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探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4745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探究.docx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探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探究.docx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探究

目录

开题报告2

中文摘要4

Abstract5

一、我国的新经济产业现状分析6

(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及其表现6

(二)新经济产业概念6

(三)新经济产业特点7

(四)新经济产业发展规律8

二、新经济产业战略模式现状8

(一)我国新经济产业发展8

(二)我国新经济产业战略中的困局10

三、新经济产业战略改进10

(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更能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11

(二)提高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11

(三)为科学制定和企业家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11

四、结论12

参考文献13

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现实)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1.选题的目的

产业发展战略就是研究产业发展中带全局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或者说,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从产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分析构成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局部、因意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并决定经济全局发展的局部或因素,而相应做出的筹划和决策。

2.选题的意义

通过分析,企业可以理性地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定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为“以己之强,攻敌之短”打下基础。

在网络营销过程中,懂得去定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营销的成功率。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步骤及进度安排

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我国新兴经济产业

第二部分分析我国新兴经济产业战略模式现状

第三部分提出我国新兴经济产业战略模式的发展与改革

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通过广泛的调查和资料阅读,结合当前我国的新经济产业的现状,找到解决我国新经济产业转型的策略。

本文通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从案例着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新经济产业战略转型问题进行全面的论述。

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新经济产业如何转型问题给出可行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3.课题研究步骤及进度安排

2012年12月30日拟定提纲并完成开题报告

2013年1月10日资料收集

2013年2月20日初稿的形成

2013年3月15日二稿的完成及修订

2013年4月10日论文终稿完成

三、本课题的重点、难点,预期结果和成果形式

1.本文的重点是:

我国新兴经济产业战略转型

2.本文的难点是:

我国新兴经济产业战略面临的困难分享

3.预期结果是:

提供我国新兴经济产业战略模式改革的方向

4.成果形式:

以学士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

摘要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也拥有了一大批新经济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

本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抢抓发展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

本文论述了新经济产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经营战略模式问题。

新经济产业制定经营战略的必要性及企业特色化经营战略的几种主要的发展模式的特点,阐述了新经济产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模式,确保企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其次,本文还论述了新经济产业在融资问题上的模式和解决对策;再次,论述了对于新经济产业内控制度的一些思考,为我国新经济产业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经营战略模式的参考。

关键字:

新兴产业;影响因素;转型升级

Abstract

AlongwithChina'smarketeconomyfromplannedeconomytomarketeconomytransition,Chinaalsohasalargenumberofneweconomicindustry.Strategicemergingindustriesisamajortechnologicalbreakthroughanddevelopmentdemandasthefoundation,theoverallandlong-term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playsanimportantleadingleadingrole,ahugeindustrygrowthpotential.Isthistodevelopemergingindustriesofstrategicimportancetospeedupthetransformationofeconomicdevelopmentpatterns,seizethecommandingheightsofdevelopmentimportantbreakthrough.

……

Keyword:

Emergingindustries;Influencingfactors;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

 

一、我国的新经济产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及其表现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不断的向前迈进。

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2500美元,我国已经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沿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不断前进。

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加速时期,进入到了经济发展的持续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中期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正在全面向工业社会转变,产业结构正处于不断调整与升级阶段,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且济经转型模式已形成格局,主要表现为:

1、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已经由单纯追求数量在不断向绿色、人文、环保等过渡。

根据经济发展理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人均GDP从1990年的1644元人民币增长到2010年的24140元人民币,按照目前外汇牌价折算约为3000美元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在当前时期我们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

2008年,我国三大需求消费、投资、外贸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8.7%、48.8%和12.5%。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实际上,国内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可能会更大。

因此,国家已经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正在处理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使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逐步回归到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为主的道路上来。

中国经济发展不能长期依靠投资拉动。

消费跟不上,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就不能顺利循环。

投资增长会造成新的供给,而新的供给要靠新的消费消化掉。

如果没有消费提供支撑,投资就可能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转型

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必须继续稳定外贸、加大国内投资力度。

从2008年的经验来看,加大国内投资力度有效地缓解了危机对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继续扩大国内需求,加大投资力度,合理规划投资方向,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国内消费有巨大的潜力,扩大国内需求有望成为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4、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

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到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现实告诉我们,出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虽然全球经济已经回暖,但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绝对不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权宜之计,只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才能在后危机时代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增,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

(二)新经济产业概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受益于技术革命力量的推动,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总能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的生命力、成长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形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正因为如此,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可以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今后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总体竞争能力。

新兴产业的研究始于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21世纪,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陡然增加,但目前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概念。

