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国际城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3949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国际城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XX国际城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XX国际城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XX国际城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XX国际城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国际城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docx

《XX国际城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国际城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国际城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docx

XX国际城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

 

XX国际城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号住宅楼)

 

XXXXX公司

2016年7月

 

XX国际城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号住宅楼)

 

审定:

审核:

工程负责:

编写:

XXXXX公司

2016年7月

 

 

1概述

受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XXXXX公司承担了XX国际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本次勘察为10~17号住宅楼勘察报告。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阶段。

1.1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建筑位于XX市XXX镇刘庄以东,拟建XX路以西,XX以北。

具体位置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8号住宅楼基本信息见下表:

楼号

层数

地下室(层)

高度

基础

形式

10

5

1

16

未定

11

15

1

50

未定

12

15

1

50

未定

13

5

1

16

未定

14

5

1

16

未定

15

20

1

60

未定

16

20

1

60

未定

17

20

1

60

未定

1.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1.1条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72-2017)第3.0.2条对本次勘察进行分级:

拟建多层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次要工程);拟建高层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一般工程),场地复杂程度为一级(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综合判定,本次勘察的勘察等级为甲级。

1.3执行的规范、规程、标准

1)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XX国际城总平面图》。

2)国家标准

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⑶《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⑷《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⑸《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⑹《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⑺《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

⑻《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3)地方及行业标准

⑴《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⑵《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⑶《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⑷《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72-2017);

⑸《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

98);

⑺《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13(J)133-2012)。

1.4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

勘察目的:

查明场地各土层的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

本次勘察,甲方未提供任务书,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72-20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等有关规程规范的规定,本次勘察主要解决以下岩土工程问题:

本次勘察技术要求如下:

⑴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划分抗震有利、不利地段;

⑵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⑶查明暗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⑷提供建筑场地类别,抗震设计有关参数等;

⑸查明有无膨胀土层,并提供膨胀势及处理建议;

⑹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⑺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⑻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⑼提供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形式、持力层、边坡支护方案及所需相应参数,提出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⑽提供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和支护所需的参数;

⑾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5勘察工作布置及勘察方法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经甲方批准的钻孔平面图要求,本次勘察勘探点沿建筑物周边、角点布置,共布置钻孔64个,钻孔深度为15.00~30.00m。

勘察过程中,由于发现场地内岩溶发育,根据甲方要求,对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的区域及物探测试发现的低阻区进行了补充勘察,补充勘察共勘探孔(鉴别孔)93个,孔深11.00~38.00m。

本次采用钻孔勘探方法。

钻孔使用北京探矿机械厂生产的XY-1型钻机,采用回转钻进,钻孔开孔直径不小于130mm,终孔直径不小于75mm。

取土样采用重锤少击法(薄壁取土器)。

原位测试方法采用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单孔波速测试、声波测井。

1.6勘察实施情况

本次勘察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情况如下:

1)外业工作量

外业工作于2016年1月2日~6月10日完成共完成如下工作量:

⑴勘探点施放157个;

⑵钻孔157个,总深度为3419.60m;

⑶取原状土样75件,取岩样53组;

⑸动力触探16.53m;

⑷波速测试:

8个钻孔,共20.0m;

⑸声波测井:

2个钻孔,共54.2m。

2)室内土工试验工作量

工作量如下:

⑴土常规:

66组;

⑵简常规:

9组;

⑶直接剪切试验:

14项;

⑷颗分(比重计):

1项;

⑸颗分(筛分):

1项;

⑹渗透系数:

4项;

⑺土的自由膨胀率:

66项;

⑻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饱和):

33组;

⑼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天然):

18组;

⑽岩石点荷载试验:

40块。

1.7参加人员

野外勘探工作由XXX等负责完成,勘探点施放由XXX负责完成,土工试验由XXX负责完成。

参加本工程的技术人员有XXX等。

1.8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本工程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系统为西安80坐标系。

各勘探点高程及坐标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高程引测点由甲方提供,该点位于场地西北侧的中山路上,该点坐标(X=;Y=),标高为m,各点高程均由此引测。

勘探点施放是以甲方提供的本场地建筑红线角点坐标为基准点施放的,基准点坐标分别为XXX。

2)土的名称及塑性状态是根据野外观察及室内试验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综合确定的。

3)岩石的定名、完整性及风化程度等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确定的。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XX市XXX镇刘庄以东,拟建中山路以西,南王街以北。

