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矿方提供的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54866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3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关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矿方提供的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城关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矿方提供的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城关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矿方提供的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城关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矿方提供的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城关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矿方提供的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关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矿方提供的资料.docx

《城关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矿方提供的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关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矿方提供的资料.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关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矿方提供的资料.docx

城关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矿方提供的资料

赫章县城关煤矿

 

编制单位:

赫章县城关镇城关煤矿

二0一二年三月

目录

一、证照

1、城关煤矿营业执照复印件

2、城关煤矿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二、城关煤矿基本情况说明

三、历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批复

四、城关煤矿矿长、总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简历

五、城关煤矿瓦斯防治规划

六、城关煤矿瓦斯防治年度目标文件

七、城关煤矿矿长、总工程师瓦斯防治岗位责任制

八、城关煤矿瓦斯防治效果评价制度

九、城关煤矿瓦斯防治资金投入财务报表

十、城关煤矿主要设备清册、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安全监测传感器布置图(附电子版)

十一、城关煤矿组织架构图

十二、附表(共11张)

 

 

 

城关煤矿基本情况说明

一、企业性质

城关煤矿是一个新建矿井,是一家私营合伙企业。

二、隶属关系

城关煤矿隶属于贵州优能集团公司,是该集团公司下属的一个矿井。

三、历史沿革

城关煤矿2007年9月取得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赫章县城关煤矿《采矿许可证》

2008年,城关煤矿委托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对城关煤矿进行开采方案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为15年。

2008年6月,《开采方案设计》经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评审通过,并以黔煤规字[2008]468号文批复同意。

《安全设施设计》经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城分局审批并以黔煤安监水字[2008]221号文批复同意。

2008年11月经县有关部门批准开工建设。

矿井建设工期为36个月。

自2010年6月30日政策性停建至今。

2010年7月并入优能集团公司。

四、注册地、注册资金等

城关煤矿行政区划属赫章县城关镇,煤矿注册机关为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煤矿地址为赫章县城关镇,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煤炭开采、销售。

五、煤矿资源情况

城关煤矿井田面积为2.0000平方公里,开采深度+1800-1050m。

井田范围内煤炭资源总量为926.0万吨,工业储量为371.2万吨,矿井设计利用储量为365.68万吨,设计可采储量为310.83万吨。

井田内可采煤层3层,煤层总厚度3.18m,煤层倾角38-42度,层间距25-40米。

六、煤矿经营、建设情况

城关煤矿为基建矿井,设计能力为15万吨/年,自2008年11月经上级批准开工建设,现正按30万吨/年建设标准施工,安全专篇及修改设计方案正在进行中。

设计井巷工程量4145米,其中岩巷3076米,煤巷1069米,设计建设工期36个月,工程总投资3550.86万元。

截止2011年6月30日,共完成主斜井366米,副斜井349米,风井429米,井底车场、111轨道石门、112轨道石门、泵房、水仓等1156米。

合计完成井巷工程2300米,完成了总工程量的51%;

现有3个掘进队,分别负责111轨道石门、112轨道石门、井底中央水仓作业。

煤矿已安装KJ70N瓦斯监控系统,并投入使用;对全矿的瓦斯、风速、CO、温度、重要采掘运输设备开停状况等安全与生产参数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

其中瓦斯探头7个。

煤矿瓦斯抽放泵房已建好,瓦斯抽放系统已安装完成,可以投入使用;

煤矿炸药库修建完毕并完成安全状况评估。

人员定位系统、视频系统正在建设当中,

综合办公大楼、员工宿舍、食堂、澡堂已已按标准建设好。

七、城关煤矿人员配备

城关煤矿在册人数159人。

矿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8人。

其中矿长1人,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工程师4人;

配备相关特作人员71人,其中:

瓦检员12人、安全员12人、爆破工8人、绞车司机8人、安全监控员4人、井下电气作业工6人、瓦斯抽放工4人、防突工9人、探水作业6人、职业防治2人。

井下掘井作业人员60人

机关及后勤管理人员20人。

赫章县城关煤矿

2012年3月

历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批复

城关煤矿未进行瓦斯等级鉴定。

未做瓦斯等级鉴定的说明:

城关煤矿自开工建设以来,均在煤层底板岩石中掘开拓巷道,目前尚未揭煤,未做瓦斯等级鉴定。

 

