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深度说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7315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深度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深度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深度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深度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深度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深度说明.docx

《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深度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深度说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深度说明.docx

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深度说明

1总说明

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列出本工程中主要应执行的国家规范名称及编号以及其它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法规、标准)

1.1.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1本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本工程可行性报告(方案)的批复文件(文件号)

2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对方案设计(总体规划)的批复文件(文件号)

3建设方所提的设计任务书(日期、文件号)

4有关部门编绘的地形图(编制单位及日期)

5规划部门核发的坐标通知书(文号)

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列出编制单位及日期)

7有关市政部门的意见和要求文件(文件号)

8设计合同(文件号)

9其它设计依据

1.1.3本地区气象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

1气象条件

最热月平均温度℃,极端最高温度℃,

最冷月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

夏季主导风向,夏季平均风速m/s,

冬季主导风向,冬季平均风速m/s,

年降雨量mm,日(小时)最大降雨量mm,

最大积雪深度m,最大冻土深度m

(本地区其它影响本工程的气候、地理特征数据)

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编写单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工程场地类别为,场地上卓越周期为s,地貌属,地基土分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地下水位m,变化幅度m,(有无)侵蚀性。

(本场地特征地质情况,不良地质情况的表述和其它需说明的内容)。

抗震设防烈度度。

1.2工程概况

1.2.1本工程为(建筑单位)(新、扩、改建)的工程。

建设地点位于市(县)区(具体地点),距(市区或标志位置)公里。

1.2.2用地范围:

(方向)长m,(方向)长m,呈形状。

东侧临,西侧临,南侧临,北侧临。

用地(平坦、高差)。

用地现状房屋、古迹、古树,需要(拆迁等情况)。

1.2.3本工程在(方向)有DNmm市政供水管,(方向)有dmm市政污水管,(方向)有dmm市政雨水管。

热力管道由(方向)引入,DNmm;电力管网由(方向)引入路;电讯管网由(方向)引入。

1.3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3.1建设规模和项目组成

1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本工程总用地hm2,总建筑面积m2,其中地上m2,地下m2。

地上层,地下层,建筑总高度m。

2工程由(子项名称)组成

1.3.2本工程分期建设。

本次设计为期工程,包括(项目内容)。

其它分为期工程。

(应说明分期建设的设想、原则;新旧建筑物的连接和原有建筑修改设计的内容)

1.3.3设计范围根据设计合同,本次设计范围是(项目名称)的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建筑电气、热能动力、自动控制等;以及(范围)内的总平面、道路及室外管网等设计。

不包括(如内装修、幕墙等)设计。

(如有其它单位参加本工程设计,应清楚说明各设计阶段及范围的分工情况)

1.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4.1总体布局(主体建筑位置、与各部分关系的论述)使用功能的简述,各功能分区的简述。

1.4.2本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根据《深度规定》中3.2.3内容结合本项目特点充分表达,应有自身特色性的描述)。

1.5总指标

1.5.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总用地面积hm2

2总建筑面积m2

3用电设备安装总容量kW

4日用水量m3/d

5空调计算冷负荷kW

6空调计算热负荷kW

7采暖热负荷kW

8总用钢量T

9总投资万元

1.5.2其它反映工程基本特征和规模的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医院:

门诊、急诊人次/日,病床数床,建筑面积指标m2/床。

旅馆:

客房间,床位床,m2/床。

学校、托、幼:

班,人/班,m2/人。

住宅:

单元组合:

单元/栋,总计单元,套型种套/单元,总计套。

体育馆、剧场:

座,m2/座。

汽车、自行车、停车场(库)泊位,其中:

地上泊位,地下泊位。

(其它类型建筑的相关指标)

1.6存在问题及建议(按[深度规定]3.2.5的内容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列出)。

2总平面(见《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深度图样》)

3建筑

3.1设计依据及要求

3.1.1设计依据

1、总说明中已列举的有关批文;

2、(总说明中未列,而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批文、文件等在本章再列)

3、现行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本工程设计依据的其它规范)以及相关的国家、地方、行业规范、规程。

3.2建筑特征概述

3.2.1本工程为级等医院。

级旅馆、体育馆、博物馆。

本工程设计类别为级(用于其它民用建筑)。

3.2.2本工程结构形式为结构;建筑结构的类别为类;设计使用年限为年;抗震设防烈度度。

3.2.3本工程建筑防火设计为类(用于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地上为级,地下为级。

3.2.4人防地下室的抗力等级为级,防化等级为级。

战时用途为,平时用途为。

3.2.5防水等级:

屋面防水为级,地下室防水为级。

3.2.6本工程属(居住、旅馆、病房等)建筑,本地区属气候地带,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和地区节能标准,进行节能设计。

