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56106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一地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一地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高一地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高一地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教案.docx

《高一地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教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教案.docx

高一地理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月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有:

(1)位置因素: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发生发展的温度条件

(2)自身条件:

(A)地球本身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了足够的引力,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B)地球上有液态水

教学目标

(一):

1.记住天体的概念   

2.用简表区分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

     3.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目标

(二):

1.了解行星的主要特征 

2..掌握地球上存在生物的环境和条件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2.通过了解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人类认识的宇宙

  【教学重点】①天体系统的层次;②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的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古训曰: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由此理解宇宙的含义,即体现时间性——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空间性——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

  (总结板书)

  一、宇宙

  二、天体和天体系统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P3图1.2思考)天体系统分为几个级别?

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总结板书)

  三、宇宙中的地球

  1.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表格和图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有哪些相似性?

①质量、体积;②平均密度;③公转、自传周期;④运动特征(即九大行星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这部分知识需要教师给与补充。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地球无论是结构特点还是运动特点都与其他行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板书)2.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目前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并讨论)火星与地球相比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以至于人们始终怀疑在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但至今也没有发现生命的痕迹,为什么火星没有生命物质而地球是目前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生命存在需要哪些条件?

  (总结)通过以上对比讨论,使学生明确,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有三个:

①有适宜的温度;②有液态水;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这三个条件是火星所不具备的,之所以产生这三个条件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而这两个根本原因对于火星来说,与地球有较大差异,因此目前火星未发现有生命存在。

第一节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宇宙

二、天体和天体系统

三、宇宙中的地球

  1.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2.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目前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活动目的】

  1.认识到到地球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行星,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颗行星是不可替代的。

  2.尽管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当迅速,但远远没有达到认识宇宙全部的地步,我们有无数的天文之谜需要在未来逐渐揭开。

  3.激发学生对于宇宙之谜进行探索和思考的兴趣。

我们并不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认识宇宙的全部,但毫无疑问,人类将永远执著地去探索,去追寻宇宙的真谛。

因为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一个美丽而精彩的星球的一部分,这个星球正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茫茫的宇宙之中。

【活动步骤】

  根据学校和当地的条件组织学生做以下探究活动:

  1.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注意带上照相机和笔记本),让学生搜集尽可能详细的天文资料。

  2.组织观看有关的天文科普录像(如星际探寻、登陆火星、苍穹寻奇、不明飞行物等)。

  3.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人类宇宙认知的变化。

如地心说、日心说等。

了解一些天文假说。

  4.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天文学上取得的成就。

如张衡、郭守敬等。

  5.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参观天文馆、看录像、查阅杂志书籍、浏览互联网等。

写一篇“我生活的宇宙”的论文。

  6.组织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办一期地理板报。

最好能体现最新的科技发展对天文学研究的指导。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1)直接: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间接:

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主要是指发生在太阳光球层的黑子、发生在太阳色球层的耀斑。

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1)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美丽的极光

(4)引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

教学目标

(一):

1.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学生自学材料

一.课前预习

要求:

1、通读课文,能从组成成分、表面温度、体积、质量等角度简述太阳的概况

2、简述太阳辐射的概念

3、讨论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4、查找资料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点)

5、简述太阳大气的结构

6、阅读课文并归纳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7、查找资料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重点)

二.课内补充材料

1、天文单位:

太阳和地球的平均距离在天文学上称做“天文单位”,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很多天文数字都是以它为基础的。

2、太阳电磁波:

自然界中的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能量,太阳电磁波包括x射线、γ射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它们的波长不同

,特性和作用也有很大的差异,太阳辐射光谱的范围大约为0.16-4.0微米,辐射能量强度按波长分布为可见光区(占50%),红外区(占43%)和紫外区(占7%)。

3、大气上界:

由于大气会对太阳辐射产生影响,为了排除大气的影响,更好的说明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我们就把测量地点放在地球大气上界,课本P9图1.8纵坐标就代表在大气上界,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在一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总和。

4、思考;

观察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为什么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和课本图1。

8结论不符合,为什么?

是什么原因影响的?

三.课外阅读材料

太阳活动与地球、生物和人类

天体物理学家早就发现,每隔11.2年,太阳的活动就出现一次高峰,太阳黑子达到最大值。

因此,在太阳活动的峰年,地球气温明显升高,例如,1995年亚非拉夏季酷热,虽然有温室效应的原因,太阳活动增强也是原因之一;在太阳活动的谷年,太阳辐射比峰年要弱,地球的气温相对要低些。

在我国,谷年附近常常出现南涝北旱,影响农业生产。

六十多年前,气象学家竺可桢就研究过江淮洪水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他在论文中指出,1931年宜昌水文站每秒近6.5万立方米的流量,同1909年和1887年的洪水相对应,间隔均为22年。

1954年和1975年的洪水,间隔也是22年。

科学家以此推算,认为20世纪的1998年和21世纪的2020年,都是谷年期,江淮又会发大水。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果然发生了特大洪水,科学家们有的说是厄尔尼诺作怪,有的认为是长江上游森林植被遭破坏,但是,太阳活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也不能低估。

太阳的活动还会波及地球内部,使流体运动加剧。

例如,1980年是太阳峰年,黑予达154.6的最大值,当年3—5月,美国圣海伦斯火山连续三次爆发,滚滚熔岩荡平了山下数十平方千米的土地,但肥沃的火山灰给美国公民带来连续几年的好收成。

1991年6月,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大爆发,尘埃在天空久久不愿沉降,制造了一片片美丽的晚霞。

