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盐难题后15页为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5930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0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盐难题后15页为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盐难题后15页为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盐难题后15页为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盐难题后15页为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盐难题后15页为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盐难题后15页为答案解析.docx

《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盐难题后15页为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盐难题后15页为答案解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盐难题后15页为答案解析.docx

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盐难题后15页为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酸碱盐综合复习(难)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用气体压力传感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图Ⅰ表示的是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图Ⅱ中曲线1和曲线2分别表示瓶1和瓶2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1说明1体积水约消耗1体积二氧化碳B.曲线1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C.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继续向瓶2注入稀盐酸至气体不再放出,共注入稀盐酸40mL,此时瓶内的气压刚好恢复到起始气压

2.为了使我省西部地区的农作物增强抗寒、抗旱的能力,专家建议最好施用磷肥.下列化肥适合在我省西部地区使用的是(  )

A.K2SO4B.Ca(H2PO4)2C.NH4NO3D.KNO3

3.有CuCO3与Cu粉的混合物28.0g,在空气中灼烧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24.4g,将剩余固体溶于300.0g9.8%的稀硫酸中,固体完全溶解,测得反应过程中实际消耗9.8%的稀硫酸250.0g。

已知:

CuCO3

Cu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剩余固体为纯净物B.灼烧后生成CO2质量为3.6g

C.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316.0gD.原混合物中CuCO3与Cu的质量比为31:

4

4.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向NaOH溶液中滴加HCl至过量

B.

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C.

向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D.

向两份同体积和同质量分数的HCl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粉

5.科学探究活动中,老师介绍了一些科学知识:

已知常温下,有些盐如CaCl2、NaCl等物质的水溶液呈中性;有些盐如Na2CO3等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有些盐如NH4Cl、CuCl2等物质的水溶液呈酸性.

【提出问题】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如图所示.则你认为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水B.澄清石灰水C.稀盐酸D.纯碱溶液

6.废液缸中剩有大量的稀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某同学取上层清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纵坐标(y)表示生成CO2的质量B.反应进行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C.OA段是Na2CO3和CaCl2在发生化学反应D.C点溶液的pH=7

7.有一包不纯的碳酸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钾、氯化铁、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部分白色沉淀消失

(2)另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9.7g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杂质中可能含有氯化铁B.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可能含有硝酸钾、碳酸钠

C.所用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8%D.该包粉末的组成有三种情况

8.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图象不能正确表示的是(  )

A.

向盛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过量

B.

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乙>甲=丙

C.

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等质量的铜和氧气,使其充分反应

B.

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C.

在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混合溶液pH的变化

D.

将t2℃时溶质质量分数都为8%的a、b、c三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还都是8%

10.恒温条件下,向两份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再分别滴加稀硫酸、Na2SO4溶液,分别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甲、乙曲线所示。

通过分析该图推埋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曲线M点时混合液体呈无色B.乙曲线N点时混合液体呈无色

C.甲曲线M点后电导率增强的原因是生成大量水D.乙曲线N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Na+、SO42﹣

11.如图所示,每一个环代表一种物质,两环相交代表两者能发生反应,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

A

Fe2O3

CO

Ca(OH)2溶液

CuO

稀盐酸

B

Cu

O2

C

CO2

H2O

C

氯化银

硝酸钠溶液

稀硫酸

Mg(OH)2

CuSO4溶液

D

Fe

ZnSO4溶液

BaCO3

稀硫酸

Na

A.AB.BC.CD.D

12.向一定质量的甲中加入乙,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质量的关系不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A.甲:

稀盐酸乙:

碳酸钙B.甲:

CuSO4溶液乙:

锌粒

C.甲:

稀硫酸乙:

镁条D.甲:

Ca(OH)2溶液乙:

二氧化碳

13.已知:

Mg(OH)2

MgO+H2O,CaCO3

CaO+CO2↑.取12.9gMg(OH)2和CaCO3的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B.y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C.z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3

CaO+CO2↑

D.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14.在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相关量的变化与图象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15.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B.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是80g

C.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D.d点溶液显碱性

16.烧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只有1种溶质B.b~c段发生2个反应

C.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3.7%D.m=37.85

17.小陈在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图甲所示的实验试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实验仪器操作无误B.图乙中d~m断反应过程中有沉淀产生

C.图乙中m~n断反应过程中有气产生D.图乙中n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2CO3和NaCl

18.为了快速消除道路上的积雪,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融雪剂,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CaCl2、Na2CO3和Cu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

小米同学对融雪剂产生很大的兴趣,对融雪剂的成分分装3支试管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加水溶解

得无色澄清溶液

加入Na2C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加入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融雪剂中一定不含有CuSO4,可能含有NaClB.融雪剂中一定含有CaCl2,可能含有NaCl

C.融雪剂中一定含有CaCl2,一定不含有Na2CO3D.步骤Ⅱ中得到的溶质可能有两种或三种

19.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溶质,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取一定量溶液于烧杯中,先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反应过程及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B.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只合有一种溶质

C.bc段上的任意一点(c点除外)都存在两种沉淀D.反应进行到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2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

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

B.

