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方案报审yzp.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4778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砼方案报审yz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体积砼方案报审yz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体积砼方案报审yzp.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体积砼方案报审yzp.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体积砼方案报审yzp.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体积砼方案报审yzp.docx

《大体积砼方案报审yz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砼方案报审yzp.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体积砼方案报审yzp.docx

大体积砼方案报审yzp

兴锦嘉园一标段

(1、2、3、8栋)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

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3月6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1

第二章编制依据2

2.1设计文件2

2.2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2

第三章施工准备3

3.1砼原材料的要求3

3.2施工机械、器具、人员、材料准备4

3.3施工现场准备5

3.4技术准备措施6

第四章施工部署11

4.1项目部管理人员部署11

4.2劳动力部署11

4.3施工顺序11

第五章大体积砼施工12

5.1冷凝管施工12

5.2浇筑方法13

5.3泌水处理15

5.4混凝土表面处理16

5.5混凝土测温17

5.6混凝土养护17

5.7混凝土试验18

第六章混凝土裂缝分析19

第七章质量保障措施、筏板后浇带20

7.1质量保证措施20

7.2筏板后浇带施工21

第八章安全与环保措施22

8.1混凝土泵送设备的主要安全措施22

8.2施工用电主要安全措施23

8.3安全操作插入式振动器24

8.4安全操作潜水泵25

8.5环保措施26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名称为兴锦嘉园一标段,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居住小区,建设地点: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斗南片区,兴呈路与彩云北路交叉口,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设单位:

昆明邦元置业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十四冶建设云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北京中天建中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实验单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建材科研所

监理单位:

云南恒丰建设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

兴锦嘉园一标段除20栋为地下一层及一层夹层外,其余栋号均为地下二层及一层夹层;商业2栋、商业3栋、商业4栋、商业5为低层商业建筑;20栋为29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框架结构,室外地面以上结构高度为87米;1、2、8、9栋为26层,室外地面以上结构高度为78米;17、18、19栋为25层,室外地面以上结构高度为75米;3、7、10栋为20层,室外地面以上结构高度为60米;16栋为18层住宅楼,室外地面以上结构高度为54米。

主体为剪力墙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耐火等级:

地上、地下均为一级。

兴锦嘉园项目一标段工程地下室钢筋砼基础底板面积约36000㎡,基础筏板厚度中深筏板基础厚度为1500㎜,浅筏板基础厚度为700、900mm。

砼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P8。

设计从建筑沉降和混凝土收缩角度考虑,在高层住宅周边负二层及负一层底板设沉降后浇带,后浇带宽度为800mm。

沉降后浇带划分界限为横轴DC-Db、DX-DW、DU-DT轴线与纵轴为D1-D2、D7-D8、D11-D12、D16-D17、D17-D18、D24-D25、D25-商5-D的交汇处(详看基础平面图后浇带标注处)。

钢筋砼基础底板面积约36000㎡,所需混凝土方量约为41500m³。

各单位工程以后浇带分割基础筏板单体工程量见下表:

栋号

1

2

3

8

工程量(m³)

2600

3300

3100

3200

 

第二章编制依据

2.1设计文件

兴锦嘉园《地下室结构设计施工说明》及《基础平面布置》

2.2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高层建筑箱型基础与筏型基础技术规范(JGJ96-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50107—2010)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10-201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8)

第三章施工准备

基础筏板的施工,参照地下室结构设计施工说明,充分理解。

除必须满足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外,采取必要的预控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和收缩产生裂缝是施工技术准备的关键。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在抗裂验算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原材料质量、降低混凝土的温差(入模温度不超30℃、水化热温升)、控制降温速率、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应力松弛特性、延长养护期、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等几个方面综合安排抗裂技术措施。

3.1砼原材料的要求

混凝土搅拌站拌制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除了必须满足相关国家规范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3.1.1水泥:

1、选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应采用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选用高收缩水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

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

3.1.2粉煤灰:

粉煤灰的级别不低于II级,采用昆明电厂粉煤灰掺量不大于水泥用量的15%。

3.1.3粗骨料:

选用粒径5~31.5mm,并连续级配,含泥量及其它杂质不大于1%的洁净碎石。

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

3.1.4细骨料:

采用细度模数为2.5~3.2的中粗砂,含泥量及其它杂质不大于2%。

3.1.5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

3.1.6外加剂(维持设计要求):

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温度变形导致混凝土结构收缩开裂渗水漏水问题,在地下室的底板、外墙、顶板、水池、水箱中处理池、化粪池、后浇带均加入SY—T复合纤维膨胀抗裂剂。

掺量(设计说明)见下表:

部位

地下室底板

地下室外墙

地下室顶板

地下室各楼板裙房各层楼板

水池、水箱、中水处理池、化粪池

后浇带其它后浇部分

掺量

8%

8%

8%

8%

12%

混凝土搅拌站在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严格按照《地下室结构设计施工说明》进行配合比。

将混凝土60d或90d强度指标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3.2施工机械、器具、人员、材料准备

3.2.1每个施工段配备汽车泵三台。

基坑底板内准备插入式振捣器、平板式振捣器、铁锹、木抹子等工器具,应与混凝土输送量相吻合。

每一施工段应平行短边方向推进作业、一般间隔5-6米需要配备坡脚、坡中、坡顶50插入式振捣器3根。

因底板集水坑、柱核芯区部位钢筋密集,还需在这些特殊部位准备适量振捣器。

浇筑过程中要始终保证机具使用状态良好,并配备足够的备用机具。

夜间施工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以及移动行灯和强光电筒。

3.2.2每个施工段砼施工人员及C35P8混凝土材料准备见下表:

栋号

1

2

3

8

砼施工人员(人)

15

20

20

20

材料准备量(m³)

2600

3300

3100

3200

 

3.2.3为保证砼的浇灌连续性,防止在中途发生停电情况,项目部准备租用一台500KW的柴油发电机,以保证砼能连续浇灌。

3.3施工现场准备

3.3.1项目部对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各项工作应作总部署,配备(白班、夜班)两套管理、调度、监督人员,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施工顺序、底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3.2浇筑前项目部排定各班作业的岗位人员名单。

按照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让所有参加人员都知晓自己的岗位职责。

3.3.3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施工完毕,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3.3.4浇筑前在墙、柱钢筋上必须抄出标高控制点,并用红油漆画上红色三角做标记,现场备有水准仪,对集水坑等标高重点控制,以便随时抄平,控制标高及平整度。

3.3.5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线及养护所需的塑料薄膜等均提前准备好。

3.3.6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须掌握3d内的天气预报,如有大雨,不得安排混凝土浇筑。

为预防浇筑过程中天气突变下雨,现场应备有足够的覆盖用塑料布。

3.3.7提前清理基坑四周盲沟、排水沟,利用水泵排出集水坑、电梯井雨水。

3.3.8项目经理部应与建设单位联系好城市供电信息,以保证混凝浇筑施工不受影响,确保砼结构的施工质量。

3.4技术准备措施

3.4.1测温方案

1、测温设备

测温仪器采用JDC-2建筑电子测温仪,仪表需经检验合格。

此表为手持式数字显示仪,具备测温精度达1%正负误差功能。

2、测温点布置

每个浇筑段设6个点,第一个测温点(1#)设在浇筑起始处,距浇筑体边缘距离H(浇筑体厚度),第二个测温点(2#)布置在整个浇筑路线的中段,第三个测温点(3#)布置在最后浇筑的地方,第四个测温点(4#)布置在电梯井旁,其余两个测温点在对角距离筏板中部10m处,测温区测点布置如下图:

1#测温点

1

3、测温点的安装、保护

1)、大气温度采取点:

距混凝土表面1m高度、露天处使用随机专用测温棒,相距3m测计三处大气温度,读取所测气温数的平均值、作为记录值。

2)、混凝土入模温度:

在每个混凝土输送管泵口末端、用小桶装满混凝土,将500㎜长测温导线固定在木棍上制成探杆、插入混凝土内150mm保持3分钟,所测量的读数皆为混凝土入模温度。

3)、混凝土上表与中心温度采集:

每个测温点在布置图上编号。

混凝土上表与中心温度测温点、用500mm、1000mm测温导线用胶带固定在直径14mm的钢筋上,上表探头距混凝土顶面下100mm,中心探头设于底板二分之一高度。

探头与钢筋之间用绝缘胶布隔离。

测温导线另一端的插头依据编号贴上标签,插头在浇筑混凝土前要用塑料胶布包裹好,防止被污染或破坏。

当测温仪接上插头,读取的高值为与中心温度、小值为上表混凝土测温值。

4)、测温点的安装、保护、设置:

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同意的布点布置安装测温点,预埋测温导线引出应高于混凝土面300mm左右、测温导线和探头用胶带固定在钢筋上,插头在浇筑混凝土前要作一次检测,确认测温仪有读数后用塑料布包裹好,

14mm钢筋上涂红油漆标识保护、防止被挪动或破坏。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组数不少于6组,每组埋设两个测温点分别在筏板上表面以下100mm处和筏板中部。

5)、混凝土浇筑时测温点保护: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组织施工技术交底是通过文字、口头向班组交底保护,应注意操作震动棒时,震动棒应离开测温点200mm左右。

4、温度监控

1)、砼浇筑12小时后开始进行测温,龄期1-3天,每隔2小时测温一次,4-7天每4小时测温一次,当砼温度趋于稳定后,停止测温。

测温时间7天,根据温度发展情况最长不超过14天。

测温设专人负责。

每次测试砼中部、表面温度计外部温度,算出温差,若温差超过250C应立即通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采取“内降外保”内部冷凝管通水降温,外部覆盖保温措施降低温差,防止砼因温差过大而开裂。

2)、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每天跟踪测温工作,并在施工前的估算情况进行比较,推断下一时段的温度和应力变化趋势,根据计算结果决定是否调整保温方式和保温层厚度。

3)、测温注意事项

(1)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支撑钢筋是否牢固,测温点标高是否准确,探头、插头是否包严。

(2)使用探头测混凝土入模温度时,不得在流动的混凝土中探测。

探头插入混凝土约3分钟左右后读数,每次使用完毕应将探头擦试干净。

(3)测温仪主机为精密仪表,使用时应小心轻放,严禁碰撞,使用完毕及时关机。

(4)设定混凝土中心与上表温度、混凝土上表与大气温度之差200C为报警值:

①该设计报警值不超过200C、是为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提供一点信息收集调整调度时间。

测温人员应真实、认真记录,当测温接近报警值时必须及时告知项目技术负责人,听从项目技术部门指令。

②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应严密监视混凝土的温升情况,根据温度记录,增减保温材料厚度或层数。

③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上表与大气温度之差双向指标差小于250C是满足规范要求,如发现超温度差时,在砼表面进行浇热水处理。

④是否停止保温、测温。

必须听从项目技术负责人指令,测温人员不得擅自停止测温。

测温记录见下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

(5)、测温导线的选择;测温导线必须与JDC-2建筑电子测温仪相匹配,该导线的终端(探头)是一支热敏电阻、长度按500mm进制,有0.5-3m等各种规格。

统计时应下表数量增加2-3支、作为测量水温及各种材料温度专用。

(6)、资料整理:

在测温后14天内,将整个基础筏板的测温结果书面提出,以存档备查。

底板大体积砼测温纪录表

日期

时间

点号

大气温度℃

表面温度℃

中间温度℃

记录人

第四章施工部署

4.1项目部管理人员部署

项目经理部对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各项工作应作总部署,配备(白班、夜班)两套调度、管理、监督人员,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施工顺序、底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见下表)

底板混凝土施工管理人员安排表

序号

管理岗位

白班值班

夜班值班

1

现场调度总指挥

项目经理:

杨洪伟

项目副经理:

寇小茂

2

施工技术总协调

项目技术负责人:

张正宾

主工长:

严端成

3

安全、质量负责

安全组长:

段志宝

质量组长:

杨海

4

工长

黄永平、程雷

张黎、王伟

5

试验员

张荣奎

缪志恒

6

测温记录

曹娟

李应海

7

标高、轴线测量

黄永平、李伟

张黎、代荣城

8

施工现场用电管理

2人

2人

9

施工机件修理

3人

3人

4.2劳动力部署

施工操作人员采取白、夜班交替24小时作业制。

每班交接班工作提前半小时完成,人不到岗不准换班,并明确接班注意事项,以免交接班过程带来质量隐患。

4.3施工顺序

在各个施工段内有集水井、电梯井的先分层浇筑,然后平行于短边沿长边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纵向以阶梯式浇筑,直至该段底板砼浇筑完成。

