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相关简答题.docx
《货币银行学相关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相关简答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相关简答题
简答题
1、货币有哪些主要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
(1)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3、货币市场有哪些主要特点?
(1)交易期限短。
(2)交易的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
(3)所交易的金融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4、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存款负债。
(2)其他负债。
(3)自有资本。
5、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1)货币化程度低下。
(2)金融发展呈现二元结构。
(3)金融市场落后。
(4)政府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管制。
6、利率在经济中有何作用?
在宏观经济方面:
(1)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
(2)利率可以调节投资。
(3)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
在微观经济方面:
(1)利率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2)利率可以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9、如何理解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
理解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相联系。
(2)通货膨胀与物价相联。
(3)通货膨胀与物价总水平相联。
(4)通货膨胀与物价的持续上涨相联。
11、何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如何选定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1)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介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有三个标准,即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
1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般包括哪些环节?
应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3)从非金融部门等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13、商业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
(1)充当信用中介。
(2)将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和积蓄转化为资本。
(3)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4)充当支付中介。
14、确定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1)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
(2)经济发展目标及经济开放程度。
(3)中央银行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
(4)中央银行拥有的储备之外的国际清偿能力。
(5)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选择。
(6)未偿还外债总额及偿还期特点等。
15、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哪些特殊风险?
(1)信用风险。
(2)来自资产与负债失衡的风险。
(3)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
(4)竞争的风险。
16、资本市场有哪些特点?
(1)资本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长。
(2)交易的目的主要是为解决长期投资性资本需求。
(3)资金借贷量大。
(4)交易工具收益较大而流动性差,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投机性。
1.如何理解利率的风险结构?
由于风险不同,相同期限的金融资产因此而产生不同的利率,被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
其中所指的风险是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税收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债券发行者的收入随经营状况而发生改变,给债券本息能否及时偿还带来的不确定性;流动性风险是指因资产变现速度慢而可能遭受的损失。
流动性风险往往与违约风险相伴面生;税收风险是由于未同的税收待遇导致不同的收入所得而产生。
2.利率发挥作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须具备以下条件:
(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以真实灵敏的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在利率体系中,一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随之上升或下降,进而引起整个利率体系的变动;(3)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真实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并使资金借贷双方都有利可图;(4)合理的利率结构,包括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等,以体现经济发展的时期、区域、产业及风险差别。
3.我国应如何充分发挥利率作用?
我国要充分发挥利率作用需要创造条件:
第一,需要改善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真正建立起强有力的利益约束和诱导机制,只有当每一个经济主体都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才能对利率的变动作出灵敏的反映,利率的杠杆性作用才能充分发挥;第二,应逐步减少国家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和授信限量的控制,使利率的决定与变动主要受制于经济内在规律的支配;还应努力发展金融市场,扩大利率的作用范围与影响;第三,应改革现行的利率机制,逐步实现利率决定的市场化,近年来我们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已经迈出了重大步伐,但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真正完成;第四,在各种利率之间建立起灵活的联动机制,例如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变动后,银行利率随之变动,银行利率变动后金融市场的利率也随之变动。
在放松对现行利率的直接管制以后,中央银行应通过对基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来保持利率水平和结构的合理性。
4.商业银行有哪些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1)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银行吸收资金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存款负债、其他负债、自有资本。
存款负债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各种存款。
银行的存款种类主要有:
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其他负债是指商业银行的各种借入款,如以发行金融债券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借款;以同业拆借形式向同业的借款;以再贴现或再贷款方式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以及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借款等。