本工程体形系数,墙体采用(内、外)保温,选用厚(材料做法),屋面采用厚保温材料,外窗选用窗厚玻璃,(关键部位)构造做法。

3.2.7本工程根据使用要求和相关规范作智能化设计和无障碍设计。

3.2.8(其它本工程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

3.3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根据工程特征叙述总体功能分区;水平交通设计;每层房间名称、使用功能等)。

3.4剖面设计

(工程名称)为层,建筑地下层,地上层,地下层为人防地下室,层为(分层叙述)。

各层层高:

地下层为m,底层为m,地上层(分层叙述)为m,(顶层、机房)层为m,室内外高差m,建筑总高m(主体部分)。

(在剖面设计中有必须说明的部分)

3.5竖向交通设计

本工程竖向交通以为主,设楼梯部,分布于(位置)。

其中封闭楼梯部,防烟楼梯部,开敞楼梯部,其它楼梯部,保证使用和疏散要求。

(其它应该说明的内容)

本工程设电梯部。

其中观光电梯部,乘客电梯部,货梯部,食梯部,梯部,消防电梯部(梯兼用),其中梯中有部为无障碍电梯。

(各电梯布置情况)。

自动扶梯部,设于位置。

电梯选型表

类型

电梯编号

额定载重量kg

额定速度m/s

停层

站数

提升高度m

台数

备注

乘客电梯

(如兼消防电梯)

住宅电梯

(如兼消防电梯)

病床电梯

载货电梯

客货电梯

(如兼消防电梯)

杂物电梯

自动扶梯选型表

扶梯编号

倾斜角度

提升高度

梯级宽度

额定速度m/s

输送能力人/h

护壁板特征

备注

3.6立面设计(详细表述立面设计意图和采用材料)。

3.7节能设计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本工程处于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夏季隔热)要求。

本工程体形系数,窗墙比,采取(内、外)保温措施,(隔热遮阳措施)外墙采用厚墙,厚保温材料;幕墙,导热系数应满足;屋面采用厚保温层,外门窗选用型窗,厚玻璃,部位采用防冷(热)桥构造措施。

3.8建筑消防

3.8.1根据(规范),本工程属类建筑,(部位)设自动灭火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部位)设机械排烟系统。

消防控制室设于层,有直接对外开门,面积m2。

3.8.2防火、防烟分区及楼、电梯设置

本工程地下层,设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面积分别为m2、m2,每个防火分区设个安全出口,地上层,设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面积分别为m2。

每个防火分区设个安全出口。

每个防火分区设部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面积m2,(有、无)直接采光通风;设部封闭楼梯,部防烟楼梯,靠(内、外)墙布置,(有,无)直接采光通风,防烟楼梯前室面积m2。

3.8.3安全疏散及疏散距离

本工程为建筑,疏散人数根据(标准)计算,按最不利层层计算疏散人数为人,按标准,疏散宽度需要m,现有疏散楼梯(走道,外门)处,共计m,满足疏散要求。

本工程位于两部楼梯之间房间至楼梯间最大距离为m,位于袋形走道房间距楼梯间最大距离m,房间最远点至门距离m,首层疏散楼梯至室外出入口的距离m,符合要求。

3.8.4建筑配件及构造

本工程防火隔墙采用,耐火极限小时,相邻的防火分区在防火隔墙上联系处采用甲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

和之间防火分隔采用级防火卷帘,(背火面)耐火极限小时。

消防电梯前室,防烟楼梯间及前室门设乙级防火门。

在(部位)设级防火窗。

消防水泵房、空调机房、消防控制室及房间设甲级防火门。

所有管道井的隔墙采用厚墙,耐火等级不低于1小时,管道井门为丙级防火门。

3.9人防设计

本工程在层设人民防空地下室,战时为,平时为。

抗力等级级,防化等级级,设个防护单元,面积分别为m2、m2,设防爆单元个,面积分别为m2、m2,抗爆隔墙战时采用砌筑。

(简述每个防护单元口部设置情况)。

3.10无障碍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入口处设m宽,坡度为的无障碍坡道(或设地面坡度为的无障碍入口)。

在(部位)设处无障碍专用厕位(厕所)。

在(部位)设部无障碍电梯。

在(部位)设无障碍停车位个。

(其它部位和相关无障碍设施)3.11智能化设计及其它

3.11.1简述智能化设计的部位及设计标准

3.11.2其它本工程特殊的设计内容

3.12建筑主要面积分配表

部位

房间名称

面积(m2)

3.13建筑装修做法

3.13.1外装修:

3.13.2墙体材料外墙:

内隔墙:

3.13.3防水做法地下防水做法屋面防水做法

3.13.4建筑装修表

建筑装修表

房间名称

部位

地(楼)面

墙面

墙裙

踢脚

顶棚

备注

3.14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工程中除主要项目外,其它子项目此表)