两座火山爆发的间隔,恰好11年。

太阳的电离辐射、紫外线、X射线等,对电磁波的吸收,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短波通讯。

1989年太阳大磁暴,西半球的短波通信信号大为衰减,并中断了60次,其中有两次长达12小时,使气象卫星中断了发送云图,军事跟踪目标消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太阳活动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呈正相关关系,太阳活动峰年多为农业丰收年。

1958年是太阳活动极大年,中国的小麦大丰收,产量比1960—1965年要高出22%;1969年是太阳第20个峰年,加拿大小麦总产比谷年期多出27%。

树木的生长也是这样,在太阳活动极大峰值年,年轮要比谷年宽许多,科学家统计了1936年以前印度北部发生的7次蝗灾,发现每次都在11年间隔的谷年期。

鼠类的繁殖也有11年的高峰期,在谷年附近,鼠类王国总是多子多孙。

这说明,害虫害兽成灾,与太阳活动激烈程度呈负相关。

太阳活动与地球生物生长的关系,涉及农业生产,是制定农业规划和国民经济预算的重要参照。

【设计思想】

以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课标要求分析】

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这其实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是以太阳为案例,进一步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阐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与以往的教材不同的是,新课标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与传递、太阳活动的原理及太阳的内部结构等不作具体的要求,甚至可以不涉及。

但必须把重点放在其对人类的影响上。

为了说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必须明确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规律。

并且,由于说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实在太过广泛,因此可以用举例的方式进行阐述。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教材的基础、能力、心理。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教材分析】

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

一是太阳辐射与地球。

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范围、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是太阳活动与地球。

着重介绍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

识记: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

理解:

理解太阳辐射的基本规律,太阳活动的特征。

运用: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象,采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时空的角度归纳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和全球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的特点。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运用辨证的思想看待宇宙对地球的影响。

从而形成科学的辨证的宇宙观、世界观。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兴趣,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

太阳辐射影响地球大气运动和水循环;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和磁场的影响。

【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讨论、分组发言、扮演角色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行教学。

3、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相关资料,交流讨论,引起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指导学生准备相关材料,收集学生课前搜索资料遇到的问题,通过设置问题解决。

【教学过程】

(板书)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在宇宙中,太阳是地球相依的非常重要的一颗恒星,它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即为地球提供能量,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孕育了地球上的生物。

那么,太阳对地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两方面的影响来学习。

从组成成分,表面温度,体积,质量等角度给我们简述下太阳的概况。

板书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

自然界中的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能量,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我们称为太阳辐射,太阳电磁波包括x射线、γ射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它们的波长不同,特性和作用也有很大的差异。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他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煤产生的热量。

太阳能量的来源

虽然太阳能量到达地球不过是他的22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a、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即是地理环境的动力来源,如大气环流,洋流

b、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能量来源

分析课本图1.8图1.9

补充大气上界的概念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不遵循这条规律,分析原因。

板书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1、太阳大气的结构

板书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板书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耀斑爆发发射的电磁波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带电粒子流——磁暴、极光黑子

【板书设计】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的概况

2,太阳辐射的概念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大气的结构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比较自转和公转

运动形式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15°/时(两极点为0)

因纬度不同(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太阳日:

24时

公转

自西向东

一个回归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

平均1°/天(近日点大,远日点小)

平均30km/秒(近日点大,远日点小)

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大值;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小值。

二、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为黄道平面,这两个平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度数目前为23°26´。

它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一年中不断移动,移动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

如该交角为0º则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

 

 

三、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是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是白天,背着太阳的是黑夜。

昼夜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即将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昼夜界线为晨线。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也就不断的交替。

四、地球上产生地方时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

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总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时间要早一些。

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刻相差1小时。

五、区时

为使用方便,全球共划分出24个时区,我国统一使用东8区的区时,即120ºE时间。

六、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会产生影响:

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之下,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

在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转。

七、四季更替

四季更替的成因:

全球除赤道外,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辐射也随季节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四季。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

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规律: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哪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

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

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降低

冬至日:

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

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

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

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

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

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

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

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

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

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

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

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

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

“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

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

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

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

观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

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

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

“五带的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可以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

然后,总结归纳。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教学难点:

晨昏线的概念。

教学媒体:

手电、地球仪、一块泡沫塑料、一支铅笔、量尺、一段塑料绳、两个夹子。

教学过程:

1)地球怎样自转?

(绕轴旋转)

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

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几点是什么?

(确定方向“北”)

3)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

P10读一读。

(讨论或学生举例)

4)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每小时转多少度?

1.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光的一半叫昼半球,背光的一半叫夜半球。

昼夜半球相交的大圆叫晨昏圈.(用一段塑料绳折成大圆环放在晨昏圈的位置,两个夹子把绳固定在地球仪底座)

2.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

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

3.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

纽约呢?

(兰色)

由于地球不断自转,各地昼夜不断交替。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轴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一天

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

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媒体:

手电、地球仪、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

教学过程:

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变化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

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

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直射点在图形上特征。

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

  读一读:

极昼极夜

  [小结]:

学生用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

节气

太阳直射纬度

极昼极夜春分

3月21日夏至

6月22日秋分

9月23日冬至

12月22日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

 1.绕太阳旋转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一年(356天)

关于“四季和五带”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四季的产生

2.使学生了解五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

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四季的产生

教学过程:

每天太阳东升西落,带来了一天冷热变化,早晚冷,中午热。

可是一年中同样是正午,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明显不一样,用公转的原理解释。

让学生回忆地球公转轨道图,重述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