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作文训练法初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8441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动作文训练法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灵动作文训练法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灵动作文训练法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灵动作文训练法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灵动作文训练法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灵动作文训练法初探.docx

《灵动作文训练法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动作文训练法初探.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灵动作文训练法初探.docx

灵动作文训练法初探

“灵动作文”训练法初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邓婷婷)

【摘要】:

“灵动作文”是一种作文训练方式的新构想。

本文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多种弊病进行了深入的现象和原因探究,进而提出“灵动作文”这一新的作文训练法,并具体阐述了“灵动作文”训练法的训练目标与原则。

“灵动作文”训练法主要从丰富课堂内容、拓宽训练途径、改革评价机制、关注学段差异四个方面确定了其实施策略。

【关键词】:

灵动作文;目标;原则;实施策略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广大的教研工作者一直在探索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理念支撑、训练策略与教学方法。

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各种新的作文教学及训练方式层出不穷,诸如作文“双轨”教学、三级作文训练、能力分类作文训练、开放式作文、快乐作文、快速作文、“放胆文”等等,它们在提出之初,都能令人耳目一新,对当下的作文教学改革都有所启示。

然而,现今中小学作文教学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的说来,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在新课程的实施背景下,本人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和思考,试对作文教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以找到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1.“灵动作文”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作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强劲的东风,使得当前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渐渐呈现出了流派纷呈的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地探索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应该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深入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呢?

首先,要提出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方式就必须深入剖析和反思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对症下药方有奇效。

“灵动作文”训练法就是以深掘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并分析其深层原因为其体系见够的前提的。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着重阅读轻作文的倾向,又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及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影响,我国当前作文教学仍局面堪忧。

总观当前作文教学现状,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弊病依然明显。

1.1当前作文教学中的弊病

1.1.1作文情感态度——消极被动

大多数语文教师片面强调作文的题材性,习惯于要求学生写命题作文,而且命题常由教师来给定,在指导审题时又往往制造暗示,学生则在选取题材时有意识地跟随、配合教师的意旨。

由于学生在生活经历、情感志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限定了的题材范围难以与学生的自我生活体验形成映射,造成学生在习作态度上被动消极 、畏难情绪严重。

再者,教师往往对于学生在参与作文活动时的情感态度缺乏引导,学生意识不到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从没感到作文是一种心理需求。

教师把作文当成训练语言能力的工具,学生则把作文当成作业去完成。

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便因为长期受压抑而难以调动。

1.1.2作文思想内容——共性模仿

几千年来,整个中华民族一直非常注重文章所传达的思想道德倾向,强调文章的思想教化功能,这必然在无形中给作文教学施加了影响。

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往往将思想性作为评价标准之一,要求习作中所体现的作者思想情感须健康积极,只欣赏没有瑕疵的心灵,凡是稍有负面情感因素或叛逆倾向的文章都被批判、否定。

久而久之,学生手中的笔变得异常“听话”,他们努力地效仿大多数人的观点和思想,一些个人的独到思考和精辟见解及本真的心灵逐渐处于受压抑被禁锢的状态,学生不是脱离实际编造一些虚假的东西,就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了无生趣,呈现出共性作文的一体化模式,缺乏生命的灵动与鲜活色彩。

1.1.3作文言辞表达——呆板生硬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过分强调作文的模式和技巧,教师喜欢摆出范文当作学生作文的镜子,热衷于为学生炮制种种写作方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甚至思想感情和观点。

学生规规矩矩地机械模仿、依样画葫芦。

虽然仿写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学生在参照范文而习作时没有进行积极、灵活的思维,所以不能真正领会范文中的妙处并学为己用。

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总显得矫情造作、呆板生硬、不流畅。

1.1.4作文训练体系——封闭狭窄

当前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一般实行封闭式的作文训练,仅把作文训练的空间、时间限定在作文课上。

在作文教学目标上,仅将作文教学作为训练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手段,忽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致使学生“听”与“写”的能力不能同步平衡发展;在教学过程上通常就是命题——立意——选材——写作,显得呆板、模式化,学生被动参与,只能按照教师规定的步骤亦步亦趋、小心谨慎地完成习作;在训练内容上,仅限定于教材上所提供的作文材料;在写作体裁上也有所限制,学生没有自由写自己更想写的东西,不能任意发挥;在教学评价上,由教师课后进行逐一评改,不过问学生的创作心理,凭感觉下笔定论,按自己的想法修改学生作文,严格地挑剔其中的问题和错误,给出的评语难以对学生有所启发。

