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有效运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729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有效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有效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有效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有效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有效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有效运用.docx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有效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有效运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有效运用.docx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有效运用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有效运用

宜宾县第一幼儿园彭志名

宜宾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金沙江、岷江下游,两江环绕,群山起伏。

在这片土地上有丰富的各种树木、竹、石、沙、泥等自然资源。

宜宾县第一幼儿园是省级示范园,但地处山区,经济相对落后,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教的发展。

自《纲要》颁布的10多年来和近一年多对《指南》的实施,随着

对《纲要》和《指南》的不断学习和深入的理解,我园在立足本地实际,以开发和综合利用本土的多种教育资源为切入口,走出了一条有效运用本土资源,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光明之路。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组建幼儿熟悉的主题,呈现城乡结合

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特色。

《纲要》和《指南》指出:

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我们作为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县城幼儿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如果完全照搬各类教材,显然是不适合我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的。

在多年运用本土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充分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组建幼儿熟悉的主题,呈现城乡结合部幼儿园的园本课题特色。

例如:

我园紧邻金沙江,有着丰富沙石,孩子们对此非常有兴趣,于是生成了主题活动“神奇的金沙江”,包括“有趣的沙”、“神奇的石头”等。

孩子们在河边观察工人淘沙,自己动手建城堡、修水渠、挖战壕、做蛋糕;在河滩寻找形态各异的石头,发挥丰富的想象,给石头取名字,用石头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奇石展示区。

幼儿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了解了沙、石的基本性质和作用,在活动中想象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发展,并且充分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大自然是生活的源泉,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科学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我们贴近农村,紧邻的河滩上就有许多的土地,于是我们有机会带领孩子到田间地头,让他们观察、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鼓励孩子参与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分享劳动成果的自豪。

例如:

在春季,幼儿园不少班级里就开展有各种让孩子参与附近农家种植的主题:

蔬菜种植中的盖地膜,孩子们能亲自参与覆盖,他们了解到为什么要给种子盖上被子,还知道怎么盖被子才不会被风吹走;观察种子的发芽,长出苗来,孩子们会去帮着除草,有时还会去给向日葵、白菜捉虫子,了解哪些东西对植物有害,在这些过程中还可以学习相关的一些环保知识,让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小培养起。

除了带孩子参与农家的种植外,在我园还开辟了一些场地来作为孩子们的种植区。

每个班有自己负责的区域,从买好种子、播种、到浇水、除草、施肥再到收获,孩子都能全程参与,当自己班上种出来的黄豆成熟了,摘下来煮毛豆,每个人吃得都相当的开心,因为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而园内樱桃树每年也能带给孩子们许多的喜悦,从树叶发芽,开花,结出果实,最后樱桃熟了,孩子们都能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种种,甚至有的孩子还每天回家去向父母报告樱桃的情况。

摘樱桃,我们不会像其他幼儿园,是老师摘下孩子品尝,一切都是幼儿自己动手,摘樱桃、洗樱桃、分享樱桃。

这些都能成为班级的主题活动内容,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不仅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意识。

例如:

大班开展的“丰收的季节”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孩子就共同创设一个从空中到墙面在到地面的三维空间的主题。

在空中悬挂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收集来的金黄玉米、火红辣椒串、碧绿丝瓜、紫红葡萄、再加上黄色树叶,整个空中就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丰收景象图。

在墙面上,有孩子们去郊游的自画象,有自己设计的用水果、蔬菜、树叶来做的拼图,而在地面上则有大小各异的黄南瓜,青南瓜,大冬瓜可供孩子们用来当桌子、板凳自由搬运组合。

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不但了解了秋季的丰收特点,而且也让孩子们感受了劳动的光荣与艰辛,加深对劳动的感受和热爱,从面懂得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利用自然环境作为我们的主题活动内容,是我们开发园本课程的基础,而在开展各类教材中主题活动时,我们也会将一些本土资源投放进去,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内容更丰满。

