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727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苋菜()招徕()即物起兴()龙吟凤哕()

xī()微打chù()看风使duò()顾名思yì()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⑴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玲俐,咬字清楚。

()

⑵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

⑶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

()

⑷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居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修改其中语病。

(标明序号并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①写日记的一个好处是能留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②我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已经近八年,③这厚厚的一摞日记是我的财富。

④偶尔翻看以前的日记,⑤我感慨很多。

⑥虽然日记里不乏无病呻吟,⑦也有不少狂妄的长篇大论,⑧并且更多的是对平凡生活的感受,⑨对自我的反省和鼓励。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4.与下段文字衔接自然、连贯、得体的一句是()(3分)

财富是什么?

商人摆弄着手机说,财富就是赚来的金钱;学者推了推眼镜说,财富就是创造的知识;哲人拍了拍地球仪说,财富就是拥有的智慧;农民望了望金黄的麦浪说,……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A.财富就是广阔的田野B.财富就是成长的麦苗

C.财富就是收获的庄稼D.财富就是播下的种子

5.阅读下面文字,探究问题。

(4分)

美丽的背后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它的花期很段,仅仅两天的工夫,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陨。

然而谁能想象,依米花为了这两天的短暂开放,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

在戈壁摊上,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生长,而依米花的跟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第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天,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

这朵仅仅开放两天的四色鲜花,依米花母株为此付出了它6年的光阴。

你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探究,得出一个怎么样的结论?

 

二、现代文阅读(42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5分)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

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

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6.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3分)

 

7.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3分)

A处:

B处:

C处:

8.“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3分)

 

9.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

(3分)

 

10.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14分)

百衲衣

①故乡风俗:

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

②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

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

③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

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

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

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

我啜泣着埋怨娘:

“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

”娘嗫嚅道:

“值得值得!

④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

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

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

她很感激百衲衣。

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

“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

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

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

⑤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

民俗学家说:

“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

你家还情了吗?

”我惊诧:

“怎么还情?

”民俗学家说:

“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

”我恍然大悟:

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

⑥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

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

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

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

11.概括本文的中心。

(3分)

 

12.浓浓的母爱是本文表现的重点。

在表现母爱时,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渲染两种方式。

(4分)

正面描写有:

____________。

侧面渲染有:

____________。

13.第③段中加点的“抢”字表现了什么?

(2分)

 

14.文章的结尾,作者说“不应该忘记报答”,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报答?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6——20题。

(13分)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地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

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

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以可挑剔的?

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

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

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床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

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

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

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

“爷爷,这酒这肉你就敞开吃!

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

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

”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

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

”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

“爷爷!

爷爷!

这是怎么摆出来的!

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

”他位着爷爷两只精糙的大手,说:

“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

”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⑧“爷!

‘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

”冯大刚忙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

“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

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⑨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

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向下压去。

16.第①段中说到“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以可挑剔的?

”在原文中找出精巧生动具体所指的内容。

(2分)

 

17.第①段中说到“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从下文中可以看出此时的冯老汉在干什么?

(3分)

 

18.第①段冯老汉“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搓着两手”,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情?

(2分)

 

19.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何表达作用?

(3分)

 

20.你认为冯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

(3分)

 

三、写作(40分)

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们一起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

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亲情。

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节日,以“我家乡的”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00字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练习(四)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

1.xiànlàixīnghuì熹怵舵义(4分)

2.⑴伶⑵籍⑶名⑷据(4分)

3.②去掉“已经”⑧“并且”改为“但是”①句后加“的足迹”。

(3分)

4.C(3分)

5.示例:

瞬间的美丽、短暂的成功,原来需要漫长的积淀和一生的努力啊!

本题3分。

符合文意、言之成理、表达清楚即可。

分3分、2分、1分三档计分。

(4分)

二、现代文阅读(42分)

6.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

(3分)

7.A处:

浓厚的口语色彩。

B处:

淡淡的幽默。

C处:

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

(3分)

8.不可以,“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快感,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

(3分)

9.清代家乡的咸鸭蛋很有名气(3分)

10.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3分)

11.通过叙述作者小时候穿百衲衣的故事,赞美了浓浓的母爱并呼吁弘扬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3分)

12.冲进火中抢百衲衣,珍藏百衲衣,送百衲衣给我访问民俗专家,揭示百衲衣的含义(4分)

13.表现了母亲浓浓的慈爱。

(2分)

14.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2分)

15.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

示例:

“莫以善小而不为”或者“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

(3分)

16.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

(2分)

17.寻找不满意的地方。

(3分)

18.对自已作品的满意;完成作品后的轻松感。

(2分)

19.夸张,侧面写出了冯老汉的手艺之精湛。

(3分)

20.手艺精湛;有着高尚的人品。

(3分)

三、写作(40分)

按中考评分标准评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