学生往往也只关注自己的作文,与同学之间交流很少,仅有呈封闭状态的自我体验。

在这个单向、封闭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学生得不到有效的信息反馈,不能对自己的习作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1.2当前作文教学弊病的原因探究

我国的作文教学普遍呈现出如上所述的弊病,必然有其普遍的深层原因,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对其内在根源进行深刻反思并以此来指导作文教学改革,这将会是最科学有效的。

寻根究底,我认为可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2.1对学生写作心理特征的忽视

学生的写作心理特征,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的本质情况和一般趋势。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体有心理需求、情感态度、思维运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从学生作文的心理需求来看,作文是对他们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记录,他们在作文中更倾向于描绘自我世界、抒写个人心灵。

作文的本质是作者对世界、对生活的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思考、感悟和表达,展示的是学生心灵活动的轨迹。

当前教师多把作文作为学习任务强加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心理需求,不注重在作文前进行巧妙的、贴近学生心灵的引导,学生的表达欲望没有被调动起来,故学生写作思维的能动性不强,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感悟没有广泛响应,所以学生参与的作文活动不能回归本质,其作文能力难以提高。

从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来看,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参与作文活动的最佳情感态度应是乐于写作,兴趣浓厚,能够轻松自然地进入到作文活动中去并自觉地坚持练笔。

当前教师普遍不太关注学生的作文情感,如果学生原本对自己的作文能力没有信心,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甚至对写作感到厌恶头痛,把作文当成负担,而教师又忽视了这一点,未针对这种心理进行积极引导,那么,学生的作文状况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根本丧失对作文的参与积极性,根本丧失作文的内在驱动力。

从学生作文过程中的思维运作情况来看,写作活动是一种思维的艺术,思维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思维是由思维触发引起原始感受开始的,只有当原始感受被触发,写作思维才能顺利启动并运行。

而灵感思维作为写作思维的一种特殊状态,在写作活动中是非常有价值的,它是写作的支点,是写作思维的动力臂,应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也加以利用。

但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并没有注重触发学生写作时的原始感受和灵感思维,学生写作思维状态相对滞缓,思维不活跃、敏捷,也就难以拢聚材料,不能有感而发、流畅行文。

1.2.2对学生作文能力发展规律的忽视

学生的作文能力发展规律也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具体说来有两个方面的规律是经常被忽视的:

首先是素材积累随学龄增长的规律。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逐渐增多,他们能运用到作文中的素材也相应积累。

学生的素材积累到什么程度才能写出什么程度的作文。

当前教师往往一味地对学生的作文作硬性规定,忽视学生自身的素材积累,不去过问他们有无话写,不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丰富自身的感受与体验、积累作文素材,所以,学生的习作也就难免内容空洞、情感贫乏、表达生硬。

其次是从仿写到创作的规律。

这也是一个缓慢的过渡。

学生在作文能力发展之初,需要借助一定材料的帮助,通过教师的引路指导进行再造性作文即仿写的训练,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逐渐过渡到创造性作文即个人独立创作。

但当前不少教师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先扶后放”的原则,一开始就对学生的作文提出过高要求,致使学生信心不足,畏难情绪严重。

总之,作文是一种自我精神的实践活动,它与学生自我心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注重激励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表现自我、融入自我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写出灵动多彩的文章来。

1.3“灵动作文”概述

在对当前的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之后,本人尝试着提出了“灵动作文”这一新的作文训练理念与方式。

1.3.1“灵动作文”的涵义

首先,对“灵动”二字的涵义来作一番表述:

一是作为名词,“灵”即心灵,是思维的灵光,体现着学生的作文活动参与意识发源于心灵的需要,以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思想为写作思维的泉流;“动”是生命的律动,体现着学生参与作文活动时的主动性及思维过程中的灵活性与机动性。

