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8455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五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五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五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五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五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x

《专题五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五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x

专题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专题三激发创造活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宋体,三号字)

命题预测(黑体,四号字)

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国际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2006年10月8日——11日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中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创造活力要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2.能否建成创新型国家,国家的创造力如何,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与人民的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是人民非常关注的重要社会热点问题。

3.发展科技,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经济常识中的市场经济、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等知识,哲学常识中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认识的发展、内外因关系等知识,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综合国力竞争等部分知识联系紧密,因而会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

4.本专题在高考中可以命选择题,也可以出综合性的主观题。

主观题命题的可能性有:

以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材料,先对这一问题进行认识,然后分别从经济、哲学、政治常识角度回答解决问题的原因、办法、意义;也可以以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的成就作为背景材料,分别从经济、哲学、政治常识角度回答取得成就的原因、意义、对我们的启示等。

或者在文科综合题中作为其中的一问,回答原因、意义、解决问题的措施等。

材料设置包括宏观、微观两个角度。

宏观上是从我国整体的科技发展状况为背景命题,微观是从某些地方或某企业的科技发展为背景命题。

说明:

本部分主要写的内容是:

(不一定都有)

1.党和国家的重视程度。

2.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或者事件带来的影响。

3.本专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不要解释,点到即可)。

4.命题角度。

背景材料(黑体,四号字)

1.近些年来,在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财政科技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有力地支持了科技事业的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仍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

我国政府投入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比重从1995年的50%下降到2003年的29.92%,远低于世界多数国家相应发展阶段政府投入占50%左右的水平,更低于印度、巴西60%—70%的水平。

材料信息提取:

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国家增加对科技的投入,支持了科技发展,但增幅小,对研发的投入偏低,政府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重偏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2.近二十多年,我国企业有了长足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

目前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占0.56%,大中型企业仅为0.71%;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发达国家达到2.5%以上。

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

在全国中央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只占2.1%,高级技师

材料信息提取:

我国企业尽管有了发展,但企业的研发投入少,技术人才偏少,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占工人总数的比重只有0.16%。

3.“十五”时期,我国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保护、软件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等各种知识产权的申请数量大幅增长。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十五”时期专利申请总量为1,594,762件,是“九五”时期的2.5倍,年均增长22.8%。

但我国专利申请中发明仅占36.3%,而国外这一比例高达63.7%,拥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偏少、质量偏低。

材料信息提取:

“十五”时期,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增长,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等占的比重大,而发明专利比例低,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低。

材料信息提取:

2006年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深圳市尤为突出。

4.2006年14个省市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率已超过上年投入的50%,山东、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份2006年财政科技投入都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

其中,深圳市明确提出要敢于把深圳改革开放25年来积累的财政实力投入到自主创新中去,“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区两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将达到100亿元,预计深圳市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累计将达到

 

1000亿元。

5.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的《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说明:

1材料一定要简练、明确,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观点材料必须是中央文件或总书记、国务院总理的讲话。

3.事实材料一定要有材料信息提取,主要是完成语言转换,观点材料可以没有此栏目。

命题角度分析(黑体,四号字)

【经济常识】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依据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生产者、经营者必须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额外收益,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

企业要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4)我国科技的整体水平落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在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样才能赶超发达国家。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济意义

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创造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产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和战略利益。

有利于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缓解能源、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压力。

有利于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创新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由市场引导科技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实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要制定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的税收、财政、信贷政策,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

(3)完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

(4)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企业要加大技术投入,吸引高素质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5)处理好引进与创新的关系。

要引进世界先进、实用的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6)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哲学常识】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依据

(1)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适应国内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新需要,就必须发扬创新精神,依靠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否则就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人的认识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我们必须培养创新精神。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建设创新国家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4)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实现我国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发挥内因作用,依靠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也要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5)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根据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规律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办法,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3)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处理好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

既要走自主创新道路,但也绝不排斥技术引进,而是把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

(4)要发挥精神的作用,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养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5)要把握因果联系,增强预见性,掌握对未来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坚持引领未来,支撑发展的方针。

【政治常识】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依据

(1)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必须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制定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正确的方针、政策。

面对国内、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这是党的政治领导和科学执政的体现。

(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应该履行的职能。

推动科技创新,是国家履行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的客观要求。

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发挥好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结合实际提出本地区、本部门的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2)各级政府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

①文化职能。

要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②经济职能。

制定科技发展规划,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立。

③对外交往职能。

通过对外交往,吸收、利用世界先进技术,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3)坚持依法治国,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法制环境。

完善国家知识保护产权制度,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

说明:

1本部分与课本结合一定要紧密,不能牵强附会,有的专题可以只有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内容的一部分,不要求全部都有。

2.分析的内容以理论依据(原因)、意义、如何做为主,但不一定都有,也可以写关系、问题的实质、作用、危害、影响等。

在如何做的分析中,不要解释理由,只说明做法即可。

模拟测试(黑体,四号字)

一、选择题

汽车产业是技术、资金密集,体现一个国家工业制造综合实力的产业,目前我国汽车企业90%以上还处在给外国大企业加工的状态,得到的仅仅是加工费,在利益格局中处于被动位置,我们必须由原来的“中国制造”发展为“中国创造”。

回答1~2题

1.造成材料中我国汽车企业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①我国汽车市场不规范,法制不健全②企业的研发费用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③我国的汽车企业都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④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2.材料中的状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会导致我国

①汽车企业经济效益低②汽车产量下降,不能形成规模优势③汽车行业资源利用率低,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④不能产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汽车大企业或企业集团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天津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的三辊式无缝钢管连轧机组,代表了当今世界无缝钢管生产的最高水平,把石油套管管壁的误差控制在0.3毫米以内,使其价格由每吨1万元增加到1.5万元,使该公司跻身世界钢管集团四强。

