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总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432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总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总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总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总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总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总报告.docx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总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总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总报告.docx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研究总报告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

无论做什么样的题,无论解题思路如何,结果都要通过计算来落实。

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不同年龄不同学校都对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和渗透。

如:

简单速算、口算、估算等。

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教师忽视。

教师和学生重点都在“重、难点”上,而忽视计算能力的提高。

我校通过近几年来的观察、考查、分析、总结,发现我校低年级的学生在实际的数学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

主要情况包括:

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计算的出错率极高。

常见情况如:

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

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马虎,但通过我的长期观察,情况实际并非如此简单。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决定对“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本课题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经验与理论,以及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研究。

希望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力求建构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能够解决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差的问题,普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课题的界定: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找到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总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具体目标

(1)学生目标

①、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的学习,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②、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2)教师目标

①、面对新课程改革中计算课的困惑,我们要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

不断提高自身对计算课各方面的教学能力,并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②、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计算的负担,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校特色。

三、可供借鉴的理论和经验

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非智力因素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四、研究策略与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论证研究课题的意义、价值,设计课题的实施方案。

2、用多种方法来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课的兴趣爱好的程度。

例如:

设计调查表,让学生评估自身的计算能力。

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小组研究,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1、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并备好每一课。

在数学课堂中要扎实地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2、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

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计算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3、在班级内里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

利用小游戏、竞赛、抢答、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分析论证后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措施:

了解低年级的学生的计算基础,重点分析我们三年级的学生计算出错的情况。

(一)、将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问卷方式进行摸底(附问卷)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

全面了解三年级学生对计算掌握情况。

对回收学生问卷的逐项统计中,得出学生常见的计算错误有以下几种类型:

1、误认

误认是由于看错或认错而出现的错误。

这类错误属于计算前感知性的错误,在我们三年级学生计算过程中常见。

2、误写

误写是本来计算正确,在写答案结果时出现的笔误。

这类错误属于计算后抄写的错误,在我们三年级学生计算过程也比较常见。

典型的是计算过程正确,而答案抄写错误。

还有一部分学生往往在草稿本上计算正确,但当抄到作题纸上时却出现错误。

3、误算

误算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这种错误包括算理不清、法则不熟、口算有误等。

(二)、分析各种错误原因,了解和认识不同类型的错误,对于我们分析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十分有益的。

就我们三年级二班全班学生的计算错误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班级普遍存在的;一类是个别学生的错误。

练习结束后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分类记录。

对第一类错误全班讲评,对第二类错误面对面分析。

分析个别学生的错误发现: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误认、误写两种类型的错误属于心理因素所致,误算是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原因。

据统计,属于心理因素造成的错误,在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中约占60%左右,而属于知识技能方面的错误仅占40%左右。

具体分析一下,产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知识技能方面

(1)、基础知识不扎实

(2)、算理不明

(3)、基本口算不熟练

2、计算习惯方面

(1)、心不在焉

(2)、操作程序混乱

(3)、书写潦草

(4)、缺乏检查、验算的习惯

3、心理因素方面

(1)、思维定势干扰

(2)、注意力不稳定

(3)、情感比较脆弱

基于以上学生的多种错误原因,我们课题组经研究后采取以下措施:

1.知识技能方面

加强基础性训练,口算能力的引导与重视算理与算法的指导相结合。

《新课标》中指出: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因此,我们首先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循序渐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具体做法是:

学生每人先准备一本口算本。

课上,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每天拿出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

训练时,作为三年级数学计算学习来说,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学生年龄的增大,知识层次的加深,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既要坚持有意识的训练,又要逐步过渡,由有意识变为无意识,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让全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收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课后,每天让学生同学之间或由家长给学生出10道口算题进行练习。

持续2~3个月,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就能基本解决,也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另外还要注重理解算理。

《新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

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

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

2.计算习惯方面

(1)、培养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智能的最集中体现。

只有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兴奋、最活跃的状态,数学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单纯的做计算题,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为了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在平日练习中,我们经常进行计算题竞赛,有时还穿插一些学生常错、易混淆的练习题进行听算和看算训练。

这种紧张有序的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一方面,采用多种训练手段,像口算、笔算和利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了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

另一方面,计算训练中,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如:

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通过这些练习,有意识的让他们比谁的准确率高、比谁的速度快。

学生你追我赶,劲头十足,增强了竞赛意识,对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得以准确、迅速进行的有效保证。

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包括:

①认真看数的习惯。

做题时,让学生认真看清数字,特别是0、8、6这几个数字,学生最容易看错。

另外,对于一步计算的算式,要求学生看一眼就能记住,不能看一个数写一个数,集中精力,养成认真看数的习惯。

②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认真,可减少因书写不规范而产生的错觉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所以,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家庭作业,我们都要求学生书写规范,特别是0和8、0和6的收笔,让学生不能草率;长期训练,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③认真审题的习惯。

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

因此,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

例如,让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弄懂运算顺序;这些都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④仔细计算的习惯。

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许多时候不是由于不会计算,而是由于计算不仔细,例如:

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训练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⑤算后演算的习惯。

每次计算结束后,让在学生确定所列算式和运算符号无错误的情况下,再对计算结果进行重新演算和验证,既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又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3、心理因素方面

对三年级学生计算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回收学生问卷的逐项统计中,得出以下几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对学生调查你做题时注意力集中吗?

得以下统计数据:

很集中  38%

容易受干扰42%

不能集中注意力  20%

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做题容易受环境干扰,一些外在因素往往会影响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做题时常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

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外,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往往自责地说自己粗心。

粗心除了由不良学习习惯所造成外,大多是感知、思维、记忆等心理上的原因引起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模糊。

学生计算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

他们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

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时,常常把36写成63。

(2)、注意力失调。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注意范围不够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常常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

(3)、思维定势。

在计算方面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干扰新的计算法则的掌握。

例如在小数加减时,开始总有些学生不把小数点对齐,仍把小数的末尾对齐,原因是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使结果出现错误。

(4)、经验干扰。

(5)、情感脆弱。

计算时,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