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诊疗及用药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9152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的诊疗及用药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血压的诊疗及用药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血压的诊疗及用药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血压的诊疗及用药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血压的诊疗及用药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血压的诊疗及用药1.docx

《高血压的诊疗及用药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的诊疗及用药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血压的诊疗及用药1.docx

高血压的诊疗及用药1

高血压诊疗技能及用药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合并症致残率、致死率高。

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国家和患者的疾病负担。

一、高血压的定义

在未服药情况下,成年人(年龄大于18岁)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

二、我国高血压的现状

(一)患病率。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根据高血压患病率的增长趋势,2012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4%。

据此估算,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2.7亿人(包括患病但没有就诊的患者)。

(二)发病率。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国内不同队列研究的数据推算,我国4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年发病率约为3%,每年新发患者至少1800万。

(三)高血压患者情况。

据估算,现患高血压患者中接受治疗的约为1.2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患者约为8600万人。

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适合分级诊疗基层管理的患者约占60%。

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安静状态下,非同日三次测血压,如果均大于和等于140/90就可诊断,不能够因为一次的血压升高,就诊断高血压病。

血压可以受情绪,其他疾病环境干扰等的影响,一过性升高,所以必须多次测血压综合分析,一旦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明确,必须及时服药,长期口服严密监测血压。

生活上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坚持锻炼。

良好的心情,正确的生活以及合理用药。

是治疗高血压的必备因素

四、高血压的分类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五.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高血压病人需要接受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病因分为两大类:

一类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一类属于继发性高血,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指的是年龄和遗传有关的高血压,没有什么原因的高血压需要长期用药维持治疗才可以达标的高血压,另一类叫继发性高血压,所谓继发性高血压就是有一些特殊原因的高血压,包括有一些肾脏的疾患,有一些肾动脉的疾病,或者说有一些肾上腺的疾病,或者大动脉的炎症,甚至有一些长期不良的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高血压等等,这些都属于继发性高血压

六、高血压患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一)高血压筛查。

1.定期筛查:

健康成人定期测量血压,每2年至少测1次。

2.机会性筛查:

健康体检、家庭自测血压、公共场所测量血压等偶然发现血压升高者;在单位医务室、医院等日常诊疗过程中检测发现血压异常升高者。

3.重点人群筛查:

35岁首诊测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建议每半年测血压。

高血压易患因素主要包括:

(1)正常高值血压人群,

(2)超重和肥胖,(3)酗酒,(4)高盐饮食,(5)高血压家族史,(6)年龄≥55岁。

(二)高血压诊断与评估。

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1.病史采集。

(1)病史:

发病年龄,血压最高水平和一般水平,伴随症状,降压药使用情况及治疗反应。

(2)个人史:

生活方式(饮食、酒、烟等),体力活动,已婚女性注意询问避孕药使用情况。

(3)既往史:

了解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征、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病史。

(4)家族史:

询问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其发病年龄等家族史。

(5)社会心理因素:

了解家庭、工作、个人心理、文化程度等社会心理因素。

2.体格检查。

(1)规范多次测量非同日血压,初诊患者测量双上肢血压,如怀疑体位性低血压,应测坐位和立位血压。

(2)测量身高、体重、腰围。

(3)心率、心律、大动脉搏动、血管杂音。

3.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具体分为基本项目,推荐项目和选择项目,详见“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检查评估指标表”。

4.靶器官损害表现。

(1)心脏:

心悸、胸痛、胸闷、心脏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异常表现、下肢水肿。

(2)脑和眼:

头痛、头晕、视力下降、感觉和运动等神经系统表现异常。

(3)肾脏:

多尿及夜尿增多、血尿、泡沫尿,腹部有无肿块,腰部及腹部血管性杂音。

(4)周围血管:

间歇性跛行,四肢血压、脉搏、血管杂音、足背动脉减弱。

5.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以下几种情况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1)发病年龄小于30岁。

(2)高血压程度严重(达3级以上)。

(3)血压升高伴肢体肌无力或麻痹,周期性发作,或低血钾。

(4)夜尿增多,血尿、泡沫尿或有肾脏疾病史。

(5)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等。

(6)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双侧上肢血压相差20mmHg以上,股动脉等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

(7)降压效果差,不易控制。

(8)夜间睡眠时打鼾并出现呼吸暂停。

(9)长期口服避孕药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者。

6.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检查评估指标。

基层医院需要完成病史、体检、基本项目及部分推荐项目检查。

如病情需要,可将患者转诊至二级及以上医院完成推荐项目及选择项目的检查,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临床疾患的评估。

表1  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检查评估指标

询问病史和简单体检(必做的基本检查项目):

测量血压,分为1、2、3级

肥胖:

体重指数≥28Kg/m2或腹型肥胖:

腰围男≥90cm,女≥85cm

年龄:

男性>55岁,女性>65岁

正在吸烟

已知血脂异常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男55岁、女65岁以前发病)

