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精品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8368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精品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影视精品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影视精品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影视精品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影视精品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视精品解读.docx

《影视精品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精品解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视精品解读.docx

影视精品解读

第一章美国电影鉴赏第一节熔炉文化与类型电影——美国电影概述一、美国电影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㈠、默片时代㈡、有声电影㈢、黄金时代㈣、当代电影

第二节拓疆者的功与罪——西部片经典《与狼共舞》一、美国西部片概述㈠、西部片是好莱坞最有影响的类型电影之一㈡、西部片的发展经历了一些起起落落二、影片背景资料及内容介绍编剧:

迈克尔·布莱尔导演:

凯文·科斯特纳主演:

凯文·科斯特纳、玛丽·麦唐纳尔出品:

美国蒂格影片公司影片长度:

180分钟上映时间:

1990年荣誉:

获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影片剪辑、最佳音响奖。

获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三项金球奖等。

三、《与狼共舞》的主题分析:

罪与功——观念的置换与表达㈠、在电影史上,《与狼共舞》被视为一部反传统的西部片。

导演通过精心构筑的影像语言和叙事系统重新阐释了历史并置换了传统西部片中的文化观念。

㈡、《与狼共舞》对传统西部片的反叛首先表现在影片中导演极具当代意识的历史观。

反观历史,澄清事实,批评白人的罪恶,为印第安人的历史形象翻案,找回了印第安人的尊严。

㈢、《与狼共舞》的反思主题以及表现在文化观念上的当代趣味对于观众而言更具诱惑力。

人们开始向往自然、原始乃至野性,而《与狼共舞》张扬了自然、和谐的文化理念。

㈣、《与狼共舞》在整体上依然保持了与传统西部片的某种内在联系。

包含了传统西部片中的许多基本元素,体现出了西部片这种王牌类型电影的生命力。

四、限制性叙述视角分析:

邓巴眼中的印第安世界㈠、限制性叙述视角是指根据一个具体的剧中角色的所视所见来组织剧情。

㈡、希望与印第安人建立良好的关系㈢、初步接触——逐渐信任——产生感情(隔阂)——融入其中㈣、神秘——了解——理解——融合(相互)㈤、白人在邓巴的眼中是一群野蛮无知、缺乏责任感、凶狠残忍、贪婪成性,与他眼中的印第安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㈥、印第安人自然淳朴,善良开朗、相互关爱,与自然界和谐共生,一切行为都合乎自然的准则。

五、理想的民族关系的表达尊重差异、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六、电影音乐及摄像《与狼共舞》的配乐出自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巴里之手。

《与狼共舞》共有三大主旋律,Love、The John Dunbar和The Wolf,围绕三大主旋律,约翰·巴里以其擅长的华丽管弦乐细细展开。

《与狼共舞》的整体音乐风格就如一个巨人的低声吟唱,虽然音调始终不高,但依然让人感到气势不凡。

《与狼共舞》摄像也十分成功,壮美的西部大草原在这平缓而又气韵十足的音乐衬托下,令人向往。

七、“与狼共舞”的含义一方面是影片中有这样的情节,一方面是表现出了邓巴逐渐融入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西部,逐渐融入了印第安人的世界。

“狼”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它象征着神秘西部的印第安人。

第二节在熔炉中融合:

独立电影《撞车》一、美国独立电影成长史㈠、独立电影源于好莱坞,是独立于主流之外的低成本制作影片。

㈡、独立电影的原则拒绝制片人、发行商和投资者的干涉,拒绝电影审查制度,寻求新的电影筹资方法,提倡低成本制作,摧毁不合理的发行放映制度,创立自己举办的电影节等。

㈢、独立电影的目标打破制片厂的商业垄断,从生产、发行、流通诸领域进行突破,用最低的成本保证艺术创作的最大自由成为独立电影的目标。

㈣、独立电影的主题及艺术追求对社会当下问题的焦虑思索、对人性内层的尖锐审视、对多元文化的多重解析、对自我缺陷的凌厉自嘲,还有对艺术形式的创新和重塑。

㈤、上世纪80年代初,独立影片规划委员会和圣丹斯电影节相继出现。

㈥、独立电影与主流电影相互交融,与商业电影进行了基因互换,但也有坚决的保护者。

二、影片背景资料及内容介绍导演:

保罗·哈吉斯主演:

桑德拉·布洛克唐·钱德尔马特·狄隆布兰登·弗雷舍桑迪·纽顿瑞安·菲利浦㈠、导演简介保罗·哈吉斯于1953年3月10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曾到英国学过时装摄影,未学成便回加拿大学电影。

他的电影导演处女作诞生于1996年,讲的是1959年4名俄罗斯少年尝试组建苏联第一支摇滚乐队的故事。

时隔8年,保罗·哈吉斯写了第二部电影——《百万宝贝》,由此他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成了好朋友,并拿下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编剧。

2005年,保罗·哈吉斯展现了过人的导演才华,他执导兼编剧的《撞车》获得78届奥斯卡6项提名,把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

㈡、影片荣誉:

《撞车》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原创剧本奖以及最佳剪辑奖。

影片上映后全美首映票房超过910万美元,全美累计票房4432万美元,全球累计票房过亿。

三、、情节梗概侦探格拉汉姆和女友玛丽亚——亚洲女人——下车审视,看到一个死去的黑人青年——黑人青年安东尼和彼得抢了检察官里克和珍妮夫妇的林肯领航员汽车,他们碰伤了一个亚洲人——警察约翰和汤米闻讯追赶——追上了另一辆同样的车(电视导演卡梅隆和他的妻子克里斯汀),并猥亵了卡梅隆的妻子——因为约翰在来之前遭到了黑人女护士莎尼克•约翰的强硬拒绝),使他非常愤懑。

珍妮请来墨西哥锁匠丹尼尔为自己换锁,但又不信任丹尼尔——丹尼尔又为波斯裔店主法赫德修锁,同时提醒他需要换一个门——法赫德不理解,和自己的女儿多丽一起去买了一把手枪——格拉汉姆和女友玛丽亚处理一桩缉毒警察考克林打死另一侦探刘易斯的事件——他妈妈打电话来让他去寻找离家的弟弟彼得——警察约翰去找护士说情,再次被拒——随后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因交通事故困于车内的导演之妻——检察官为了自己的形象问题,让格拉汉姆停止对前日警察枪击事件的调查,以取消对其弟弟的起诉,格拉汉姆屈服了。

安东尼和彼得又开始抢车——电视导演卡梅隆——心里已经窝了一团火的卡梅隆强烈反击——僵持之时,追赶而来的恰恰是刚刚换岗成功的汤米——汤米因前晚的事心存内疚,放了导演,而导演又放了安东尼,只说他丢了自己的脸。

门坏了的小店被盗了,保险公司判定这是疏忽损失,不予赔偿——绝望的店主持枪找到锁匠,冲动之下对锁匠开枪,打中的却是扑上来的锁匠五岁的女儿……

晚上,黑人彼得好不容易搭上便车——开车的恰好是下班回家的汤米——汤米因这两日来的种种事件而对黑人也开始敏感起来——彼得无故而来的笑,让他愤怒,他以为彼得要从裤口袋里掏枪,便抢先枪杀了彼得,其实彼得要取出的只是与汤米放在车前一模一样的旅行者的守护神——圣人克里斯托弗小像而已,惊慌失措的汤米把彼得的尸体弃于路旁,焚烧了汽车。

镜头回到格拉汉姆凝望的眼神,他发现死去的正是自己在寻找的弟弟。

在医院格拉汉姆向母亲承诺一定会找出杀死弟弟的凶手,伤心的母亲却指出是他的忙碌害死了弟弟。

格拉汉姆重回弟弟的死亡现场,在沙堆里发现了那个圣人小像。

片头撞上格拉汉姆车的亚裔女人格姆•李——赶往医院去看受伤的丈夫周金贵——这个男人让她赶紧去兑现一张支票,原来他是个蛇头。

周金贵没上锁的车却又被安东尼偶然碰上了,——他开车去销赃——后车厢里坐满了被卖的亚洲人——他选择把他们放掉,并花钱让餐馆主人给他们弄顿吃的——然后心满意足地骂了句:

“该死的中国人!

”犹如当初别人骂他“该死的黑人”一样。

夜幕之下,故事并未落幕。

归家的电视导演看到马路旁边一群孩子正在给一辆焚烧的汽车添柴,他也去添了一块——此时,天上落下小雪,妻子来电,他犹豫片刻,接通了,说了句:

“我爱你”——获救之后惊魂未定的妻子感动而泣。

而救人之后回到家的警察,要面对的仍是因病痛而痛哭着的父亲,他只能轻抚父亲的肩头,却无能为力。

有“仙女的斗篷”保护而幸免于难的女儿睡下了——锁匠父亲却趴在窗边无法成眠——也许,他在想: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而在街头,又一起撞车事故发生了——这次撞上的那个胖胖的黑人护士与几个不知哪国的男人——她叫嚣着:

“你不说英语就不要和我说话!