这给我国企业的启示是

A.要加大技术投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B.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企业规模

C.要扩大投资,提高产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要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该公司从建厂第一天起就把“领先一步是财富,落后一步是包袱”作为法宝,使得其无缝钢管生产工艺的最高水平领先世界同行5年。

这说明

A.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认识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B.科学的社会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树立创新意识

C.该公司的科学思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

D.理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社会现实

5.目前全球售出的每3部手机中就有1部产自中国,每2台数码相机就有1台是中国制造,但其核心技术产品CPU多数不在我们手中。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

A.产品很难打入世界市场B.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差

C.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手机生产D.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的《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回答6——9题

6.由此可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

A.坚持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

B.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D.健全技术研究开发体系

7.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解决矛盾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B.构成事物的内部结构和顺序的变化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D.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要抓住全局

8.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体现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解决好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B.次要矛盾解决的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重视内因作用

D.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9.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为此,政府要

①加大科技投入,使政府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②建立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③营造有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④把推动科技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目前我国国内绝大多数重要机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控制系统却不是中国制造,尤其是关系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高档数控机床,它的“大脑”和“心脏”多年来一直从国外引进。

据此回答10——12题

10.高档数控机床的“大脑”和“心脏”从国外引进导致的结果是

①中国制造的机床在市场上没有销路②机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低

③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④不能掌握机床制造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改变目前的不利现状,我们应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数控机床的“大脑”和“心脏”,为此

①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机床制造企业自主研制开发高档数控机床的“大脑”和“心脏”

②机床制造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③要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激励机制,培养和使用高档数控机床制造的高技术人才④机床制造企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2.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应该履行的主要职能是

①政治职能,搞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②经济职能,搞好政策调节和公共服务③文化职能,发展科技教育事业④社会职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006年14个省市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率已超过上年投入的50%,山东、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份2006年财政科技投入事业费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

其中,深圳市明确提出要敢于把深圳改革开放25年来积累的财政实力投入到自主创新中去,“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区两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将达到100亿元,预计深圳市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累计将达到1000亿元。

据此回答13——16题

13.上述材料表明

A.政府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提高我国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

B.各地政府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加大研发投入

C.我国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型国家初步建立

D.政府的科技投入偏少,影响了我国创新能力的提高

14.各地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B.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本地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D.贯彻国家科技大会精神,与中央政策保持一致

15.在上述材料中,各地政府主要履行了

A.政治职能B.文化职能C.社会公共服务职能D.经济职能

16.政府加大科技投入,重视自主创新的哲学依据主要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技投入增加,创新能力必然增强

B.新事物在力量上大于旧事物,必然能够战胜旧事物

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政府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制定政策

江西赣南是我国主要的钨矿产地,但一段时间以来,在片面追求GDP的思想支配下,大矿大开,小矿小开,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各矿业公司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研所,采用传统技术,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出现“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

回答17——18题

17.改变上述状况,应该做到

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减少政府干预④不断提高矿业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8.上述事实启示我们

A.要减少矿山企业的竞争,扩大企业规模

B.由国家直接经营钨矿生产,改变资源浪费的局面

C.要加大科技投入,走创新型经济发展之路

D.必须改变用GDP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模式

“十五”时期我国专利申请总量为1,594,762件,是“九五”时期的2.5倍,年均增长22.8%,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专利申请中发明仅占36.3%,而国外这一比例高达63.7%。

回答19——20题

19.上述材料表明

A.我国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自主创新

B.我国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已经建立起创新型国家

C.我国已经成为科技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

D.我们必须加大专利申请投入,提升专利发明能力

20.我国专利申请中发明仅占36.3%,而国外这一比例高达63.7%,这一状况

①不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②不利于掌握核心技术,国际竞争力不高③会降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④不利于创造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产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上海市闵行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吸引了一大批研发机构,在生物技术领域,引进了国家组织工程中心、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在新材料领域,引进了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新能源领域,引进了国家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清洁能源研究与产业促进中心;在航天航空领域,引进了中航一集团(上海)研发中心和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此外,世界著名的研发机构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微软(中国)研发中心等也进驻该区。

上海市闵行区的做法有什么经济意义?

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请简要说明这一指导方针的哲学依据。

3.目前我国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占0.56%,大中型企业仅为0.71%;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发达国家达到2.5%以上。

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从政治常识看,作为政府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4.某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表(单位:

亿元)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2000

3000

3500

4800

5300

5800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0000

12000

14000

17000

21000

24000

注:

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一般为30%~40%。

该省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较少,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外商或进口。

材料:

该省“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到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要达到1万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为该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最重要的是人才,要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培养、引进等措施,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1)上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表和材料,从经济常识上看,该省应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运用抓主要矛盾的道理分析该省提出的措施。

(4)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省政府应该履行哪些职能?

说明:

1。

选择题共20小题。

2.非选择题4小题,其中包括经济、哲学、政治常识各1小题,经济、哲学、政治综合题1小题。

(如果预计不出综合性题目,非选择题可酌情减少,但至少有一道)

3.尽量出原创题,如果借用其他题目,不能照抄。

4.每个专题中至少有一到图表或漫画题。

参考答案(黑体,四号字)

一、选择题

1C2B3A4B5D6C7B8D9D10D11A12B13B14C15B16C17A18C19A20B

二、非选择题

1.有利于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造更多的知名品牌产品;有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通过与世界大企业的合作和竞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

(1)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实现我国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发挥内因作用,依靠自主创新,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