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瓦斯监测及检测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5645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隧道瓦斯监测及检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铁路隧道瓦斯监测及检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铁路隧道瓦斯监测及检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铁路隧道瓦斯监测及检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铁路隧道瓦斯监测及检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隧道瓦斯监测及检测方案.docx

《铁路隧道瓦斯监测及检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隧道瓦斯监测及检测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隧道瓦斯监测及检测方案.docx

铁路隧道瓦斯监测及检测方案

总承包部EPCPPP项目中国电建凯里环城高速公路北段

隧道瓦斯监测及检测专项方案

审核:

复核:

编制:

中国电建凯里环城高速公路北段PPP项目

EPC总承包四分部

2017年10月14日

第一章瓦斯工区等级的划分及确定方法..........................-2-

第二章瓦斯监测及检测方案...................................-2-

一、瓦斯监测及检测.........................................-2-

(一)、瓦斯监测的内容及目的............................-2-

(二)、监测依据及执行标准..............................-2-

(三)、瓦斯监测体系....................................-3-

(四)、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8-

三、防爆措施...............................................-9-

(一)、防止瓦斯浓度超限和瓦斯积聚.......................-9-

(二)、防止引爆瓦斯措施................................-10-

第一章瓦斯工区等级的划分及确定方法

根据《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4.1.3节中规定:

低瓦斯工区和高瓦斯3/min时,当全工区的瓦斯涌出量小于0.5m为低瓦斯工工区可按绝对瓦斯涌出量进行判定。

3/min时,为高瓦斯工区。

在隧道施工中发现有瓦斯涌出,必须经专业区;大于或等于0.5m机构检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按相关规定进行瓦斯等级管理。

瓦斯监测及检测方案第二章一、瓦斯监测及检测

(一)、瓦斯监测的内容及目的

瓦斯爆炸是施工中最大的安全隐患。

瓦斯爆炸的3个必要条件:

一是要有一定浓度的瓦斯(主要为CH4);二是要有火源;三是要有足够的氧气。

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就必须从瓦斯监测、通风、设备防爆等综合预防措施下手,杜绝洞内同时具备瓦斯爆炸的3个必要条件。

通过对瓦斯的实时监测,控制和防止瓦斯浓度超限,是防止瓦斯爆炸发生的关键。

在施工中,对安全生产影响最大的是瓦斯(主要成分是CH)、二氧化碳(C0)的浓度。

故24在本隧道施工中,主要以CH、C0为监测对象,监控隧道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24瓦斯监测的目的:

①防止在施工过程中,有害气体浓度超限造成灾害,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的正常进行;

②根据监测到的洞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大小,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③检验防排瓦斯技术措施效果,正确指导隧道施工,为科学组织施工提供依据。

(二)、监测依据及执行标准

1、监测依据

铜锣山隧道瓦斯的监测,主要以《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版);《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防治煤矿瓦斯突出细则》、《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为主要依据,根据上述规程进行有害气体的监测、控制。

、瓦斯限值与处理2.

隧道岩层中瓦斯涌出浓度的大小是危险程度的标志,施工中必须将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的限值以内。

(三)、瓦斯监测体系

为了安全起见,隧道施工瓦斯监测采取人工与自动相结合的监测方式,两者监测的数值相印证,避免误报现象。

1、人工检测

人工检测由瓦斯检查员执行检查瓦斯,瓦斯检查员必须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规定,专职瓦斯检查员必须使用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检查瓦斯,同时检测CH(甲烷)和C0(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浓度。

24

(1)、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

光学瓦斯检测器是根据光的干涉原理制成的,除了能检查CH浓度外,还可以检查C024浓度,瓦斯浓度在0%~l0%,使用低浓光干涉甲烷测定器;瓦斯浓度在10%以上,使用检测范围是0%~l00%的高浓度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

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属机械式瓦斯检测仪器,具有仪器使用寿命长,经久耐用的特点,但受环境和人员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能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有效指导施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注意如下事项:

①使用前,须检查水分吸收管中的硅胶和外接C0吸收管中的钠石灰是否变质失效,2气路是否通畅,光路是否正常;将测微组刻度盘上的零位线与观察窗的中线对齐,使干涉条纹的基准线与分划板上的零位线相对齐,取与待测点温度相近的新鲜空气置换瓦斯室内气体。

②检测时,吸取气体一般捏放皮球以5~l0次为宜。

③测定甲烷浓度时,要接上C0吸收管,以消除C0对CH测定结果的影响。

422④测C0浓度时,应取下C0吸收管,先测出两者的混合浓度,减去已测得的CH浓度422即可粗略算出C0浓度。

2⑤干涉条纹不清,是由于隧道中空气湿度过大,水分不能完全被吸收,在光学玻璃管上结雾或灰尘附着所致,只要更换水分吸收剂或拆开擦拭即可。

⑥C0吸收管中的钠石灰失效或颗粒过大,C0会在测定CH浓度时混入瓦斯室中,使422测定的CH值偏高,所以要及时更换钠石灰,确保仪器测量准确。

4⑦空气不新鲜或通过瓦斯的气路不畅通,对零地点的温度、气压与待测点相差过大,均会引起零点的漂移,所以必须保证在温度、气压相近的新鲜气流中换气对零。

(2)、人工检测瓦斯测点的布置和检测要求:

1)、测点布置(即检测地点):

①、掌子面(即掘进工作地点);

②、回风;

③、进风、即所有压入式扇风机入口处风流;

④、所有洞室;

⑤、总回风(即抽出式主要扇风机入口风流);

⑥、放炮点;

⑦、超前地质预报作业的钻孔(或探孔)点;

其他瓦斯可能积聚和发生瓦斯事故的地点(根据各级领导和专项措施的要求按需设置),如:

放炮地点等处。

2)、检测要求:

①、隧道中的各测点人员使用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检测时,采用五点法检测,即对巷道的顶部、腰部两侧、底部两侧距巷道周边200mm处检测,取五点中最大浓度为该处瓦斯(含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日常管理;

②、躲避式物资存放洞室人工瓦斯检测应在洞室最里处检测,衬砌断面变化处在断面变化最高处检测,仍采用五点法检测;

③、掌子面检测应在掌子面前0.5米至1米处断面中检测,回风检测应在距回风口往掌子面15米断面中检测,进风检测应在压入式扇风机入口处检测,高冒区检测应采用五点法在高冒区检测,总回风应在抽出式主要扇风机入口前平直巷道中检测;

④、检测频率(次数)的规定:

洞室、总回风、高冒区、进风、回风、掌子面原则上每两小时检测一次;电焊时每小时检测一次;掌子面出渣时每一小时检测一次,检测按五.

点法进行,放炮地点每放一次炮均应按“一炮三检”制要求检测(对爆破地点和起爆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进行检查,CH浓度低于0.5%方可放炮)。

4⑤、浓度控制及措施: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本隧道施工工程项目部关于严格控制瓦斯浓度的规定,本方案瓦斯检测浓度控制标准为:

当瓦斯浓度达到0.3%时报警(瓦检人员向现场负责人报警,由现场负责人向各级领导汇报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当瓦斯浓度达到0.5%时,瓦检人员应立即向现场施工负责人报告,由现场施工负责人立即组织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隧道中电源,并报告项目部经理,由项目经理向各级领导汇报,由有关专业人员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瓦斯浓度低于0.4%方可复电。

⑥、记录:

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后应记录在当班瓦斯手册和现场瓦斯检查牌板上。

⑦、隧道高处瓦斯检查、应使用瓦斯检查杖和折叠人字梯,以保证巷道高处瓦斯检查到位。

⑧、光干涉甲烷测定器每半年必须进行一次检定,合格方可使用,使用人员日常使用中发现仪器故障,必须及时送有关专业人员维修,以确保仪器完好。

2、自动监测

本方案自动监测采用便携式甲烷(自动)检测报警仪和瓦斯安全监测系统进行监测。

(1)、便携式甲烷(自动)检测报警仪监测要求:

①、携带人员:

进入撑子面和隧道内的以下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自动)检测报警仪连续监测工作地点瓦斯浓度:

a、放炮员;b、班组长、c、现场值班负责人、d、到隧道检查的各级管理人员(每一行人至少携带一台)、e、流动作业的检修人员、f、各类机车驾驶员、g、其他相关人员;

②、便携式甲烷(自动)检测报警仪报警点的设置:

报警点一律设置为CH浓度0.3%;4③、便携式甲烷(自动)检测报警仪必须由监测组专人统一管理,连续使用8小时必须缴回仪器室充电。

每七天必须进行一次调校,每半年必须送专业机构检定一次,合格方.

可使用,以保证仪器灵敏、可靠。

(2)、瓦斯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隧道施工使用瓦斯监测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采用新技术来改进掘进过程中的安全状况,即隧道无论是采用简单的检测手段还是采用复杂的瓦斯监测系统,其目标都是:

改善隧道内的环境与安全条件,提高开挖进度,保证隧道按时完工。

为此,监测系统的选择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瓦斯隧道灾害情况

如隧道瓦斯涌出量、冲击地压及地温地热等灾害及程度都是确定建立隧道瓦斯监测系统类型的依据。

(2)瓦斯隧道的实际施工情况

要根据隧道施工中开挖面的数量、机电设备安装地点、数目等需要监测地点的数量来确定瓦斯监测系统的装备容量,并应在此基础上再考虑20%~30%的备用量。

(3)系统的功能

选择隧道瓦斯监测系统时应优先配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不仅软件功能要强,而且要易于开发、有足够的容量、能够用于数据统计、计算及报表编制工作。

在计算机的选型上应优先使用兼容机种,要能方便和工区计算机联网。

(4)综合技术、经济方面

在进行隧道瓦斯监测系统的选型时应从技术的先进性、性能的稳定性、安全和经济效益、使用维护方便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以作为选择隧道瓦斯监测系统的依据。

(3)、监测系统的选型

原则上,被监测信息量是确定系统大小的依据。

结合隧道的实际情况,考虑以上配置因素,轩盘岭隧道选用KJ101N型瓦斯安全监测系统(隧道出口和进口各安设一套该系统)。

KJ101N自动监测系统采用分部式网络化结构,一体化嵌入式设计,具有红外遥控设置,独特的三级断电控制和超强异地交叉断电能力,可实现计算机远程多级联网集中控制和安全生产管理。

系统由洞外计算监控中心、洞内分站、洞内风速传感器、低浓度瓦斯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远程断电仪和自动报警器组成,工作原理如.

图1所示。

图1KJ101N一体化监控系统原理示意图

隧道进出口自动瓦斯监测系统分别由l台主控计算机、3台洞内分站、15台低浓度瓦斯传感器、3台风速传感器、2台远程断电仪、1台报警器、l套设备电源和1台备用电源组成(以上设备为现场安设的设备、未含备用设备)。

系统瓦斯监测范围设置为:

0%~4%CH4,瓦斯检测反应速度≤30s;风速监测范围设置为:

0.3~15m/s。

系统可实现洞内传感器声光报警及洞外监控中心自动报警。

(4)、信息传输系统电缆选用及布置要求

①监测系统传输电缆要专用,以提高可靠性。

②监测系统所用电缆要具有阻燃性。

③监测系统中各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需加长或作分支连接时,被连接电缆的芯线应采用接线盒或具有接线盒功能的装置,用螺钉压接或插头、插座插接,不得采用电缆芯线导体的直接搭接或绕接的方式。

④具有屏蔽层的电缆,其屏蔽层不宜用作信号的有效通路。

在用电缆加长或分支连接时,相应电缆之间的屏蔽层应具有良好的连接,而且在电气上连接在一起的屏蔽层一般只允许一个点与大地相连。

⑤所有传输系统直流电源和信号电缆尽量与电力电缆沿隧道两侧分开敷设,若必须在同一侧平行敷设时,它们与电力电缆的距离不得小于0.5m。

(5)、分站的安装要求

①、分站应安装在便于工作人员观察、调度、检验、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地方。

其距离洞口的高度不应小于0.3m,并加垫木或支架牢固固定。

独立的声光报警箱悬挂位置应满足报警声能让附近的人听到的要求。

②、分站布置:

见监控系统布置图(图1)主峒进口设1台分站(主峒出口一样设置)、平导峒进口设1台分站(平导峒出口一样设置),总回风设置1台分站(总回风离地面近,可安设在地面)。

(6)、传感器的布置安装要求

由于各处隧道断面大,为了有效监测瓦斯浓度,应安设瓦斯传感器的隧道内同一断面上设置两台瓦斯传感器,即巷道右上部、左上部两台瓦斯传感器。

各种传感器的安装还必须符合传感器说明书的要求。

隧道的传感器布置必须符合图2要求,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掌子面(工作面)传感器布置要求

隧道各掌子面设低浓度瓦斯传感器4台(具体位置见附图2),报警浓度为0.3%CH4,瓦斯断电浓度为0.5%CH4,复电浓度为小于0.4%CH4,断电范围为掌子面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仪的掌子面,只准人工复电。

人工复电前,必须进行瓦斯检查,确认瓦斯浓度低于0.4%后,方可人工复电。

各掌℃。

掌子面各类传感器30子面还设一台温度传感器,连续监测掌子面温度,报警点设置为

在放炮时应由施工人员移至安全地点,防止放炮时损坏传感器,放炮后移回。

2)、洞室和断面变化处传感器布置要求

根据隧道内的实际情况,隧道的洞室和断面变化凹陷处传感器布置在顶部最高点向下200mm处。

3)、回风传感器布置要求

平导、隧道掌子面回风中各设瓦斯传感器两台(具体位置见图1),报警浓度为0.3%CH4,瓦斯断电浓度为0.5%CH4,复电浓度为小于0.4%CH4,断电范围为回风区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4)、进风传感器的布置要求:

各掘进工作面进风流中(压入式扇风机入口处风流中)各安设一台瓦斯传感器(在断面中的具体位置见图2)。

其报警浓度设置为0.3%CH,断电浓度为0.5%CH,复电浓度为440.4%CH。

断电范围为:

扇风机供风的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45)、总回风巷传感器的布置设计:

总回风巷中布置两台瓦斯传感器,一台风速传感器。

瓦斯传感器的报警点设置为0.3%CH,风速传感器报警点下限为0.25m/s,上限为5m/s,各传感器在断面中的具体位置4见图二所示。

6)、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的设置:

抽出式主要扇风机2台(使用一台备用一台),压入式局部扇风机2台(主峒、平导洞各一台),分别设一台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连续监测设备运行状况。

7)、馈电传感器的设置:

馈电传感器的设置同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设置相同

8)、风门开关(状态)传感器的设置:

在平导口风门处设置一组风门开关(状态)传感器,连续监测风门状态,确保通风系统稳定。

9)、筒开停传感器设置:

每个压入式局部扇风机供风的风筒内(撑子面往外50米的风筒内)设置一台风筒传感器,连续监测风筒内有无风量。

10)、远程断电器:

每个掘进的巷道中设置一台低压远程断电器,起到超限断电的作用。

11)、检测员检测,峒室、高冒区瓦斯浓度达到0.3%的,应及时安设瓦斯传感器,其报警点设置为0.5%。

(7)、安设传感器的其他注意事项

①传感器应自由悬挂,其迎风流和背风流O.5m之内不有阻挡物。

②传感器悬挂处支护要良好,无滴水,走台架过程等不会损坏传感器。

(8)洞口中心站的布置要求

中心站计算机电源应由在线式不间断电源或交流稳压器加后备式不间断电源(供电不小时)供给。

中心站机房应采用空调设施及抗静电地板。

2小于(四)、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在本隧道的施工中,必须严格要求,经常进行阶段性检查,使瓦斯检查员能够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做好检测数据的记录、收集工作,积累的原始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施工管理人员指导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注意事项:

①任一时刻瓦斯浓度,掌子面顶部最高,该部位在任何时间都将是最危险的地方,全体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瓦斯隧道施工规范,严禁违章作业,时刻提高警惕,防止事故的发生。

②出碴时,由于运输车辆的尾气排放等原因,洞内瓦斯浓度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型号的汽车必须配备防爆装置、出碴施工人员必须使用便携式瓦斯(自动)检测报警仪,连续监测瓦斯浓度。

③节理裂隙发育地段瓦斯浓度升高,施工中根据情况应及时汇报,经项目经理批准可采取超前探测。

二、隧道瓦斯检测安全技术措施

1、对瓦斯隧道施工必须制订并实施相应的瓦斯检测等制度(如一炮三检制、三人连锁爆破制等)。

2、隧道内所有地点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瓦斯浓度达到0.3%时,应停止放炮;当浓度超过0.5%时,应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待采取措施处理后进行再次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3、每班进出口各工作面(撑子面)均应安排一名专职瓦检员跟班检测瓦斯,瓦检员应实行现场手上交接班制。

4、所有传感器、报警仪、光干涉式甲烷测定仪均应每天调校一次,每半年送专业机构检定一次,合格后方可使用,确保仪器准确、灵敏、可靠。

5、加强对洞内死角,尤其是隧道上部、坍塌洞穴、避人(车)洞等各个凹陷处通风不良、瓦斯易积聚的地点,严格进行浓度检测,如瓦斯浓度超过0.5%以上时,应立即采取局部加强通风措施进行处理,瓦斯浓度超过0.3%应安设瓦斯传感器。

6、隧道因突然停电时,现场负责人必须立即组织人员撤出隧道,瓦斯检测人员必须立即对隧道进行人工检测,检测每30分钟一次,从洞口逐渐向内进行。

检测方法按平时布置的测点进行。

7、超前探孔内瓦斯检测。

超前探孔作业时,掌子面探头必须按本方案要求设置到位;钻孔完成后,瓦斯检测员立即对孔内浓度进行检测,同时做好记录;当瓦斯检测员发现孔内浓度超过0.3%时,必须立即报告工地负责人,工地负责人必须立即复核,并上报项目部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分析前段岩层瓦斯溢出量,以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孔内浓度超过0.5%时,项目部必须立即报告指挥部瓦斯检测督导小组。

8、瓦斯检查人员要做好检查瓦斯的详细记录,每班要进行交接签字,瓦斯检测员、技术员、施工员(工班长)接班时要查阅上班的检测记录,并向项目经理部安全专管部门汇报。

9、每天的瓦斯检测记录交项目经理部安全专项部门,由安全专管部门专职工程师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提前掌握洞内瓦斯溢出的发展动态,发现有异常现象,及时向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提出采取措施处理的建议。

10、项目经理或总工程师每天应审阅通风瓦斯日报表,进洞时必须携带瓦斯检查仪进行瓦斯检查。

11、当两台或两种以上瓦斯检测仪对瓦斯浓度检测结果不一致时,以浓度显示值高的为准。

12、瓦检员瓦斯浓度检测信息反馈:

瓦检员应作好人工瓦斯检测记录,并每天按时交技术室存档。

13、瓦斯监测专业技术人员每天要例行检查各类传感器、监测系统设备(含传输电缆)、监测探头等,检查安设位置是否正确、仪器有无损坏、是否失效,如发现异常,立即处理,不留隐患。

三、防爆措施

(一)、防止瓦斯浓度超限和瓦斯积聚

、加强通风是防止瓦斯积聚的主要措施。

巷道断面设计必须考虑通风需要;主要通风1.

