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8333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docx

《教育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基础.docx

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的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3、教育的基本形式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特点:

(1)启蒙性与长期性

(2)全面性与渗透性(3)针对性和权威性

学校教育的特点:

(1)职能的专门性

(2)组织的严密性(3)内容的系统性

社会教育的特点:

(1)对象的开放性

(2)内容的多样性(3)媒介的多元化

4、教育的历史演进

(1)原始形态的教育

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

第二,教育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第三,教育手段以言传身教为主。

(2)古代形态教育

第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

第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3)当代形态教育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平的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理念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事物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本性判断与看法,是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

作用:

(1)反思与概括作用

(2)导向与激励作用(3)创新作用

6、当代主要的教育理念

(1)终身教育理念【特征:

终身性、整合性、民主性、灵活性】

(2)全民教育理念【特征:

差别平等、普及化】

(3)素质教育理念【特征:

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主体性】

(4)全纳教育理念【特征:

平等性、合作性、差异性、持续性】

7、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国外教育学的发展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视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的渊源;

昆体良更是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问题,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作《雄辩术原理》)被认为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

弗拉西斯·培根撰写《论科学价值和发展》一文,首次把教育学视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夸美纽斯撰写《大教学论》一书,被认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系统完备的教育学专著,标志着独立教育学的问世

赫尔巴特撰写《普通教育学》一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他本人被认为是“科学教育的奠基人”

教育学的发展

①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②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③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克、克伯屈)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加里宁)⑤批判教育学(鲍尔斯、厄迪尔)

(2)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古代:

《论语》、《学记》(最早的教育学作品)《师说》

近代:

王国维等译《教育学》蒋维乔《教授法讲义》

8、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简答或论述)

(1)教育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学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自觉性的提升

(3)教育学为反思性、研究性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第2章教育功能(上)

1、教育功能的分类

(1)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

是指教育对个体生存与发展的作用。

社会功能:

是指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

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

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2、影响人类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因素

首先,遗传素质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前提,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潜在的可能。

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与阶段

再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与阶段

最后,正确的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因素

首先,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同时也作出了一定的限制。

其次,环境对人作用的大小与环境本身的性质、变化相关,也与个体发展水平有关。

最后,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反之分,大、小环境的作用方向有多种组合的可能。

(3)教育

①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③学校教育主要由专业人员实施

④学校教育影响的基础性和终身性

(4)活动因素

首先,人的生理活动是人作为有机体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交换的过程。

其次,心理活动尤其是高级心理活动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所特有的、具有鲜明个体特征的生命活动。

最后,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也最富有综合性的活动。

3、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

(1)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和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社会的价值、规范,使自己逐步具有作为这一社会的成员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等。

个体社会化具体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个体社会化是“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

第二,个体社会化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过程。

第三,个体社会化是双向转化的过程。

(2)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3)教育对个体个性化的作用

①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

②促进人的独特性形成

③促进人的创造性发展

4、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

从教育内部来看,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其次,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实现人的主体性。

再次,学校应精心设计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各种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活动实现发展,教育者则通过活动指导,影响受教育者发展。

从教育外部来看,首先,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增强社会影响与学校影响的一致性。

其次,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加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协调程度。

第3章教育功能(下)

(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实力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4)经济条件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够实现劳动力再生产

(2)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再生产和创新

(3)教育对经济运行具有直接调节作用

(2)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决定教育性质

(2)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

(3)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2、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有利于实现社会政治目标

(2)教育有利于维护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

(3)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政治生活

(4)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目标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

(3)文化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

2、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是文化保存和传递的主要手段

(2)教育有利于文化传播和交流

(3)教育有利于文化选择与整理

(4)教育有利于文化更新与创造

(4)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和布局

2、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有利于人口的控制

(2)教育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3)教育有利于人口结构的调整

(4)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第4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关系

其次,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

最后,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

4、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5、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依据

(1)社会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外在依据

①教育目的的确立应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教育目的的确立应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

(2)个体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内在依据

6、教育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

(1)社会本位论

(2)个人本位论

(2)走向统一与融合的教育目的论

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

(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

(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4)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建国后我国教育目的的沿革

(1)为“新民主主义服务”阶段

(2)“为无产阶级服务”阶段

(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阶段

(4)“为人民服务”阶段

(5)“让人民满意”阶段

9、建国后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趋势及基本精神

趋势:

(1)关注重心的转移:

政治挂帅→经济优先→育人为本

(2)培养对象规格的变化:

几方面发展→全面发展

(3)培养对象的变化:

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

(1)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教育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精神

(2)培养劳动者,突出劳动或实践的重要性

(3)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中心内容

10、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第5章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制度的亚层次概念,是制度在教育关系中的层次化和具体化。