分项目名称

备注

编号

建筑类别

耐火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

主要结构选型

建筑层数

地下

地上

建筑基底面积

建筑总面积

 

建筑构造及装修

墙体

地面

屋面

门窗

顶棚

内墙

外墙

3.15附图目录

 

总平面初步设计说明

1总平面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1甲方提供的xx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测绘的1:

500地形图(x年x月修测)。

1.2xx市规划局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测号:

xxxx)。

1.3xx市测绘设计研究院x年x月x日实测的现状地形控制点标高。

1.4本工程采用xx坐标系统,黄海高程系统。

1.5xx市规划局下发的《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xx规审字xx号)。

1.6xx市园林局相关规定。

1.7市公安交通管理局x年x月x日下发的交通审批意见。

2场地概述:

x市x单位办公楼位于x区xx路西侧,东侧紧邻xx路,北邻xx路,南侧紧邻xx大厦,西侧为6层的办公用房。

总用地面积为1.49公顷。

场地南侧的代征城市用地内有古树一棵(编号xx)。

场地地形基本平坦,标高在42.52~43.27米之间,场地内地形特征为西高东低。

3总平面布置及交通设计:

依据xx市某办公楼的方案设计,此办公楼由东楼和西楼两部分组成。

东楼包括办公用房、技术用房及办公附属设施用房;西楼为培训中心及配套用房;西侧场地北端预留建设发展用地.东、西两楼在四层以上跨越场地内部道路连为一体。

根据xx市某办公楼的特点和所处地块的周边市政道路,东楼南侧设有4.0米宽、西侧设有6.0米宽的内部道路,分别与xx路和xx路衔接,形成环状道路;西楼的西、南两侧设有6.0和4.0米宽的内部道路,与北邻的xx路及东侧场地内部路形成环状道路.这样,可以满足内部车辆的交通畅通,而且保证消防扑救的要求.地下车库设有一进一出两个出口,车库出口紧邻场地内部路的东侧,地下车库的车辆可不受地面车辆的任何干扰,直接到达xx路;车库入口布置于西楼的西侧,紧邻西侧的内部道路,进入地下车库的车辆可通过xx路的西侧出入口进入。

西地块的北侧设有绿化停车位,可停放46辆小车;地下车库可停车208辆,共计254辆车。

东楼作为xx单位的办公业务用房,其人流主入口正对城市干道,通过大台阶、二层平台及玻璃大厅组成了宏大庄严的入口序列。

内部工作人员入口分别设于东楼的南、北两端,同时,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在东楼的西南角单独设置一人流入口;西楼作为培训中心,其入口正对南侧的内部道路,南入口的设置便于与东楼的联系。

4竖向布置:

根据1:

500地形图所示的地形特征,以及xx市测绘设计研究院x年x月x日实测的现状地形控制点标高,竖向设计中考虑尽量处理好本场地与周围道路场地的衔接关系,减小填挖方量。

此场地采用平坡式布置,±0.00绝对标高定为43.20米,人流入口处的室内外高差为0.10-0.25米。

场地内部道路最小纵坡为0.3%,横坡为1.5%,均采用单面坡,地面雨水由雨水口收集经雨水管系统有组织排入市政雨水管。

道路结构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做法。

5绿化设计:

东楼的主立面正对正对城市干道,,为了能给人们营造一种亲切自然的氛围,沿东楼的东、南两侧设有水面,结合xx市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点缀在主入口前的广场中,使得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在西楼的北侧,利用建设预留发展用地,种植大小不一的树种、花木和草坪,其间点缀园林小品,通过甬道的贯穿,以便给在此工作和培训的人员提供一个舒适、安心的休息场所。

沿车行道两侧种植常绿的行道树,停车位采用地面铺装植草砖的绿化停车位,并在两停车位之间设有树阵。

这样可以更好地改善xx单位周边的小气候,而且隔绝了城市的喧器。

此设计仅为示意,景观环境绿化另行设计。

本场地绿地率为30.20%。

6管线平面综合:

本工程共有八条室外管线:

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天然气管、热力管、电信电缆、电力电缆和路灯电缆。

各专业管线依据城市市政管线提供的规划预留口的位置与其相接.上述管线在平面综合时,尽量满足一般技术要求和间距规定,以保证xx单位的正常运行。

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hm2

1.49

2

总建筑面积

m2

57866

地上建筑面积

m2

42121

地下建筑面积

m2

15745

3

建筑基底总面积

hm2

0.64

4

绿地面积

hm2

0.448

5

容积率

2.83

以地上建筑面积计算

6

建筑密度

%

42.95

7

绿地率

%

30.20

8

小汽车停车泊位数

254

其中:

地上46辆地下208辆

9

自行车停放数量

1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