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981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docx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地质实习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docx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一(庐山地理概况

  1庐山行政区划

  图1-1九江市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境内。

整体而言位于江西省北部,频临九江市莲花县。

而庐山中也有居民居住,且有牯岭镇等集镇坐落其中。

就牯岭镇而言,其人口约有5万人辖芦林、长冲、日照、正街、窑洼、橄榄、大林、花径8个居委会和朝阳、胜利2个村委会。

有南北两条登山公路,北经威家抵京九铁路九江站及长江大桥和市区;南经通远上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及庐山机场,可以说对于一个山水风景区而言其交通是相当便利的。

地处高山,盛产茶叶。

特产有石鸡、石鱼、石耳、云雾茶。

牯岭镇是庐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仙人洞、花径、含鄱口、锦绣谷、三叠泉等众多景点。

  2庐山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长江,南临鄱阳湖。

  图1-2庐山的整体卫星图像图1-3庐山整体卫星图像,呈肾形

  1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庐山基本地理,地质特征

  庐山山体呈纺锤形,面积30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高1474米。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

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加上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就山的形成来讲,其属于地垒式断块山,故庐山多悬崖峭壁。

总体来讲是由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

而山的北部多以沉积岩,包括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故整体较平缓,多亿褶皱地貌为主。

而山的南部多以变质岩为主,山体较为独立,陡峭,以断裂构造为主。

所以在庐山庐山整体地层年代复杂,太古代至新生代都有地层分布,而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都很丰富,故庐山是很好的地质考察点。

另外庐山对于我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四光正是在

  这里发现了许多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如冰川漂砾,冰谷,冰窖等这在后面会详细讨论。

从而驳斥了国外认为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理论。

  二(实习路线与观察点概述

  1第一天行程(2012年6月18日)

  行程:

驻地——庐林湖——庐山地质博物馆——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

  天气:

小雨转阴,有雾。

  1庐林湖

  图2-1烟雾环绕的庐林湖图2-2风和日丽的庐林湖(非现场摄像)

  坐标:

E:

11558′0′,N:

2933′10′,海拔981米。

  庐林湖是我们达到庐山后所观察的第一个观察点。

根据学习与观察我们得知,庐林湖是一个冰斗湖,长约1300米,宽约750米,深约70米,本是一个冰窖,后期冰坝被冲毁,后来人工修建了一水坝。

并且根据研究是庐山在第四纪冰期时最大的冰窖,并在其内部发现了冰川纹泥。

大量的囤冰使得其深度大大加深。

从而在冰期过后冰雪融化形成这样一个湖。

其三面峭壁,内部积水,也符合其为一冰斗湖的特点。

在庐林大桥的另外一侧,有一个小型水坝。

这里可以看到非常陡峭的峡谷,充分体现了庐山上部宽谷,下部峡谷的特点。

另外这里植被丰富,以常绿阔叶与常绿落叶混交林为主。

  2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2庐山地质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主要是参观了庐山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地质特点。

在其地址博物馆内,存在许多庐山第四纪冰川存在的证据。

我们的主要参观地点就是当年毛主席在庐山办公避暑所待得庐林一号别墅。

现在已被改造成庐山博物馆。

里面有庐山的地质地貌的介绍,但更多的是庐山对于当年中国特殊的政治地位。

对于庐山政治文化上的偏重较多。

博物馆的展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清代画家许从龙历时6年所绘制的《五百罗汉图》。

原画共有200幅,几经战乱,只剩110幅,后经多方搜集又找回两幅,现共有112幅,大都存放在博物馆内。

只有一幅由南京博物馆保管。

  博物馆内还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汉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逗彩瓷等等。

这里充分体现了庐山丰富的文化历史气息。

  图2-3“芦林一号”别墅现已改名为庐山博物馆

  这里的地质博物馆有很多第四纪冰川的遗迹。

有一个展柜便陈列了作为庐山第四纪冰川存在证据的冰川漂砾(见图2-4)。

其有一个房间让我们看到庐山的模型(见图2-5)。

使我们了解了庐山大致的地貌。

另外还有庐山古板块的构造模型以及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模型。

其中还有许多庐山的岩石标本,我们发现其多以变质岩,沉积岩为主。

这个博物馆给了我们机会去了解庐山的人文,地质等各种知识,使我们的脑海中对庐山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图2-4庐山博物馆的冰川漂砾标本图2-5庐山博物馆内庐山全貌模型3黄龙寺