有人将其界定为Emergingindustries,指正在产生或将出现的产业,有人则界定为Newindustries,指已经形成了的新产业。

两种界定虽有差异,但综合来说,新兴产业应是处在产业生命周期的形成期(或萌芽期)的新产业部门或行业。

从产业发展理论上讲,资本的获利性是新兴产业出现与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从表现形式上看,技术进步、资源供给和消费需求是新兴产业形成的三大核心要素。

概括地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科研成果、技术发明、知识创意、组织形式聚集吸引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形成的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战略发展具有支柱性和带动性的产业,是指一批具有全新社会形态、全新经济形态、全新技术形态、全新组织形态的产业群或产业集群。

[1]

(三)新经济产业特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将受到市场前景、成长潜力、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等要素影响。

因此,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及产业发展规律。

新兴产业创建初期一般缺乏成熟的产业配套,原材料和零部件短缺且价格高昂,商业模式不成熟,市场开发的难度较大,初始成本较高;企业经营的盈亏点对产量规模有相当高的要求,成长期需扩大生产规模和大规模开发市场,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当大,从技术研发到批量生产需要较长的过程,普通投资难以满足长期需要。

新兴产业由于其核心技术是前瞻性、先导性的,因而产业链长、覆盖面广。

投资一旦成功,其获得的收益将是非常丰厚的,而且投资介入越早,产业的掌控力越强,收益就越高。

当然,这种高回报也就决定了尽管风险很高,但其融资仍具有可行性。

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自身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而且对引导相关产业发展具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引导资金投放、人才集聚、技术研发、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在一个经济系统中,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存在一个产生、成长、成熟、衰退的过程。

当新兴产业经过长时间发展,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下降,市场需求基本饱和时,则将蜕变为传统产业。

而当一种新的革命性技术应用到传统产业中,或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融合,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与消费模式时,传统产业也可能嬗变成新兴产业。

(四)新经济产业发展规律

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产业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新技术产业化和新兴企业不断涌现、成长壮大的过程。

近200年来,重大科学发现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引发产业革命,产业革命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并呈现出速度加快的趋势。

例如,以蒸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近代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用了不到200年;以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用高效能的现代机械体系取代早期粗重机器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仅用了不到100年;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微电子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广泛应用和互联网迅速发展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促进了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新兴产业的长足发展。

2、新经济产业战略模式现状

(一)我国新经济产业发展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

目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是在更早时候产生,因此我国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核心技术上几乎都有“软肋”。

例如,太阳能产业制造能力中国已居世界首位,但核心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仍依赖国外。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中国制造”路径依赖。

我国企业对新兴产业和市场的敏感性和响应速度是值得称道的,产业投资的积极性也很高涨,从全国风电和太阳能制造能力的迅速扩张可见一斑。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企业仍对战略性、前瞻性技术探索和研发持不积极的态度。

这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意义不仅在找到新的“中国制造”机会,而且在于借此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后者更为重要。

新兴技术的商业化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瓶颈。

基于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纳米材料、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查分析发现,新兴技术的商业化难题成为当前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制约因素。

一是大规模产业化技术和市场发展不成熟。

二是产业配套程度不佳。

三是新兴技术关键原材料和元器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

[2]

出现后发优势逆转成为后发劣势现象。

技术创新理论指出:

当技术轨道发生变迁时,先发者由于背负了相对沉重的转换成本包袱而难以及时抓住机会,而后发者的转换成本相对较低甚至为零,可以更快地进入新轨道,进而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赶超。

我国本应可利用这种后发优势,但是我国在一些领域的后发优势发生了逆转,构成新的后发劣势。

中国制造业长期沉淀积累投资、巨大而分层次的市场延长了陈旧产品的寿命,从而造成技术依赖和产业转型刚性。

例如,我国电视机产业在国际同行积极开发平板技术时,由于对原有产品上的生产性投资世界最多,且农村显像管电视机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而漠视平板技术。

这导致我国失去了后发赶超的机会,再次落后。

“三高”叠加有可能断送战略机遇。

高技术壁垒、高设立成本、高转市场风险叠加,严重地阻滞了技术、能力和资源处于相对劣势的我国某些产业的启动、转型和发展。

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科技及创新政策的全面梳理与统计分析发现:

我国产业政策主要作用于创新的供给侧,对需求侧的激励政策非常缺少。

由于支持需求政策的缺失,造成了我国太阳能、风电、LED等产业的销售市场出口依赖。

更为严重的是,出口的产品只能作为部件供应,因而也丧失了企业应用系统的创新能力,反过来当我国自己开始使用时又再次形成了对外来系统的技术依赖。

(二)我国新经济产业战略中的困局

1、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布局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区域布局上,出现了各地方和企业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现象。

