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阅读名著时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在词句段的运用中,能够掌握仿写的写作能力。
3.情感与价值
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名著时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
【教学难点】
在词句段的运用中,能够掌握仿写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课,通过学习我们产生了阅读名著的兴趣,也学会了写作品梗概。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看看谁能发现文字运用的内在美。
(课件出示教学内容)
二、交流平台
1.师:
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著名的人物?
还记得他们是谁吗?
他们出自于哪部文学名著?
2.学生汇报。
3.大家喜欢读这些名著吗?
这些名著中有你们喜欢的人物吗?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走近名著中的人物,一起来评价他们。
4.学生交流汇报。
5.在小组中互相讲一讲自己所读的名著中所喜欢的人物及他们的事例,喜欢同一人物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把自己选择的事例说一说,互相启发,再调整一下自己的思路,把自己的独特的认识讲出来。
6.指名汇报。
对于学生在汇报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同学要及时指出来并加以纠正。
三、教师小结
师:
表述的人物必须是自己喜欢的,人物的事例必须最能表现人物的特点,表述自己对人物的看法是重点,不能过于详细地叙述事例,而是要提取事例。
四、布置习作
根据写作提纲及交流的材料进行习作书写,重点书写自己对人物的看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二)再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
(三)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课件出示教学内容)
二、日积月累
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告诫人们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而应该用心。
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
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好赖,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三、布置作业
积累好词好句。
练习仿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学生之前做了预习,学起来更有自信了。
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并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这对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有着很好的作用。
[不足之处] “日积月累”部分的理解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时间,只是老师用口述的形式简单地说给大家,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理解,以至于在背诵时死记硬背,感到困难。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
材料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材料三:
《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成员代表刘西拉和陈陈夫妇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对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的留学夫妻。
主持人撒贝宁说,中国建造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从当年这些前辈开始的,有一句话能把这些老先生们的故事说透,那就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材料四:
从2003年至今,神秘的太空留下来十一位中国航天人的身影,而他们的队友邓清明却多次以极微弱的分差落选,与飞天失之交臂。
五十二岁的邓凊明甘愿做筑梦九天的基石,他说,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作为航天员不管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我们的本分。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实干奉献与淡泊名利
淡泊是寒冬时节傲然开放的梅花,坚守着自己洁雅的操守,放弃了大红大紫的追逐;淡泊是暖春三月奋然抽芽的小草,坚守着自己平淡的品格,远离了高大雄伟的追求;淡泊是金秋时节独握锄头的陶潜,坚守着自己质朴的心灵,抛弃了污浊官场的屈膝。
淡泊可以使一个人的素质得到提升,灵魂得到净化。
一颗远离扰扰凡尘的心。
可以感悟出世间的美好。
诸葛亮寄居于南,品读诗书,感受自然,终成一代名仕;雷锋寄心于平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终成时代楷模;沈浩托心于小岗村,一心为民,排忧解难,终成时代先锋。
假如诸葛亮一心追求权贵,一心想拥有高官厚禄,他又怎么会领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假如雷锋想成为“一品高官”,放弃行善,他又怎么会成为人人效仿的模范?
假如沈浩渴望金钱利益,总是追逐着最高的官职,他又怎么会赢得一方乡亲的爱戴和尊敬?
只有将自己的心灵回归平静,才可能会成为“一品百姓”。
淡泊可以培育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一个人的宁静,可以使一群人致远。
吴孟超沉心于肝脏研究之中,以医德治愈了一位位病人,社会上也逐渐有了一种“医德为先”的治病潮流;白方礼投身于慈善事业之中,以爱心帮助了一位位学子,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白方礼老人的善举。
只有不断立足于平凡大众的生活中,吴孟超才会赢得人们的赞誉,人们也才会以其为自己行事的榜样。
只有不断奉献自己爱心,追求一种平淡的生活,白方礼才会成为后人心中的人杰,社会上才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白方礼。
淡泊可以帮助一个国家的繁荣强大。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
”真正的贤人是不会计较得失的,因为他们一心投身于事业之中;而小人是百害无一利的。
因为他们只会追名逐利。
钱学森放弃美国的高薪,毅然回国,投身于科技研制之中,终使中国国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没有像钱学森这样于淡泊中明志的贤臣,又怎么会换得祖国的迅速崛起?