二是作为动词,“灵动”即在灵感的激发下开动写作思维、动笔行文,这是对写作过程中写作主体的动态思维特征的一种描述。

三是作为形容词,“灵动”是一种作文的特色,也是一种作文的评价标准,即“灵活巧妙的思想情感,加以生动机智的文字表述”。

1.3.2“灵动作文”的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遵循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规律,广开课程资源与空间,促成学生作文与生活的两相融合,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内在驱动力,全面调动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个性倾向。

1.3.3“灵动作文”的主要特点

将作文活动分为课外作文和课内作文两大训练平台。

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学方法,课外练能力。

注重让作文活动最大限度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作文更具有实践性。

注重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作文活动中去,使其自然处于高度活跃、灵敏的思维状态,让学生作文展现出生命的灵性动感和心灵的真我。

2.“灵动作文”训练法的目标与原则

“灵动作文”训练法所体现的作文训练理念可作如下几个方面的阐述:

2.1训练目标

2.1.1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作文教学也应该调动学生潜在的需求,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促其乐于作文,学生方能积极思维、主动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进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激发作文兴趣、调动作文的积极性其实是作文教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灵动作文”在这一问题上确定的训练目标是:

让学生的作文亲近生活、回归生活,使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并养成深入生活、留心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善于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创作灵感,让写作成为表达心志、抒写心灵的一种自然而然的需要,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2.1.2变共性仿效为个性创造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针对中小学生作文惯于仿效,只会写模式化的共性作文的缺点,“灵动作文”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致力于学生作文时个体心灵的本真呈现,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由表达,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感受,使学生的心灵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更多地产生新鲜的作文灵感和自发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作文呈现出浓郁的主体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2.1.3变呆板生硬为灵巧机动

这是“灵动作文”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目标。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借助于文字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意的能力。

“灵动作文”从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通过加大语言训练的力度,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避免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着力于让学生进入“情动而辞发”的作文状态,使学生的文字表达充满生命的鲜活色彩而显得活跃灵巧。

在篇章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能机动灵活地加以运用而不是机械地照搬。

2.1.4变狭窄封闭为宽松开放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也是如此,因此,作文教学不应只是课堂上的事。

“灵动作文”将作文训练向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两个维度开放,具体做到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学评价等,为学生建立一个自由、开放的习作平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进行作文活动,使他们打开心灵之扉、毫不拘束地展露个人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的灵悟在宽松的心境中迸发如泉涌。

另外,作文教学不应只是书面作文的教学。

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有助于学生的选材、构思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基于此,“灵动作文”训练法对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予以重视,注重书面训练和口头训练相结合,使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兼有发展。

这样,“灵动作文”的训练平台就不仅仅局限于纸笔之上,而是向“说”与“写”两方面开放、拓展。

2.2训练原则

2.2.1民主原则: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把作文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实现作文教学民主化,让作文活动充满和谐民主的氛围,为学生作文灵感的激发和创新思维的涌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2.2合作原则:

加强师生合作互动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作文活动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进行多元体验,在交流中促发灵感,更多地增长兴趣、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推动学生作文能力集体协同发展。

2.2.3实践原则:

活化作文教学,拓展作文活动空间,让学生把作文带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活跃感官与思维,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激活作文灵感和创新火花,让作文因实践而灵动、精彩。

教师也应亲历亲为地和学生一起实践作文活动的全过程。

2.2.4灵动原则:

作文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心智活动,“灵动作文”训练体系则特别强调这一点,把“灵动”作为原则之一贯穿作文训练整个过程,让学生在作文活动中灵动地体验、灵动地思维、灵动地表达、灵动地交流。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给予学生灵动的指导,与学生建立起灵动的师生双边活动机制,从而让整个作文教学活动充满灵动的生命色彩。

3.“灵动作文”训练法的实施策略

“灵动作文”训练法打破课堂习作这一限制时空的作文教学常规,让学生在课堂外、在生活的大环境中去作文,以切实地拉近学生作文与生活的距离,实现没有围城的作文训练。

课堂内则以写作知识技巧的教学、优秀作文示范、作文互动评改等为主要内容,设计出了作文课堂六种课型。

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两相结合、浑然一体,使学生由单一的课堂步入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让学生更好地写生活中的“灵动”的作文。

3.1丰富课堂内容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得以完善,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切实设计好作文课堂,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为此,“灵动作文”设计了以下六种课型,让作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轻松愉悦,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