  坐标:

E:

11557′46′,N:

2933′10.0′,海拔908米。

  黄龙寺这里是一个人文景点,是我们路过的一个观察点。

在其寺前有三棵年岁非常古老的树,当地人称为三宝树。

我们在从地质博物馆行走至黄龙寺处时,我们看到了很多常绿针叶林,树木非常高且茂盛。

可以说在这里是一个感受庐山自然气息与人文气息绝佳之地。

  而三宝树是相当古老的三棵古树。

其中一棵银杏树据说已有1500年的寿命。

这可以说是代表着庐山文化与生命力的三棵古树。

  4黄龙潭乌龙潭

  黄龙潭坐标:

E:

11557′34′,N:

2933′13′,海拔817米。

  乌龙潭坐标:

E:

11557′32′,N:

2933′121′,海拔837米。

  3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黄龙潭,乌龙潭本是两个景观,但是由于其形成原因相似。

并且距离相隔也不是很远,故放在一起描述。

其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地层断裂从而形成小瀑布。

  图2-6乌龙潭图2-7黄龙潭

  2第二天行程(2012年6月19日)

  行程:

驻地——水电大坝——大天池——龙首崖——仙人洞——锦绣谷——如琴湖——花径公园——街心花园。

  天气:

小雨转多云。

  1水电大坝

  坐标:

E:

11557′17′,N:

2933′18′,海拔804米

  这个观察点我们主要观察到庐山上面宽谷,下面峡谷的地貌特征。

这里可以清楚的观测到庐布山的峡谷地貌。

并且能观察到其与庐山的地层走向是一致的。

  图2-8庐山电站大坝图2-9电站大坝附近地貌由图2-9得知,这里的植被多以阔叶林为主,这是这里海拔较低的原因。

因此这一路下来我们得以看到由针叶林向阔叶林转变的过程。

其水源主要来自于东谷,庐林湖,大校山谷底,属于背斜的一部分,有引水管引向山脊发电站。

  2大天池

  坐标:

E:

11557′5′,N:

2933′30′,海拔878米。

  图2-10大天池入口处

  4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大天池是由流水的冲击从而形成一个湖穴。

而又由于地下水的补给使其常年水位稳定。

其形成与维持的原因与小天池相同。

  3龙首崖

  坐标:

E:

11556′56′,N:

2933′39′,海拔842米

  龙首崖其崖顶至崖脚呈方柱形,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垂直节理的风蚀风化,断裂。

再加上崩塌与流水的长年侵蚀,从而形成了一孤崖拔地而起的壮观美景。

  图2-11龙首崖附近陡峭地貌图2-12龙首崖4仙人洞

  坐标:

E:

11557′30.6′,N:

2933′53′,海拔959米。

  仙人洞据说是吕洞宾修炼成仙的地方。

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

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

就其形成原因,是其山体岩性不同且产状近乎水平,使得差异风化风化及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了这个高达7米,深逾14米的佛手岩。

并且在其中能够看到明显的石英脉。

  图2-13仙人洞图2-14仙人洞附近道家寺庙5锦绣谷

  锦绣谷险峰坐标:

E:

11557′44′,N:

2934′8′,海拔997米。

  锦绣谷天桥坐标:

E:

11557′50.9′,N:

2934′10.2′,海拔1021米。

  5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图2-15锦绣谷风景图2-16锦绣谷陡峭的悬崖

  锦绣谷是一个风景优美,又比较狭窄险峻的峡谷,又被称为窄谷或丈谷。

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

在这里能够看到很多明显的X型节理。

另外在这里还有有天无桥的锦绣谷天桥。

在天桥我们可以看到河流的袭夺现象,即溪谷的河被锦绣谷河流袭夺。

  6如琴湖花径公园街心花园

  如琴湖坐标:

东经115度57分50.2秒北纬29度34分6秒海拔1026米。

  花径公园坐标:

东经115度58分0.5秒北纬29度34分4秒海拔1023米。

  街心花园坐标:

东经115度58分49秒北纬29度34分26秒海拔1094米。

  这三个地点因为距离接近切都是第四纪冰川存在证据的地点,故放在一起描述庐琴湖与庐林湖成因类似。

在第四纪时期冰川都是一个冰窖。

而花径公园则有一块巨大的冰川漂砾,这将在后面具体描述。

街心花园则是典型的冰川V型谷。

  以上三处地点都是庐山村在第四纪冰川的证据。

  3第三天行程(2012年6月20日)