赫章县城关镇城关煤矿

二0一二年三月

 

城关煤矿矿长、总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

工作简历

一、矿长工作简历

矿长叶彬,贵州毕节工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大专毕业,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21年。

1990~2001年:

在金沙县国营新化煤矿(高突井)管理工作。

2002~2010年:

在金沙县龙宫煤矿(高瓦斯矿井)任生产副矿长、矿长,

2011至今:

在赫章县城关镇镇城关煤矿任矿长。

二、总工程师工作简历

总工程师崔振玺,云南昆明工学院采矿大专毕业,从事煤矿安全生产35年。

1977~2008年:

在六技矿务局凉水井矿(高突井)任技术员、工程师、安全科长、调度主任、矿长助理。

2008至今:

在赫章县城关镇镇城关煤矿工程师。

三、通风工程师简历

通风工程师撒义东,原四川重庆煤校中专毕业,从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28年。

1983~1993年:

在四川乐山涞江煤矿任通风技术员;

1994~2000年:

在四川洪雅花溪煤矿(高突矿井)任通风科长;

2001~2008年:

在四川乐山龙池煤矿(高瓦斯矿井)任通风科长、副总工程师;

2009年至今:

在贵州赫章城关煤矿任副总工程师、主管“一通三防”工作。

四、地质工程师

地质工程师姜国栋:

湖北煤校中专毕业,从事煤矿地质工作21年。

1991~1998年:

在湖北黄石矿务局袁仓煤矿任地质技术员;

1999~2010年:

在湖北黄石矿务局袁仓煤矿任地测科长;

2011~今:

在贵州赫章城关煤矿任副总工程师、主管地测工作;

五、测量工程师

测量工程师曹明仿:

湖北煤校中专毕业,从事煤矿测量工作26年。

1985~1995年:

在湖北黄石矿务局袁仓煤矿任测量技术员;

1996~2010年:

在湖北黄石矿务局袁仓煤矿任测量技主管;

2011~今:

在贵州赫章城关煤矿任测量工程师;

附:

矿长、总工、工程师证件

 

 

 

 

赫章县城关煤矿

(2011-2015)

编制单位:

城关煤矿

二0一一年

目录

第一部分煤矿基本情况

一、煤矿概况―――――――――――――――――――――――――――――――4

二、自然条件及灾害事故――――――――――――――――――――――――――6

(一)瓦斯赋存及涌出情况―――――――――――――――――――――――――6

(二)自然条件――――――――――――――――――――――――――――――7

(三)灾害事故――――――――――――――――――――――――――――――11

三、瓦斯治理及利用现状――――――――――――――――――――――――――12

(一)瓦斯治理――――――――――――――――――――――――――――――12

(二)瓦斯利用――――――――――――――――――――――――――――――13

四、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3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治理目标

一、指导思想―――――――――――――――――――――――――――――――14

二、发展导向―――――――――――――――――――――――――――――――14

三、治理目标―――――――――――――――――――――――――――――――14

(一)总体目标――――――――――――――――――――――――――――――15

(二)阶段目标----――――――――――――――――――――――――――――15

第三部分组织领导与工作要求

一、组织领导―――――――――――――――――――――――――――――――16

(一)成立领导小组――――――――――――――――――――――――――――16

(二)职责分工――――――――――――――――――――――――――――――16

二、工作要求―――――――――――――――――――――――――――――――17

三、组织机构图――――――――――――――――――――――――――――――17

第四部分治理标准与内容

一、治理标准―――――――――――――――――――――――――――――――19

二、治理内容―――――――――――――――――――――――――――――――19

(一)通风系统方面――――――――――――――――――――――――――――19

(二)瓦斯管理方面――――――――――――――――――――――――――――20

(三)瓦斯抽采方面――――――――――――――――――――――――――――21

(四)安全监测监控方面――――――――――――――――――――――――――21

(五)其它方面――――――――――――――――――――――――――――――22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一、组织措施―――――――――――――――――――――――――――――――23

二、技术保障措施―――――――――――――――――――――――――――――23

三、投入保障措施―――――――――――――――――――――――――――――23

 

第一部分煤矿基本情况

一、煤矿概况

(一)地理位置

赫章县城关镇城关煤矿位于赫章县城北方向,行政区划属赫章县城关镇管辖。

矿山位于贵州省赫章县城关镇政府约10公里,有简易乡村公路连通,交通较方便交通详见赫章县城关镇城关煤矿交通位置图(图1-1-1)。

矿山地理坐标:

东经104°39′43″~104°41′14″

北纬27°09′16″~27°09′42″、

 

(二)整合规划及审批情况

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环境保护局文件(黔煤办字【2006】97号)《关于毕节地区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意见》,赫章县城关镇城关煤矿为新建矿井,该矿于2007年09月29日获得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

5200000711744,企业法人代表顾钧慧,企业性质为私营,开采矿种为煤炭,有效期自2007年09月至2017年09月。

矿区面积为2.00km2,生产规模为15万t/a。

(三)煤矿建设现状

2008年11月,经煤矿申请,城关镇镇人民政府、赫章县煤炭局、赫章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同意开工建设,建设工期为36个月。

因政策性停建,未能如期竣工,等待新一轮整合。

截止2011年10月,井巷工程仅完成2300m,与设计的3800m相比,只完成设计的61%。

土建工程完成90%。

安装工程已完成瓦斯监控、井上下通信、压风自救、瓦斯抽放和防尘系统等工程,其它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截止2011年10月,完成投资7500万元,预计还需投资3000万元,矿井才能达到竣工验收要求。

二、自然条件及灾害事故

(一)瓦斯赋存及涌出情况

1、瓦斯涌出

区内各煤层中瓦斯含量限于条件未直接测定,根据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2007年12月提交的《赫章县城镇城关煤矿补充勘查地质报告》及相邻煤矿(赫章县六曲河镇黄海子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5】253号)“对毕节地区煤矿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第一批)”;赫章县六曲河镇黄海子煤矿2005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52m3/mim,相对瓦斯涌出量65.2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6m3/mim,相对涌出量7.5m3/t,测定数据及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为高瓦斯矿井,但由于赫章县六曲河镇黄海子煤矿距离城关煤矿较远,且鉴定数据偏差大不可靠,不能做为本设计依据,因此,设计引用根据第四章第一节中的瓦斯预测数据,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34m3/mim,相对瓦斯涌出量23.40m3/t,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2、煤与瓦斯突出

本矿井属贵州省划定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赫章县达依煤矿、水井湾煤矿等已先后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但因目前矿井不具备鉴定条件,因此,尚未得出结论。

估计在年底或明年初可进行鉴定。

(二)自然条件

1、地质条件

1)地层

勘查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n)及上覆于上述地层之上的第四系(Q)。

现将各组、段地层特征简述如下:

a、二叠系上统

1)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灰褐、暗绿色杏仁玄武岩、拉斑玄武岩。

与上覆龙潭组(P3l)呈假整合接触。

厚度>10米;

2)龙潭组(P3l)按其岩性及含煤特征又可分为三段(P3l3、P3l2、P3l1):

①龙潭组第一段(P3l1):

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泥岩及粘土岩,共含煤1~4层,厚度较小,均不可采,产植物化石碎片。

厚55~85米;

②龙潭组第二段(P3l2):

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泥岩及粘土岩,产植物化石碎片,共含煤2~6层,厚度较小,均不可采。

底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厚2~5米,斜层理发育,全区稳定,为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分界线。

厚60~70米;

③龙潭组第三段(P3l3):

灰、浅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粉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及煤层,产植物化石碎片,共含煤3~8层,其中M18全区可采,其余煤层厚度较小,均不可采。

顶部M18煤层层位稳定,特征明显其顶为第三段与长兴组(P3c)的分界线。

底部中厚层状细砂岩,厚1.3~8米,全区稳定,地表风化后呈小陡坎突出,是第二段与第三段的分界线。

厚60~93米;

④长兴组(P3c):

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泥岩、粘土及煤层,产植物化石碎片,共含煤5~10层,其中M1、M10煤层全区可采,其余煤层厚度较小,均不可采。

厚65~96米

b、三叠系下统

1)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

灰绿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产瓣鳃类化石。

厚50~100米。

2)飞仙关组第二段(T1f1):

紫红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细砂岩。

厚70~450米。

3)永宁镇组(T1yn):

灰色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

厚>200米。

c、第四系(Q)

为残坡积层、冲沟堆积物,由亚粘土、砂砾石及转石组成。

不整合于各组地层之上。

厚0~10米。

2)地质构造

勘查区所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区域上则位于北东—南西向的可乐向斜南东翼中部,矿区在构造上位于北西向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38°~42°,平均40°;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