例如:

中班在开展〈交通工具〉的主题活动时,有一段时间,老师发现孩子总爱把小椅子倒在地上当成三轮车、小车推来推去。

教师经过反思,发现是因为自己未提供相应材料,所以孩子只能在教室里寻找物

品来替代车辆。

于是,老师马上增添了不同长短的木板、圆木节、竹筒、各类纸箱等。

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新增材料上,为幼儿进行合作性游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孩子们玩得更加愉快。

二、充分利用园外不可挪动的本土资源与运用本土资源打造园内大环境相结合,二者相结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一)园外本土自然场地的有效利用。

在过去,我园资金比较紧张,园内没有软化的地面,幼儿在户外活

动时容易受伤,造成了教师不能大胆开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身体发展需求。

于是我们将眼光投向我们周围的环境,挖掘了具有本土特色活动场所:

如土坡、土坎、草坡、树林、竹林、沙滩、沟渠等促

进幼儿动作发展。

因为我园离金沙江边的直线距离不超过200米,所以这些天然的活动场所为我们安全的开展户外活动提供了极好的帮助,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

例一:

大一班的李老师在组织关于跳跃的体育活动时,第一次是在

园内操场进行的(水泥地面),一个体弱的小女孩在跳过小河,摔倒膝盖被挫伤出血较多,其他孩子就不敢再跳了,无论老师如何鼓励活动都没办法继续进行。

第二次活动,老师就想到了有一个软化的场地一一沙滩。

河边刚好有一个小水沟,这就是一个绝佳的训练孩子们跳跃的场所。

刚开始孩子们还有点小心翼翼的不敢行动,几个胆大的孩子带头跳了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难,于是大家热情咼涨,全部幼儿都想去跳了,场面显得有点乱了,这个时候老师提示,我们怎么样才能有秩序

的进行游戏呢,孩子们就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达成一致,分组,分地段来跳过小河。

例二:

开展投掷活动时,在园内,我们就只有沙包和小的皮球。

幼儿在运用一段时间后就没兴趣了,于是老师们又增加了新的材料,用玉米芯加鸡毛做成飞镖,用竹子编制成了小竹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投掷活动开展最开心的场所依然是在河边。

老师在活动前交代了规则,在来去沙滩的途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孩子们在河边自己寻找鹅卵石,自己找朋友比赛,看谁投得远。

在玩的过程中,幼儿就掌握了什么样的方法能投得更远,鹅卵石的大小,也会影响投的远近,还有就是自己力气大小,也有关。

这些经验的掌握,并不是老师一点一滴传授给孩子,而是在活动中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

达到了锻炼孩子投掷能力的同时,又无形中培养了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

例三:

我园没有专门的攀爬墙,怎么才能训练孩子攀爬的能力呢,我们也利用园外的场地。

在去河边的路上有一片小树林,这些小树都不是很高,枝桠也比较矮,正是训练孩子们攀爬能力的好地方。

在活动前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小树,示范如何爬树,如何上去,如何下来,爬上和爬下的时候分别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小朋友之间可以怎么样合作?

孩子们在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经验,很是新奇,又渴望去实践如何爬树。

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体能,也发展了他们的合作能力,教会他们如何自我保护和如何关心别人。

二)运用本土资源打造园内大环境

我园户外场地不是很宽,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户外场地,来促进

幼儿动作发展,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我们也经历了一系列变革。

我们认识到,只有顺应孩子天性的环境创设,哪怕是低成本的环境照样可以实现有质量的教育价值。

理念的变化,才会有环境的变化,当我们认识到只让幼儿观看而没有让幼儿参与的环境,其实就是一个摆设,是在浪费资源。

于是我们开始行动,从下面两个案例可见我们在运用本土资源方面,从观念到实际行动的一个变化过程。

案例一:

花坛和花园的变迁

场景一:

多年前的某一天,幼儿园院坝正中一个用瓷砖镶嵌成的大花坛,齐胸高的水池中正在喷洒着水花,鲜花盛开,蝴蝶翻飞,非常美丽。

老师正带着孩子在观看水花,有几个孩子踮起脚尖,想玩池中的水,但怎么也够不着,他们就想爬上去。

教师感到不安全,非常紧张,不停的制止孩子们,在多次制止无效的情况下,老师急急忙忙组织幼儿离开了这个不安全的地方。

场景二:

现在某一天,在原来大花坛处,已经找不到大花坛的影子了,而变成了一个集小桥流水、鹅卵石小路和草坪、果树为一体的活动场地。

孩子们在绿油油草坪上自由玩耍,有的在草坪中找蚂蚁、蜗牛;

有的在从土坡上滚下来;还有的在为草坪除杂草;有的幼儿在用竹器和饮料瓶制作的玩水工具在玩水。

案例2:

空闲地变体能场

我园曾经有一块因缺乏资金而闲置多年的空地,在老师们的建议下开发成了体能场。

利用周边比较便宜的木材、楠竹,仿照大型组合玩具的样式,请匠人制作便宜的木制组合玩具。

教师们反复商讨,共同设计

由原木、麻绳、箩筐、轮胎等组合成的集荡桥、秋千、滑梯、平衡木、荡板、吊环、攀爬网等为一体的,可对幼儿进行钻、爬、攀登、平衡能力训练的大型体能运动器械,每一种器械的设置都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比如:

荡桥有十来米长,幼儿在上面奔跑时,桥就会晃荡起来,孩子们刚开始上去玩的时候还是有点害怕,但是随着玩的次数的增加,他们玩得越来越有信心,他们可以独自在上面自由的奔跑,他们欢笑着、尖叫着,愉快的释放着内心的情绪体验和感受,这样的环境促进了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同时,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对幼儿的动作、情感、交往、接纳、同伴关系、体能和协调性等方面的发展都有较大促进作用。

又如:

吊环设计得比孩子高10厘米左右,孩子想要够着吊环,必须得有人帮助,每当老师或家长或孩子互相之间帮着上吊环时,教师、家长眼中都流露出浓浓的爱意,这些不经意的动作拉近了孩子与家长、孩子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师幼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的建立。

我们还利用金沙江边丰富的河沙资源,在多功能组合玩具下面厚厚的铺设一层,我们试了试,还真不错,坚硬的地面变软了,保证了幼儿活动的安全性。

在花少量资金的情况下,我们同样实现了为幼儿提供安全、温馨活动环境的要求。

就这样我园废弃的一块地变成了多功能体能场,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攀爬、奔跑、钻、平衡,在玩耍中增强孩子们的体质,发

展了孩子体动作,增强体能,锻炼孩子们的意志。

孩子和家长都特别喜

欢这个体能玩具场,每天离园的时候,他们乐此不疲玩着,总舍不得离开。

实践说明我们的改建是正确的,是孩子和家长都接受的。

案例3:

因地制宜,运用本土资源打造立体式运动环境

在我园,孩子们的运动场地最初只有操场,后来将幼儿园错落有致的三栋教学楼顶利用起来,成为了活动场地。

于是在我们的楼顶、过道、操场,投放了许多本土资源制作的活动器材,让孩子们随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欢的器材去锻炼。

作为操场,我们不仅仅提供了地面的活动器械,还充分的利用我园的诸多大树和围墙,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立体式的运动环境。

在墙壁上,我们用废旧被单和橡皮筋等制作的“勇斗大灰狼”,这个玩具,可以发展幼儿的手臂力量、投掷的精准度。

而在大树上,我们悬挂了用麻绳和竹筒制作的软楼梯,也有竹子做成的,有长有短的硬梯子,供孩子们攀爬,在锻炼手臂和大腿力量的同时还能发展他们的平衡能力。

大树上的秋千,有轮胎做的,较宽,也有木板和竹竿做成的窄一些。

大树中间横夹的竹梯子,幼儿可以在上面走、爬,既锻炼了他们的体能,同时也挑战他们的勇气。

在操场中间的小树上,我们则用竹蔑编成了大小不一的竹圈,悬挂高低不等,相应配置了可用于投掷的:

玉米芯飞镖、鸡毛飞镖。

在办公楼的外侧,我们则用竹竿搭建了一个瓜架子,上面也是悬挂了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竹圈,旁边有竹子做的晾衣杆或者小树枝做成的叉杆,还有干葫芦、丝瓜、玉米等有轻有重的挂件,幼儿可用叉杆将物体挂在瓜架上,在这个过程中,既能锻炼幼儿手臂力量,还能发展他们动作的精准度。

在树下的地面上,我们铺满了河沙,既软化了地面,同时也是孩子们的玩沙区。

我们提供了多种用本土资源制作的玩沙工具如:

竹筛、竹筒、木质模具、独轮推车等。

从平地到楼顶,从地面到空中,我们运用许多的本土材料,给孩子打造了一个立体式的运动空间,促进孩子们发展。

三、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各类活动区,促进幼儿发展。

(一)本土资源用于活动区的三大原则

1、要分类投放材料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们有意识的将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粗加工、深加工,按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分年龄段投放在各个班级,为幼儿给予学习上的支持,这样才能使低成本材料体现出它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

小班我们主要投放成品和深加工材料,多数材料幼儿都能直接使用,材料不能分割得太小,种类不能太多但数量一定要充足。

中班主要投放半成品和成品以及粗加工材料。

大班主要投放原材料和粗加工材料。

这样有意识的投放材料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出不同的挑战,力争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2、提供恰当的能改变材料的工具

《纲要》倡导教师应对幼儿的学习给予强有力的支持,给孩子提供

进行探索学习的工具,因此我们在向幼儿投放材料的同时,也给幼儿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如:

小刀、剪刀、竹签、细铁丝、绳子等。

有了工具的支持,幼儿选择、使用材料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对材料进行切、剖、剪、插、粘、拼、搭、摆,使材料变得或短、或薄、或方、或圆,然后结构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幼儿的参与性和创作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爱好选择材料自由探索、自由创造。

3、要建立良好的区角活动规则

幼儿与材料互动过程中,老师发现一些孩子总是爱把各种材料随手乱扔、乱放,大量投放的材料占用了活动室空间,影响了孩子的活动。

怎么办呢?

这些材料是孩子眼中的宝贝不能丢也不能不用呀。

我们把每班教室旁边的教师办公室子腾空出来,安装上高矮不一的架子作为孩子们的材料架,为每个班建立了材料保管室。

有了专门的材料保管室就该高枕无忧了吗?

结果材料室也经常不整洁。

这一现象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和思考,能不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游戏规则呢?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在讨论中,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很有成效的建议。

大班幼儿逐渐学会自觉管理材料室,比如轮流当值班员,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前一天管理员管理的情况。

中班幼儿在老师的协助下,也能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分类整理工作。

教师发现,有了材料室规则之后幼儿整理材料室的次数渐渐多了,而且还会把自己喜欢的经常要用的材料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

在同伴的监督下,孩子们个个遵守规章制度,良好行为习惯为之养成,通过管理自然材料室,我们的幼儿从他律变为自律,这就是我们想达到的教育目的,也是为将来幼儿做人打下基础。

材料室的成功管理经验我们在全园推广开来,各班建立了不尽相同

的管理细则,但都是从由教师协助管理到由幼儿自主管理的过程迈进。

(二)本土资源在各区域活动中的具体用法

幼儿园的区角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没有心理压力,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选择内容、合作伙伴、活动方式,能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

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打交道,观察材料,认识材料,改变材料,从而发展和提高幼儿自身的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益智区:

用竹子和饮料瓶制作了各种规格的量筒、量杯、漏斗、小竹筏、竹水枪,放置了泡沫板、鹅卵石、胶皮、木块等,孩子们当起了小小科学家,搞起了实验。

音乐区:

制作了响板、碰铃、沙锤,幼儿自发地组成小乐队,推选出小指挥,像乐队似地演奏乐曲。

语言区:

孩子们拿着自制的木偶,手偶表演有趣的故事这里成了幼儿的乐园。

我们看到的是轻松而专注,活泼而有序的活动氛围,幼儿学会了协商、交往、合作以及解决遇困难的能力,培养了幼儿大胆参与活动的热情,使每个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体育活动区:

自制铁环、陀螺、沙包、毽子,用玉米芯和鸡毛作成了毽球、飞镖、滚筒;利用撮箕和木材边角余料制作的独轮车、滑板车;将废旧轮胎稍作加工,制作成可供幼儿钻、爬、滚、平衡的活动器件和轮胎车;用竹子制作的竹楼梯、竹筛、竹高跷。

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钻“老虎洞”、踩“高跷”、推独轮车,孩子们在玩耍中不断的经历着成功与失败,逐渐培养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

力,同时还增强了孩子的体能

玩水区:

用竹子制作了各种规格的量筒、量杯、漏斗、小竹筏、竹

水枪等。

创意区:

利用我们当地特有的白泥黏土,让孩子们进行泥塑;还提

供了萝卜、土豆、红薯、南瓜、葫芦瓜、各种豆类、树枝、松叶松果

等,加上剪刀、牙签,幼儿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任意结构;提供稻草、

麦秸、竹篾、棕叶、藤条等编结各种作品;提供松籽、瓜壳、瓜籽让幼

儿拼贴。

数学区:

教师将芸豆的一个面涂上颜色,幼儿取出一定数量的芸

豆,

然后在桌子上撒开,幼儿通过观察芸豆随机翻转时露出不同的颜色

面,

练习数的组成、分解等。

再如利用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花生

等,

小班幼儿可学习按种类、大小、颜色分类、认识1和许多;中班幼

儿可进行数数、一一对应、排序、分类练习;大班幼儿可进行加减运

算、逢双数、逢五数的练习。

玩沙区:

我们的玩沙区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附属于创意区里的室内

玩沙区这个相对要小一些,另一个则是在操场大树下的户外玩沙区,这

个相对比较大,在沙区我们提供了多种本土材料制作的玩沙工具。

有竹

制的、木制的、也有不少是废旧的塑料制品。

户外农家乐:

我们通常都会在小班室内设置娃娃家这个区域,但是

我们发现其实在很多时候,不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玩娃娃家,在

他们的自发性游戏中,都会出现。

于是我们园在操场的草坪与嬉水沟之

间创建了一个大型的农家乐,这个区域不仅仅属于某一个班级,而是可

 

以混龄进行的。

农家乐的各种用品一应俱全。

有各种竹制的、木制的餐具、家具,提供了白泥、,面塑、也有各类瓜果蔬菜;有厨师、有服务员、有食客,有爸爸、妈妈、宝宝,角色种种。

老师和幼儿在通过玩耍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制定了农家乐的各种游戏规则。

孩子们在其中穿梭,忙得不亦乐乎。

四、运用本土资源的感悟

在多年的探索本土资源的运用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真的是观念决定行动,当调动起了广大教师积极性,激发教师内在的动力,教师就能愿意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日常教学中,能以《纲要》和《指南》的精神为指导,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用探寻的目光搜索身边可以利用的本土资源,使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幼儿活动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还解决了由于资金不足而带来的无法为幼儿提供更多操作材料和玩具的现实问题。

同时我们的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成长。

老师成为主动的参与者与组织者,让老师成为乐于思考的人,通过讨论、示范,为老师们提供了经验的交流与分享、问题的提出和解答的平台,使老师们不仅知道自己做什么,还知道了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更好,帮助老师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这种方式使老师在互动中获得成功感,促进老师自我不断主动地提高自身水平,为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