对银行来说其他负债是主动型负债。
银行资本即自有资本,其数量的多少能够反映银行自身经营实力以及御险能力大小。
商业银行的资本包括两部分:
一是商业银行在开业注册登记时所载明的银行经营规模的资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补充的资本金,如股份制银行通过发行股票增资扩股、国家银行通过由国家财政注入资金等。
(2)银行资产业务是运用资金的业务,提供了银行创造利润的渠道。
从资产负债表所反映出的内容来看,资产构成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现金资产、信贷资产、投资三大类。
①现金资产包括:
库存现金、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存放在同业的存款、托收中现金,以上各种现金资产都是为保持必要的流动性而保留的。
②信贷资产。
按贷款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单独贷款和联合贷款。
按贷款的客体(借款人)所提供的申请贷款保证可分为:
抵押贷款、信用放款和票据贴现放款。
按贷款的期限分为一年以下的短期贷款和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
按贷款的用途可以分为投资贷款、商业贷款、消费贷款和农业贷款等。
③投资。
商业银行的投资是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
5.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什么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
(1)盈利性。
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
(2)流动性。
遵循流动性原则是由银行这种特殊金融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要求的能力。
(3)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
安全性是银行资产正常运营的必要保障。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的矛盾。
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也越高。
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
一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
由于三个原则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
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6.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1)风险价值法。
是一种市场风险测量的新方法。
(2)信贷矩阵系统。
(3)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RAROC)。
是信孚银行创造的银行业绩衡量与资本配置方法。
(4)全面风险管理法。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所承担的各类风险的通盘管理。
(5)资产组合调整法。
资产组合调整方法是银行吸取证券投资组合经验而建立的一系列方法,包括:
贷款证券化、并购、信用衍生产品。
4.政策性银行有哪些特征?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投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信贷融资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业务经营目标是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
由于政策性银行由政府投资设立、并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因此在经营活动中表现出如下特点:
(1)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政策性银行业务出发点是实现社会整体效益,而不是微观效益。
(2)资金运用有特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
这些领域或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现实意义,或是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或对社会稳定、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
(3)不以吸收存款作为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发行债券集资或中央银行再贷款。
(4)资金运用以发放长期贷款为主,贷款利率比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低。
(5)不设立分支机构。
政策性银行的具体业务操作通常由商业银行代理.目的是降低营运成本。
7.信用合作社在经营和管理上有哪些特点?
信用合作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以互助为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简称信用社。
这些合作机构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
信用合作社在经营和管理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作为群众性互助合作组织,其业务经营是在民主选举基础上由社员指定人员管理,并对社员负责。
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和业务经营的执行机构是理事会。
(2)主要资金来源是合作社成员交纳的股金、公积金和吸收的存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要。
(3)由于业务对象是合作社成员,故业务手续简便灵活、利率较低。
10.银行信用是如何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的?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属于间接信用。
它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广泛存在于各个经济领域。
(1)银行通过存款活动,把社会上闲散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汇集成大额货币资金,能够满足小额资金、大额信用资金的需要,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
是一种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现代信用形式;
(2)银行信用是用货币资金的形式而非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使社会资金得到灵活使用;(3)银行吸收的资金有长期闲置,也有短期闲置的,在调剂资金期限上具有灵活性,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各种不同的需求。
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11.1998年以来,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消费信用的发展。
为何我国要大力发展消费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消费信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一方面,企业通过以赊销等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可以扩大即期需求,促进商品销售,提高总供求均衡水平。
同时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一方面,消费信用通过“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总效用水平。
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消费信用形式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但是,若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消费信用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态,促使物价上涨,促成虚假繁荣等消极影响。
因此,消费信贷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12.什么是国际信用?