结论:

矿区整体构造程度属简单。

2、煤层及顶底板

M1煤层:

黑色,碎块状构造,由半暗及半亮型煤条带组成,结构简单,无夹矸,煤层厚0.90~1.50米,一般厚1.00米,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位于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底部。

M10煤层:

黑色,碎块状构造,由半暗及半亮型煤条带组成,结构简单,无夹矸,煤层厚0.90~1.50米,一般厚1.00米,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位于长兴组(P3c)中部,上距M1约25~30米。

M18煤层:

黑色,条带状构造,为半暗及半亮型煤条带相间组成,煤层结构较简单,无夹矸,煤层厚0.90~1.50m,一般厚1.18。

顶板灰色泥质粉砂岩,含菱铁矿(“排骨层”),底板为灰色粘土岩,上距M10约30~40米。

城关镇城关煤矿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名称

煤层厚度(m)

层间距

(m)

煤层夹矸数

稳定性

煤层倾

角(°)

煤种

煤层可采性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最小

最大

平均

1

龙潭组及长兴组

M1

0.90

1.50

1.0

25~30

0

稳定

38~42

无烟煤

全区可采

泥质粉砂岩

粘土岩

2

M10

0.90

1.50

1.0

0

稳定

38~42

无烟煤

全区可采

泥质粉砂岩

粘土岩

30~40

3

M18

0.90

1.50

1.18

0

稳定

38~42

无烟煤

全区可采

泥质粉砂岩

粘土岩

3、水文地质

(1)含水岩组和地下水类型

普查区出露的岩石以碎屑岩为主,按含水介质划分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其次为松散层孔隙水。

松散层孔隙水出露较少,且无供水意义。

根据对矿区及外围的调查,井泉出露较少,常年性溪沟发育,为当地主要饮用水源:

1)基岩裂隙水

其地层主要为飞仙关组(T1f),龙潭组(P3l)、长兴组(P3c)其岩性是以砂岩、砂页岩为主,其次为泥页岩,含少量基岩裂隙水,多呈悬挂泉或间隙小泉点出露,并受大气降雨与植被发育程度的控制,水量小,泥页岩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现分述如下: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含水岩组:

岩性主要为灰绿、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质粘土岩夹灰岩。

厚大于100m。

含裂隙水,调查溪流1处,流量为0.16l/s,富水性中等。

为中等含水岩组。

上二叠统长兴组(P3c)含水岩组:

为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及煤层组成。

含裂隙水,无泉点出露,调查溪流一处,流量1.02l/s,含水性及导水性均差,富水性弱。

为弱含水岩组

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含水岩组:

为深灰、灰黑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及煤层组成。

含裂隙水,无泉点出露,调查溪流一处,流量2.24l/s,含水性及导水性均差,富水性弱。

为弱含水岩组。

2)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中,其岩性溪沟中为冲洪积砂石层,洼地中为洪积—坡积物砂,砾石与亚粘土、亚砂土混合层,分布零星。

该类松散层孔隙水,由于补给、赋存性能差,除了畜水农作外,其无供水价值,为透水而不含水层。

(2)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

1)地层岩石是形成地下水的最基本条件,普查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之中,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补给提供了有利条件。

2)基岩裂隙是地下水迳流、排泄通道。

3)地貌是控制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的重要条件。

经调查,该区的地下水补给、迳流区基本一致,并在地形、地貌、岩性有利汇水的条件下,在河(沟)谷低洼处形成地下水排泄带。

综上所述,普查区即是地下水的补给区,又是地下水的径流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

(3)矿井充水因素初步分析

充水因素包括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方式三个因素,矿井直接充水水源来自飞仙关组(T1f)、龙潭组(P3l)、长兴组(P3c)砂泥岩中的地下水。

间接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其补给(P3l)、(P3c)含水岩组并转化为地下水,然后以直接水源的形式涌入坑道。

矿井充水通道主要为风化和构造成因形成的裂隙。

由于煤层本身富水差,其顶板以砂泥岩构成,矿井充水主要是因开采破坏上覆地层岩石完整性而产生的裂隙导致地下水沿裂隙进入矿坑,属间接充水方式。

(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普查区地表浅部溪沟较发育,且绝大部份资源量均埋藏于地下水位以下和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或之下,现开采矿井涌水量弱,主要含水层富水性中等至弱,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为简单至中等。

