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钟简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8358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钟简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钟简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钟简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钟简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钟简述.docx

《诗钟简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钟简述.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钟简述.docx

诗钟简述

诗钟简述

诗钟是什么?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两句的诗。

我们知道,近体诗绝句要四句,律诗要八句,那两句的是什么诗?

以绝句而言它是半首,以律诗而言是四分之一首。

据我所知,在所有的文体中间,诗钟起源比较迟,明代以前不曾听说,清代则非常盛行。

主要是一些诗人组织,在正式写诗的活动之余,作为消遣而进行的小型创作活动。

虽说只写两句,要求却很严格,尤其是对仗的要求。

所以对于本来会写诗的,它是一种余兴、消遣;对于不大会写诗的,好比作文之前先造句。

为什么叫诗钟呢?

据说当初为了控制时间,在举行这活动时点一炷香,靠近下端系一根线,线上连着一个小铜钱,题目出后,大家开始构思,以点香作为计时之始,等香点到系线的地方,线断铜钱掉入下面的金属盘,“当”一声,好像打钟一样,时间到大家交卷,故而名之为诗钟。

当然后来不一定要点香了,用钟表计时即可。

故乡江阴在抗战前有一个诗社叫“陶社”,为纪念陶渊明而得名。

抗战期间我们全家逃难在上海,因我父亲本来在上海工作。

所以此时我有条件每天跟着父亲学写诗。

那时江阴的陶社已没有什么人了,大多数人都逃难到上海来了。

于是陶社中间有一位我父亲的好朋友谢老先生就和父亲合计,何不把陶社在上海复兴起来呢?

那个时候就经常举行诗钟活动,我也经常参加,从中得益匪浅。

抗战结束后,陶社在上海的活动停止,我也长期得不到这方面的练习了。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南京有一个刊物,它有诗钟这一内容,所以我又可以经常地按照它的题目写好寄去。

后来刊物停掉了。

我很希望哪个组织,能够举行这样的活动,我一定参加。

我想楹联学会如果同意我的主张的话,我很希望楹联学会的刊物——《上海楹联界》里面辟一个诗钟园地。

今天我所举例子,大多是从陶社的诗钟成绩中选出来的,也算是作为一个纪念。

只有极少数不是陶社社员的作品。

诗钟分不同的格,据我所知,一共有22个格。

我这里举22个例子。

可能有人要说,诗钟和对联有什么两样呢?

诗钟不就是七言对联吗?

的确,诗钟和七言对联有相同之处,不过,至少有两点区别。

第一,诗钟是写诗的练习,而写对联总是有目的性的。

比如,为名胜古迹写对联,要和这个名胜古迹有关;送对联给某人,总是讲他怎样;或者为自己写对联,总是自勉或格言性质之类的。

诗钟不一定这样,随便讲什么。

第二,诗钟必须是诗句,对联不一定是诗句。

七言诗必须用四三句式或二五句式,对联则随便什么结构,只要上下联对得起来即可,所以这是对联和诗的最大不同。

最常见的诗钟是把两个字嵌在上下句并列的位置上。

从第一到第七都可以放。

而且它们有一个形象化的名称,用的都是动物的身体部位。

第一是凤顶,第二是燕颔,第三是鸢肩,第四是蜂腰,第五是鹤膝,第六是凫胫,第七是雁足,非常漂亮的名词。

也可以叫一唱、二唱、三唱、四唱、五唱、六唱、七唱。

接下来我依次举例。

一凤顶格(一唱)长生长铗高歌能市义生花妙笔羡多才(张绎铭)张绎铭先生,上海人,他是陶社在上海复兴后新参加的社员。

“长铗高歌”用的是孟尝君的门客冯谖的典故;“生花妙笔”用的是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