正因为祖国中少了一些汲汲于名利,只为做高官的小人,祖国才会不断发展,不断繁荣。
梅花凌寒独自开,让人们记住了它的淡泊;小草一生默默无闻奉献,让人们记住了它的宁静;陶潜性本爱丘山,让人们记住了他的高远,他们虽然没有很高的官职,也不是“一品大员”,但他们是一位位光彩照人,彪炳史册的“一品百姓”!
将心归于平静之中,这样才会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才会成为“一品百姓”。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本题是由多则材料组合而成的,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多则材料的契合点。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
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审题】
本题有四则材料,材料一引用《道德经》中的语句,指出真正的力量是不会张扬的。
材料二引用诸葛亮《诫子书》指出:
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才能致远。
材料三举例归国博士“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材料四举例航天人邓清明甘做“备份”,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
三则材料综合起来,就是要“扎扎实实做事,默默无闻做人”,也就是要做实事,还有淡泊名利。
立意角度:
(1)实干奉献,淡泊名利;
(2)辩证思考:
实干奉献和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
素材准备:
1、丘吉尔
在“二战”战火中出任首相的丘吉尔,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由于他力主抵抗以及与苏美两国的有效合作,大大地加快了法西斯的覆灭,为和平赢得了时间。
然而,战争结束不久,在1945年的英国大选中,保守党大败,丘吉尔也落选了。
为了安抚这位前首相,英国女王决定授予他一枚巴思勋章。
丘吉尔感慨万分地说:
“当选民们把我解雇的时候,我有何颜面接受陛下颁发给我的这枚奖章呢?
为了感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护卫英伦的卓著功绩,英国国会拟通过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铜像,置于公园。
令公众景仰。
丘吉尔回绝说:
“还是算了吧,我怕鸟儿在我的身上拉屎。
”
2、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获得第一次诺贝尔奖之后,毅然将原来的100多个荣誉称号统统辞掉,专心研究,终于又荣获了第二次诺贝尔奖。
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看见其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大惊道:
“居里夫人,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
“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对待荣誉的这种态度,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3、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围城》、《宋诗选注》等巨著,享有“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之美誉。
一位美籍华人新闻记者要采访他,被拒之门外。
他把《写在人生边上》一书重印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电视剧《围城》的稿费全捐给了国家;国外有许多地方要重金聘他,皆被婉言拒绝。
他对一位年轻人说:
“名利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轻人需要的是充实思想。
”钱钟书惜时如金、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视名利如浮云,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高尚的精神品格。
4、王选
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两院院士王选声名显赫,受到许多人的崇拜。
不久前,他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提醒大家:
“不要迷信院士,自己已年过六旬,而在计算机等高新领域,很难有60岁的权威……一个真正有才能的科学家,哪有时间去频频上电视。
经常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快要结束了,只能在电视上露露面了。
”王选的这番话,是要冲淡人们对他的敬仰。
科学家的这种科学态度,反而让人们从内心里更加崇拜他。
然而,也应当看到,今天的社会是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充溢着各式各样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确实不容易。
有些同志平时也认为对名利应该看得淡一些,可是一旦到了关键时刻,遇到具体问题,往往是“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于是,忍不住还要去争一争。
有时忍住了不去争,但心里很不平衡。
结构思路:
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
从本题的材料来看,立意不能仅仅是“淡泊名利”,而应该是“实干奉献”的同时“淡泊名利”。
拟题时需要注意这一点,选材时更要注意。
选材要选出那些既积极奉献,又能默默奉献的人物素材。
论证结构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
论证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以一位立志报国的时代青年的身份,谈如何实干奉献,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
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
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
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
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4年,北京建工胡耀林等18名团员,在北京展览馆工地举起了全国第一面青年突击队旗帜。
65年来,从新中国十大建筑到奥运工程到“一带一路”建设,一代又一代青年突击队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奇迹。