表示将浓硫酸加入水中

C.

表示高温煅烧石灰石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21.将一定质量的硫酸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加入到盛有锌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关于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最多有三种物质B.若滤液呈无色,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

C.滤液的质量可能小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D.若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滤渣中可能有两种物质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2.

(1)用化学式填空:

①金刚石、石墨与氧气完全燃烧的产物  。

②常用作补钙剂的难溶性盐  。

(2)2018年5月9日,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它填补了国产卫星无法有效探测区域大气污染气体的空白。

①“高分五号”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作卫星天线。

如图1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则x的值为  。

②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主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其中甲物质在我国南海地区大量发现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丙物质是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常用作食品保护气,写出图2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ag加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①若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  (选填“一定”或“可能”)大于ag;

②滤液中的溶质个数最多为  个;

(4)托盘天平的左、右两托盘中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向烧杯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且足量的稀硫酸,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镁和铜铝合金两烧杯中物质完全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合金中铝与铜的质量比为  。

23.CaCO3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种大理石除主要成分为CaCO3外,还含有少量的硫化物.小茜和小明同学用这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分别开展以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资料一:

已知复分解反应CaCO3+2HCl=CO2↑+CaCl2+H2O可自发进行.在常温下,测得浓度为a%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大小情况:

溶质

H2SO4

HCl

H2S

H2CO3

HClO

pH

小→大

表中pH大小情况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既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下列反应均能发生,其中不符合该规律的是  (填字母)

A.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B.2HCl+CaS=CaCl2+H2S↑

C.CO2+H2O+Ca(ClO)2=CaCO3↓+HClOD.H2S+CuSO4=H2SO4+CuS↓

资料二:

常见干燥剂有①浓硫酸②无水氯化钙③碱石灰④生石灰⑤五氧化二磷

[实验探究]小茜同学为了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设计了如图装置,请你分析:

(1)制备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还有的杂质是  ;

(2)上述装置中,A是  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吸收  .

(3)上述装置中,B物质的名称可能是  ;

(4)用这个实验得到的气体测定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果B失效,测定结果  (“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24.有四家化学制剂厂排放的废水的主要成分分别为

厂名

A厂

B厂

C厂

D厂

废水的主要成分

CuCl2

HCl

Na2CO3

NaOH

为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四厂决定联合处理废水.其处理过程如下:

(1)在括号内填上化学制剂厂的代号.  

(2)写出废水处理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甲池  ,乙池  ,丙池  .

三.多选题(共1小题)

25.向一定质量的MgSO4、Mg(NO3)2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OH)2、HN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a段生成二种沉淀,m=3.49B.b点对应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C.取d点对应的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D.原溶液中MgSO4、Mg(NO3)2的质量比为15:

37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归纳酸、碱、盐化学性质时,发现有些实验无法观察到明显现象,需要进行改进或继续实验验证。

Ⅰ.兴趣小组小觐同学提出,酸、碱中和没有明显现象,并设计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一:

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说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往上述试管中再逐滴滴入过量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  ,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2)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该同学又设计了实验二,将足量的稀硫酸滴入NaOH溶液后,再滴入甲溶液,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甲溶液可以是  (指示剂除外)。

(3)其他同学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

并不是所有酸、碱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例如稀硫酸与  反应就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Ⅱ.兴趣小组小琪同学提出:

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并设计如下实验三继续探究。

(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

①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②常温下NaOH易溶于乙醇,Na2CO3微溶于乙醇。

(4)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  。

从生成物角度验证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Ⅲ.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兴趣小组的其他同学继续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制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6)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

[反思感悟]

(7)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可以通过反应物的减少或生成物的生成以及  变化等角度验证反应的发生;还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27.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奥妙无穷。

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探究稀盐酸与氬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稀盐酸,先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再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

pH逐渐变大至pH=7,最后pH>7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①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强调只有测得的pH=7,最后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

  。

②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放热的,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取20℃时的NaOH溶液10mL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稀盐酸,然后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

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一所示:

①滴加至8mL时,充分搅拌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盐酸滴加至  mL时,溶液呈中性。

②继续滴加盐酸,溶液的温度下降的原因是  。

是否可以用NaOH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

  (填“是”或“否”)。

注意:

若答对下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小强同学对方案二的实验有异议,他找到了前几天所做的实验数据记,图二是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造成两位同学所测溶液温度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①  ,②  。

28.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

(1)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对饱和石灰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差异进行了验证。