1、教育制度的特点

(1)历史性与现实性

(2)外显性与内隐性(3)统一性与多元性

(4)稳定性与发展性

2、教育制度的功能

(1)提供价值导向

(2)节约教育经费(3)规范教育行为(4)形成教育秩序

3、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

它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育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就业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4、学校教育制度类型

双轨型学制、单轨型学制和中间型学制

5、确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现代学制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2)现代学制的制定要受一定社会制度的制约

(3)现代学制的建立受人口状况的影响

(4)个体的身心发展是确立现代学制的重要因素

6、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7、当代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变革的趋势

(1)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

(2)学制的弹性化、开放性的特征日趋明显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

(4)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5)现代学制逐渐朝着终生化的方向发展

第6章教育艺术

1、教育艺术的含义

教育艺术即教育技艺、教育审美、教育表演、教育创造

2、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1)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联系

①教育科学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依据

②教育艺术是教育科学的具体实施和体现

③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具有相似的研究对象

(2)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区别

①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反映方式不同

②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研究范畴不同

③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研究方法不同

3、教育语言艺术

含义:

指教师善于运用富有审美价值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进而丰富、陶冶学生语言美感的教育艺术。

4、教师如何运用教育语言艺术

(1)语言要言简意赅

(2)语言要形象生动

(3)语言要幽默含蓄

5、教育的情感艺术

含义:

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情感的鼓舞和感召力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情绪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气氛中得到心灵陶冶和精神升华的创造性活动。

分为:

积极情感艺术和消极情感艺术

6、教育工作对情感艺术的要求

(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善用赞美,少用批评

(3)换位思考,移情训练

7、教育的暗示艺术

含义:

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利用眼神、表情、动作、体态以及其他符号形式,通过含蓄、间接手段,在学生无对抗、无抵制的状态下,促使他们心理和行为发生变化的一种艺术活动形式。

分为:

心理暗示艺术、榜样暗示艺术和环境暗示的艺术

8、教师在运用教育的暗示艺术应注意:

(1)创设和营造和谐、愉悦的教育气氛

(2)把暗示教育与直接传授结合起来

(3)引导学生会运用暗示艺术进行自我调节

9、教育的幽默艺术

含义:

指教师运用诙谐、滑稽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等教育方式,营造一种情趣横生、含蓄隽永、引人发笑而又令人回味深长的艺术情景,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过程。

分为:

表情幽默的艺术和动作幽默的艺术

10、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运用幽默艺术,应遵循:

(1)注意搜集教育幽默的素材

(2)掌握运用教育幽默的适度性

(3)重视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幽默能力

11、教育的合作艺术

含义:

指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积极互动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分享彼此的经验和体会,实现教育主体之间协同活动、共同提高的艺术活动过程。

分为:

师生合作的艺术、师师合作的艺术和生生合作的艺术

12、教师在运用教育的合作艺术时,应注意:

(1)激活合作意识,培育正确的合作理念

(2)营造相互信任的教育氛围,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合作环境

(3)贯彻兴趣与需要的原则,调动师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4)进行平等的对话,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

13、教育艺术风格的基本特点

独特性、多样性、稳定性和发展性

14、影响教育艺术风格的因素

(1)社会客观因素

①社会文化环境②教育内容③教育对象

(2)个人主观因素

①师德修养②业务能力③个性特征

15、教育艺术风格形成过程

观察模仿阶段、移植借鉴阶段、自主创新阶段

第7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工作

1、班级组织的含义

班级组织是学校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教育与管理职能的正式群体。

2、班级组织的发育

(1)孤立探索阶段

(2)群体分化阶段(3)组织整合阶段

3、班级组织的结构

(1)班级组织的群体结构

(2)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

(3)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

4、班级组织的特点

(1)班级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

(2)班级组织中师生交往的直面性与多面性

(3)情感是班级组织中主体之间的纽带

5、班级组织的功能

(1)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①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②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职能

③教导社会规范,训练社会行为

④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

①促进发展功能②满足需求的功能③诊断与矫正功能

6、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制度管理

(2)班级文化建设

①把握好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若干基本关系②努力营造聊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③拓展班级文化活动的渠道和范围④突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教育性

(3)班级活动管理

(4)班级生活指导

①基本生活指导②学习生活指导③身心健康教育

7、班主任工作职责

(1)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2)做好班级管理功能

(3)组织好班集体活动

(4)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5)做好基层组织和协调工作

8、班主任建设班集体的方法

(1)创造性地设计班级目标

(2)合理确定班级角色位置

(3)协调好班级内外各种关系

(4)营造积极建设健康的班级环境

9、优秀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1)良好的人际交往倾向

(2)良好的认知能力

(3)良好的团队管理能力

(4)丰富的经验知识

(5)个性魅力

第8章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的含义

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教育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教育评价的功能

定向功能、诊断功能、改进功能、鉴别功能和激励功能

3、教育评价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部分知识点需要结合课本,以便对论述题的解答有话可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