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891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鸿门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鸿门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鸿门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鸿门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鸿门宴.docx

《鸿门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鸿门宴.docx

鸿门宴

鸿门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等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3、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请文中主要人物的关系。

2、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方法】

串讲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

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是最大的侮辱,他也曾想到死,但为了完成他的《史记》……。

出狱后继续发愤完成所著史籍。

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他有一句最著名的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全书有“本纪”(记历代帝王政事)十二篇,“表”(按世代或年月表列帝王、诸侯的世系和大事)十篇,“书”(记典章制度和各类文化专史)八篇,“世家”(记诸侯贵族史事)三十篇,“列传”(记各阶层代表人物事迹)七十篇,共一百三十卷。

《史记》的诞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一,《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先河。

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

《史记》所记述的人物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包括帝王、诸侯、农民领袖、卿相、将帅、后妃、宦官、文学家、思想家、刺客、游侠、商人、戏子、医师、男宠、卜者,他们共同组成色彩斑斓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第二,《史书》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背景简介

故事发生在秦末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在这之前,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后来,项羽在钜鹿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

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准备在关中称王。

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四、人物简介

1、生平简介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

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就是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

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刘邦(前256年—前195年),今江苏丰县人。

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称沛公。

秦亡后被封为汉王。

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

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2、性格简介

秦始皇灭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建立了统一强大的秦朝。

他为了宣扬威德,进一步巩固统治,经常出巡全国各地。

有一次,秦始皇南巡会稽(在今浙江),当他的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经过南江时,大路两旁伫立着无数观看的人群,少年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也在其中。

这时,项羽忽然说了一句:

“彼可取而代之也!

”(“彼”,即“他”。

这里指秦始皇的统治、权势和地位“可以夺取过来并且代替他!

”)项梁听了,不禁大吃一惊,急忙伸手去捂住项羽的嘴。

——率真无忌

刘邦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也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

“大丈夫当如此也!

”——含而不露

刘邦的性格是复杂的。

既能宽厚待人,但也有无赖、下流奸诈的一面。

他脸皮格外厚,少年时就好吃懒做,爱说大话。

刘邦读书时经常逃学,常被老师训斥,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

刘邦长大后做了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刘邦被项羽追杀时,他乘马车逃跑,为了减轻载重量使马跑得快一点,刘邦几次将他儿子和女儿推下车,后都被手下人救起来,司马迁写他这种行为是“如是者三”。

还有一次他爹被项羽抓住了,要他投降,否则要把刘老太公杀了煮来吃,刘邦非但不救,反而修书一封给项羽说:

“吾与汝‘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我俩是拜把子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一定要煮了你的父亲,那么请分一碗肉汤给我。

项羽又没有刘邦无耻,所以只好放了刘老太公。

真是无赖,但是他成功了。

历史上凡成大事者又有几个没用过流氓手段呢?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性格的成功。

五、范读正音

六、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文言知识积累附后)

设想:

将疏通文意与积累文言知识结合,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及参考资料。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我们的活动省略句

判断句

被动句

本文成语

我的疑问

汇报时以段为单位,过程:

翻译——文言知识——师生补充——重要实词勾画——课后归纳文言现象

七、梳理文章的情节和内容:

(一)情节和内容【课件】

宴会前(1-2)

无伤告密—亚父定计—项伯夜访—张良献策—刘项约婚—项伯游说

宴会中(3-4)

刘邦谢罪—范增示意—项庄舞剑—项伯翼蔽—张良召哙—樊哙闯帐—项王赐酒—义责项羽

宴会后(5-7)

沛公脱险—张良留谢—项王受璧 —范增愤骂—刘邦锄奸

(二)用图示法来表现文章情节的起落。

整体感知: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

矛盾复杂,波澜起伏,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

全文情节五起五落,张弛有效,波澜起伏,如下文所示:

【课件】

无伤告密(一起)   项伯夜访(一落)

范増举玦(二起)   项王不应(二落)

