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726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

一、副词:

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具体分类如下:

(1)表程度:

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太、比较、相当、多么

(2)表范围:

全、都、总、共、总共、统统、只、只有、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尽、净、就、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切、一味、统统、唯独。

(3)表时间:

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赶紧、终于、老(是)、总(是)、早就、起初、原先、一向、从来、偶尔、随时、忽然、永远、始终。

(4)表频率:

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偶尔、又、再、还、也、屡次、经常、不断、反复、曾经、仍然

(5)表肯定、否定:

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6)表语气:

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大概、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却、倒、必定、或许

(7)表示情貌:

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

“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

如:

不能说“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3)沿着河边跑步(表处所)(4)从早到晚不闲着(表时间)

(5)给病人送药(表对象)(6)依照他的样子做(表方式)

(7)由于着凉他病倒了(表原因)(8)比前几天热多了(表比较)

(9)我在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表方向、表方向、表对象)

(10)在你的生命里有多少第一次值得回味。

(表处所)

(11)通过听专家的报告,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

(表方式)

3、指出下列句子中介词短语的用法。

❶在教室学习。

介词短语作状语表处所。

❷飞机飞向上海。

介词短语作补语表方向。

❸一本关于鲁迅的书。

介词短语作定语表对象。

可见,介词结构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例如:

〔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开始睡<到晚上>(表时间)

〔沿着河边〕走(表方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

〔连根〕拔起(表对象)〔比过去〕更好(表比较)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

例如: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4、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

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

例如: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

(介词)②他在家里.(动词)

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

(介词)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

(动词)

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⑥他给了我一本书。

(动词)

 5、怎样区分介词和动词?

看句中除了这些词之外,还有没有第二个谓语动词,如果有,它是介词或副词,如果没有则是动词。

❶王老师在家。

❷王老师在家备课。

❸王老师在备课。

❹王老师坐在沙发上。

A、“在”的后面是名词性词语,它们的前后没有别的动词了,

其中的“在”是动词,如例❶。

B、“在”的后面是名词性词语,它们的前后还有别的动词了,

其中的“在”是介词,如例❷和例❹。

C、“在”的后面是动词性词语,其中的“在”是副词,如例❸。

6、有两个特例:

叫、让(动词中的使令动词)

叫他打了(介词)叫他来了(动词)

让他打了(介词)让他来了(动词)

区分办法:

能换成介词“被”的是介词,不能换成介词“被”的是动词。

7、练习:

指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词类。

[1]你为谁?

——要为群众着想。

[2]应该对事不对人。

——要对人民负责。

[3]今天非跟他比个高低不可。

——你比他差远了。

[4]我们到上海,你们到哪儿?

——我们到上海参观。

[5]爸爸给他一只金笔。

——爸爸给他买一支金笔。

[6]小王在家吗?

——小王在家看书呢。

[7]窗户朝南。

——窗户朝南开。

[8]朵朵葵花向太阳。

——朵朵葵花向太阳开。

[9]跟上队伍!

——跟党走!

[10]这件事不能由你。

——这活由你负责。

[11]请拿这本书!

——拿这本书看!

[12]到黄山经过南京吗?

——他们经过南京去上海。

第二课时

三、连词:

1、起连接作用的词。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转折、选择、递进、条件、因果、假设等关系。

例如:

(1)短暂和渺小(连接两个词,表示关系)

(2)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连接两个词,表示关系)

(3)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连接两个分句,表示关系)

2、分类列举:

并列关系:

和、同、跟、与、既……又、及、以及

承接关系:

然后、于是、既……就、从而、既然、

选择关系:

或、或者、要么、还是、就是、与其、宁可、与其……宁可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可是、却、然而、即使、不过

递进关系:

而、而且、尤其、尚且、并、进而、乃至、并且、况且、何况、不但、

不仅、固然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因此、以致

条件关系:

只有、只要、不论、不管、无论、除非、尽管

假设关系:

如果、那么、不然、否则、假如、倘若、要是、哪伯、纵令、纵然、纵使。

3、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

例句:

(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假设关系)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条件关系)

(3)既然你答应了别人,就应该说到做到。

(承接关系)

(4)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递进关系)

4、“和、跟、同、与”既是介词,又是连词,共同点是在它们两边都可以出现名词X和Y,怎样分辨?