3.1.1优秀作品欣赏课——“美文大舞台”

在课堂上展示优秀作文、作品,给学生以美文的示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激起作文兴趣。

美文的来源可以是学生的习作或者是他人的优秀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在爱看的书刊杂志上广泛地搜集,这就有效的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而且学生在搜求美文的过程中也能受到启发并产生自己作文的愿望。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美文所提供的情境中去,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还要与学生一起分析评议美文的优点、妙处。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给学生以自由,鼓励其发言,并让学生作好课堂笔记。

这一课型其实也可以向阅读教学渗透。

3.1.2知识技巧教学课——“学为己用”

从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实际出发,在作文课上对学生所需的作文知识技巧进行专门的分类、有序的教学。

如审题、选材、组织篇章结构、编写提纲、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与结尾的写作技法等等。

这需要结合相应的范文或材料,重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动笔进行适当的相应练习,使他们能够灵活、能动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3.1.3感官思维活动课——“灵感来了”

“快乐作文”教学法的倡导者李白坚先生说:

写作教学应着力于文章生成前的思维激发和情感激荡。

可知学生作文生成前的灵感激发与情感铺垫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课型的实施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以活跃学生的感官与思维。

具体可进行事物观察活动、情节表演活动、生活体验活动、影片观赏活动、现场查访活动等等。

每设计一次活动应有既定的目标,如一次事物观察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以形成写作素材用于之后的写景状物类习作,又如生活体验活动则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体验某种特别的生活内容,让学生从体验中获得独特感受以写入记事类习作中去。

总之,感官思维活动课就是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产生写作的灵感与冲动,为动笔行文作有效的铺垫。

3.1.4问题作文评改课——“作文诊疗中心”

即集中学生习作中的问题作文,最好是典型“病例”,在课堂上进行集中的有针对性的评改。

可以把问题作文作为材料发放给每一位同学进行分组交流讨论,以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在收集了各小组的评改意见之后,教师应给予评判,提取出最合理的评改意见,然后交给学生进行修改。

学生完成修改后,可以在他们修改后的作文中找出最成功的例子,授以“最高超作文医生”的称号。

3.1.5学生作文互评课——“自行评改”

在这一课型中,要求学生小组内或组间两两交换习作,认真加以评改,评改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共同商讨,先找出他人的优长,再发现作文中的缺点和问题,然后着手进行修改,也可交还作者自己修改。

这一过程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点。

教师应交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与原则,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基本的评判依据。

通过互评互改,学生就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逐渐养成自觉修改润色自己文章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作文修改能力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3.1.6当堂作文竞赛课——“作文小擂台”

学生习作空间在课堂之外,为避免学生因过于放任自由而形成作文构思太慢、行文散漫无规矩的不良习惯,特设计了这一课型。

当堂作文竞赛其实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强化训练,可以每三个星期进行一次。

作文竞赛应尽量避免教师命题,可以在竞赛之前在学生中征求题目,采取举手投票的方式选出学生最乐意写的一个或几个作文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开展限时的“作文小擂台”学生完成的习作可交由小组内评议,评价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体现“灵动”这一特点。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篇优秀作品再交由学生全班评议,最后选出最佳作文五到六篇,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并将每一次的优秀作文编录在册,以供同学们随时赏阅。

3.2拓宽训练途径

“灵动作文”训练法并不限制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作文,而是把学生的作文训练主阵地放置于他们的生活中去,让他们更易于找到作文的素材、启动作文的欲望、捕捉作文的灵感。

具体有以下几个实施办法:

第一,成立创作小组。

一般六到七人为一小组,随机安排,每组尽量平均分配各水平层次的学生,并设一小组长负责组内相关事宜。

每小组准备一个创作专用本,组内成员共同使用。

另外,每位同学也准备一个创作专用本,个人使用。

第二,每位同学每周至少写一篇习作。

可以小组内商议确定作文题,课外自由完成。

写作过程中可相互交流心得、相互探讨遇到的问题,完成之后统一交由教师审阅,教师先不对学生作文进行细致评改,但要精心阅读,挑出优秀作文和问题作文并作详细记录,以备课内之用。

