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929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学习本课的生字,读准它们的字音,区分它们的字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

  2.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文 天 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这两句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

这正是他那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❶的真实写照。

  段导读:

第1自然段赞扬了文天祥崇高的爱国精神。

  􀀌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蒙古贵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腐朽的时代。

父亲的教育和影响,在文天祥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②“深深地”一词说明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段导读:

第2自然段讲文天祥受时代和父亲教育的影响,成为一名爱国青年。

  第一部分:

由文天祥脍炙人口的诗句引入课文,概括介绍文天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他产生爱国热情的原因。

  􀀍1271年,蒙古汗❷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

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

一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❸。

[句导读:

写出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危急——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

]在这危急时刻,在江西赣州做地方官的文天祥,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作为军饷,征集义兵组成勤王军,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元斗争之中。

[③文天祥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是,他的起兵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他们悲观地认为元军来势凶猛,文天祥带的兵都是临时招募来的,这不是赶着羊群去和老虎斗,白白送死吗?

文天祥郑重地说:

“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

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

”[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果然,许多军民闻风而起,有的来投奔文天祥,有的则在各地起兵,互为声援,抗击元军的力量一时声势大增。

  段导读:

第3自然段讲元军入侵南宋,文天祥不顾旁人的反对,组织义军抵抗元兵,得到各地的响应。

  􀀎然而,勤王军尽管士气旺盛,却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与骁勇善战的元军相比,战斗力相差甚远;再加上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抗元斗争失败了。

[句导读:

“尽管……却……”写出了勤王军的致命弱点,加上“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致使抗元斗争失败。

]

  段导读:

第4自然段讲文天祥组织的抗元斗争失败了。

  􀀏1278年,文天祥不幸被俘。

被俘时,他服下冰片,想以死报国,然而却未如愿。

投降元军的张弘范前来劝降,文天祥严词拒绝道:

“只求一死,别无他言!

”[⑤“只求一死,别无他言”表现了文天祥什么样的精神?

]张弘范又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他却以《过零丁洋》一诗作为答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是这诗中铿锵有力的诗句,体现了文天祥慷慨激昂、大义凛然❹的气魄,也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

这首诗是决心书,又是宣战书。

它告诉人们:

文天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

[⑥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

  段导读:

第5自然段讲文天祥被俘后,张弘范来劝降,文天祥坚强不屈、死不投降。

  􀀐1279年12月,南宋灭亡了。

张弘范洋洋得意,在庆贺宴上劝文天祥:

“国家已经亡了,忠孝之事你已经尽到了。

只要你像对宋朝那样对待大元,大元的宰相照样由你当。

”又说:

“宋朝已经亡了,你再慷慨殉国,有谁来给你写书立传呢?

”[⑦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他坚定地回答:

“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

”[⑧文天祥的话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张弘范劝降的阴谋破灭了,只好把文天祥押送到元朝的首都——大都。

  段导读:

第6自然段讲张弘范在庆贺宴上再次劝降文天祥的阴谋又失败了,只好把他押到大都。

  􀀑元朝统治者想利用文天祥的影响来笼❺络人心,借以缓和各地人民抗元斗争的形势。

[句导读:

一针见血地指出元朝统治者劝降文天祥的真正目的。

]他们费尽心机找来说〔shuì〕客❻,以高官厚禄为诱饵继续劝降。

但在文天祥的凛然正气面前,他们都哑口无言,最后灰溜溜地走了。

[句导读:

“灰溜溜”是对说客的神态描写,从说客的神态中,我们可以想象出文天祥的坚定意志、凛然正气。

]

  段导读:

第7自然段写元朝统治者利用各种方法对文天祥进行劝降活动,都失败了。

  􀀒元朝统治者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满身的刑具,把他关押在一间阴冷的囚室中,企图使他屈服。

但是,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

“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

”[⑨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三年牢狱生活的折磨,始终没能使文天祥屈服。

元朝统治者见文天祥软硬不吃,又听说不少地方有营救文天祥的举动,恐日久生变,决定要杀他。

1283年1月8日,元朝皇帝试图作最后的努力,亲自劝降,文天祥说:

“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⑩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

]第二天,文天祥就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了。

  段导读:

第8自然段讲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毫不屈服,最后被元朝统治者杀害。

  第二部分:

讲文天祥组织义军进行抗元斗争,被俘后面对敌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毫不妥协,宁死不屈,最后被元朝统治者杀害。

  􀀓文天祥离世已经七百多年了,但是他的浩然正气,却千秋常在。

[结尾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

  第三部分:

讲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直到今天还被人们称颂。

  

  .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炽热、效法、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文天祥的资料;生字词卡片;重点语句投影。

  一 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出了一种不屈从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课文来进一步了解文天祥。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脍炙人口:

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其他事物受到人们的广为称赞和传颂。

脍,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

炙,烤熟的肉。

  惊慌失措:

因害怕而感到慌张。

  效法:

照别人的做法去做。

  骁勇善战:

十分勇猛,善于作战。

  铿锵有力: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慷慨激昂:

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生气。

  大义凛然:

指十分严肃、可敬的样子。

  花言巧语:

指敌人那虚假而动听的话。

  浩然正气:

正大刚直的精神。

  3.整体把握课文:

  通过读课文,你对文天祥有哪些了解?

  文天祥是一个具有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人。

  文天祥在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

  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最终失败。

  文天祥拒绝劝降,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千秋常在,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

  三 抓住重点内容,感受人物品质

  .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能找出文中对他的评价吗?

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阐述。

  汇报、交流:

围绕“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来抓重点语句感受。

  2.学习第3自然段。

  抓住文天祥的语言体会:

  文天祥郑重地说:

“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

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

  体现出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分忧,以实际行动抗击元军,保卫国家的精神品质。

  出示课文第二幅图,文天祥站在战车上,对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人郑重地说——

  3.学习第5自然段。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引导学生体会:

在张弘范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的情况下,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这句诗的意思是: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表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也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与高风亮节。

  朗读这句诗。

  4.学习第6自然段。

  通过文天祥的语言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他坚定地回答:

“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

  这是文天祥对张弘范劝降的回答,是说自己的国家虽亡,也决不会投靠大元;自己宁愿牺牲不是为了青史留名,而是以此激励后人的爱国精神,表现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心为国的高贵品质。

  朗读时读出无比轻蔑的语气。

  5.指名读第8自然段。

  抓住他说的两句话:

  “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

  “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引导学生体会文天祥面对三年牢狱的折磨,面对沉重的刑具,面对死亡的威胁,决不妥协的精神,进而领悟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

  朗读。

  看图:

出示课文第三幅插图,教师引读第8自然段。

  6.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的?

  的第1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和中间部分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

概括—具体—总结。

  四 拓展

  .你知道文天祥还写过哪些作品吗?

介绍给同学。

  2.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著名的民族英雄?

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举办一个汇报交流会。

  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民族英雄,借以加深对的理解。

  2.教师和学生交流文天祥的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共同了解和学习文天祥炽热的爱国情怀。

  3.本课是略读课文,在内容上不好把握,所以只能抓重点来讲。

这样学生学起来也不会太吃力。

  .给加点的汉字加拼音。

  脍炙人口   日趋腐朽   铿锵有力

  押送

  囚室

  说客

  2.比一比,组词语。

  3.课下查找资料,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出处,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4.你觉得文天祥这么做值得吗?

  

  

  

  

  

  

  文天祥 南宋大臣、文学家。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

著有《文山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宋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名,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他后期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1283年1月9日在柴市慷慨就义。

文天祥在狱中写作了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