【实验准备】实验装置如图1,关闭K1、K2,从  口通入二氧化碳(填“A”或“B”),证明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

  。

【数据采集】实验图象如图2,实验步骤如下:

①证明二氧化碳集满后,A口用橡皮塞塞紧,B口连接压强传感器,采集数据,生成图象。

②打开K1,向瓶内注入50mL饱和石灰水,关闭K1,略微振荡。

③待曲线平稳后,打开K2,向瓶内注入50mL浓氢氧化钠溶液,关闭K2,略微振荡。

④待曲线平稳后,充分振荡。

【图象分析】

①起点至a点:

反映的是瓶内原始气压。

②a点至b点:

曲线上升,是由于加入饱和石灰水对瓶内气体形成挤压。

③b点至c点:

曲线下滑,是由于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点高于a点,说明  。

④c点至d点:

曲线又上升,是由于  。

⑤d点至e点:

曲线下滑幅度很大,是由于浓氢氧化钠溶液正快速吸收瓶内CO2。

⑥f点至g点:

曲线又进一步下滑,是由于充分振荡,浓氢氧化钠溶液又充分吸收了瓶内残余的二氧化碳。

(3)15.4g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固体,与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22.8g,则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9.某些酸和碱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它们发生了中和反应进行以下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方案一:

甲同学按图一进行实验。

(1)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方案二:

乙同学取一定量的稀盐酸,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用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曲线如图二。

(2)0﹣40s时,溶液pH变大非常缓慢,其后急剧变大。

开始时溶液pH变大非常缓慢的原因可能是  。

(3)请你根据图二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

方案三:

丙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三所示的实验。

(4)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  。

(5)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

(6)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

拓展探究:

证明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的方法还有多种,请你和小组同学用其他方案继续进行探究:

(7)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则  (填“能”或“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

(8)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盐酸与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至蓝色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耗硫酸铜溶液5mL,此时还必须做一个对比实验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个对比实验是(简述操作方法及结论):

  。

30.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图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浓石灰水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C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

①可燃物;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解答】解:

A、20mL水注入容量瓶后,若二氧化碳不溶解到水中,则此时瓶内气体相当于被压缩,压强会变大,而曲线1显示压强没有变化,说明瓶内气体体积没有变化,说明20mL水正好溶解20mL二氧化碳,使瓶内气体体积变化维持在等压条件下,选项A正确;

B、曲线1是压力变化曲线,不能说明有新物质的生成,不能判断有化学反应,选项B正确;

C、按照对比实验原则,改变是溶液,一个是水,一个是氢氧化钠溶液,水作为空白实验,而在30s之后出现压力不同变化,说明只能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将二氧化碳消耗掉,压强出现变化,选项C正确;

D、加入40mL盐酸中含有水,根据曲线1的结果,盐酸带入的水中也会溶解二氧化碳引起压强变化,所以此时压强不等于反应前压强,选项D错误。

故选:

D。

2.【解答】解:

A、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此选项错误;

B、磷酸二氢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此选项正确;

C、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此选项错误;

D、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B。

3.【解答】解:

根据加入硫酸固体完全溶解,所以固体不会含有铜单质,

由于实际消耗9.8%的稀硫酸250.0g,即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

9.8%×250.0g=24.5g

假设固体24.4g都为氧化铜,消耗的硫酸的质量可求为

CuO+H2SO4=CuSO4+H2O

8098

24.4g29.9g

即完全为氧化铜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29.9g

假设固体完全是CuCO3,则消耗的硫酸的质量可求为

CuCO3∽∽∽H2SO4∽∽∽∽CuSO4

12498

24.4g19.3g

即完全为CuCO3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19.3g

所以24.4g为CuCO3与CuO的混合物,所以述加热过程中质量差3.6g也不是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而是铜转化为氧化铜和碳酸铜部分分解产生的质量差。

设24.4g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则碳酸铜的质量为24.4g﹣x

CuO+H2SO4=CuSO4+H2O

8098

x

g

CuCO3∽∽∽H2SO4∽∽∽∽2CuSO4

12498

24.4g﹣x

g

g+

g=24.5g

x=12g

碳酸铜的质量为24.4g﹣12g=12.4g

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uCO3+H2SO4=CuSO4+H2O+CO2↑

12444

12.4gy

y=4.4g

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4.4g+300g﹣4.4g=320g

分解的碳酸铜和铜的质量的和为28g﹣12.4g=15.6g,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为12g。

设原混合物中分解的碳酸铜的质量为a,铜单质的质量为15.6g﹣a

则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可得为

Cu﹣﹣﹣﹣﹣﹣CuO

6480

15.6g﹣a

即完全为氧化铜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29.9g

假设固体完全是CuCO3,则消耗的硫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