“长、生”二字用得都很自然,因为诗钟首先要对得非常工。

甚至于比诗还要工。

诗有格律,可是格律有正格有变格,可以有拗句,诗钟不许用拗句。

二燕颔格(二唱)径声樵径昔为陵寝地书声今绝鼎钟家(沈剑知)沈剑知先生,福建人,清朝两江总督沈葆桢的后代。

沈先生诗书画都来得。

福建诗钟非常盛行,陶社在上海复兴,新参加的社员中有两位福建人,他就是其中之一。

樵夫走的山路过去是帝王的坟墓;富贵之家现在不读书了。

一个“昔”字,一个“今”字,使这两句诗钟饱含沧桑之感。

我可以这么说,他这两句诗钟比得上一篇论文,真是大手笔。

三鸢肩格(三唱)斗之百篇斗酒挥狂草七月之无有宿根(戴果园)“斗之”这题目有一定的难处,因为斗是名词,之是虚词。

戴果园先生是上海人,也是新社员,“百篇斗酒”出于杜甫诗“李白斗酒诗百篇”,“狂草”指草圣张旭,他把两人的典故用到一块去了。

“七月之无有宿根”是白居易的典故。

“七月”对“百篇”,数字对数字,最能产生效果。

又妙在用了“宿根”二字,“根”对“草”。

四蜂腰格(四唱)神路下笔有神怀杜老请缨无路感终童(陈以鸿)当时我参加诗钟活动不久,这两句实际上非常现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的名句,杜老就是杜甫;“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是《滕王阁序》里的名句,终童就是终军。

我只用了两个字,一个“怀”字,一个“感”字,其余十二个字都是现成的。

有一句老话: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关键在于找得到找不到。

五鹤膝格(五唱)方立雷声始觉方春动佛果终看立地成(高吹万)高吹万先生也是上海人,他是“南社”早期的重要成员。

他大概是信佛的,所以用了立地成佛这个典故。

详细我就不解释了,因为怎么对一看就明白,一个“方”字、一个“立”字很自然地用进去了。

六凫胫格(六唱)臺野夕照烘霞添野色寒江带雨咽臺城(释笑园)释笑园是玉佛寺的和尚。

当时陶社在上海复兴,曾得到玉佛寺的支助,可以说就挂靠在玉佛寺,很多活动是在庙里举行的,玉佛寺里有几位和尚也能够写诗,他们也参加。

这个“臺野”也写得很自然,两句完全是写景,对仗很工整,我就不详细评论了。

七雁足格(七唱)路南山重水复疑无路风转潮平又向南(陈子鹤集句)这个七唱路南,是用了一个集句。

集句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特色。

集句诗可以把不同作者、不同诗篇里的四句句子集成一首新的诗。

也可以集句成联。

对联可以集句,诗可以集句,诗钟同样可以集句。

集句能集得巧是很有趣的,诗钟本身就是有趣的,诗钟集句倍增其趣。

陈子鹤先生也是上海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是陆游的诗;“风转潮平又向南”不知道是谁的诗,可是对得非常好。