估计矿井正常生产后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为95m3/h

4、煤尘自燃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12月17日提交的赫章县城关镇城关煤矿《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本矿M1、M10、M18煤层自燃倾向分类均为Ⅲ类,即不易自燃煤层。

5、煤尘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12月17日提交的赫章县城关镇城关煤矿《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本矿M1、M10、M18煤层的煤尘均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6、地温

井田内无地温异常现象,属地温正常矿井。

7、冲击地压

地质资料中未提供冲击地压的相关资料,该矿井及周围矿井尚未有冲击地压情况的发生,没有冲击地压危险。

(三)灾害事故

瓦斯事故无论是事故起数还是死亡人数,在煤矿安全事故训所占比例都是较大的,在赫章,2010年8月5日,达依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造成3人死亡。

我矿目前所掘巷道均为岩石巷道,未揭煤,亦未发生过任何事故。

三、瓦斯治理及利用现状

(一)瓦斯治理

煤矿加大瓦斯治理力度,增加了安全投入:

1、通风系统:

矿井目前尚已形成通风系统,主扇已安装好,选用FBCDZ№.16/2×75KW型号,无论是风量还是克服阻力都要大得多,对今后生产更有保障。

局部通风已做到双风机双电源,均选用2×11KW、2×22KW对旋局扇,保证了局部通风的风量与稳定。

2、瓦斯抽采:

煤矿已建设好瓦斯系统,在地面安装好四台抽放泵,其中2台2BEA353-75KW水环式真空泵用于高负压抽放;2台2BEA353-75KW水环式真空泵用于低负压抽放。

二趟直径分别为300mm,250mm的高低负压抽放管路已安装好,随时可投入运行。

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

成立了专业防突队,配备了WTC防突预报仪,建立了预测预报、防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的“四位一体”综合防突出体系。

4、监测监控:

煤矿装备了2套KJ70N监测监控系统,配备瓦斯、开停、一氧化碳等传感器20台。

对目前矿井各地点实施有效监测。

5、防灭火:

煤矿建立了防灭火系统,消防管路布置到井下各地点,配备了消防材料。

6、综合防尘:

煤矿建设好了防尘系统,地面建好300m3防尘用水水池,管路敷设至各地点,每隔40-50米设置了防尘三通,主要巷道设置了防尘水幕以净化风流。

(二)瓦斯利用

矿井目前尚未考虑瓦斯利用

四、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仍然停留在假说阶段,对瓦斯突出、爆炸等事故的成灾及致灾机理认识不清;突出与构造的关系尚未完全认知;对小构造的探测缺乏有效的手段。

2、管理手段与措施落后。

煤矿工人文化素质相对落后,工人的工作强度大、安全保障差,队伍不稳定,执行力不强,社会地位低等因素,导至煤矿的管理落后,措施得不到很好的执行。

3、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成本考虑,煤矿业主在配备技术人员上的思路不清晰,对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仍停留在观望阶段。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治理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树立“瓦斯事故可以预防和避免”、“瓦斯是资源和清洁能源”的意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瓦斯治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落实“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综合利用”二十四字工作体系和煤矿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切实加强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工作,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

二、发展导向

(一)树立“瓦斯事故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和发展先进生产力,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矛盾;

(二)坚持先抽后采(掘),争取瓦斯利用项目扶持,通过瓦斯治理与利用,解放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三)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淘汰落后的煤矿生产力,逐步构建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煤炭开采新秩序;

(四)坚持“可保尽保、应抽尽抽、先抽后采、煤气共采”的瓦斯综合治理战略,“高投入、高素质、严管理、强技术、重责任”的瓦斯治理原则和“以抽定产、以风定产、工程先行、技术突破、装备升级、管理创新、全面提高”的治理思路;

(五)坚持本质安全型开采,矿井必须通过瓦斯治理,确保在安全状态下进行开采;

三、治理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治理,使我矿通风系统更进一步完善、经济、合理,抽放系统、监测监控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并符合有关要求,消除事故隐患,杜绝瓦斯超限作业,提高矿井整体防灾抗灾能力,遏止事故事故的发生。

实现安全事故“0”目标。

1、杜绝瓦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