理学的思想与辅导员工作

3、管理的原则与辅导员工作

4、管理者的素质与辅导员工作

第3章角色定位

第1节辅导员角色定位依据

1、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是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是要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三是要开展深入细致是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2、辅导员的工作定位

3、新形势对辅导员工作提出新要求

(1)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引起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发生变化。

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2)信息社会的到来扩宽了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渠道,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面临挑战

(3)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加快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且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

第2节辅导员角色定位

一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做好管理育人工作,切实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

首先,要当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其次,要坚持以贴近实际的原则开展工作。

二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切实承担起教育者的角色。

首先用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

其次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最后要切实担当好灵魂的工程师

三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做好服务育人工作,切实承担服务者的角色。

首先要当好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师。

其次,要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

最后,要做好大学生的知心朋友

第3节辅导员角色的素质要求

一是多样化、多元化的挑战,包括价值多元化、知识多样化的挑战。

二是对知识权威性的挑战

三是知识社会到来的挑战

要真正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永保生机和活力

1、政治强

2、业务精

3、纪律严

4、作风正

第二编辅导员工作情境特征

第四章对象行为分析

第1节个体行为分析

1、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形态模式

(1)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分类

大学生个体行为可以分为政治思想行为经理行为、学习生活行为和道德行为。

(2)大学生个体行为的特质

1.主体性

2.双重性

3.规律性

4.现实性

二、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内因

1.个体态度

2.个体个性

3.个体知觉

4.个体学习

5.个体动机

(二)影响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外因

1.宏观层面的因素

2.中观层面的因素

3.微观层面的因素

三、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动态特征

(一)低年级大学生的行为特征

1.行为活动的高模仿性

2.行为活动的暂时拘束性

3.行为活动的低自控型

(2)二、三年级大学生的行为特征

1.行为活动的能动性

2.行为活动的独立性

3.行为活动的差异性

(3)高年级大学生的行为特征

1.行为价值更趋科学

2.行为目标更加清晰

3.行为活动更加独立

4、大学生个体行为引导

(1)思想引导

(2)目标导向

(3)行为指引

第2节群体行为分析

1、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

(1)大学生正式群体

1.目的性

2.可塑性

3.计划性

4.可控性

(2)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1.群体规范的无形性

2.群体凝聚的感情性

3.核心人物的控制性

4.信息传递的畅通性

5.处事的偏激性

2、大学生群体的发展阶段

(1)形成阶段

(2)整合阶段

(3)规范阶段

(4)运行阶段

(5)再生阶段

3、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形态

(1)群体行为的社会助长和社会堕化

(2)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3)群体行为中的从众与服从

(4)群体行为中的模仿与感染

4、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引导

(1)目标设定

(2)文化建设

(3)制度保证

第3节大学生行为诊断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三)个案与普通相结合

二、大学生行为诊断的基本步骤

(一)诊断设计

(二)诊断实施

(三)诊断总结

三、大学生行为诊断的常用方法

(一)实地观察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比较判别法

(四)效能归因法

(五)活动诊断法

第五章工作任务特征

第一节工作任务的源端

1、应社会发展之需要

(1)为国家腾飞培养政治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为社会发展输送素质全面人才

2、应学校发展之需要

(1)维护学校的校园环境

(2)执行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

(3)培育学校发展的成果

3、应学生成长之需要

1.物质需要

2.精神需要

3.社会需要

4.成才需要

第二节工作任务的形态

一、维护稳定

(一)维护社会稳定

(二)维护学校稳定

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外政治局势和政治因素

(2)治安安全

(3)文化矛盾

(4)社会和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5)突发事件

(6)日常纠纷

(3)维护学校稳定

2、促进发展

(1)促进学生发展

1.品德的发展

2.学业的发展

3.个性的发展

4.能力的发展

(2)促进学校发展

1.在培养教育学生中促进学校发展

2.在学生工作创新中促进学校发展

(3)促进自身发展

1.促进理论水平的提高

2.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3.促进人格魅力的形成

3、提供服务

(1)为学生服务

(2)为学校服务

(3)为社会服务

第3节工作任务的特质

1、科学性与价值型的统一

(1)科学性

(2)价值型

(3)科学性与价值型的关系

2、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1)客观性

(2)主观性

(3)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关系

3、自主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1)自主性

(2)受动性

(3)自主性与受动性的关系

第6章高校辅导员工作支持系统

这一系统应该包括科学化的管理机制、规范化的选拔机制、专业化的培训机制、职业化的发展机制和综合化的考评机制。

第1节科学化的管理机制

1、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

2、辅导员队伍管理的观念创新和模式转变

3、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动机制

这套运行机制包括聘用机制、培养机制、考评机制、植物普升等方面

4、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的管理模式

5、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引人科学的竞争机制

6、建立规范化的选拔机制

(1)明确辅导员选拔目标

(2)树立科学的选拔理念

1.有利于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2.有利于学校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3.有利于将来向科学、科研岗位分流