机根据计算选型,能够可靠地保证隧道需风量;各用风地点风量容易控制,风流稳定性好,能够保证各用风点风量,防止瓦斯积聚。

2、要按设计位置及通风质量标准化要求施工隧道内平导与主硐之间的通风建(构)筑物。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通风设施检查与维护,保证通风设施完好;正确使用通风设施,以保证遂道风流稳定,保证各用风地点按计划配风,风流中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3、隧道装备甲烷风电闭锁装置,并采用对旋局部通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供风,最大限度减少无计划停电、停风。

一旦瓦斯浓度超限自动声光报警,自动切断工作面及回风流非本安电源。

4、加强隧道顶板管理,避免形成顶板高冒空洞,一旦形成要及时接顶充填。

合理安排隧道掘进。

对容易积聚瓦斯的低风速巷道顶板附近、高冒区等地点,要严格瓦斯检查。

当瓦斯超限时,必须严格执行瓦斯排放制度。

5、加强通风设备及供电设备的检修维护,减少无计划停电停风造成的瓦斯积聚。

6、一旦出现瓦斯积聚,必须制定周密的瓦斯排放措施,严格执行瓦斯排放程序,进行安全排放。

(二)、防止引爆瓦斯措施

1、瓦斯工区施工应遵守下列防火安全规定:

3200m瓦斯工区必须在洞外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用砂,水池中应经常保持不小于

(1)、储水量,保持一定的水压;

(2)、瓦斯工区内必须设置消防管路系统,并每隔100m设置一个阀门(消火栓);

(3)、瓦斯作业区内应设置灭火器及消防设施,并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4)、使用防爆型施工机械设备。

2、火源管理

(1)、严禁火源进洞,洞口、洞口房、通风机房附近20m范围内不得有火源。

(2)、瓦斯工区作业人员进洞前必须经洞口检查人员检查确认无火源带入洞内。

3、易燃品管理

(1)、瓦斯工区内不得存放各种油类,废油应及时运出洞外,不得洒在洞内;

(2)、瓦斯工区内待用和使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张等,必须存放在密闭的铁桶内,并由专人送到洞外处理。

4、瓦斯工区进洞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

(1)、进入瓦斯隧道的人员必须进行登记和接受洞口值班人员的检查。

不准将火柴、范围内严禁明火。

20m打火机、手机及其他易燃物品带入洞内。

隧道口周围.

(2)、严禁穿着易于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瓦斯工区;

(3)、上班人员必须由班组点名后进洞;执行进洞挂牌出洞摘牌制度;携带工具应防止敲打、撞击、以免引起火花;不得在洞内大声喧哗。

洞内出现险情或警报信号发出后,绝对服从有关人员指挥,有序撤出险区;进洞参观人员,应进行有关防治安全常识的学习,并遵守有关安全规定。

5、设计洞内电气设备均按《煤矿安全规程》防爆要求选型,

本隧道电气设备选用防爆型,电缆选用煤矿用阻燃性电缆,通信、信号电缆采用本质安全电路。

一旦电气事故产生电火花,这些设备具有耐爆性和隔爆性,或产生的电火花能量不足以点燃瓦斯。

隧道内变压器中性点为不接地方式,电气设备作保护接地。

10kV和0.69kV系统都设有绝缘监视和漏电保护,洞内电气设备因某相绝缘损坏,不会发生接地短路故障。

当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时,该系统内的保护装置会立即切断故障电源,防止杂散电流的产生,从而杜绝雷管超前爆炸及点燃瓦斯事故的发生。

高、低压馈电开关都设有过载、短路保护,探水钻、注浆泵、局部通风机等设备的控制开关都设有过载、短路、断相保护和漏电闭锁装置;照明及信号都设综合保护装置,如过载、短路、漏电保护和漏电闭锁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过热和电火花的产生。

隧道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设有风、电瓦斯电闭锁。

洞内管路每500m作一次可靠接地,以防止静电火花的产生。

通过设备的合理选型和有关保护的设置以及局部通风机的专供电,提高了局部通风机供电的可靠性,能有效地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隧道内的开关都带有闭锁装置,从结构上保证操作顺序,防止误操作;不停电不能打开盖子,打开盖子后不能送电,能防止带电检修。

检修或搬迁隧道电气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前,必须切断电源,并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

检验无电后,必须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在1.0%以下时,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

控制设备内部安有放电装置的,不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