它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
它是国际间经济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为资本在国际问的流动。
国际信用具体形式包括:
(1)带援助性质的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2)政府鼓励的出口信贷,其中出口信贷又包括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具体方式。
;(3)企业等经济单位使用较多的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国际金融租赁和直接投资等。
13.出口信贷有何特征?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出口信贷的特点是:
(1)附有采购限制,只有用于购买贷款国的产品.而且都同具体的出口项目相联系;
(2)贷款利率低于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利差由贷款国政府补贴;(3)属于中长期信贷,期限一般为5~8.5年,最长不超过10年。
14.如何理解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
现代信用形式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在规模上、范围上、期限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两者的关系可作如下理解:
(1)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历史上商业信用产生在先,它直接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相关联,直接为生产和交换服务。
(2)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银行信用。
资本主义的银行信用体系,正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
(3)银行信用的出现义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
因为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都有一定期限,当商业票据未到期而持票人又急需现金时,持票人可到银行办理票据贴现,及时取得急的现金,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用。
由于银行办理的以商业票据为对象的贷款业务,如商业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等,使商业票据及时兑现,商业信用得到进一步发展。
(4)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具特点,各有独特的作用。
二者之问是互相促进的关系,而不存在互相取代的问题。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两种信用形式促进经济发展。
15.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信用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即贷者)和债务人(即借者)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征。
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扩大,加速了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贫富差别和分化。
一部分家庭因贫穷被迫向富裕家庭告借,信用随之而产生。
最原始的信用是高利贷,它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利贷逐渐丧失其统治地位.现代信用制度逐渐建立。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和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整个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之上的。
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并由此形成新范畴一一金融。
16.试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信用活动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现代信用活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信用活动涉及的地理区域可以分为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根据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可以划分为债务信用和股权信用;按融资活动中参与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企业信用、个人信用、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按法律规范性可以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即民间信用)等等。
17.现代信用活动有哪些特征?
信用是一种借贷活动,是债权债务关系的表现,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就在于现代经济中广泛存在着盈余或赤字单位,它们的盈余或赤字需要通过信用方式来调剂。
现代信用活动有以下特征:
首先,信用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对社会各个经济主体来说.盈余和赤字交替出现,债权和债务并存。
其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的。
要想获得比较高的收益,就要承受比较大的风险,相反,风险小,收益就低。
第三,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适应不同融资需要,更大限度发挥信用的资金调剂作用。
第四,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以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
18.试述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
现代信用体系是由信用形式、信用机构、信用管理体系、社会征信系统等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的。
信用机构又包括信用中介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管理机构。
信用中介机构主要包括银行性和非银行性两大类;信用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信息咨询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征信公司、信用评估机构等;信用管理机构可以分为政府设立的监管机构和行业自律型管理机构。
社会征信系统又包括五个子系统:
信用档案系统、信用调查系统、信用评估系统、信用查询系统以及失信公示系统。
20.金银复本位制下为什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即法律规定金和银的比价,金币和银币都按法定比价流通,由此形成了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
一旦金银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就会使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
由于当时的金币和银币都是可以自由铸造的足值的本位币,因此当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劣币充斥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1.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是金铸币作为实际交换媒介在流通中发挥货币功能的金本位制,其基本内容是: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表现在:
由于金币司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金币的面值就可以与其所含的黄金的实际价值保持一致,流通中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价值符号就能稳定地代表金币进行流通,不会发生通货贬值;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外汇汇率就可以保持稳定。
金币本位制的稳定性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人民币现钞是怎样发行的?
人民币现钞的发行主要是通过货币发行基金在发行库和业务库的转移实现的。
发行基金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保管发行基金的金库称为发行库。
发行基金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业务库是商业银行为了办理日常现金支付业务而建立的金库,它保留的现金是商业银行业务活动中现金收付的周转金,是营运资金的组成部分,经常处于有收有付的状态。
当商业银行基层行处业务库的现金不足以支付时,可到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其存款账户余额内提取现金,人民币就从发行库转移到业务库,意味着这部分人民币进入流通领域:
当业务库的现金收入大于其库存限额时,超出部分由业务库送交发行库,意味着该部分人民币退出流通。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编制发行基金计划、管理发行基金的运送等对人民币发行进行管理。
23.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什么特点?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
这种货币制度有三个特点:
(1)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现金体现着中央银行对持有者的负债,银行存款体现着存款货币银行对存款人的负债,这些货币无不体现着信用关系。
(2)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无论是现金还是存款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存款的存取、黄金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买卖、银行贷款的发放等金融业务进入到流通中去的,这与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已有本质区别。
(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24.再保险业务的作用是什么?