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开山岛守岛任务。
开山岛位于黄海前哨,条件艰苦,很多人都不愿长期值守。
王继才与妻子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1995年,王飞雪等三个正在读博的年轻人经过无数次推导论证,提出全新算法,进入北斗团队,和团队一起攻克北斗导航关键核心技术。
共和国北斗导航系统成长的年轮上,镌刻上了这群年轻人“问天征程”的印记。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青春梦扬,圆梦中华
致十八岁的你:
2035年,十八岁的青春年华,这些美好的词汇从唇齿之间吐出,已是一片如水般的温柔。
如今十八岁的我提笔写信给未来十八岁的你,时间在信纸之上流逝,时代在字里行间变迁,我个人的欢笑与汗水交融于新世纪的中国之追梦与成长;我的梦,温柔地包容于伟大的中国梦之内,徐徐展现在你的眼前。
求学之时,在教室的朗朗书声之中,在窗外的阴阴夏木之下,年幼的我不知梦想为何物。
世界于我而言太过广阔,而我满心童真,不知人间疾苦。
直到那一天,2008年那中国流下泪水的一天,发生了死伤无数的汶川大地震。
满目疮痍的大地之上是无数个小家的破碎、悲哀、哭泣……但是,年幼的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这个“大家”超卓的行动,无数的解放军战士与志愿者在满是创伤的大地上,用血肉之躯,用不知疲倦的双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生命的大美!
众志成城,血脉相连,炎黄子孙,是为一家!
那一刻,我才懂得何为国,何为家,我的心中才有了一个梦,一个愿为祖国奉献我生命的梦。
在我成长之时,我的梦也在悄然成长,而新世纪的中国亦在历史的进程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追梦途中,我与中国相伴。
当“天宫一号”遨游于浩瀚的宇宙之中,首次太空授课的观众中有我充满渴求的身影。
我是多么希望能够投身于我最为热爱的航天航空事业,以我个人学识,让中国的旗帜在无垠的宇宙之中飘舞!
而在我醉心于学习,向着未知的太空进发之时,中国亦在追梦的路上前行、拼搏、创造:
互联网高度普及、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我想,当你拾起这个尘封的时光瓶时,我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成为航空队伍中自豪的一员,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了一份力量,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的奋斗相交融,我们的梦想怒放于时代的枝头,写就中国的春意盎然,写就中国梦的春暖花开。
这种充满哲意的联结,是千年以来“天下大同”的思想传承,是我们血脉里的团结一心,是“君子不独亲其亲,不独幼其幼”的全面小康的道德追求,是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现代化的核心。
正在展信的你,是中国梦的下一位接班人,新的一代的使命由青年的你去完成。
惟愿你与我一般,让个人梦想融于中国梦,书写新的故事,新的传奇,新的诗篇!
一位十八岁的学生
2019年某月某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题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的,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
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审题】
本题材料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1954年开始,青年突击队为国家建设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奇迹。
第二部分,26岁的王继才为国守卫黄海孤岛,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第三部分,王飞雪等科研青年,经过刻苦钻研,为国家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青年只有献身国家建设才有奇迹、才有辉煌,个人奋斗只有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才有意义,才会取得成功。
立意角度:
青春献祖国,拼搏铸辉煌;
“小家”只有融入“大家”,才有意义;
个人奋斗要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才会取得成功。
素材准备: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当代青年重任在肩。
广大青年必须牢记总书记谆谆教诲,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永远保持奋斗精神,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炙热相融,努力争做新时代奋进好青年。
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3.21世纪的我们,“为民族复兴”,现在的我们必将敢于担负重任,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连。
4.我们没有上过战场,嗅过硝烟的味道。
但我们的意识、思想,必须时时刻刻在打仗。
这注定是一场艰苦的战斗,我们要承接“五四”的接力棒,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上演到最高潮,将我们中国青年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血脉相连,将中国青年生生不息的精神在振兴中国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5.作为新一代的青春主力,我们应该努力唤回它。
青春的旋律是亢奋激扬的,它可以谱一世华章。
青春的舞姿是曼妙迷人的,它可以舞出国家富强之美。
青春时代的我们,不就应该做一缕阳光,照亮唤回民族魂的路途;做一丝清风,唤醒一颗颗爱国的心。
6.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
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就是治理这个国家的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
国家是由千千万万的个人所组成的,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的发展就有了强劲的动力,民族就可以永葆生机和活力。
所以从这个角度又一次有力地说明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终极统一的。
