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832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必修Ⅰ、Ⅱ、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西周

政治制度: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文字:

甲骨文→金文

春秋战国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犁牛耕

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

儒家诞生:

孔子创立(仁、礼、《论语》);孟子(仁政);荀子

道家:

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

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

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百家争鸣:

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战国时期出现指南针(“司南”)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屈原:

楚辞(《离骚》)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朝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

儒学成为正统: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

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丝织业:

西汉丝绸之路

造纸术的发明(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汉赋

魏晋南北朝

“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

隋朝

唐朝

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

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

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

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

颜真卿、柳公权(楷书)

唐诗

两宋

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

儒学发展为理学,宋明理学两大派: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瓷器:

景德镇

“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

宋词

元朝

地方设行省(即行中书省)

元曲:

关汉卿《窦娥冤》

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制度结束,明成祖设立内阁,专制主义加强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帮出现(晋商、徽商,会馆产生)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

批判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家: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清朝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京剧:

四大徽班进京,汉调和徽剧融合形成京剧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西周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秦朝

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汉朝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

隋唐

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

北宋

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

元朝

行省制度

明朝

废丞相,设立内阁

清朝

设立军机处:

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两大矛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

但君主与中央占主导地位。

影  响:

有利于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容易产生暴政、腐败;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

农业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土地制度:

土地国有制(商周井田制、北魏和唐均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手工业

格局:

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官营为主

冶炼业:

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丝织业:

西汉丝绸之路

制瓷业:

中国最早;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宋朝景德镇

商业

秦代:

商品买卖明码标价

汉代:

“市”有专门管理机构

六朝:

“草市”形成

唐代:

“夜市”繁荣

宋代:

“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明清:

商帮(徽商、晋商)

萌芽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束缚

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

重视保护农业。

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对商业征收重税

都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海禁

明清时期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儒家:

孔子(仁、礼);孟子(仁政);荀子

道家:

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齐物,逍遥)

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

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最重视

百家争鸣:

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汉代儒学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儒内法

影响:

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

“心即理也”

明清儒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民主思想:

批判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宋明理学)

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火药(唐朝末年用于军事)

雕版印刷术(唐朝《金刚经》)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

指南针

汉字书画

汉字: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书法:

(东晋)“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唐)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

绘画: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北宋以后文人画占主流

文学成就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屈原:

楚辞,代表作《离骚》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京剧

京剧: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汉调和徽剧融合形成京剧

第五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

民主

梭伦改革:

为雅典民主制奠定了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

实行“陶片放逐法”,打击反民主势力。

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伯里克利改革:

公民大会保障民主,雅典民主制顶峰时期——“黄金时代”

特点: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少数人的民主(男性公民);直接民主

机构: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和罗马的基本法

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古代法律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

希腊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认识你自己”

文艺复兴

倡导:

人文主义,即注重人性,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

代表:

意大利:

薄伽丘《十日谈》

英 国: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意义:

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宗教改革

内容:

德国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影响:

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

倡导:

理性主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等级制度,追求民主平等自由)

代表:

法国伏尔泰(自由平等)

法国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德国康德:

思想自由

意义:

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是欧洲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第七单元: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

背景: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奥斯曼帝国切断旧商路

过程:

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后果:

打破各大洲孤立状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掠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殖民

扩张

荷兰:

海上马车夫

英国:

打败荷兰、法国,占领印度、北美等地,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

结论:

殖民扩张、殖民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落后

工业革命

第一次:

英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

美国和德国(发源地和中心);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

后果:

增强欧美国家的力量,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第八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

代议制特点:

议会、宪法、政党政治

1689年《权利法案》:

限制国王权力,保障议会权力,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

美国

《1787年宪法》:

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三权分立;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法国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总统共和制;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第九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共产党宣言

1848年,第一次较为完整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

1871年,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十月革命

1917年,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十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

内    容

影  响

经典力学

牛顿力学体系:

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近代自然科学形成标志

进化论

达尔文《物种起源》: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冲击“神创说”

相对论

爱因斯坦

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原子弹理论基础

量子论

普朗克

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

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电气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美国人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信息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中国近代史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

1840—1842: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南京)、《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资政新篇》、天京陷落

1861—1895: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教育

19世纪70年代前后: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代表: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割台湾

1898:

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190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全形成

1905:

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1911: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912:

中华民国成立和清朝的覆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1919: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915:

新文化运动开始。

陈独秀提倡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解放运

动、文化转型运动、片面性

中国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1919:

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921.7: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共成立

1922:

中共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4:

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大革命开始

1926:

北伐战争:

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1927:

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七一五政变,大革命失败

1927:

南昌起义(第一枪;建军节)、秋收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