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民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602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民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民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民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民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民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民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民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民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民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民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纲

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论

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中,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中清醒过来,开始寻求之道,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是、,提出了“”,为宣传这种思想,他们先后编译了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以及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并因此发动了运动。

在改良和革命的争论中,方案称为时代的主流。

为了进行思想上的反封建,《》的创办吹响了号角,以与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

向西方学习成为一股巨大的潮流,在各种西方思潮中,凭借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脱颖而出。

▲专题知识网络

器物层次

1.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源):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维新变

法思想

康有为:

借用进化论论证君主立宪制

梁启超:

变法是中国的出路

谭嗣同:

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

严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西

制度层次

2.维新变法

戊戌维新的意义:

改良、爱国、启蒙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民主共和(孙中山):

三民主义——暴力反清,建立民主共和国

背景:

尊孔复古

兴起:

开始标志、指导思想、运动中心

内容:

提倡科学民主,反对愚昧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观念层次

4.新文化运动

1.打倒传统权威,形成百家争鸣

2.促进民众觉醒,唤起政务关心

3.全面文化转型,影响全面深刻

对传统文化批判存在的片面性

意义

早期介绍:

维新派、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

广泛传播:

十月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发表文章,号召学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找到

理论

武器

传播情况

马克思

主义在

中国的

传播

传播方式:

发表文章、讲坛宣传、论战促传、组织研究

▲本专题阅读内容

徐继畲、姚莹及其代表作(49页);走向共和(51页);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和创办新式刊物(58页);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58页)

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考试要求

   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基础过关

一.睁眼看世界——新思潮萌发

1.背景:

清朝国势衰落,知识分子远离,与统治者沉浸在“”的迷梦中。

2.代表人物及派别的思想

(1)是近代中国看世界第一人,曾组织编译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以及介绍外国人对中国人看法的《》;

(2)魏源组织编写了《》,这时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写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提出了“”思想,迈出了近代的第一步。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基础上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了“”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3.特点:

只学“器物”不变,即只学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二.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的开展和的兴起而产生。

2.维新思想的发展

(1)时间:

19世纪年代

(2)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

主张及活动

康有为

1895年发动“”,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版《》,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梁启超

发表《》,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批判,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谭嗣同

对政体和纲常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严复

翻译《》,指出人类社会受“”的天演法支配;坚信“”的社会进步理论;其提倡的思想,成为变法图强的;

3.戊戌维新的意义

(1)性质:

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作用:

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的热情;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说和知识,宣传了、等观念,批判了,冲击旧文化,在社会上起到了作用,

▲问题提升

1.标题中的“世界潮流”是什么?

这股“潮流”真正成为“世界潮流”开始于何时?

原因有哪些?

 

2、新思想在中国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还是本国封建制度的落后?

为什么称林则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新思潮“新”在何处?

有何局限性?

新思潮是否真正“顺乎世界潮流”了?

为什么?

你认为西方当时哪些“技”比我国“长”?

 

4、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认为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你认为两者之间有何异同?

 

5.促成维新变法由理论宣传发展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标志是什么?

其直接原因是什么?

 

6、严复的思想来自于哪一位思想家的理论?

而该位思想家的理论又源自何人?

你能分析“社会进化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又有何消极作用?

 

7.从目的来看,维新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领导与主要推动力量看,维新变法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8.维新变法最重要、最深远的意义是什么?

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9.维新派是否反对封建制度?

是否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维新派康有为曾力主光绪帝向日本学习,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10.与林则徐等人思想相比,康梁等人的思想有何异同?

你能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吗?

 

▲拓展延伸

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把西方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

(2)成因

①主观:

资产阶级力量弱,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新思想;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客观:

西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水平低,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在这种背景下,若硬性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会更大。

2.维新思想的基本特征

(1)向西方的学习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制度层面, 维新派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是“君主立宪”主张通过温和的改良实现社会的变革。

(2)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既有主张积极变革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面,在把西方政治学说中国化方面做了尝试和努力。

(3)进化论和民权学说成为影响最大的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4)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使维新思想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5)从学习的对象来看,是以德、日为师。

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政治上:

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2)经济上:

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

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理论进一步传播开了,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

