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806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构建人:

耿峰飞

高一地理

审核人: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和非天体的区别:

地球大气层以外,可以独立运转。

2,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总星系中的银河系的太阳系。

由里到外的第三颗行星。

3,总星系使已观测到的宇宙,银河系以外的是河外星系。

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有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行星运动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5,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处在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有液态水。

第1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释放能量的现象叫做太阳辐射能;能量来源是太阳的核聚变。

2,地球获得太阳辐射能的规律:

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受地形和气象的影响出现改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多。

四川盆地的盆地地形使空气和污染物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少。

3,太阳大气圈层太阳活动

色球耀斑

光球黑子

活动周期为11年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电磁液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学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高能带电粒予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极光

 

1,时差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早,经度相差一度时间相差4分,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计算公式:

某地时间+两地经度差*4

东加西减

已知甲地115°E,时间为8时,此时乙地为160°E,求乙地地方时

8时+(160-115)✖4➗60

=8时+3小时

=11时乙地地方时为3时

 

8,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

计算90°---两地纬度差

两地纬度差同纬度相减,同纬度相加

如甲地25°N,太阳直射20°N,求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90°➖(25°➖20°)=85°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2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恒星日:

以恒星为参考,是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

时间为23时56分4秒

3,角速度:

除极点外地球各处角速度相同。

4,线速度:

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昼夜交替

产生原因: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

向着太阳的是白天,背着太阳的是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

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在回到北回归线的周期。

6,地转偏向力:

沿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7,昼夜交替

产生原因:

由王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回一时间太阳只能照射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阻的当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唇线(圈)晨昏线(圈)。

特点: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

 

9,四季更替和五带

成因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年太阳辐射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

五带: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1,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主要来自对的研究,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

纵波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固液体均可传播,横波的特点是传播速度慢,只在固体传播。

2,

 

4,岩石圈:

0到80㎞,软流层80—400㎞。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生物圈,水圈,大气圈

 

据图填空ABC。

D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的热量来源,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晴天昼夜温差大于阴天:

阴天时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温度低,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大气保温作用明显,温度高,昼夜温差大。

2,热力环流

特点

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同

垂直方向,高度越大,气压越低,温度越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流向低压

上升: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易形成阴雨天气

下降:

空气堆积下降,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易形成晴天。

同一高度上,高低压中心凸高凹低

3,风

 

风的动力来源: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的风向和等压线平行或重合,近地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4,其他

海陆风

 

山谷风

 

城市风

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

1,三圈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二分日时,赤道在赤道低气压带中间,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夏至时,气压带风带移动到最北,冬至时,气压带风带移动到最南。

3,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

风向

西北

东南

东北

西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移动

寒冷

干燥

温和

湿润

炎热干燥

炎热

多雨

分布

我国东部

南亚

5,全球气候分布

 

以温定带(最低气温)

大于15℃为热带大于0℃为亚热带

大于-15℃为温带小于-15℃为寒带

以雨定型

雨热同期季风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降水均匀雨林气候

海洋性气候

东亚季风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

(1)热带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热带雨

林气候

热爱草

原气候

热带季

风气候

热带沙

漠气候

(2)亚热带和温带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亚热带

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3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1,冷锋暖锋的主要特征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锋面剖面

示意图

气团位置

锋面坡度

锋面符号

降水区位置

气压,气温

变化

天气变化

我国典型的

锋面天气

2,

 

冷锋暖锋同时出现在低压气旋的低压槽上,左为冷锋,右为暖锋。

冷锋雨在后,暖锋雨在前。

3,气旋是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阴雨天气,反气旋是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形成晴天。

运动方向,高压指向低压,按照地转偏向力运动。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暖

原因:

人类大规模使用矿物燃料,二氧化碳排放过多。

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

实质:

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保温效果加强。

危害:

两极冰川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全球变暖,积温增加,有利于高纬地区的农业生产,同时加剧非洲的旱情

防治:

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保护森林,植树种草;尽可能的使用公共交通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3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2,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液态。