(3)建立严格的选聘程序

(4)不断拓宽选聘途径

第2节职业化的发展机制

1、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基本含义

辅导员的职业化应理解为:

1.辅导员可以终身从事该行业,并以此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2.辅导员工作要成为一种具有普遍原理和专业技术要求的专门化职业,从业人员要有相应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3.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队伍赢具有规范的从业规范,有相应的职业化组织和职业标准等制度保证。

为避免走人认识和实践的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职业化不等于专业化

2.职业化不等于特殊化

3.职业化不等于终身化

4.职业化不等于独立化

2、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具体内容

主要包括队伍建设、机构设置、工作内容规划以及职业精神塑造

其一,建设职业化队伍

其二,设置职业化机构

其三,合理规划辅导员的工作内容

其四,培养职业精神

3、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第二,有利于稳定辅导员工作队伍

第三,有利于辅导员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第四,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声望

4、辅导员队伍职业标准化

1.社会化与专门化

2.标准化与合法化

3.知识化与学术化

4.团体化

5.理念化

6.国际化

5、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1)更新工作理念,形成政策支持系统

(2)培育职业意识,形成精神支持系统

(3)健全教育体系,形成培训支持系统

(4)规范管理体制,形成管理支持系统

(5)完善规章制度,形成制度支持系统

(6)拓展职业空间,形成发展支持系统

第3节专业化的培训机制

1、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内涵、标准和条件

要达到辅导员专业化的标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机构设置的独立化

2.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

3.人员的专业化

4.队伍建设的规范化

2、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

(2)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

(3)有利于稳定辅导员队伍

(4)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辅导员专业化的要求

第一,高校辅导员作为专门从事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教师,即应当有学科背景的要求,同时也要掌握高等教育的相关知识、技能,拥有从事高等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第二,高校辅导员应当在国家指定的机构进行大学教师的专门教育和培训,拥有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

第三,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高等教育教师,其业务内容与其他教师有一定的区别,应当着重在培训过程中开展业务内容的培训。

第4、高校辅导员应当加强专业课程和专业学位建设

4、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内容

(1)常规工作内容培训

(2)规章管理制度培训

(3)辅导员能力培训

第三编辅导员工作职责

第7章思想引导

第1节思想引导的目的和任务

1、思想引导的目的

(1)确立思想引导的目的的重要性

1.确立思想引导的目的是进行思想引导的基本前提,只有确立了思想引导的目的,才能明确思想引导的方向和任务,规定思想引导工作的内容。

2.确立思想引导的目的是提高思想引导工作动力的关键

(2)确立思想引导的目的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3.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3)思想引导的目的体系

1.思想引导的根本目的

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努力使大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思想引导的具体目的

2、思想引导的任务

思想引导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培育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2节思想引导的过程

1、思想引导的过程

思想引导的过程就是指辅导员把社会主义要求的思想观念,包括政治观念、思想方法、道德规范等,通过长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施的引导,逐步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完成两个“转化”的任务使大学生吧自身形成的思想意识转化为思想道德观念,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2、思想引导过程的特点

(1)思想引导过程的社会性

(2)思想引导过程的实践性

(3)思想引导过程的同时性与灵活性

(4)思想引导过程的反复性

3、思想引导过程的主要环节

(1)确定具体目标,制定工作计划

(2)实施工作影响,促成思想转化

(3)信息反馈,评估控制

第3节思想引导的内容

1、世界观教育

2、人生观教育

3、政治观教育

4、道德观教育

第8章发展辅导

第一节大学生专业素质发展辅导

1、了解学生学习成才的发展需要

首先,辅导员应抓新生入学之际对其进行一次系统的学习辅导教育,使之明确学习目的。

其次,辅导员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做一个学习倾向的基本测评。

最后,辅导员应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专业发展潜能。

2、打造学生个性化的专业培养计划

首先,需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做一个基本诊断。

其次,帮助学生认识和形成自身的学习风格。

再次,与学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培养计划。

最后,辅导员应起到督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3、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和专业素养