本来路是一个具体的名词,南是一个方向,但他把它们如此对起来,简直是工极了。

八魁斗格春花春水绿波萦碧草秋林红叶映黄花(谢一飞)接下来就换花样了。

上句首字,下句末字,这是魁斗格。

魁斗,天上的星。

这位作者是我无锡国专的同学,诗文都来得。

他用了四样颜色,绿、碧、红、黄,两个颜色对两个颜色,还有草对花,春对秋。

九蝉联格宰草王勃晨兴文不草宰予晝寝木难雕(谢冶盦)蝉联格反其道而行,上句末字,下句首字。

这位先生就是我刚才讲复兴陶社出力最大的老先生,就是他发起和我父亲一道把陶社的活动在上海复兴起来的。

他也是我的老师。

《论语》里面孔夫子批评他的学生宰予晝寝,说他朽木不可雕也。

王勃是《滕王阁序》的作者,他构思非常快,不用草稿。

“晨”对“晝”,都是时间词,王勃对宰予,人名对人名,句子作得非常妥帖。

十三四辘轳格哥夜器美哥窑千古重笼熏子夜五更寒(陈文无)上句第三字,下句第四字,叫三四辘轳格。

这要说明一下,题目里的字,上句肯定是第三字,下句肯定是第四字。

“哥、夜”二字的位置则可以互换。

我父亲把“哥”作成“哥窑”,来对“子夜”,“哥”对“子”,能够产生效果。

“千古”对“五更”,数字对数字。

十一五四卷帘格风兰寸心如水兰为契两腋生风茗策勋(陈慕伦)上句第五字,下句第四字,叫五四卷帘格。

同样地,“风”和“兰”的位置可以互换。

这位先生就是新参加的两位福建好手之一。

“风”用的是卢仝的典故。

他喝茶喝到七碗就两腋生风。

“茗”就是茶。

“茗”和“兰”对得非常好,都是草头,都是植物。

然后再加上“寸心如水”,“水”可以对“风”,“心”可以对“腋”,都对得非常工整。

两个字的到这里为止了。

十二鸿爪格绿杨村村外垂杨黄尚未篱边丛菊绿偏佳(朱石公)三个字的题目有几种。

鸿爪格就是三个字分开,上句用一个字,下句用两个字,或者上句用两个字,下句用一个字,位置不规定,但要拆开,不许有两个字连在一起,或放在相对的位置上。

这个“绿杨村”,不是饭店名,是我家住的弄堂的名字。

当时在绿杨村我家举行诗钟活动,就即兴出了这个题目。

这位朱石公先生也是江阴人,当时也逃难到上海。

他用“杨”对“菊”,植物对植物,“黄”对“绿”,颜色对颜色,“外”对“边”,方位词,“村”对“篱”,具体地方,对得很妥帖。

十三鼎峙格玉佛寺玉殿疏钟鸣古寺莲台诸佛现金身(沙淡秋)接下来还是三个字,不过这三个字的位置要固定了。

上句一、七,下句四,或上句四,下句一、七。

这个题目只能上句一、七,下句四,因为“玉佛寺”三个字都是仄声,没有一个字能用到下句句末。

沙淡秋是一位女士,江阴人,这两句对得很工、很妥帖。

十四押尾格为花忙借问春风何所事熏桃染柳为花忙(刘梅先)这是诗钟里面最容易的。

所有上面这些都要讲究对得好。

押尾格是不要对的。

题目三个字用在末了,其他随便作,没有任何别的要求,只要求自然。

这两句等于是一首诗的结束。

写诗和写文章一样,讲究起承转合,押尾格就是一首诗在怎么结束方面显功夫。

这位刘梅先先生是扬州人,很有水平,这两句作为一首诗的结束是很顺畅的。

十五碎锦格张三李四四壁图书三尺剑半肩行李一张琴(易实甫)四个字也有几种不同的格,首先是碎锦格。

这位不是陶社社员,可是我必须举他这个例子,因为我知道的碎锦格诗钟,再没有比这作得更好的了。

易实甫是清末民初的一位大诗人,湖南人,大名叫易顺鼎。

“张三李四”是非常俗的一个题目,可是他写出来非常雅。

碎锦格和鸿爪格一样,要把四个字拆开,任何两个字不许连在一起,也不许放在上下句相同的位置上。

他这里描写一个读书人,文武双全,又是书,又是剑;出去还要带一张琴。

“四”对“半”,“三”对“一”,数字对数字,“图书”对“行李”,“剑”对“琴”,名词对名词,“尺”对“张”,量词对量词,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十六双钩格大江东去去就争臣周必大东南谪宦贾长江(姚虞琴)接着又换花样了,这四个字放在两头两尾。

“大江东去”这四个字,“大”和“去”是仄声,“江”和“东”是平声,所以下句末字不是“江”就是“东”,上句末字不是“大”就是“去”,这两个位置上的字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剩下来两个当然随你放。

这位老先生姚虞琴,杭州人,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他年纪比我父亲还大,也是新参加陶社活动。

他这作品非常见功夫,“大”字写成周必大,宋代词人。

“江”字写成贾长江,唐代诗人。

这是名字对名字。

名字对名字不是容易的,必须平仄一点都不差,周必大是平仄仄,贾长江是仄平平,这也是妙手偶得之。

周必大极言直谏,几次贬官,“去就争臣”能够刻画周必大这个人。

贾长江就是贾岛。

他也是因为贬官贬为长江主簿,因此人们把他称为贾长江,所以“东南谪宦”能够代表他的一生。

这作品应该说也是非常成功的。

十七流水(碎流)格东坡生日东海生存垂暮日参禅姑且学坡翁(孙沧叟)四个字还有一个流水格,也叫碎流格,和押尾格一样不要对,只要拆开,任何二字不连在一起,不在相对的位置上,就可以了。

大概举行诗钟活动那天刚好是苏东坡生日,阴历十二月十九,就出了这个题目。

这位孙老先生年纪和姚虞琴老先生差不多,南通人,甲骨文专家。

这题目比较容易,他写得也比较随意。

十八五杂俎梅花高士图高吟柳岸莺花句闲写梅林士女图(庄通百)诗钟嵌字到五个字为止,也有六个字的,不过我经历过的陶社的活动,就到五个字为止了,因为字太多了做不好,就缺少趣味。