  行程:

含鄱口(含鄱岭,太乙峰)——植物园。

  天气:

多云。

  1含鄱口

  图2-17(a)含鄱口美景图2-17(b)站在太乙峰上含鄱岭图2-17(c)含鄱岭入口含鄱口门口坐标:

E:

11558′47′,N:

2932′50.2′,海拔1122米。

  太乙峰坐标:

E:

11558′51′,N:

2932′40′海拔1129米。

  在含鄱口不仅能够看到庐山陡峭壮丽的山岭,而且可以看到庐山的最高峰汉阳峰,也可以看到十分著名的五老峰,如果天气好还可以看到山脚下的鄱阳湖。

在含鄱口有一个十分陡峭的金字塔形的山峰,名叫太乙峰,其是一个由于冰川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冰川角峰,也是庐山十分典型的冰川角峰。

而一旁的含鄱岭则是一个典型的冰川刃脊。

  2植物园

  6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庐山植物园是一个让人了解庐山各种丰富植被的好去处。

这里不仅有庐山大多植被的样本,也有在温室里培养的一些庐山气侯下不能生长的植物。

在这里我们发现这里地势较为低洼,据老师介绍这里在第四纪冰期也是一个囤冰的场所。

  4第四天行程(2012年6月21日)

  行程:

驻地——三叠泉。

  天气:

晴转多云。

  1三叠泉

  坐标:

E:

1161′31′,N:

2933′56′,海拔862米。

  虽然第四天只去了这一个点,但是这足以使我们筋疲力尽。

三叠泉上下共有六千级台阶,并且景点入口离驻地也有5,6公里,因此这趟路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到达以后我们还是被三叠泉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了,体会到了庐山瀑布的美。

  在青莲涧U型谷与九叠谷的交汇处有一个长达120米的阶地。

因为九叠谷也是一个冰川U型谷,因此这个阶地由三期冰川阶地叠加而成,后又经流水侵蚀加深了阶地的高度就形成了庐山十分美丽的三级瀑布三叠泉。

  图2-18三叠泉美景图2-19前往三叠泉路上的悬崖峭壁5第五天行程(2012年6月22日)

  行程:

驻地——小天池——湖口县。

  天气:

小雨。

  1小天池湖口县

  小天池与大天池相似都是地下水补充导致。

而我们在湖口县主要是在一个码头参观了鄱阳湖沿岸,因为天气不好所以都没有久留。

  三(庐山地质特征

  1庐山的岩石与地层

  1庐山的地层

  7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

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

  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2庐山的岩石特征

  就庐山的不同区域来讲其东部主要是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西面主要是硅质灰岩,它是沉积岩的一种,具有隐晶质结构,形成时期大概是志留纪;而庐山的北面主要分布的就是沉积岩。

  就岩石的总体分类来讲,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

沉积岩和变质岩。

  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

其中,砾岩最为常见。

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

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图3-1冰渍泥剖面有大量的砾岩

  变质岩:

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

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2庐山的地质构造

  庐山内的褶曲,有背斜及向斜两列,排列由北向南是:

大马颈—虎背岭背斜;牯岭向斜;大月山背斜;三叠泉向斜。

不论背斜或向斜均作NE走向。

它们奠定了庐山的地质基础。

  主要断层有二组,其中一组NE走向的有:

莲花洞正断层;好汉坡正断层;大月山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红石崖逆断层;温泉正断层。

另一组NW走向的有:

息肩亭逆断层;九奇峰逆断层;仰天坪正断层。

  其中最主要的有二列:

即北侧的莲花洞正断层和南侧的温泉正断层。

二者将庐山包围,成为庐山断裂上升的主要机制。

  3外动力地质作用

  8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在含鄱口可以观察到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产物高岭土。

另外庐山各个风景的形成都是离不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的作用的。

例如三叠泉的形成就有流水加高阶地的作用。

  4庐山的地质发展史

  在绵长的地质岁月中,庐山地区经历过三大不同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

  首先实在2500-800百万年。

庐山地区本是是一个海槽,在1800百万年前海槽受到挤压而封闭,使其中的沉积岩、大山岩产生强烈变形变质,构成了陆壳结晶基底。

1800-1000百万年演化成“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

在850-800百万年,火山岛弧与大陆板块碰撞造山,使海水中的沉积岩及火山岩产生强烈的变形变质,构成了大陆褶皱基地,在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伴有的规模花岗岩浆侵入及火山喷发。