项庄舞剑(三起)   项伯翼蔽(三落)

樊哙闯帐(四起)   项王款樊(四落)

张良留谢(五起)   沛公诛奸(五落)

八、人物理解

(一)项羽。

方案一【课件】:

1、缺乏政治远见、优柔寡断

曹无伤告密,大怒,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对范增在席间杀死刘邦的企图不表态、沛公逃席而安然受璧

2、率直粗犷

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

3、不善用人

对项伯不辨亲疏,在关键时刻不听范增

4、骄傲自大

宴会上的排座次【课件】:

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

故宗庙之祭,太祖之位东向。

即支际流亦宾东向,主人西向。

——《史纪会注考证》

 可见“东向”是宾主座次中的尊位。

 

方案二:

听曹无伤言(大怒)决意伐刘——受项伯说(许诺)答应善遇——受刘谢罪(留饮)自愧设宴——见增举佩(默然)纵容刘邦——见伯护刘(不应)继续纵容——樊哙闯斥(称赞)赐坐赐酒——张良留谢(不追)安然受璧

性格特点:

唯我独尊、光明磊落、宽宏大量、“仁义”皆施、直率鲁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眼见不远、不善用人。

(二)刘邦

方案一【课件】:

1、坚决果断

亲往鸿门谢罪阻止项羽进攻、“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2、能屈能伸

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出”而“未辞”也觉得于礼不合

3、善于用人

初见项伯,即“兄事之”,“约为婚姻”,使其为己所用

方案二:

为之奈何(惊)——求救张良(问)——拉拢项伯(谋)——谢罪项羽(奸)——脱身独去(识)——留良代谢(周)——诛曹无伤

性格特点:

生性懦弱、虚心请教、多谋奸诈、能言善变、头脑清醒、善于应变、虑事周到、善于用人。

【课件】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攻城略地,所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

在他俩看来,那些将军无论在沙场征战,还是出谋划策,都各有长处或短处。

到后来,刘邦问韩信:

  “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

   韩信说:

“陛下您最多能指挥10万人。

   刘邦又问:

“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

   韩信说:

“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这一下刘邦受不住了,勉强笑了笑说:

“既然是越多越好,你为什么始终在我的手下呢?

” 韩信从刘邦笑的神态中观察,猛然悟出了自己无意中刺伤了皇帝的虚荣心。

他赶忙巧妙地回答说:

“陛下不善于带兵,却擅长指挥将领,这就是我始终在你手下的原因。

况且您是真龙天子,受命于天,哪是我们这些人所能比拟的?

”刘邦才满意的笑了。

(三)多向解读

项羽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刚愎自用、意气用事、治军无法、任人唯亲、胸无城府;刘邦深谋远虑、忍辱负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治军严谨、有奸必除、善于争取团结一切有助自己的力量。

通过比较鸿门宴上两人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我们不难看出楚汉战争的结局,的确是性格决定命运。

我们刚才所分析的项羽没有一点优点,而刘邦则都是优点。

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何古往今来有许多人崇拜项羽,却瞧不起刘邦呢?

人的性格是复杂的,有优点,也会有缺点。

从这一篇课文还可以看出两人怎样的性格?

1、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固然表现出他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做事光明磊落,不屑使用卑鄙手腕,项羽是真豪杰,真英雄!

2、刘邦为了拉拢相伯,不惜牺牲儿女的幸福,可见他冷酷自私。

3、当张良建议刘邦找相伯代为传话时,刘邦竟然问他怎么和相伯有关系,可见刘邦小人之心,猜忌多疑。

4、刘邦本来自己要逃跑,却问手下该怎么办,让樊哙说出那么一番道理来掩饰自己的怯懦,可见他为人狡诈。

5、刘邦为让张良留下帮他进献礼物,对张良的称呼,也从先前的“君”忽而变为现在的“公”了!

可见他的为人虚伪!