区域地貌上看位于XXX交汇处。

场地内地面标高最大值106.71m,最小值99.34m,地表相对高差7.37m,地形略有起伏。

2.2地层岩性及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简述

拟建场地地层在38.00m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由黏土、杂填土、素填土、强风化石灰岩、中等风化石灰岩、微风化石灰岩等组成。

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2.2.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杂填土(地层编号①1):

杂色,以黏土为主,含块石及建筑垃圾,土质不均匀,稍湿,松散~密实。

动力触探试验击数(修正后)为5.0~59.0击,平均42.4击。

层厚0.30~7.0m,平均层厚2.59m。

层底高程94.82~105.20m。

该层内局部见孤石,浅灰色,母岩为石灰岩。

厚度:

1.20~2.90m。

场区分布较普遍。

素填土(地层编号①2):

杂色,以黏性土及碎石为主,土质不均匀,稍湿,密实。

动力触探试验击数(修正后)为25.3~55.7击,平均42.4击。

层厚:

0.20~9.40m,平均层厚:

1.62m,层底标高:

83.77~104.83m。

该层内局部见孤石,浅灰色,母岩为石灰岩。

厚度:

0.30~2.30m。

场区内普遍分布。

2.2.2第四系冰水沉积层(Q4fgl)

黏土(地层编号①3):

黄褐色~灰绿色,土质不均匀,见铁锰质结核,土中裂隙发育,方向不规则,可见擦痕,其间充填灰白色黏土。

可塑~坚硬,膨胀潜势为弱~中。

压缩系数a1-2为0.05~0.71MPa-1,平均为0.23MPa-1,属低~高压缩性地基土。

层厚:

0.60~22.80m,平均层厚:

8.15m,层底标高:

71.32~101.60m。

该层于1#~6#楼分布较普遍。

2.2.3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OM)

强风化石灰岩(地层编号②):

灰色、浅灰色,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份显著变化,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见铁质浸染及溶蚀现象,岩芯破碎,呈碎块状。

点荷载强度指数平均值为Is(50)=2.82,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换算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fr=49.65MPa,属较坚硬岩。

层厚:

0.20~6.00m,平均层厚:

1.79m,层底标高:

93.70~102.20m。

场区分布较普遍。

中等风化石灰岩(地层编号③):

灰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巨厚层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

结构部分破坏,节理面可见方解石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

结合面张开度1mm~3mm,钙质胶结,结构面平直,结合程度一般,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见铁质浸染及串珠状溶蚀现象。

局部见溶洞发育。

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fr=70.86MPa,属坚硬岩。

层厚:

0.20~15.80m,平均层厚:

4.45m,层底标高:

70.92~103.90m。

场区普遍分布。

微风化石灰岩(地层编号④):

灰色、青灰色,隐晶质结构,巨厚层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

结构基本未变化,少量风化裂隙,结合面张开度小于1mm,钙质胶结,结构面粗糙,结合程度好,节理裂隙不发育。

局部见溶洞发育。

岩芯完整,呈长柱状。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fr=85.76MPa,属坚硬岩。

揭露层厚:

0.40~28.00m,平均揭露层厚:

8.46m,孔底标高:

63.32~96.35m。

场区普遍分布。

该层未揭穿。

以上各层土的厚度、空间分布和物理学指标,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2.3水文地质概况及地下水

本次勘察在38.00m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到地下水,参考XX市水文地质资料,本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降水量680毫米。

本地区地下水呈常年下降趋势,超量开采地下水是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缺水状况未能根本改变之前,这一趋势仍将延续;场地周边无河流、湖泊等天然水体,东侧约800米为XX渠,渠底硬化及防渗措施良好,因此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4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本次勘察对地下埋藏物情况进行调查,所有钻孔中均未发现浜沟、墓穴等。

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主要为孤石,浅灰色,母岩为石灰岩。

厚度:

0.30~2.90m,标高:

77.32~104.13m。

场地内见于XXX钻孔。

2.5岩溶

拟建场地处于岩溶地区,根据场地钻探揭示,场地的石灰岩中等风化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大,岩芯溶蚀孔洞发育,钻探揭露场地发育的溶洞及裂隙分布及填充情况详见附表:

XXX。

3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3.1水、土腐蚀性评价

场地地下水埋深在38.00m以下,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经调查了解,勘察场地原为荒地,后作为XX渠的堆土场,场地四周为农田及果园,无工厂等污染源,场地土没有受到污染,场地土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

3.2场地类别及地震设计参数

3.2.1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本次揭露地层情况、波速试验及土工试验结果,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4条,第4.1.5条,16个波速测试孔覆盖层以上的等效剪切波速为166m/s~267m/s(详见剪切波速测试成果表)。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6条判定,各建筑物建筑场地类别见下表:

楼号

覆盖层厚度

等效剪切波速

场地类别

1#

10.0

248

2#

2.1

179

1.0

175

7.0

140

3#

3.6

267

5.6

149

4#

1.0

150

17.8

250

5#

11.0

212

6#

0.8

186

3.0

150

7#

1.0

172

0.8

180

3.1

150

8#

0.7

166

3.3

150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1条判定,该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3.2.2地震设计参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的规定,勘察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

3.3岩体工程评价

根据对拟建场地中等风化石灰岩岩芯进行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资料和相关标准,对场区岩石的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进行评价。

3.3.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

根据钻探揭露及室内试验,强风化岩芯样室内实测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平均值为Is(50)=2.82,换算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fr=49.65MPa,30

3.3.2岩体完整程度分类

(1)定性评价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表A.0.2,结合场区岩石结构特征的描述,场区岩体完整程度分级如表3.3.2-1所示:

表3.3.2-1场区岩体完整程度定性分类一览表

岩性名称

风化程度

完整性分类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

主要结构面类型

相应结构类型

组数

平均间距(m)

石灰岩

强风化

极破碎

无序

/

结合差

裂隙面

散体状和碎裂结构

中等风化

较完整~完整

1~3

0.6~1.2

结合一般

裂隙面

巨厚层状

微风化

较完整~完整

1~2

1.0~1.5

结合好

裂隙面

巨厚层状

(2)定量评价

根据X及XX两钻孔声波测试结果及室内岩石纵波测试结果,求得岩体完整性系数Kv,并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表3.3.4判断岩体完整性:

根据各声波测井孔的地质分层,对全部声波测井数据进行分层统计,根据每种岩体不同完整程度段占总测试长度的比例(不计溶洞),总体评价岩体的完整性,统计结果见表3.3.2-1。

表3.3.2-2岩体完整程度统计表

地层

孔号

测试长度(m)

极破碎段长度(m)

破碎段长度(m)

较破碎段长度(m)

较完整段长度(m)

完整段长度(m)

中等风化石灰岩

?

2.6

-

-

-

2.6

-

?

1

-

-

-

-

1

?

1.2

-

-

-

-

1.2

长度小计/占总测试长度比例

4.80/100%

0.00/0.00%

0.00/0.00%

0.00/0.00%

2.60/54.17%

2.20/45.83%

微风化石灰岩

?

0.6

-

-

0.6

-

-

?

1.8

-

-

-

-

1.8

?

5.4

-

-

-

5.4

-

?

1.6

-

-

-

-

1.6

?

7.2

-

-

-

7.2

-

?

3.2

-

-

-

-

3.2

?

4.6

 

 

 

4.6

 

?

3.2

 

 

 

3.2

 

?

4

 

 

 

 

4

?

2.8

 

 

 

2.8

 

?

7.2

 

 

 

 

7.2

长度小计/占总测试长度比例

41.60/100%

0.00/0.00%

0.00/0.00%

0.60/1.44%

23.20/55.77%

17.80/42.79%

根据各钻孔声波测井数据统计可知,中等风化石灰岩完整程度主要为较完整和完整,测试长度所占比例为54.17%、45.83.48%;微风化石灰岩完整程度主要为较完整及完整,测试长度所占比例为55.77%、42.79%,局部为较破碎,测试长度所占比例为1.44%。

总体而言,中等风化石灰岩(地层编号③)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完整,微风化石灰岩(地层编号④)完整程度主要为较完整~完整。

3.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对场区岩体基本质量分级按照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

(1)定性评价分级

根据前述3.3.1和3.3.2两节中对岩体坚硬程度和完整程度的划分,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表3.2.2-3条对场区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如下:

表8.5-1场区岩体基本质量定性分级表

岩性名称

风化程度

坚硬程度

完整性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石灰岩

强风化

较坚硬岩

极破碎

中等风化

坚硬岩

完整~较完整

Ⅰ~Ⅱ

微风化

坚硬岩

完整~较完整

Ⅰ~Ⅱ

(2)定量评价分级

根据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值进行定量分级,利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第4.2.2条进行计算BQ值,公式如下:

………………………………………(4.2.2)

式中:

BQ――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Rc――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Kv――岩体完整性指数,根据钻孔声波测井数据进行统计获得。

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带入计算BQ值;

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Rc+0.4和Rc带入计算BQ值。

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表4.1.1,厂区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如下:

表8.5-2厂区岩体基本质量分级表

岩性名称

风化程度

Rc(MPa)