第3节大学生生命健康发展辅导

1、引导身体的健康缔造

(1)塑造健康的生活模式

其一,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重视作息时间安排。

其二,辅导员应深入了解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内容、心态和表现。

其三,辅导员要了解大学生的饮食习惯,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外,辅导员还要引导大学生的远离吸烟、酗酒沉溺于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要引导大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

(2)培养正确的健身观

(3)科学地用电脑

2、关心心灵的健康拓展

(1)引导学生正确地自我认知

(2)培养学生良好的处世心态

(3)进行危机应对辅导

一方面,辅导员应协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心理危机产生的可能性,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另一方面,辅导员应协助学生及时排解日常的心理困扰,建立内部心理与外在环境适应机制。

3、拓展生命的维度

第3节着眼大学生德性的持续发展

1、在日常德育中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2、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德育的理念

3、着眼学生德性的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生活指导

第一节时间管理

一、时间管理与大学生成长的关系

(一)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必要性

1.大学生生活中存在比较普遍的浪费时间现象

2.大学生时间管理的计划性和监控性比较差

3.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1.不良的时间管理行为会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2.不良的时间管理行为会给大学生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

3.时间管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时间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时间管理的内容通常包含这样的几个部分:

1.决定时间的耗费标准,选定目标,规定规划;

2.用分割与集中的方法来增加自由时间,使时间耗费日趋合理。

3.诊断自己时间的耗费情况,找出非工作行时间和浪费的时间,并尽量消除之;

4.应用现代系统论、控制论的方法定量使用时间,以提高工作时间的有效性;

5.对工作时间合理安排,进行控制。

(2)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步骤

第一步:

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

第二步:

分别安排并管理各部分的时间。

1.管理学习时间

2.管理工作时间

(3)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原则

(1)时间的科学诊断。

(2)时间的有效分析。

(3)时间浪费的排除。

(4)设定优先次序。

2.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方式方法

(1)供给毫无弹性:

时间的供给量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我们无法开源。

(2)无法蓄积:

时间不像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那样能积蓄、储藏,不论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消费时间,所以我们无法节流。

(3)无法取代:

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堆砌,即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因此时间是无法取代的。

(4)无法失而复得:

时间无法像失物一样失而复得,它一旦丧失,则会永远丧失。

花费了金钱,尚可赚回,但是倘若挥霍了时间,任务人都无力挽回。

第2节身心健康

1、健康体魄

2、自我压力

3、环境适应

4、情绪调节

5、情感教育

6、人际交往

第3节消费和理财

1、大学生消费和理财现状

2、合理消费

(1)合理消费

1.健康消费

2.文明消费

3.诚实消费

4.节俭消费

5.理性消费

(2)合理消费的技巧和方法

1.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

2.养成计划性购物的习惯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

3、勤工助学、课外兼职,提高开源能力

4、合理理财

第4节权益与安全

1、大学生的权益的内涵

(1)大学生权益的内涵

(2)大学生权益的类型

(1)使用权

(2)知情权

(3)选择权

(4)监督权

(5)奖贷权

(6)就业权

2、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3、大学生的安全防范问题

4、大学生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

(1)从应对突发事件的良知教育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性观、价值观

(2)从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教育入手,帮助大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冷静的头脑

(3)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锻炼入手,帮助大学生学习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和方法

(4)要培养大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第十章组织管理

第一节大学习组织管理概述

一、大学生组织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一)大学生组织管理的内涵

大学生的组织管理,是指作为组织管理主体的辅导员,按照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以维护校园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对大学生群体和个体进行工作或活动的布置、安排、指挥、协调、监督、咨询、服务等活动。

(2)大学生组织管理的意义

第一,大学生组织管理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第二,大学生组织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大学生组织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大学生组织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一)大学生组织管理的目标

目标设定为:

在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不断创新大学生组织管理模式,深化组织管理改革,改进组织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效能和教育影响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2)大学生组织管理的任务

第一,大学生学习的组织管理。

第二,加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

第三,加强大学生班级和生活事务的组织管理

3、大学生组织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1)大学生组织管理的原则

第一,理论与实践、必要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民主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

(2)大学生组织管理的方法

第一,调查研究。

第二,制度管理。

第三,目标管理。

第四,激励管理

第五,思想教育

第2节大学生学习的组织管理

第一,学习适应指导

第二,学籍管理

第三,选课指导

第四,职业生涯规划

二、大学生学习发展的组织管理

第一,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做到知行合一。

第二,处理好知识学习与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第三,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到一专多能。

第四,处理好学业与就业选择之间的选择,做到有的放矢。

3、大学生终身学习的组织管理

第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强化学生问题性、应用性学习意识。

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