小结:

项羽是失败的英雄,刘邦是成功的小人,这在《项羽本纪》还有多处体现,课后请同学们为两人各写一段评语。

(四)其他人形象补充(备用)【课件】

1、范增

老谋深算:

夺天下者必沛公也!

洞察敏锐:

力促击刘、举佩示意、出召项王

骄横浮躁:

拔剑击斗、斥骂项羽

2、张良

多谋善断:

言沛公不敢倍项王也、出招樊哙。

处事不惊:

亡去不义、君臣商议、军门见哙。

沉稳机智:

张良留谢

处事有方:

大王来何操?

3、项伯

讲哥们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

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这有什么不敢的呢,简直是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这完全是替刘邦说话。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更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

难怪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得击”。

周密,谋略:

夜访张良、极力劝羽、翼蔽沛公、宴上东向坐

4、曹无伤

项强刘弱,密报项王,暗中投托,“欲以求封”。

投机未成丢了小命。

鲁莽、草率:

使人告密、激化矛盾、宴后被诛

5、项庄

没有头脑,剑术不佳,刺杀刘邦未成,笨拙无能。

有勇无谋,被动。

6、樊哙

忠诚:

知道今日之事甚急,立即表示“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勇武: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真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士。

难怪项王都得“按剑而跽”,惊呼:

“壮士!

”大斗饮酒,大块吃肉,粗犷,真乃英雄本色。

能言善辩,慷慨陈词,痛责项王,说来头头是道。

有勇有智。

骂得项羽,“未有以应”,只好赐坐。

九、《鸿门宴》中表现人物形象主要手法【课件】

1.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描写。

如写刘邦,一开始遇到紧急情况,一再向张良求计,“为之奈何”吓得手忙脚乱,失去主张但又能善于用人跃然纸上。

后来,通过连夜策划,到鸿门见项羽时便已胸有成竹,因此,一见面谈话,委婉流利、娓娓动听。

再如写项羽,一听说刘邦要称王,无名之火立即升起“大怒”而下令发兵,但听了项伯、刘邦的话,火气越来越小,终至消失了。

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人物。

  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相互映衬、对比、烘托表现出来的:

⑴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⑵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

  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

⑶项羽用人唯亲,谋臣不能施谋,将士不能效力;

  刘邦知人善任,谋臣从容定计,将士见危授命。

⑷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5)四组人物对比:

主帅项羽与刘邦。

谋士范增与张良。

部将项庄与樊哙。

内奸项伯与曹无伤。

十、拓展延伸:

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一)学生谈后,教师补充以下内容:

1、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1)目光短浅、自满自得足勇少智、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细读史书可知,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胸怀。

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

(2)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且看一下《史记》中的几个小片断:

新安。

章邯率部归降。

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入关后。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令"秦人大失望"。

既灭秦。

有人劝说项羽:

"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羽此时却心怀东归意,说:

"人富贵了不回归故乡,就如同穿着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谁能知道呢?

"劝者见项羽目光如此短浅,不由意冷心灰,说: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羽闻之,大怒,"烹说者"。

(沐猴而冠:

沐猴:

猕猴;冠:

戴帽子。

本意:

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汉二年冬。

因封侯不当,田荣起兵反叛。

项羽平叛后,"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

这样的例子不必一一列举下去。

项羽的性格弱点贯穿了一生的始终,他似乎并无意加以改变,这对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来说,是他的致命伤。

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长史,却忽略了对更高层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

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不过是一名强悍的勇士而已。

2、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的素质。

有人说:

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

这一失败看出项羽是一个在政治上看不清方向认不清真假的人,又在险境中不能急中生智,化险为易的人,怎么能领导众人走向成功呢?