固态存在和相互转化。

地球上的水,海洋水是主体,淡水是冰川为主体。

3,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海洋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环节:

下渗,地下径流,蒸腾

4,河流补给类型

雨水补给集中在夏秋两季水量大

季节性冰雪融水春季我国东北

永久性冰雪融水夏季西北地区,冬季断流

地下水补给全年,水量较小

湖泊,水库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削弱洪峰和提高枯水期的水量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人类容易利用的水资源:

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分布格局:

空间上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原因:

我国盛行季风气候,夏季风为东南风,沿海吹向陆地。

富含水汽。

3,如何持续利用水资源

开源措施包括: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

加强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调节;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节流措施包括: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污水处理。

注意:

缺水问题实质上是可利用的水资源不足。

新疆将水少,但是水资源匮乏的是华北平原,珠三角缺水是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

 

大规模的海水流动

1,洋流: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暖流:

从水温高流向水温低。

寒流:

从水温低流向水温高。

3,洋流的类型:

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4,洋流的影响

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对渔场影响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

寒暖流交汇,使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水障,鱼群集中

秘鲁渔场:

受离岸东南信风,深层海水上涌,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对航行影响顺流航行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

北极地区洋流携带冰山南下,影响航运。

对污染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但使污染范围扩大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5,内力作用能量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水平褶皱山

垂直断块山

变质作用高温高压

岩浆活动

6,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

风化

侵蚀风蚀蘑菇,冰川侵蚀角峰

搬运

堆积

3,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浆岩:

侵入性岩浆岩花岗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多孔)

沉积岩(化石)变质岩(宝石)

石灰岩大理岩

页岩板岩

砂岩石英岩

石灰岩容易受流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我国云贵高原)如桂林山水,溶洞,石林。

地下河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

溯源侵蚀(瀑布后移)使河道变长。

下蚀(长江三峡)使河道加深。

发生在山区,形成V型谷。

侧蚀使河道加宽,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为槽型U型。

2,河流堆积地貌

山前冲积扇:

大颗粒物在山口堆积,小颗粒物在冲积扇边缘沉积。

河漫滩

三角洲:

入海口,河道平缓,海水顶托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河水偏转的地方河流流速快,河道深,适合建设港口。

反之水流慢,泥沙容易堆积,河道变浅,使沙岛与河岸连接

7,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的冲积平原,士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1)河流上游选择A地:

河流上游海拔较高,平坦地形较少,选择河谷地区取水方便,河流下游选择B地,河流中下游海拔较低,选择沿河高地可以避免洪水

(2)B地发展为城市:

两河交汇处,人流物流在此聚集和中转;河流为城市替工充足的水源;周围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农耕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1,褶皱山背斜岩层为中间老,两边新向斜岩层为中间新,两边老

 

背斜谷顶部受到张力,岩石破碎,侵蚀为谷

向斜山槽部受挤压,岩石坚固,不易侵蚀

修建隧道选择背斜,背斜呈拱形,保证工程安全,且不易积水

背斜构造找天然气和石油,向斜构造找水。

2,板块构造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板块张裂陆地东非大裂谷

海洋大西洋海岭

板块挤压陆地挤压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陆地海洋板块挤压

陆地海岸山科迪勒拉山系

海洋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8,断块山

断层上升断块山:

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低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9,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优先选择难度小,造价低的公路

线路选址:

地势缓和的山间盆地或河谷地带,与等高线平行

延申特点:

迂回前进

注意:

平原修建高桥是为了减少侵占耕地如高铁线路;平原弯曲,连接更多的居民点,促进人员物资流动,促进经济发展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整体性

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

大气,水,岩石,土壤,地形,生物。

具有: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一个自然地理因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2,差异性

陆地自然带:

不同的气候类型影响下形成的。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以热量为基础。

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越来越少。

热量也越来越少。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以降水量为基础,自然景观由森林,草原,荒漠的转变

山地垂直地域分布规律

随着海拔的增加,温度降低,水热差异越来越大引起自然带的变化。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来越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