”。

镜头逐渐拉远,只见漫天雪花纷纷撒下。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

探长格拉汉姆和女友玛丽亚检察官里克和珍妮警察约翰和汤米电视导演卡梅隆和他的妻子克里斯汀黑人女护士莎尼克•约翰格拉汉姆的母亲墨西哥锁匠丹尼尔和妻子女儿波斯裔店主法赫德和妻子及女儿多丽缉毒警察考克林和侦探刘易斯安东尼和彼得亚裔女人格姆•李和她的丈夫周金贵四、主题和文化分析:

寻觅多元文化内部的真实碰撞声㈠、洛杉矶的种族和文化的组成在影片《撞车》中得到了强调,编剧充分利用迥异的肤色与文化背景来设置人物,《撞车》是整个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的一个缩影。

洛杉矶是种族移民问题特别严重的大城市,多民族、多文化的聚集地,人跟人之间,伪装的友善、平等下面存在着歧视和敌对。

踯躅于种族、阶级、生活、命运漩涡之中的人们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愤怒的理由,平静的日常生活表面之下始终掩藏着不幸与冲撞。

“碰撞”——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文化与文化之间碰撞。

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大城市里面的各种人物,相互碰撞相互影响,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在改变别人。

这些白人、黑人、亚裔、中东人、墨西哥人共同生活在洛杉矶这个大都市。

导演不断将冲突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种族的矛盾:

白人对中东人的恐惧、白人市民对黑人匪徒的恐惧、黑人市民对白人警察的恐惧、有色人种之间的憎恨所有的一切交织在一起。

影片中没有十恶不赦的恶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完人㈡、影片从出色的人物设置出发,深入每个人物的内心深处以及人物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内在逻辑里,设身处地地寻找冲突根源。

㈢、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如果无视由种族、语言、偏见、政治、经济、冷漠等造成的隔阂和冲突,无视那些无力者的生存状况,无视那些向上者的艰难挣扎,那么了解和爱的缺失也许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导演说过“创作和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要探寻有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题……我希望观众们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并不只是感知到我所指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民众去分享你们的爱心。

”四、剧作结构分析:

回环链条式电影结构㈠、《撞车》以其新颖的回环链条式结构成功地讲述了一个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主题深刻的故事,成为群戏在结构处理上的杰出范例。

㈡、回环链条式结构是指事件和事件之间环环相扣,看似不经意的两个情节段落之间、甚至是一个情节段落和多个情节段落之间往往互为因果,犹如锁链般紧密连接,所有独立的人物和事件都是整个叙事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们共同构筑了完整的影片。

㈢、《撞车》用回环链条式结构把这些人物聚集到了一个大的“撞车”事件中,让他们各自的经历构成他人遭遇的原由,从而一步步把“撞车”事件推向高潮,使纷繁复杂的人物、人物的性格和立场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空间。

㈣、在回环链条式结构的影片里,如果把人物活动分成圈子的话,那么很多人物的圈子都是相互交集的,这些圈子在叙事上互为表里,层层相扣,它给众多人物和重大主题同时登场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㈤、在《撞车》的回环链条式结构中,所有小的情节段落和大的情节都是同质的,大小事件都指向的是文化冲突和融合这一个主题,不同的侧面表达的都是同一个主题,构思巧妙。

五、杰出的群戏㈠、影片剧情错综复杂,诸多主人公看似毫无关联却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其中的亲情、友情、爱情、父子情等,都在一个怪圈里轮回着。

㈡、角色由正义到邪恶、由被伤害者到施暴者不断的转换,人物身份设置巧妙,没有绝对的对错。

㈢、揭示了这种糟糕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由来:

人们遭受到挫折、痛苦和伤害之后,往往会变得冲动、偏执甚至恶毒,人们会将这种积郁在心中的压力释放到另一个可能是毫无关系的“弱者”,而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六、其他比较有代表性的独立电影美国:

百万宝贝、阳光小美女、婚礼上的玛戈、萨维奇一家、割腕者的天堂、美国往事、朱诺、谋杀绿脚趾、低俗小说、安妮·霍尔、百老汇上空的子弹、心理游戏、七宗罪、飞越疯人院、邦尼和克莱德、盗亦有道、出租车司机、2001太空漫游等;中国:

三峡好人、梦想照进现实、图雅的婚事、盲山、左右、独自等待、不敢说爱你等;港台地区:

蓝色大门、盛夏光年、悲情城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男人四十、胡越的故事等。

第三节第三节具有后现代主义特色的传奇影片——阿甘正传一、影片背景资料及内容介绍编剧:

埃力克·罗斯(根据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改编)导演:

罗伯特·泽米基斯主演:

汤姆·汉克斯饰福雷斯特·甘普萨莉·菲尔德饰阿甘的母亲罗宾·莱特饰珍妮1、编剧:

埃力克·罗斯出生日期:

1945.3.22出生地:

美国,纽约职业:

编剧/演员代表作品:

《本杰明·巴顿奇事》(2008)《慕尼黑》(2005)《惊爆内幕》(1999)《马语者》(1998)《阿甘正传》(1998)2、导演:

罗伯特·泽米吉斯国籍:

美国出生地:

美国芝加哥出生日期:

1952.5.14职业:

编剧/导演/制片人代表作品:

《阿甘正传》《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圣诞颂歌》《荒岛余生》3、原著:

温斯顿·格鲁姆出生日期:

1944年出生地:

美国华盛顿职业:

越战随军记者/编剧代表作品:

《缅怀美好时光》《阿甘正传》《消逝的夏天》4、男主角:

汤姆·杰弗里·汉克斯国籍:

美国出生地:

加利福尼亚州康克特出生日期:

1956.7.9职业:

演员/制片人/导演代表作品:

《阿甘正传》《费城故事》《西雅图不眠夜》《荒岛余生》《拯救大兵瑞恩》《达芬奇密码》主要成就:

两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四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美国电影学会奖终身成就奖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男主角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5、女配角:

莎莉·菲尔德出生地: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德纳出生日期:

1946.11.6主要作品及成就:

1980年以《诺玛·蕾》囊括奥斯卡、纽约影评人及戛纳三项影后头衔;1985年以《心田深处》再度赢得奥斯卡影后桂冠,成为80年代惟一的奥斯卡“双冠后”;90年代作品明显减少,但仍以《窈窕奶爸》《阿甘正传》等票房巨片笑傲影坛。

6、罗宾·莱特出生日期:

1966.4.8出生地点:

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代表作品:

《阿甘正传》(1994)《她是如此可爱》(1997)

她的丈夫西恩·潘是历史上第二位集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人。

片长:

142分钟出品:

1994年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获奖情况:

获1995年第6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剧本改编、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奖;获得1995年第52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

二、影片主题分析1、阿甘的单纯、正直、真诚、善良、勇敢、执着深深地打动着观众,他感情专一、忠于友情、热爱家庭更是他人格中的闪光点;2、像阿甘这样的残疾、愚钝的孩子凭借着自己的鉴定执着、积极进取的精神都能够成功,极大地鼓舞了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3、他做任何事都没有功利心、目的性,而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做那些事,豁达、坦荡、从容地面对生活,一切都简单、自然、朴素、单纯,体现出了内心的纯净;4、人生常常会出乎意料,所以凡事不必计较太多,想得太多,脚踏实地,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三、个人对民族、国家历史的协调和弥合1、在美国经历了反越战示威游行、黑人民权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给美国社会留下了巨大的创伤、悲痛和迷失,在经历了政治与文化的长期混乱之后,阿甘的出现使普通大众在阿甘的传奇经历中重新看到了希望;另一方面美国纷乱破碎的价值观念被修复、缝合,统一回归到传统的主流价值体系。

2、影片中猫王的舞步——约翰·列侬的音乐——阿拉巴马州种族歧视事件——越南战争——反越战游行——中美乒乓球外交——水门事件——受到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总统接见都被导演拼接在了一起,阿甘朴素、纯真的传统主流文化与道德观念是超越不同肤色与种族、超越政治党派、超越战争、超越不同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整合性力量的实质。

3、阿甘用自己完美的人格、理想的道德构建起来的文化神话连缀起满怀创伤、混乱不堪的国家。

四、与阿甘关系最密切的四个人1、阿甘的母亲美国主流价值观的体现者和代言人,她教导阿甘要坚强自信,要积极乐观,这些都是美国主流价值观的体现。

2、阿甘的爱人美国20世纪60年代追求民权、反主流文化、反传统体制的代言人,她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