标准值

Kv

BQ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石灰岩

中等风化

67.69

0.59~0.82

451~508

微风化

80.00

0.65~1.00

503~590

Ⅰ~Ⅱ

综上所述,场区强风化石灰岩基本质量级别为Ⅴ级,中等风化石灰岩的的基本质量级别为Ⅱ级,微风化石灰岩的基本质量等级为Ⅰ~Ⅱ级。

3.4岩溶评价

由于补充勘察钻孔集中于发现溶洞的详勘钻孔及物探低阻区周围,不具有代表性。

故仅对详勘钻孔见洞情况进行统计:

1)详勘钻孔总计64个,发现溶洞钻孔28个,本场地钻孔见洞隙率为44.4%,线岩溶率为3.58%,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6.2条判断,拟建场地岩溶发育程度为强发育。

2)本场地溶洞多为垂直发育,少部分水平发育,溶洞间连通性较差。

且地下水埋藏较深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利于岩溶继续发育

3)绝大部分溶洞内部部分全充填或半充填黏性土及碎石、个别溶洞为空洞。

溶洞洞高:

0.20~5.90m,洞底标高:

68.12~103.15m,场区分布较普遍。

各钻孔溶洞情况详见附表13,溶洞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4)根据对溶洞内填充黏土取样结果,填充土为黏土,坚硬。

压缩系数a1-2为0.04~0.15MPa-1,平均为0.10MPa-1,属低~中压缩性土。

基础开挖时,表层溶洞宜进行处理;深层溶洞如果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6.6条要求的条件,可不考虑岩溶影响,否则,对主要受力层范围内的溶洞,应进行洞体稳定性分析。

对地基稳定性有影响的溶洞洞隙:

对较小的洞隙,可采用镶补、嵌塞与跨越等方法处理;对较大的洞隙,可采取梁、板、拱结构跨越及桩基础穿越等措施进行处理。

3.5地基土膨胀性评价

根据现场判别,本场地①1层黏土为膨胀性土,本次选取了66件有膨胀性的试样进行了自由膨胀率试验,试验表明①1层黏土膨胀潜势为弱~中。

表3.5-1自由膨胀率试验汇总表

钻孔

编号

取土

深度

土名

自由膨

胀率(%)

膨胀潜势

钻孔

编号

取土

深度

土名

自由膨

胀率(%)

膨胀潜势

1.0-1.2

黏土

73

13-13.2

粉质黏土

55

2.0-2.2

黏土

80

15-15.2

粉质黏土

50

3.8-4.0

黏土

56

17-17.2

粉质黏土

72

3.0-3.2

粉质黏土

62

19-19.2

黏土

68

4.0-4.2

粉砂

9

--

1-1.2

粉质黏土

44

5.0-5.2

粉土

39

--

2-2.2

粉质黏土

38

--

7.0-7.2

黏土

72

3-3.2

粉质黏土

50

9.0-9.2

黏土

75

4-4.2

黏土

50

11.0-11.2

黏土

68

5-5.2

粉质黏土

30

--

13.0-13.2

黏土

74

7-7.2

粉质黏土

49

15.0-15.2

粉质黏土

49

9-9.2

黏土

40

1.8-2.0

粉质黏土

53

11-11.2

黏土

70

2.8-3.0

黏土

82

13-13.2

粉质黏土

59

3.8-4.0

黏土

76

15-15.2

粉质黏土

28

--

5.8-6.0

粉质黏土

65

17-17.2

黏土

48

7.8-8.0

粉质黏土

47

19-19.2

黏土

54

2.0-2.2

黏土

72

21-21.2

粉质黏土

49

4.8-5.0

黏土

59

25-25.2

粉质黏土

25

--

3.0-3.2

黏土

77

27-27.2

黏土

51

4.0-4.2

粉质黏土

70

29-29.2

黏土

44

5.0-5.2

粉质黏土

56

2-2.2

黏土

55

6.0-6.2

黏土

76

4-4.2

黏土

73

0.7

粉质黏土

64

2-2.2

粉质黏土

58

0.8

粉质黏土

49

4-4.2

粉质黏土

60

0.8

粉质黏土

59

1-1.2

粉质黏土

66

1-1.2

粉质黏土

62

2-2.2

黏土

64

2-2.2

粉质黏土

60

3-3.2

粉质黏土

32

--

3-3.2

黏土

62

4-4.2

黏土

52

4-4.2

粉质黏土

61

5-5.2

粉质黏土

57

5-5.2

粉质黏土

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