▲考试要求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基础过关

一.背景

1.政治方面:

在的统治下,反动政治势力妄图;

2.思想方面:

袁世凯掀起的逆流;辛亥革命使思想深入人心;

3.文化方面:

新式学堂的建立和风气的盛行;

4.阶级基础:

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队伍日益壮大并奋起反抗;

二.兴起

1.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创办《》;

2.代表人物:

、胡适、鲁迅、蔡元培、;

3.指导思想:

4.运动中心:

三.主要内容

提倡和,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提倡新文学,反对;

四.评价:

1.性质:

是一次伟大的运动;

2.进步性

(1)全面攻击了思想,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的开展开辟了道路;

(2)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的局面,开始在中国传播;

(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事务的关心;

(4)是一场全面的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伦理、观念、、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5)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3.局限性:

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的偏向。

▲问题提升

1.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继续,这里的“继续”是什么意思?

与前两次相比这次运动“新”在何处?

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其政治目的是什么?

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从维新派为宣传思想而创办《新民丛报》到资产阶级激进派创办《新青年》的杂志名称看,两者在思想宣传的对象上有何不同?

原因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3.资本主义的发展往往会引起思想运动,你能结合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说出一些思想解放运动吗?

 

4.儒家传统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那几个重要阶段?

代表人物是谁?

主要观点是什么?

目的何在?

在历史上,儒家思想遭到哪几次批判?

原因是什么?

代表人物又是谁?

 

5.前期新文化运动为何将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前期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与近代史上哪一次运动迥然不同?

其局限性(从参与者)以及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各是什么?

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

 

6.近代中国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政治派别有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派,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派,以胡适、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派。

你能概括出这些政治派别的主要观点吗?

从他们的观点中,你能概括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变化趋势吗?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趋势?

第三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试要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基础知识

▲知识拓展

一.开始传入

1.条件:

(1)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2)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

二.正式传播

1.原因: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2.马克思主义传播四个阶段:

(1)开始传入——十月革命前(代表:

,,无政府主义者)

(2)正式传播——十月革命后(代表:

,文章《庶民的胜利》以及《》)

(3)争鸣竞逐——五四运动后

(4)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后(代表:

李大钊,陈独秀,文章:

李大钊的《》)

▲拓展延伸

1.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新文化运动沿着两条战线展开,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二者交织进行,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2)作为思想革命,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但对旧文学;

(3)前期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是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

(1)新领导: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2)新基础:

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

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4)新内容:

前期是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

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出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新成果: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产生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经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的重大意义。

(1)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

(2)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3)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4)导致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

5.马克思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途径

(1)先进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光广泛传播。

如李大钊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

(2)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如出版《共产党宣言》等;

(3)出版报刊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

如《新青年》、《共产党》《劳动界》《劳动者》《工人周刊》等;

(4)成立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如北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上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

(5)进行论战,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6.20世纪初中国出现的进步思想及影响

(1)民主共和思想: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它推动了辛亥革命的高涨,建立了中华民国,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实业救国思潮:

一战期间,一批资产阶级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推动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民主科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4)马克思主义思想:

十月革命后,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成立社团等方式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巩固性练习

1.(2011年北京卷,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2.(2011年天津卷,28)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传入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3.(2011年安徽文综,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4.(2011年全国I卷,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

“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5.(2011年浙江文综,17)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

“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6.(2011年天津卷,29)《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7.(2011年安徽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8.(2011年上海历史,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

9.(2011年江苏历史,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0.(2011年海南卷,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B.梁启超C.章太炎D.严复

11.(2011年浙江文综,22)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2.(2011年北京卷,1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

“你欢迎资本主义吗?

”“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

“你赞成社会主义么?

”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13.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

“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

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

”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A.平等外交思想B.屈辱外交思想C.传统夷夏思想D.殖民外交思想

14.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

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来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取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D.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

15.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

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

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统治者个人喜好B.当时的经济状况C.文人学者的喜好D.现实政治的需要

16.(2011年福建文综,41B)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谭嗣同认为:

“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常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7分)

 

【答案】

(1)主要思想:

民智未开,宣扬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过会时机不成熟。

(4分)

背景:

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

思想。

(4分)

(2)同:

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3分)

异:

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