例句:

A、快考试了,我和小张都很着急。

(连词)

B、于是,我和小张商量了一下。

(介词)

(1)交换位置法。

如果是连词,X和Y可以换位而意义不变;

如果是介词,或者不能换位,或者换位后意义改变。

(2)省略法。

连词“和”可以省略,介词“和”不可以省略。

(3)插入成分法。

如果是介词,可以在介词之前停顿,并且插入副词状语;

如果是连词,在连词之前不能停顿,不能插入副词状语。

(错)我只和小张都很着急。

(对)我只和小张商量了一下。

 5、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

例如:

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练习:

指出句中“和”、“跟”、“同”、“与”的词性。

(1)解放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学校和医院。

(连词)

(2)他的母亲和他的老师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连词)

(3)宝山老汉过去在背地里,也曾同他们一起偷偷骂过张林。

(连词)

(4)校长和书记都赞同这一意见。

(连词)

(5)王经理同小张谈过一次话了。

(介词)

(6)等我跟朋友协商一下再告诉你吧。

(介词)

(7)南端与苏州河相连。

(介词)

(8)小张没跟小李一齐来。

(连词)

(9)小张和小李都是北方人。

(连词)

(10)你去跟小李说说吧。

(介词)

(11)小李跟小王都来过我家。

(连词)

(12)你同小李都是安徽人吗?

(连词)

(13)北部与蒙古接壤。

(介词)

(14)中国与埃及都有悠久的文化。

(连词)

四、助词:

助词起辅助作用的词,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

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

的、地、得、所比况助词:

似的

时态助词:

着、了、过、来着

语气助词:

陈述语气:

的、了、吧、呢、着呢、嘛、呗、

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

疑问语气:

吗(么)、吧、呢、啊

祈使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

感叹语气:

啊(呀、哇、哪)、呵

(一)结构助词:

指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

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

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

例如:

①灿烂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1、“的”的主要作用

A、作定语的标志。

如:

伟大的祖国明媚的春光激烈的战斗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用“的”和不用“的”,语义不同。

例如:

“日本朋友”和“日本的朋友”

B、构成“的”字短语。

“的”字短语=X+的=名词性短语。

如:

这本书是小王的,那本书是小李的。

窗台上有两盆花,红的是牡丹,黄的是茉莉。

C、表示列举不尽

这阵子,他总算摆了个小摊儿,卖点儿烟卷儿糖果什么的,维持生计。

D、与副词“是”配合,表示强调的语气,是语气词。

例如:

南京的夏天是非常之热的,你可要有思想准备。

南京的夏天非常之热,你可要有思想准备。

E、夹在动宾之间,表完成态。

相当于动态助词。

例如:

他是上周三去的北京。

2、“地”的主要作用:

“地”作为结构助词,主要作用只有一个:

作状语的标志。

例如:

这尼姑有四五十岁,满脸横肉、两只邪眼,穿一件玄缎袈裟,手捻着—挂佛珠,皮笑肉不笑地问道:

“二位女施主,有何贵干?

3、“得”的主要作用:

“得”作为结构助词,主要作用是:

作补语的标志。

例如:

长途旅行,难耐寂寞,想事想得头疼,看书看得眼酸,只有聊天最能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时间,而且富有娱乐性。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

如:

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

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

如:

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4、练习一:

将下面四句话中用拼音“de”标注的部分换成相应的结构助词。

(1)彻底de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2)问题彻底de解决了。

(3)问题解决de不彻底。

(4)问题得到了彻底de解决。

5、练习二:

用“的地得”填空

(1)这是我书。

(2)他读好专心哟!

(3)到您班上来读书是非常好幸运。

(4)这件事算了什么呢?

(5)他拼命跑,终于追上了他。

(6)我看见老师笑容了。

(7)小川跳好高哟!

6、练习:

给短语填上“的、地、得”

①猛烈( )北风⑪胜利( )到达

②惨痛( )教训⑫愤怒( )声讨

③鲜艳( )红旗⑬勇敢( )战士

④迅速( )前进⑭耐心( )说服

⑤丰富( )经验⑮热烈()庆祝

⑥巨大()变化⑯积极( )参加

⑦分析( )透彻⑰服务( )周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