 

第五章大体积砼施工

5.1冷凝管施工

5.1.1施工方法:

本栋号采用直径50mm,壁厚2.5mm镀锌钢管作冷凝水管,端头攻丝,并以弯管接头和直管接头连接。

连接时应牢固,并缠好冷胶带防漏水,将冷凝管与钢筋固定牢固以防止混凝土灌注、捣固时影响造成失效。

在冷凝管的进出水口各设置一道阀门,以控制进水的方向和流量。

5.1.2水管冷却的排列方式:

水管冷却的排列方式采用矩形方式,本项目筏板高度为700、900、1500mm,700、900mm厚筏板无需采用冷凝管;1500mm厚筏板按单层单排冷凝管,排布在层间正中位置,水平间距为4m。

预计1、2、3、8栋用管长度约为500m。

排管示意图:

 

5.1.3水管冷却的通水方式:

冷凝管进水必须选派专人负责。

混凝土灌注完毕表面初凝后即开始送进冷却水,保证从进水口进入的水是冷水(常温水),进出水口每8小时交换一次,使得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比较均一,降低温度裂缝出现的可能性。

冷凝进水管停止通水时间为,直至冷凝管出水口的水降至常温后方可停止进冷水。

5.2浇筑方法

5.2.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采用两台台混凝土输送泵车送筑,一台泵车备用。

5.2.2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流程:

验收钢筋→验收模板→清洁操作面→铺浆→浇筑→振捣、摊平→浇筑外墙水平止水缝→压实抹平→养护、测温。

5.2.3灵活有效地调度:

底板混凝土浇筑工程是重点作业项目。

施工时要求各管理部门、各个工种顾全大局,服从调度,保证项目经理部灵活有效地调度全体施工力量,确保混凝土浇筑保质保量连续施工。

5.2.4分层浇筑方法及顺序:

在各个浇筑段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一个斜面、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短边方向平行推移浇筑法(见下图)。

分层浇筑宜于混凝土的振捣,且混凝土的暴露面小,冷量损失小,有利于降低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最高温升。

混凝土分层浇筑示意图

每个浇筑段浇筑混凝土时,各浇筑点(振捣操作手)齐头并进,互相搭接,确保各浇筑带之间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利用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的斜面,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这种自然流淌形成的斜面的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

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停歇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交界面分界处不漏振。

5.2.5混凝土斜面坡度的控制:

每层浇筑厚度要控制在300-400mm,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面的坡度为1:

6左右。

5.2.6混凝土的振捣:

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振捣是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严格按下列操作方法操作。

1、每条作业带、配备3台直径50mm的插入式振捣器,1台在出料口,其余布置在坡中和坡脚。

出料振捣口运用振捣棒把混凝土推向预定位置、促成斜坡,再列阵、呈自下而上全面振捣。

振捣时插棒角度应与混凝土斜面坡度形成90℃、快插慢拔,严格控制振捣棒的移动距离,特别要注意混凝土的新老浇筑面振捣,防止离析和漏振。

2、做到快插:

快插作业是为了防止上层混凝土振动密实后、而下层混凝土内气泡无法排出;慢拔:

是为了能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振动后形成的空间,在慢拔振捣过程中,振动棒应略上下抽动,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气泡排出,插点要均匀,插点之间距离控制在50cm。

采用单一的行列形式、轨迹排列避免漏振,振捣点时间要掌握好,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一般控制在20~30s之间,直至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出现气泡,混凝土不再下沉为止。

3、在振捣时振动棒应离开模版、钢筋20cm左右,不得碰撞钢筋、模板和测温点、预埋件等。

4、在浇筑过程中正确控制间歇时间、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下插5cm,使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更好的结合。

为保证插入精度,在距振捣棒端部40cm处捆绑红色皮筋作为深度标记。

间隔区段浇筑也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可采用多台混凝土输送泵错开浇筑,保证间隔浇筑的混凝土不产生影响。

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2-4小时内,终凝时间为6-8小时为宜。

5、导墙(吊模)的浇筑:

沿底板外围安装钢板止水带的混凝土导墙高出底板300mm,该部位浇筑应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后停歇2小时以后进行,即不能形成冷缝,又要保证模板的混凝土密实,可以采取如下停、浇、二次振捣方法。

1)、停:

在底板浇筑振捣时、吊模内混凝土比底板上平面装高10—15cm,并经适当振捣,底板上吊模下脚冒出的混凝土暂不清理、让底板混凝土沉实;

2)、浇:

停歇2小时以后、观察底板混凝土在初凝前装满导墙(吊模)混凝土,插棒时快插慢拔,再基本找平;

3)、混凝土二次振捣:

吊模内经第一次振捣找平后,再次停歇2小时左右,此时应由专人观察二次振捣的时机,精心操作混凝土的二次振捣。

即:

采用运转着的振动棒以其自身重力逐渐插入混凝土土中振捣,如混凝土仍可恢复塑性的程度,振动棒慢慢拨出时混凝土仍能保持自行闭合、而不会在混凝土中留下孔穴时,这就是二次振捣的最佳时机。

4)、导墙混凝土经第二次振捣后、钢板止水带安装位置应上露1/2、下埋1/2,应及时将导墙上混凝土口清理磨抹平,并将止水带钢板上的水泥浆等清理干净,同时将吊模下脚混凝土清除。

5.3泌水处理

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泌水,采用以下措施:

5.3.1后浇带两侧的模板采用两层钢板网中间夹一层窗纱收口(或采用单层胶合板封模的,每隔10m留500mm*500mm洞口,双层窗纱收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形成的泌水,通过网眼自然流进后浇带。

5.3.2在浇筑最后的阶段,改变浇筑方向,与早些浇筑时的坡面形成积水坑,用潜水泵加软管抽出,潜水泵外罩钢筋笼和钢丝网阻止水泥浆流失。

5.3.3泵送开始时清洗输送管的水及稀湿砂浆应退出几节管道、将稀湿水放至坑外处理。

其余减石砂浆通过转动末端软管均匀分布在浇筑工作面上,防止过厚的砂浆堆积。

5.3.4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混凝土连续浇筑,须掌握3d的天气预报,如有大雨,不得安排混凝土浇筑。

为预防天气突然变化,现场应备有足够的覆盖用塑料布,并清理基坑四周盲沟、集水井和水泵排除雨水。

5.4混凝土表面处理

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表面用铝合金刮尺把混凝土表面的脚印、振捣接搓处凸凹整体刮平,且使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观感及裂缝控制满足要求,应按以下步骤操作:

5.4.1平板振捣器复振:

待混凝土初凝前(以脚踩在混凝土上、脚印深度1-1.5cm时)、再用平板振捣器复振一遍,进行此次复振时,应保证振捣后的混凝土面标高比控制标高稍高5mm。

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时,其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部分边缘,前后位置搭接3~5cm。

在每一个位置上连续振动时问一般保持25~40s,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泛浆为准。

5.4.2抹平控制:

平板振捣器振捣完,混凝土初凝时(以可踩出脚印、但不会下陷为准),用铝合金刮尺把表面刮平。

并用圆盘抹平机和木夯进行抹压,当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再进行一次抹压,使混凝土面层再次充分达到密实,与下部混凝土结合一致,以消除混凝土由初凝到终凝过程中由于收水硬化而产生表面裂缝的最大可能性。

整个抹压应控制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

5.5混凝土测温

(1)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

测温线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

测温线用塑料带罩好,绑扎牢固,不准将测温端头受潮。

测温线位置用保护木框作为标志,便于保温后查找。

(2)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

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

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3)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测一次,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和强度,并经技术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外部温度之差达到25度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5)测温仪器采用JDC-2建筑电子测温仪,仪表需经检验合格,以保证测温及读书的准确性。

5.6混凝土养护

保湿养护是保证混凝土不出现裂缝极为重要的一环,采用塑料薄膜及草席(麻袋)覆盖,大体积砼的保湿养护持续时间不得低于14d。

据统计,大体积混凝土大部分裂缝出现在降温阶段,急剧降温极易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故降温应缓慢进行,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

“内降外保”控制内外温差不超过25℃的同时,应控制表面降温不超过每天2℃。

采用以下方法控制降温速率:

1、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