第三,小组内轮流写小作文。

小作文内容题材不限,可以是观察日记,可以是事件日记,也可以是感受日记。

小组长负责安排本组创作本的传递,每位组员每周轮流写一篇小作文,循环进行,不能间断,小组之间也可以互换创作本,这样每位同学都能看到组内其他人或是其他组组员的创作,可以更多地为自己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激励自己弥补不足,更努力地写好每一次的小作文。

教师应及时地关注每一本创作本,为每篇小作文写上鼓励性的评语,表扬精彩之处,必要时可以推介给全班同学一起欣赏交流。

3.3改革评价机制

《语文教育新论》中指出:

“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语文课程最终没有比较科学的评价,语文课程改革就会落空。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建立相应的作文评价机制作文训练体系才会完整。

“灵动作文”的评价机制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也以民主原则、合作原则、实践原则、灵动原则为指导,形成开放、灵活、动态的作文评价体系。

3.3.1作文水平评价标准

知识与能力层面:

基本达到本学段对知识、能力方面的目标要求,能灵动地运用学国的语言知识和积累的语言素材进行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要求作文具有“灵动”的表现力,并能在作文中突出较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层面:

能有意识地在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能灵动地发现写作素材,能在灵感的激发下自在主动地构思作文,在构思的过程中能灵动地融入个人的个性生命体验,在行文表达时能灵动地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有积极主动修改润色习作的习惯,在作文活动中善于灵动地与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能自觉轻松地投入到作文活动去,视作文为自由表达和交流的一种心灵需要,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无拘束地写入作文,表达、展示心灵的真我。

3.3.2作文能力评定办法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每个月开展作文能力的自评和他评活动,让学生根据月内自己的作文情况对自己的作文能力给出自我评价,记录在自己的创作本中。

小组间开展交互评价,让组员根据月内所看到的他人的作文情况对其他组员的作文能力一一给出评价,记录在本组的创作本上。

教师在月末对每位同学的个人创作本进行审查,并以学生月内在作文活动中的表现为依据,给出阶段性的评价,记录在该学生的创作本中。

这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也就能够保证很好的实现多向的信息传播与反馈。

历史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既要对学生以往和当前的作文能力给出确定的评价,又要预见学生的作文能力发展趋向,给学生以指正和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强调学生过去与现状的比较,还能让学生切实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提供导向。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关注学生在作文活动中的发展动态,对他们在作文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多元评价,尽量发现并肯定每位同学的点滴进步。

在最后评定时,要对学生在整个作文活动过程中某一方面的优点进行放大,形成一种机动灵活的作文能力评定机制。

3.4关注学段差异

由于中小学生各个学龄阶段在认知水平及能力发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作文训练中绝不能笼统地一以贯之,而是应该针对各年龄阶段的不同特征指定作文训练的序,按新课程标准对各年龄阶段的要求进行有重点、循序渐进的训练。

3.4.1小学段

小学作文训练分为两个阶段,即起步阶段的作文基本功训练和后阶段的命题作文能力的训练。

对于第一学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内部语言发展还不充分,语言的积累很有限,思维的形象性占主导地位,还不具备写命题作文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多指导他们进行造句、看图说话写话等训练。

而且,要由说而写,由述而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小学生的作文意识,为以后作文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说”的训练中要贯穿“灵动”这一准绳,让学生灵动地说。

对于第二、三学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内部语言渐趋成熟,已经初步形成了抽象思维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命题作文训练了,但也要注意降低对他们作文的要求,应向他们倡导“以我手写我心”,进行无拘束的表达,不对作文的思想性、逻辑性作过多要求,只要能写出流畅的表现本真心灵的文字就该予以肯定。

在作文课堂的六种课型中,应多安排“优秀作品欣赏课”与“感官思维活动课”,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中启动灵感与表达欲。

3.4.2中学段

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小学生而言,有了质与量的飞跃,而且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加强,渴望交流和被理解的愿望也较强。

所以在作文训练中,应启发学生更多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思想和见解,耐心倾听他们心灵的呼唤,鼓励他们在作文中表达真实感受。

同时,中学生凭已有的语言积累其学习语言的能力大为提高,这一时期正是发展语言能力的黄金时期,所以应稍对中学生加强作文知识技法方面的训练。

因此,在“灵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