课题组根据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实地调研的情况统计,目前我国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业;近80%的地区选择发展节能环保业;约60%的地区选择发展生物育种业;另外有5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

由于缺乏全国的总体区域布局和相应的宏观指导,各地方和企业无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出现了“齐抓共上”的混乱局面。

2、有效启动国内市场需求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市场有效需求的强力拉动。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新产品、新服务的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如在新能源领域,2005年以来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增长十分迅速,而国内的新增装机容量的增长则相对较慢,2011年我国用于太阳能发电的电池板产量已超1200万千瓦,但国内太阳能电站的装机容量仅为220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只占同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16.95%,而这已经是近几年来的最高值。

[3]

造成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相关产品和服务成熟度不够。

如目前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续航里程虽然有1003公里的纪录,但一般在200公里以内,而内燃机汽车加满油后的持续行驶里程一般超过400公里,加之电池昂贵,充电和维护系统目前都不完善,因此很难推广;又如,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代表的云计算服务目前还不够稳定,脱网问题时有发生等。

二是相关产品和服务成本、价格过高。

如风电和太阳能的发电成本超过火电的2~3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相当于同类型内燃机汽车的2~5倍。

三是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如我国仅在6个城市开展了新能源轿车的示范项目,至今尚未形成覆盖全国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电池检测维护系统。

要有效启动国内消费市场,除了价格之外,专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是一个长期而且艰难的过程。

三、新经济产业战略改进

针对我国很多企业严重缺乏创新人才的问题,应提高创新人才的工作待遇,为创新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创新人才的个人发展等提供机遇和平台。

针对相当一部分企业长期从事物质生产,没有科技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应不断进行创新成果的展示,进行创新价值宣传活动。

具体来说可以加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与支持,鼓励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研发机构,形成良性循环,建立造血机制,并从政策上支持、落实企业研发政策性贷款专项资金实施为研发服务的政府采购政策,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使研发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带动我国整体研发投入和能力的提高。

(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更能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使企业的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面临较大的挑战。

调查表明,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强调创新,普遍重视前瞻性、主动性和快速行动,其中,民营企业表现出更强的创新导向。

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经营者普遍重视集成开发、二次开发与独特技术开发,低成本研发较为广泛。

在制度创新方面,企业经营者重视优化产权结构,强调管理制度化和流程规范化。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总体上仍处于以低成本生产要素为基础、以产品出口为主要方式的初级阶段,并暴露出人才短缺、产品不够高端、缺乏品牌与销售渠道等问题。

而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更需要以人才、技术创新和制度规范化为依托,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业绩提升具备坚实的基础。

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要尽快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重视品牌价值的提升,逐步走向产业链的中高端,同时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4]

(二)提高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普遍重视战略管理,对所承担的战略决策责任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大都认为制定战略难,执行战略更难。

中国企业制定战略决策的责任主体为董事长/总经理和董事会;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多为集体决策,民营企业多为个人决策;目前中国企业的战略决策模式多为“命令式”和“愿景式”,员工参与程度不太高。

企业经营者认为,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关键在于优化高管团队的构成,改善经营者的战略思维,完善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

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来说,优化产权与公司治理结构也是改进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途径。

企业经营者认识到,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自我认知能力,提升战略思维能力,重视企业的团队建设,优化企业的战略决策模式,从“个人英雄”时代迈向“企业群英”时代。

(三)为科学制定和企业家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企业经营者呼吁:

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要进一步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为企业家应对转型挑战、把握发展机遇、确立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创造有利条件;全社会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支持企业界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中国企业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5]

四、结论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研究思路。

通过对经济发展方式内涵的分析,对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综合分析随着我国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经济重心将实现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一般制造业到高科技先进制造业的转换,整个社会对从事单纯物质产品生产的劳动者的需求量相对减少,而对人力资本、等知识资本的要求增大。

因此,从长期看,中国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改革现行教育模式,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面对十七大提出的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可谓任重而道远。

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深化社会事业体制全面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等。

这些成为我们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史玉德.建构大郑州商贸城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考[J].经济经纬,1995,(3).

[3]花建.中国文化产业面对加入WTO的战略选择[J]探索与争鸣,2000,(5).

[4]周道华,陶纪坤.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和战略选择[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7).

[5]逯弘秀,杨德军,孟丽娟,王琼.加入WTO之初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理论探讨,2003,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