再保险是保险公司(让与公司)对承担的来自于投保人的风险进行再次分散的一种方法。
在再保险中,让与公司通过购买再保险可以把部分或全部的偿付责任转移给再保险公司,而再保险公司为让与公司的保险人提供再保险协议中所包括的赔偿支付项目进行偿付。
该方法可以使行业损失在一组公司内被吸收和分布,因而不会使一家单个公司在为投保人提供偿付时承受过重的财务负担。
巨大的灾难、无法预见的赔偿责任和一系列巨大损失可以通过再保险来处理。
投有再保险,多数保险公司将只能承保较安全的保险业务,对于许多有风险但有价值的业务则无法承保。
25.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什么?
证券公司是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主要业务有:
(1)证券承销;
(2)经纪业务;(3)自营业务;(4)企业兼并与收购业务;(5)咨询业务;(6)开发业务;(7)其他业务。
27.金融交易主要有哪些组织方式?
并各举一例。
金融交易的组织方式是指组织金融工具交易时采用的方式。
受市场本身的发育程度、交易技术的发达程度、以及交易双方交易意愿的影响,金融交易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组织方式:
(1)有固定场所的有组织、有制度、集中进行交易的方式,如交易所方式;
(2)在各金融机构柜台上买卖双方进行面议的、分散交易的方式,如柜台交易方式;(3)电讯交易方式,即没有固定场所,交易双方也不直接接触,主要借助电讯手段来完成交易的方式。
这几种组织方式各有特点,分别可以满足不同的交易需求。
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上这几种组织方式应该是并存的,彼此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结构。
28.金融市场有哪些基本功能?
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有其独特的运作规律和特点,使得金融市场具有多方面功能,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换。
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1)有效动员和筹集资金。
(2)合理配置和引导资金。
(3)灵活调度和转化资金。
(4)实现风险分散,降低交易成本。
(5)实施宏观调控。
29.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金融工具一般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期限性。
期限性是指一般金融工具有规定的偿还期限。
偿还期限是指债务人从举借债务到全部归还本金与利息所经历的时间。
金融工具的偿还期还有零期限和无限期两种极端情况。
(2)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
金融工具的盈利率高低以及发行人的资信程度也是决定流动性大小的重要因素。
(3)风险性。
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可能性的大小。
风险可能来自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个方面。
(4)收益性。
收益性指的足金融工具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特性。
对收益率大小的比较要将银行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以及其他会融工具的收益率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还必须对风险进行考察。
35.国际储备有哪些作用?
国际储备的作用主要有:
(1)在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起缓冲作用。
如果是短期暂时性的国际收支困难,国政府可以通过国际储备融资予以解决。
(2)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当本币汇率在外汇市场上由于非正常投机炒作而大幅波动时,一国政府可动用外汇储备加以干预。
(3)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资信。
充足的国际储备反映出一国具有良好的国际资信。
36.如何管理一国的外债来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
外债管理是规范外债举借行为,提高外债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外债风险的重要手段。
外债管理主要包括对外债规模、结构和资金投向的管理等。
(1)外债规模管理是指要合理确定一国外债的负债水平,它是保证外债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外债风险的首要环节。
(2)外债结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外债资金来源的构成进行最优组合,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风险。
外债结构管理的重点一是融资结构的管理,二是期限结构的管理,重点放在合理安排短期债务和中长期债务的比率,按照国际惯例,短期债务在总债务中的比例不应超过25%,三是国际融资利率的管理,四是对币种和国别结构的管理,主要是为了防范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
(3)外债投向管理。
借人外债能不能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不能按期偿还外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债资金的使用能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外债的投向合理与否就具有重要意义。
40.什么是金融市场全球化?
金融市场全球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各地区之间的金融市场相互连接,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特别是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带动了资本在全球的高速流动。
第二,各国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和交易工具日趋国际化,投资者和筹资者可以在国际范围内选择市场和投资对象。
交易主体的国际化特别是筹资者身份的国际化带来了金融市场交易工具的日趋国际化。
第三,各国金融市场的主要金融资产的价格和收益率的差距日益缩小。
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外汇市场上主要货币汇率水平的趋同和全球股权市场的一体化。
41.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