这在学术上成为大陆地壳形成的海洋发展阶段。

  -200百万年,本区地壳活动明显减弱,西日的山脉风蚀已尽,其次是在800

  变成了广阔的表陆浅海,海水中出现了大量动物群,200百万年前,地壳受到挤压上升成陆地,海水一去不复返。

这称为地台陆表发展阶段。

  最后是盆岭构造发展阶段即从200百万年前至现在。

,地壳活动性又再次明显增,强以断裂,岩浆活动强烈,盆岭山岭,相间为特征。

96-65百万年,本区地壳处于强烈伸展拉长状态,产生了一条巨大的低角度住拆离断层,将古鄱阳湖底下15-21千米处的深变质岩撕拉到地表,形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古鄱阳湖盆地。

65-23百万年,产生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四周下陷成湖。

23-3百万年,庐山断块山快速上升,当三百万年第四纪大冰期到来之时,庐山已是一座雄伟高大的断块山。

  四(庐山地貌特征

  1构造地貌特征

  1褶皱地貌

  单面山:

背岭,五老峰

  背斜山:

月山背斜山

  背斜谷,向斜谷:

东谷—莲谷,王家坡谷

  向斜山:

女儿城,牯岭单斜构造的猪背岭

  褶皱地貌部分观察点介绍:

  五老峰单面山:

它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南翼因断层落于山南,峰高1358米。

岩性为大月山粗砂岩。

  大月山背斜:

向东北,是倾伏背斜,尤其是向西南有明显的倾伏,背斜部位岩性坚硬,因而形成背斜山,且受构造控制。

  位于小天池到长岭一带它不仅是一个向斜谷,也是一个典型的冰蚀王家坡:

地貌,是第四纪冰川的产物。

  东谷:

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

它与莲谷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东谷向西南倾斜。

  2断裂地貌

  庐山的断裂地貌也是很多的,由于第四纪以来,庐山主要沿东南侧的温泉大断层和西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强烈抬升,下盘上升形成陡峭的断层崖,最高处达1000米以上,阶梯状断层崖也发育的相当完好;压性断裂谷深窄一线令人窒9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息,悬崖绝壁,蔚为壮观。

而现在的庐山仍然处于断裂上升运动中。

  断裂地貌部分观察点举例:

  龙首崖(见图2-12):

在天池寺附近,形似两块巨石,一块直立,深不见底,一块卧其上,直插天池山腰。

是典型的断层陡崖地貌。

  虎背岭断层崖:

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

  五老峰断层崖:

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向递降。

断层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图3-2五老峰全景

  2流水地貌特征

  1宽谷

  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并与向斜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如小天池、莲谷—王家坡、西谷、东谷、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

  部分宽谷观察点介绍:

  王家坡:

位于小天池到长岭一带。

是一宽谷地貌。

  东谷:

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是以向斜构造和软弱岩性为基础的向斜谷地。

  西谷:

在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是以纵向断裂和软弱岩性为基础的单斜构造谷1地,发育在南沱组(Zyn)长石石英砂岩、偶夹薄层石英砂岩,岩性软弱的次12成谷地。

  2峡谷

  流水侵蚀地貌部分观察点举例:

  石门涧:

位于庐山西侧,部分河段迂迥曲折,成为深切河曲,刻入山体300-600米,五千米水平距离内下降800余米,沿途有黄龙潭、乌龙潭瀑布(海拔800米)、石门涧瀑布(海拔550米)构成梯级瀑布悬挂在陡崖之上。

且石门涧面对峰崖,隔涧耸立,结成危楼险阙。

最窄处的“小石门”,两崖之间仅存一缝,游人入“门”须侧身才能通过。

是典型的狭谷地貌。

  三叠泉谷底:

位于七里冲——青莲寺宽谷下游,谷壁悬崖直立,深切300-650米,止谷口水平距离360米,落差440米,并形成著名的三叠泉瀑布。

  除此之外还有剪刀峡,锦绣谷等。

  潜蚀洞:

仙人洞(具体介绍见4)。

  10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河流袭夺现象部分观察点介绍:

  锦绣谷袭夺西谷:

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向南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