脑血管病(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 病史

心脏病(冠心病:

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重建,心力衰竭)病史

周围血管病病史

肾脏病病史

糖尿病

实验室检查:

基本项目(必做的基本检查项目)

血常规

尿常规

血生化(空腹血糖、空腹血脂、血肌酐、尿酸、血钾)

心电图

推荐项目:

超声心动图

颈动脉超声

肾脏超声

X线胸片

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增高者)

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阳性者)

尿微量白蛋白或白蛋白/肌酐比(糖尿病患者)

眼底检查

24小时动态血压

选择项目:

激素水平及影像学检查(怀疑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负荷试验及影像学检查(有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7.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

对初诊患者应通过全面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各项辅助检查,找出影响预后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其他临床疾患等因素(表2),并据此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量化估计高血压患者的预后(表3)。

表2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心血管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

伴临床疾患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注:

TC:

总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厚度;eGFR: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

体质指数;

LVMI:

左心室质量指数;IMT:

颈动脉内中膜

 

表3  根据心血管总体危险量化估计预后危险度分层表

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疾病史

血压(mmHg)

1级高血压

SBP140-159

或DBP90-99

2级高血压

SBP160-179

或DBP100-109

3级高血压

SBP≥180

或DBP≥110

Ⅰ:

无其它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高危

Ⅱ:

1-2个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高危

Ⅲ:

≥3个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

并存的临床疾患

高危

高危

高危

七、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

(一)治疗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宜将血压降至140mmHg/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收缩压宜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够耐受可以降低至140mmHg以下。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1.治疗目的及原则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

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不同,一般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患者,应酌情降至更低。

对所有患者,不管其他时段的血压是否高于正常值,均应注意清晨血压的监测,有研究显示半数以上诊室血压达标的患者,其清晨血压并未达标。

健康生活方式

1.限制食盐及含盐量高的食物摄入,每人每日食盐量逐步降至6克。

2.合理膳食,减少膳食脂肪,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

3.适量运动,每周5-7次,每次持续30分钟。

4.控制体重。

5.戒烟限酒。

6.保持心理平衡。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  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

②β受体阻滞剂。

③钙通道阻滞剂。

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临床疾病的情况,选择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

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如下:

1)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血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2)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并能够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2)治疗方案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

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

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二)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肿瘤切除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通过介入治疗扩张肾动脉。

对原发病不能手术根治或术后血压仍高者,除采用其他针对病因的治疗外,还应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三)药物治疗。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噻嗪类利尿药和b-受体阻滞剂五大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

常用五大类降压药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选择药物。

二级及以上高血压患者常需要联合治疗。

采用单片固定复方制剂可以更好的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控制血压、降低治疗费用。

降压治疗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以降低血压为目标,依据患者临床情况、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药物的可获得性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估等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

(四)合并危险因素的控制。

高血压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或并存临床疾患。

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考虑患者总体心血管危险,进行综合干预,干预有关危险因素,处理并存临床疾患。

如针对合并脂代谢异常者进行调脂治疗;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者补充叶酸治疗;存在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已有明确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等。

八、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一)高血压分层分级管理内容。

项目

一级管理

二级管理

三级管理

管理对象

低危患者

中危患者

高危患者

建立健康档案

立即

立即

立即

非药物治疗

立即开始

立即开始

立即开始

药物治疗(初诊者)

可随访3个月后仍≥140mmHg/90mmHg 即开始

可随访1个月后仍≥140mmHg/90mmHg 即开始

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血压未达标随访

3周一次

2周一次

1周一次

常规随访测血压

3个月一次

2个月一次

至少1个月一次

测BMI 、腰围

2年一次

1年一次

6月一次

血生化

4年一次

2年一次

1年一次

转诊

必要时

必要时

必要时

(二)高血压管理级别与调整。

根据初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临床疾患进行危险分层,然后分级管理。

1.一级管理:

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按照危险分层属于低危的高血压患者。

2.二级管理:

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按照危险分层属于中危的高血压患者。

3.三级管理:

高血压3级或合并3个以上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合并靶器官损害或并存临床情况者,按照危险分层属于高危和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

管理1年后视情况调整;血压连续6个月控制好的,可谨慎降低管理级别。

对新发生心脑血管病、肾病、糖尿病的患者及时升级管理。

(三)患者自我管理。

1.患者自我管理小组:

提倡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交流经验。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认识高血压的危害,学会自测血压,学习如何调整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快等保健知识,增强防治高血压的主动性及降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与医生沟通的能力和紧急情况下寻求医疗帮助的能力,提高高血压的管理效果。

2. 家庭血压测量:

家庭自我测量血压是血压自我管理的核心内容,建议有条件的患者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自动血压计自测血压。

3.自我管理小组管理指标:

(1)血压知晓率。

(2)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

(3)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知晓率。

(4)患者就医依从性、医嘱执行率。

(5)干预行为执行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