阿甘对她的救助和与她的结合体现了主流文化对反主流文化的救赎和曾经的反叛者的重新回归。

3、阿甘的战友布巴和阿甘很像,单纯、执着,他代表了美国种族冲突中的另一方,但阿甘与他一起战斗,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两人的友情冲破了狭隘的种族主义。

4、阿甘的上级丹中尉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对战争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在越战中阿甘救出了他,但他却失去了双腿,生活在深切的自责和痛苦的绝望之中,阿甘凭借自己的执着和努力重新点燃了丹中尉对生命的热情,拯救了丹中尉的灵魂,愈合了越战留在丹中尉心中的伤痛。

五、后现代历史奇观的体现1、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

2、影片特技效果的运用,解构和颠覆了固有历史,打破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

3、这种穿梭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拼贴正是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取消界限及模糊表达的境界。

影视精品解读

(二)(欧洲电影解读)第二章欧洲电影鉴赏

第二节英国意识流电影《迷墙》一、意识流创作方法及意识流电影㈠、意识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一种“流”,是由理性的意识和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

㈡、意识流电影将意识流的创作方法运用在电影创作上所形成的一种电影风格。

㈢、意识流电影的特点意识流电影以表现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的流动为主,以呈现内心的方式描摹人这种充满矛盾的生物。

意识流电影的结构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方式,时空顺序随意跳跃,充满非理性、怪诞、无逻辑的衔接。

㈣、如何理解意识流电影意识流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某个主人公的视点为整部影片的视点,通过展现主人公的精神自传和精神游历过程,触及人们的心理活动,反映现代人的精神焦虑和信仰崩塌、重构的艰难处境。

㈤、意识流电影的存在和发展的优势1、创作者可以用平视的眼光直接触及人物的内心;2、创作者可以鲜明地触及时代的大主题。

二、影片背景资料及内容介绍导演:

艾伦·帕克《迷墙》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电影。

它可谓世界上第一部MTV电影。

动画弥补了影像在浓烈的音乐渲染之下偏于弱势的地位,极好地诠释了影片中的主人公的潜意识思想。

艾伦·帕克的电影向来以题材敏感、尖锐著称,大多围绕着战争、暴力、摇滚等主题展开,他所执导的《迷墙》这部电影的先锋性和独创性的特色是非常突出的。

三、主题分析:

打破迷墙桎梏,寻求自由之路㈠、迷墙的内涵每个人都想追求生命的、精神的自由,自己和他人不断地在砌墙,自己又在不停地想要打破迷墙的桎梏,这是一个可悲的人生悖论,也是主人公痛苦的根源。

㈡、砌墙并将自己围困其间的人并不是平克一人,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和他人所筑起的墙内,墙是在他们人生的每个不同阶段形成的,这堵精神上的墙将他们封闭起来,变得极端麻木,并伴随着他们的人生日益增长,直到最后与现实的世界决裂。

㈢、墙的坍塌只是主人公的想象,在现实面前,墙的坍塌是不可企及的,墙的砌成才是人生的常态。

㈣、主题:

战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婚姻、性、人的异化、物质主义、环境问题。

四、文化分析:

从“迷惘的一代”到“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

是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轻人,他们原本也满怀着对于人性的希望和理想,但是在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后,在经历了种种的苦难之后,他们感到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曾经光辉万丈的理想只是谎言和欺骗,于是他们转而对社会、人生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

垮掉的一代:

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严重异化的时代,他们反对僵化的社会秩序对人本身的压迫和禁锢,他们反对战争对人性的摧毁。

但他们在用一种非常偏激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愤怒和思考,但他们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对战争、人的异化、政治的堕落进行了严肃的人文思考,这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所在。

《迷墙》这部电影正是以自传式的MTV电影的形式描摹了“迷惘的一代”由于战争的创伤和对生活失去信念并沦为“垮掉的一代”的完整的心路历程,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平克·弗洛伊德的精神自传,也可以说是整个时代的精神自传。

第二节——元叙事的怀疑与解构——德国后现代电影经典《罗拉快跑》一、什么是后现代后现代就是对“元叙事的怀疑”,就是对任何一种给定的权威模式的不信任和解构。

二、后现代电影具有“反电影”特征的电影,就是不按传统常规电影的游戏规则制作,而以一种与此不同的先锋姿态制作的电影。

《罗拉快跑》就代表了这种后现代经典影片的延续。

在电影的形式上,《罗拉快跑》体现出一种“肆无忌惮”、“随心所欲”的创造性精神。

在这部影片里,看不到任何对电影传统形式的顾忌,传统电影样式没有给这部影片带来任何的束缚,影片呈现出了一种为所欲为的超脱精神。

二、影片背景资料及内容介绍导演:

汤姆·提克威汤姆·提克威1965-5-23日出生在德国,他执导的主要作品有《巴黎,我爱你》、《罗拉快跑》《香水》等。

主演:

弗兰卡·波坦特,1974-7-22日出生,德国人,曾主演过《谍海风云》、《罗拉快跑》、《基本粒子》《豪斯医生》等影视剧。

主演:

莫里兹·布雷多,1971-8-13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他的父母都是来自奥地利的演员,他曾凭借《末路叹世界》受到关注,从这里便展示出了他的出众演技。

风靡全世界的《罗拉快跑》将布雷多介绍给了全世界。

2006年布雷多又以《基本粒子》在第56届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发行时间:

1998年8月20日内容介绍:

曼尼把要交给黑社会老大的10万马克弄丢了——曼尼在公用电话亭向罗拉求助——告诉罗拉要在20分钟内筹到这笔巨款——罗拉开始了为拯救曼尼、拯救爱情的奔跑。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的情节:

罗拉赶到与曼尼回合的地点,罗拉协助曼尼完成了对超市的抢劫,就在准备离开时警察将他们包围,其中一名警察因紧张而走火,子弹击中罗拉,罗拉立即毙命。

第二次奔跑的情节:

罗拉在银行用武力威胁父亲拿出10万马克,使正准备抢劫超市的男友放弃了行动,但却被突然出现的一辆红色救护车撞倒,曼尼被撞死。

第三次奔跑的情节:

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在电话亭旁得到了盲人妇女的指引,发现了拿走10万马克的流浪汉,并凭借自己手里的枪从流浪汉手里拿回了10万马克,准时将钱送到了老大的手里,取得了老大的信任。

但在追赶的过程中扰乱了交通秩序,引发了一场车祸,罗拉的父亲死亡,梅耶叔叔负伤,在影片开头偷了罗拉摩托车的贼也同时丧命。

罗拉在赌场里赢了10万马克,罗拉和曼尼成了富人。

三、影片主题分析:

理性的解构与命运的偶然《罗拉快跑》以一种复调叙事的形式完成了自身对理性的解构,影片“对命运、对世界无法把握”的深层主题,引起处于后现代语境下的人们理性越来越被质疑的强烈共鸣。

《罗拉快跑》完成了对主体性、理性“元叙事”的质疑与解构。

※元叙事: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coisLyotard,1924~1998)提出,他是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理论家,解构主义哲学的杰出代表。

利奥塔将后现代一词定义为对元叙事的怀疑,他认为元叙事或大叙事,确切地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

四、剧作结构分析:

非传统的重写式版块结构㈠、板块式结构1、什么是板块式结构板块式结构的电影情节往往有一系列短小、完整的插曲排列构成,这些插曲没有叙事上的必然联系。

2、板块式结构的特点板块间的界限明显,在总体上不在乎结构的一致性。

由于采用分段叙述,板块间不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

板块式电影中的那些单个板块的独立性是很强的,因而在结构上的断裂感也比戏剧式电影要强得多,这类影片也在运用各种方法在弥合这种断裂。

㈡、《罗拉快跑》的叙事结构1、这部电影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影片的主题就蕴含在三段重复叙事中的细微差别里。

通过叙述罗拉三次奔跑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不同,把对生命以及命运无从把握的主题提炼、表达出来了,在三段重复叙事中产生出了影片的主题内涵。

2、重写式板块结构重写式板块结构是情节重复表现的一种技巧。

从叙事功能上讲,多重叙事角度的设置削弱了故事的必然逻辑,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产生一种立体观察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能产生出种种不同的版本,造成影片意义理解上的深刻性与多维性。

第三节穿越时空,寻找回忆——意大利电影经典《天堂电影院》一、影片背景资料及内容介绍编剧:

朱塞佩·托纳多雷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1956年5月27日,托纳多雷出生于意大利,他小小年纪就极富天赋。

他的第一份职业就是当摄影师,所拍的照片被刊登在不同的摄影杂志上,大获好评。

1985年编导的首部剧情片《被称为教授的男人》获得了当年意大利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