因为裂点上溯不远,且西谷内由晚更新世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尚未受明显破坏。

  三叠泉河袭夺七里冲:

原来的七里冲向北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三叠泉河袭夺,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七里冲上溯了2Km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

  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

该小河切穿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改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发生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相邻几个水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总有一个水系发展成为主水系。

其侵蚀活跃,下切较深,使其支流的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也较为强烈,甚至切穿分水岭,夺取分水岭另一侧位置较高河流的河源段。

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由新构造运动等非河流因素引起的河流袭夺,称为被动河流袭夺。

  流水溯源侵蚀下切:

黄龙潭、乌龙潭、三叠泉。

  这三处的统一特点就是都由于高度差的原因形成了瀑布,从而为溯源侵蚀形成了基本的条件。

  3山地夷平面

  庐山山上和山麓均存在夷平面,后由于地壳上升,地面遭受侵蚀切割,夷平面面积不断缩小,大约被侵蚀了90%左右。

但是夷平面在现在仍然分布广泛。

其中,仰天坪、牯牛岭一带存在比较典型的夷平面。

夷平面的变形说明了第四纪以来庐山

  及山麓的不等量上升。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体的侵蚀与水流的作用会导致夷平面面积的进一步缩小。

  4阶地地貌

  峡谷中第一级平台不发育或已破坏,宽谷中第一级平台不明显,在峡谷和宽谷中一般只存在第二、三级平台,但在峡谷与宽谷的过渡地段发育了第一级平台,如东谷的下段形成V字形谷地,两侧残留有第一级平台。

  5裂点:

  庐山地区的裂点根据成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为旋回裂点,二是构造裂点,三是岩性裂点。

  旋回裂点:

由于庐山第四纪山体抬升,山麓河流的基准面相对下降,山间河流复活溯源侵蚀河床下切形成的。

如大校场谷地裂点。

  是河谷下切中遇到横截河谷的断裂或节理密集带造成的裂点,由构造裂点:

于此种裂点波折落差大常形成瀑布叠水。

如三叠泉瀑布、王家坡瀑布等等。

  岩性裂点:

是由于河谷上下段的岩性软硬不同形成的,也可以形成叠水瀑布,如秀峰的龙潭瀑布等。

  3冰川地貌特征

  1侵蚀地貌

  U形谷:

如王家坡U型谷,其底部的左边形成河流,但右边却没有河流,这正好成为冰川存在的又一证据。

  11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冰斗湖:

庐林湖,如琴湖等(详见1)。

  冰川T字型擦痕:

花径公园飞来石,上面有冰川运动造成的T字型擦痕(详见2冰桌介绍)。

  冰川角峰:

因冰雪侵蚀作用形成的金字塔形的山峰称为角峰。

太乙峰是较为典型的冰川角峰,峰体苍劲,挺拔峻峭,构成特有的孤峰地貌。

  刃脊:

是指平行发展的两冰斗分水岭变得越来越窄形成像刀刃一样的山脊。

如含鄱岭便是典型的刃脊。

其呈东北—西南向延展,长达1250m刃脊标高1286m,山脊如刀既仄且陡。

  2堆积地貌

  冰川泥砾:

如芦林冰碛泥砾剖面,其是40—70万年前冰川消融的堆碛物,冰川漂砾与碎石混杂一起,其中埋藏的冰川条痕石,熨斗石,均是研究冰川成因的有力证据。

(见图3-1)

  俗称飞来石,约在40—20万年前,在西谷冰川U形谷兼冰窖中,一冰桌:

块巨大的冰川漂砾先落入谷底,随后又有一块冰川漂砾突兀而架其上形成“冰桌”。

  在庐山地质博物馆就存在着冰川漂砾。

见图2-4及4-1。

  冰川漂砾:

冰窖:

庐山植物园地势低洼,其在第四纪冰川时便是一个冰窖。

庐林湖,如琴湖也是囤冰的场所。

同样也是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冰窖。

  图4-1庐山博物馆陈列的另一块冰川漂砾图4-2飞来石即“冰桌”

  4鄱阳湖湖岸地貌特征

  1鄱阳湖基本特征和成因

  鄱阳湖的演变:

鄱阳湖区第三纪时是一巨大盆地。

喜马拉雅运动时,西侧断裂上升为庐山,东侧陷落为鄱阳湖入江水道。

第四纪时,今鄱阳湖区再度下沉。

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全新世冰后期海浸时,沿江平原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