其实,当时战乱时期的几位可以安邦定国的贤才良将,均是在项羽处未得重用,才流入对手刘邦麾下为谋为将的。

楚汉相争时被刘邦拜为大将并立下奇功的韩信,曾在项羽麾下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

刘邦手下谋士陈平,早年曾因受谗后逃亡归项羽,并随从入关破秦,后项羽因故迁怒于陈平,陈遭责备,计谋项羽也不再采纳,陈平终于看清了项羽是个鲁莽武夫,最终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于是投奔刘邦,成为定汉功臣。

而当时可谓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在灭秦时曾与刘邦一起在楚将项梁帐前听命,当时项羽不仅没有发现张良的才能,却在秦灭后张良事韩王时,妒其才,恨其能,以至牵罪于韩王,将韩贬后又杀掉,使张良无主后逃奔沛公以定汉室江山。

同时,项羽又刚愎自用,就连多年忠心事主的老谋士范增,鸿门宴时,言不听,计不从;攻荥阳时,又中离间计,削其兵权,因而使范增告老回乡。

项羽如此用人,怎能不败?

(二)后人对项羽的评价【课件】

1、尊严节气说

这种评价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高度理想化,羞见江东父老,谓之有气节,有尊严,正所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生得轰轰烈烈,死得风风光光。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赞项羽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借项羽鞭挞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清朝)何士颙(yóng)

忍辱从来事可成,英雄盖世枉伤神。

但知父老重羞见,不记淮阴胯下人。

2、东山再起说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判了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如日中天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

杜牧认为:

男儿应当能屈能伸,不轻言失败。

(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李清照

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

乌江夜若渡,两汉不姓刘

惋惜,假设。

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

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李作为宋代婉约词人的代表,但这两首却是连一般的豪放派词人都写不出来的。

3、丧失民心说

得民心者得天下。

如北宋文学家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诗对项羽的评价:

题乌江项王庙(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不仅是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对待历史人物评价上,自然有冷静的分析思考。

王安石认为:

军民离心,劳师哀兵,败势难回,失败乃历史的必然。

4、丧失机会说

鸿门宴时有机会杀戮对手,分封诸侯时有机会限制对手,鸿沟之约前有机会剿灭对手,结果均丧失机会,如清朝孙原湘《题仲瞿西楚霸王之墓诗后》所述:

题仲瞿西楚霸王之墓诗后(清朝孙原湘)

玉玦三看赤帝愁,鸿门一误又鸿沟。

无心杀季真仁度,并力除秦是本谋。

独弃关中酬故将,平分天下与诸侯。

雌雄刘项分明在,本纪原应楚出头。

乌江项王庙

暗鸣独灭虎狼秦,绝世英雄自有真。

俎上肯贻天下笑,座中唯觉沛公亲。

等闲割地分强敌,慷慨将头赠故人。

如此杀身犹洒落,怜他功狗与功臣。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5、司马迁的评项羽

太史公曰:

自矜功伐,奋起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率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战自罪也”,岂不谬哉!

(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亡了他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这都是)过错啊。

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过啊”,这岂不是谬误啊!

(矜、伐:

都是夸耀的意思。

6、项羽自评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力能扛鼎),时不利兮骓(乌骓马)不逝(“逝”,奔驰)。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自命不凡的项羽至死都不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最后,他只有对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

“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他把一切失败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

“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读(慷慨悲凉)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

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志得天下(过去)、荣归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现在)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将来)。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十一、布置作业

1、翻译

2、课后作业

3、整理本课的文言知识

4、以“我心目中的项羽”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5、课后随笔选题【课件】:

①项羽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

②刘邦善于用人吗?

(谈刘邦的人才政策)

③从项羽的悲剧看“义”对中国人的影响

④从项羽的悲剧看“义”的本质

⑤鸿门宴中樊哙的积极作用

⑥谈西楚霸王的悲剧性格

⑦项羽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还是历史的悲剧

6、课外荐读:

《谁是英雄》(见公共邮箱)

【补充】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距─拒: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

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座:

置之坐上。

8、不——否

9、具——俱:

具以事告

(二)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三)古今异义

1、山东 古:

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

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

意外的变故。

          今:

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

黄河以北地区。

        今:

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

黄河以南地区。

        今:

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今:

长寿。

5、细说 古:

小人的谗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