7.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给无数青年奋斗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要懂得仰望星空,以史为鉴,做一名思想坚定意志扎实、无私无畏的奉献者。
要秉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扎根基层、脚踏实地,在日新月异、科技无限发达的现代社会,懂得融会贯通,将个人信仰与人民需求相融汇,将个人追求与祖国发展相结合,将个人成就与社会进步相贯通,在积极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勇于破除一切顽疾中体现青年作为,这样的青春才无愧无悔。
结构思路:
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首先根据材料确定立意,然后给文章拟一个确定的题目。
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根据立意,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论证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论据,要道理论据与事实论据相结合。
论证中要能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以一个立志报国的时代青年的身份,谈如果把个人的奋斗投身到祖国的伟大建设中去,实现自我价值。
结构上可以采用层进式、并列式。
最后要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87年创立于深圳,名称来自“中华有为”的标语,是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1992年开始研发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三年后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
2006年与摩托罗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推出新的企业标识,充分体现聚焦客户、创新、稳健增长和和谐的精神。
2010年在英国成立安全认证中心,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节能自愿协议。
2018年华为和全球领先运营商签定了26个5G商用合同,华为排名世界品牌500强第58位。
以上为华为这艘通信行业巨舰的航行轨迹。
在近期采访中,其掌门人任正非深有感触地说道:
“华为在全球18万员工中,研究人员就占到了45%,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5%左右。
我们的产品做得比别人都好,让别人不想买都不行。
在未来五年,我们还将大量投入研发费用,做全世界最好的网络。
”
要求:
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联想和思考?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创新自信与成功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有才能的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只在于你是否能够创新,并且敢于向别人展示你的成果。
有的人们事业难以突破,因为他们无法创新;有的人才被埋没,因为他们不够自信;有的人才注定事业辉煌,登上人生巅峰,因为他们有自信,敢于创新,那么试问这样的人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创新可以成就事业的成功,推动社会的进步。
安腾百福从传统拉面中获得了灵感,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造就了他事业的成功;蔡伦用树皮、破布、破渔网等材料发明出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他们两位都从日常生活的发现中取得了灵感,并敢于去创造新的事物。
正是因为历史上有许多诸如他们这样的人,我们的科技才得以进步,历史才得以推动。
自信也可以使人们获得成功。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相对论》一书发表后,曾有人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但他对其不屑一顾,并留下这样的话语,“假如我的理论是错误的,一个反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但法国学者沃泰默却囿于定论,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予以否定,并将实验现象错误归咎于小肠神经微小无法剔除干净,所以他并没有发现促胰液素。
二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说明了自信在成功中的重要作用。
在你做出正确决定时,不用因为外界的否定,现有的“定论”而错失一次可以助你成功的机会。
有信心,可以使人成功;没有信心,一定不会成功。
要成功,自信和创新缺一不可。
爱默生曾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但若空有自信而无创新之能,又何谈成功呢?
爱迪生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可在他成功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酸泪。
他尝试了上千次,因为他有自信自己能够找到最适合的灯丝材料。
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他终于找到了当时最适合的材料-竹丝。
他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并且坚信自己可以成功,他的努力最终页如他所期望的那样,没有白费。
越来越多的伟大的成功也都印证了这个观点。
尽管成功不是一条坦途,但只要以创新为基石,以自信为动力,总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让我们坚信创新+自信=成功!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材料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华为的发展轨迹,后一部分是其掌门任正非的创业感想。
意在引导学生根据华为企业的历史发展与任正非经营企业的理念来思考,如“获得成功的关键”“如何才能在我们时代获得成功”等。
从任正飞的言论分析可以发现,其表达的重点在对研发创新的肯定与研发创新带来的企业的自信。
如果仅仅写研发创新,固然是对材料的一种理解,但未免显得单一。
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华为企业的发展历程来思考,成功与创新等因素的关系。
这在思维能力的要求上,就要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