这位老先生是名家,常州人。

他特别擅长诗钟而且特别喜欢诗钟。

他送了我不少有关诗钟的书,有些诗钟像易实甫那个就是他告诉我的。

他还有个别号叫“钟王”。

他这两句诗钟,是很见功夫的。

“高吟”对“闲写”,“柳岸”对“梅林”,“莺花”对“士女”,“句”对“图”,可以说妥妥帖帖。

五个字都分得很开,没有两个字并排或连在一起。

十九分咏格二月十二玉剪乘风裁细叶金牌尽日误元戎(汪苇士)分咏格是诗钟里面很重要的一种。

它出两个题目,各写一句,要对得起来,难度就在这里,所以它特别有趣。

题目“二月十二”又是当时举行活动的那天,正好是二月十二,即花朝,百花生日,所以出题目的时候就把二月十二分开,一句专门讲二月,一句专门讲十二。

这位作者是我的长辈亲戚,是我母亲的叔叔,我叫他舅公的。

他是交大前身——南洋公学时期的毕业生,中英文都很好。

这个分咏格写得很好,“二月”用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

下句用的是岳飞风波亭遇害,一天中间十二道金牌把他召回。

“元戎”即岳飞,“金牌”十二道,十二这个数字显然出来了,“尽日”就是一天,这两个字不是乱用的。

这样一用上去,“日”对“风”都是天文名词。

“玉”对“金”,又是非常讲究,当然这是作者的修辞,剪刀不一定是玉剪,可是用了“玉剪”,就对上这个“金牌”了。

“细叶”对“元戎”也非常讲究。

细指大小程度;元是大的意思。

小的对大的,形容词相对,而且都是程度形容词。

这一联诗钟是相当出色的,又贴切,又工整,分咏格的要求就是要既切题目,又对得工。

二十合咏格消夏(限劳字)瓜李浮沉陪雅客竹荷深净息劳人(贾粟香)合咏只有一个题目,和作诗一样,可是它另外还要加一个要求,要限一个字。

贾粟香先生,上海人,很有功底,也是新参加的社员。

他这联诗钟对得非常工,消夏是舒服事,怎么会劳呢?

合咏格限的字要表面上看起来和这个题目没关系,以增加难度。

他就用的劳人,疲劳了到这里来休息。

怎么来体现消夏这个内容呢?

“瓜李浮沉”,就是浮瓜沉李,这是夏天的生活。

“竹荷深净”是根据杜甫的诗“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也是讲的夏天纳凉。

所以和这个消夏就切上去了。

二十一笼纱格本崔辟佛我思修作论登楼人仰颢题诗()笼纱格和嵌字格反其道而行之,嵌字格是给的字一定要写出来,笼纱格是给两个字不许写出来,可是要看得出来,要隐在里面,隐而不露。

有人要说了,这和分咏格有什么两样呢?

分咏格分咏的是具体的事物,而笼纱格就是两个字,可以是实字,也可以是虚字。

这一联也是刚才讲的这位“钟王”庄通百先生告诉我的,我没有看到过更好的笼纱格诗钟了,所以我就把这作为例子,作者不知道,如果考证得出来,可以加上去。

这个题目是一个“本”字一个“崔”字。

“本”已经难,什么叫本啊,你要把本的意思表达出来已经难了。

“崔”是更难了,崔是一个姓,怎么来形容这个崔呢?

笼纱格的名称用了一个典故:

好的诗写在墙上,舍不得擦掉,用纱把它罩起来,隐隐约约看得见,把它保护起来。

在此,这两个字也是隐隐约约看得出来,可是它不露出来。

欧阳修有一篇文章叫《本论》,是反对佛教的,所以“辟佛我思修作论”,我想到欧阳修曾经作过一篇论,它的内容它的主旨是反对佛教的,什么《论》?

当然是《本论》。

这个“本”字就暗藏在里面。

下面对得就更好了,“登楼人仰颢题诗”,李白到黄鹤楼看到了崔颢的诗,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所以这个“颢题诗”的颢,当然是崔颢。

他用了欧阳修的《本论》和崔颢的《黄鹤楼》诗,而且对得极好。

“辟佛”对“登楼”,“我”对“人”,“思”对“仰”,“修”对“颢”,“作论”对“题诗”。

二十二晦明格寿星花好月圆人不老星移斗转夜初长(沙怀甫)晦明格介于嵌字格和笼纱格之间,一半明嵌,一半笼纱。

露出一个,暗藏一个。

必须说明的是,“晦明格寿星”,那就必须寿晦星明。

“寿”“星”的位置则可以互换。

这位老先生,江阴人,和刚才那位女士是一家的,也是陶社的老社员。

他这联诗钟作得很自然,因为大家都知道花好月圆人寿,“花好月圆人不老”,这就是“寿”;“星移斗转夜初长”,对得非常好。

时间:

2016年5月29日地点:

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中主讲人:

陈以鸿主持人:

吴敏(整理人:

孙蕴芳徐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