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四至六单元重要知识点组卷.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4357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8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四至六单元重要知识点组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四至六单元重要知识点组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四至六单元重要知识点组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四至六单元重要知识点组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四至六单元重要知识点组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四至六单元重要知识点组卷.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四至六单元重要知识点组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四至六单元重要知识点组卷.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四至六单元重要知识点组卷.docx

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四至六单元重要知识点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

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二.翻译(共1小题)

2.句子翻译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4)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三.古诗词赏析(共7小题)

3.阅读《游山西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4.阅读《己亥杂诗》,回答问题。

(1)这首诗第一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3)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志愿(或“志向”)。

5.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试卷第1页,总12页

线

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

C.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

(2)“浩荡离愁白日斜”句中的“离愁”应怎样理解?

(3)本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最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这里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诗人常托物言志。

如龚自珍以“落红”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写出两句具有这一特点的诗句。

6.阅读《游山西村》,回答问题。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

请简要分析。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7.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赏读并完成题目。

①诗歌中“阴阳割昏晓”和“齐鲁青未了”都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②“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诗人之情。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的深刻人生哲理。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①造化钟.神秀

②阴阳割.昏晓

(3)诗歌的尾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4)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8.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应怎样理解?

(3)“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试卷第2页,总12页

线

(4)选出下列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5)下列对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9.阅读《登飞来峰》,回答问题。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3)对《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四.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试卷第3页,总12页

线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③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 。

④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

, 。

,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4)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1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给第二段文字断句。

(注意:

只断句,不加标点。

(2)解释加点的词:

出淤泥而不染.染: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陶:

香远益.清 益:

(3)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4)作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