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题墙与幼儿互动起来.docx
《让主题墙与幼儿互动起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主题墙与幼儿互动起来.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主题墙与幼儿互动起来
让主题墙与幼儿互动起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让主题墙与幼儿互动起来
一个幼儿园的环境文化对孩子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孩子的成长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主题墙饰的布置作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幼儿发展所需要的主题墙饰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尤其是墙面的布置,出现的一些问题、困惑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意志多、幼儿意志少。
没有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考虑问题。
2、教师盲目追求主题墙饰“精美”,忽视每个孩子的参与性。
3、教师把主题墙饰创设当成是一面墙的环境装饰,忽视了它所带来的教育价值。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墙面失去了教育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
经过反复的观察与记录、实践与反思,在主题墙的创设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重视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参与主题墙的创设。
洛利斯·马拉古兹提到: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可见,孩子有创造的能力,只要我们给予正确的引导。
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组织幼儿一起设计、制作墙饰。
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意愿,又逐步培养了幼儿的参与意识。
(1)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
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
在每次产生一个新的主题墙饰之前,我都会组织幼儿开展一个“设计墙饰”的辩论会。
例如:
在进行“亲亲热热一家人”主题辩论会时,我们的争议焦点聚集在了“用什么方式、形式”来做背景?
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致同意用一颗大大的爱心作为背景,在旁边贴上小朋友剪的小爱心。
并每人在爱心上画上自己的头像。
表示“大家相亲相爱在一起”。
因为这是孩子们自己的意愿产生,他们个个都很认真的画出自己的头像,并剪下来张贴在“小爱心”上。
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不禁拍起手来。
事实证明:
这种辩论会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他们在活动中畅所欲言。
不仅坚持自己的观点,还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并对发言人得意见提出争议或评价。
孩子们既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意识到了作为班集体一员的快乐。
(2)其次,将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
经过与幼儿讨论决定了墙饰内容后,教师应和幼儿一起设计、准备材料和制作。
幼儿能想的让幼儿去想,幼儿能做的让幼儿去做。
例如:
在开展“鸟的世界”主题活动前,教师先向幼儿透露了主题的内容,并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参与,收集资料。
有的孩子说:
“我家有好多关于鸟的书本,我可以带来,大家一起看。
”有的说:
“我回家叫妈妈上网帮我查查鸟的故事。
”还有的孩子说:
“我们可以画各种各样的鸟,还可以用手工纸折小鸟。
”就这样大伙儿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着。
在这过程中,幼儿根据需要,通过想、问、看、做等多种手段去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需要的材料。
教师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不仅发展了设计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重视幼儿的权利,人人参与主题墙的布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
“尊重幼儿,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而在实际活动中,有的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往往只让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参加布置。
绘画与手工制作较差的幼儿的作品很难有机会上墙。
教师的这一举措,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
主题墙饰的集体参与性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所以,我在布置主题墙饰时,非常注重每个孩子的参与性。
例如:
我们在布置“可爱的动物”主题墙时,孩子们有的说:
“画各种各样的动物。
”有的说:
“拿牙膏盒做汽车。
”还有的说:
“贴手拉手的小朋友。
”……最后,能力强的孩子画了各种动物;能力中等的孩子用牙膏盒制作汽车;能力弱的孩子剪贴手拉手的小朋友。
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始终是浓厚的。
他们个个都认为自己很能干。
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重视幼儿的交流,发挥主题墙的教育价值。
当采用孩子们的作品布置完主题墙饰后,很多老师就认为完事了。
其实不然,我想:
既然主题墙饰是孩子们创造的,那就应该将活动继续延伸下去。
让他们更深一步的理解墙饰所蕴含的意义,尽量发挥出主题墙饰的教育功能。
如:
《快乐的节日》这面墙饰,张贴了孩子们收集的有关节日的图片,如“三八节”、“儿童节”、“国庆节”,还有幼儿在节日里外出游玩时拍的照片,以及家园调查表等等。
在平时的留心观察中,我发现总有三五成群的孩子围在墙饰边,指指点点。
有的幼儿指着照片在向同伴介绍游玩趣事,有的在比较谁画的画最漂亮。
由此,我觉得这正是一个绝好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契机。
于是,在每次主题墙饰完毕后,我都会经常组织幼儿谈论“主题墙饰中的故事”。
并定期带着孩子们去欣赏其他班的墙饰,引导他们做些简单的评价,积累再次设计的经验,为下一个主题墙饰的开展打下基础。
这面墙饰,发挥了它应有的教育功能,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孩子成了主题墙饰的主人,作为“支持者”的教师,则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将主题墙布置得既美观又有特色。
首先,色彩的巧妙运用,先声夺人。
色彩是千变万化的,协调的色彩,合理的色彩搭配,有利于确保主题墙饰的整体美感。
如“欢欢喜喜过大年”、“热闹的元宵节”、“祖国妈妈生日快乐”等节日主题,色彩的运用以红色为主,来表现热烈的气氛。
背景则可以大胆地用黑色或深蓝色等冷色调搭配,进一步突现民俗特色,体现节日气氛。
其次,图文的合理布局,彰显个性。
如果说色彩的巧妙运用是为了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那么,墙饰的构图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因为只有将文字、图片、色彩等进行了点、线、面合理的布局后,墙饰才会得到一个意新、形美的最佳展现。
那么,墙饰的构图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呢?
1、趣味性。
如图片的排列上依托于某种外形(图形、动植物)等等。
使墙饰所要传达的信息如虎添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更吸引人,打动人。
2、独特性。
教师在墙饰设计中要敢于思考,敢于别出心裁,多一点独特的创意,才能让主题墙获得孩子更多的关注。
如主题墙饰“我爱我家”,教师可以把背景设计一幢房子,把幼儿从家中带来全家福照片,剪贴成各种造型来装饰房子,鼓励幼儿在自然、宽松、温馨的氛围中,介绍自己的家人。
3、层次性。
主题墙的布置不是一气呵成,只讲表现形式而忽略内容,或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表现,都是不成功的。
主题墙创设的过程应是随着主题课程的开展而不断丰富的。
如“奇妙的身体”主题墙饰,第一次布置是根据教学活动《我的身体本领大》,展示了幼儿收集的有关身体各部分的图片,以及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的调查表;以后,则将幼儿在《我喜欢的运动》、《木偶娃娃》等活动中的美术、手工作品陆续进行展示。
这样的墙饰布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它既体现了主题的发展,又强化整体布局,体现了形势与内容合理的统一。
总之,对于主题墙饰的创设,我们应该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既关注它的外在美,给幼儿带去感官上的愉悦,又关注它的内在美,与幼儿成长紧密结合在一起。
让主题墙饰不仅出色,而且富有特色,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尽量多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让每一朵祖国的花朵,能在每一期主题墙饰中快乐成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