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校联盟高三联考试题 信息技术 含答案bychn.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2116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十校联盟高三联考试题 信息技术 含答案bychn.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十校联盟高三联考试题 信息技术 含答案bychn.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十校联盟高三联考试题 信息技术 含答案bychn.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十校联盟高三联考试题 信息技术 含答案bychn.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十校联盟高三联考试题 信息技术 含答案bychn.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十校联盟高三联考试题 信息技术 含答案bychn.docx

《浙江省十校联盟高三联考试题 信息技术 含答案bychn.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十校联盟高三联考试题 信息技术 含答案bychn.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十校联盟高三联考试题 信息技术 含答案bychn.docx

浙江省十校联盟高三联考试题信息技术含答案bychn

浙江省十校联盟2019年10月高三联考

技术试题卷

本试题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信息技术,第二部分通用技术。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须知:

1.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3.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B.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因此不能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传播

C.语言、文字、图像、形体动作等是常见的信息表达方式

D.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含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等

2.下列应用中,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是

①在微信中将对方发来的语音转换为文字

②使用OCR软件中的扫描图像功能,将一份杂志的目录页面扫描成JPG文件

③某停车场管理系统通过调用出、入口的摄像头对汽车车牌进行拍照并识别,从而实现无人管理

④小明在Word中输入了某一错别字时,该错别字被自动更正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小王使用Access软件设计“学生信息”数据表,其中设计最合理的是

4.使用UltraEdit软件观察字符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字符共有9个ASCⅡ码字符

B.大写字母N的十六进制内码为48

C.图中第一个中文字符的二进制内码为1011100011011111

D.存储图中字符共需13个字节

5.使用GoldWave软件编辑某音频文件,部分界面如图所示,在当前状态下执行“删除”命令,再插入2秒静音后按原格式参数保存,则保存后的声音文件存储容量约为

A.516.8KBB.689KBC.1MBD.2MB

6.使用Photoshop软件创作“垃圾分类.psd”的宣传画,部分界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使用自由变换命令改变“小女孩”图层的图像大小

B.可以交换“小女孩”图层与“宣传语”图层的位置,且不会影响作品的整体呈现效果

C.“宣传语”图层使用了“波浪”滤镜效果

D.将该文档存储为BMP文件,则该BMP文件的大小约为2.24MB

7.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第7题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输入n的值为5,则输出值依次为

A.4,16B.4,5C.5,16D.5,5

8.下列VB表达式中的值必定为一个两位正奇数的是

A.Int(Rnd()*90+11)

B.Int(Rnd()*45+5)*2+1

C.Int(Rnd()*88+10)+1

D.Int(Rnd()*90+11)*2+1

9.下列VB程序段用于读取某数据库中的数据。

相应数据表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对于该程序段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程序连接的数据库文件名是“\mydata.accdb”

②程序打开的数据表名称是“Score”

③程序将数据表中的数学成绩存入数组b

④程序运行后,变量n的值表示该数据表中记录的总数

⑤关闭数据表的语句为adoConn.close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④⑤

10.有如下VB程序段:

数组a各元素的初值为0,执行上述程序段后,文本框Text1中输出的内容为

A.30B.9C.8D.7

11.某对分查找算法的部分VB程序如下:

数组a

(1)到a(12)的值依次为“99,91,85,76,68,61,53,42,34,27,20,13”,执行该程序段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程序段只能进行两位正整数的查找

B.在文本框Text1中输入两位任意正整数,则k的值介于1和3之间

C.在文本根Text1中输入76,程序执行后变量i和j的值分别为1和6

D.若文本框Text2中显示了两个正整数,则文本框Text3中显示的内容一定是Y

1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排序算法,先将数组a中奇数位置的元素、偶数位置的元素分别进行排序,然后再进行后续处理,直至所有元素按降序排列。

算法的VB程序段如下:

‘待排序数据已存储在数组a中(a

(1)~a(n))

上述程序段中3处方框处的代码分别为

A.①i+1TonStep2②2TonStep2③a(j+1)=t

B.①i+2TonStep2②3TonStep2③a(j+1)=t

C.①i+2TonStep2②2TonStep2③a(j)=t

D.①i+1TonStep2②3TonStep2③a(j)=t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3小题4分,第14小题8分,第15小题7分,第16小题7分,共26分)

13.小王收集了本校高一选修课满意度调查数据,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如第13题图a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各门选修课的满意率数据是在H4单元格输入公式后,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得到的,则H4单元格输入的公式是。

(满意率:

是指该门课“非常满意”和“满意”的评价人数之和除以评价总人数)

(2)由于“航模运动基础”这门课最终未开设,因此没有各项数据,自动填充完成后。

H7单元格显示的内容为(填字母:

A.DIV/0!

B.REF!

C.VALUE!

D.-)

(3)为了更加直观地比较满意率情况,小王制作了如第13题图b所示的图表,创建该图表的数据区域是

(4)若对表格中数据进行自定义筛选,设置的筛选条件如第13题图c所示,则第13题图b所示的图表中将显示(填数字)项数据。

14.某同学使用Flash软件创作了以“重阳节”为主题的多媒体作品,其制作脚本如下表,作品的Main场景如第14题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场景:

Main

类别序号:

2

进入方式:

由“Load”场景单击“播放”按钮进入

呈现方式:

1.“文字2”从舞台外由右向左移动到房子的上方,同时“文字2”由完全透明至完全显示。

2.“重播”按钮位于舞台右上方,单击该按钮,该场景从第1帧开始播放。

3.其他动画略。

呈现顺序说明:

1.一开始出现“远山”、“近景”、“文字l”和“船”的动画,再依次出现“大雁”、“文字2”和“菊花”的动画。

2.最后出现“重播“按钮,并停止描放。

(1)在作品制作前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其中属于创作需求分析的是(多选,填字母:

A.将作品定位为演示型/B.把作品大致规划为“片头”、“主交互界面”、“片尾“三大部分/C.最后将作品以exe文件的形式发布/D.分析并确定制作该作品需要用到的软硬件/E.分析该作品主要面向的人群)(注:

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有错选的得0分)

(2)“菊花”图层中的补间动画是利用库中“菊花”元件制作的,当动画播放完毕停留在最后一帧时,该元件实例的动画依然持续,则该实例的元件类型是。

(3)根据制作脚本描述,“文字2”图层第45帧的元件实例的Alpha属性值应设置为。

(4)测试Main场景,发现某图层的动画效果与制作脚本描述不符,应做的调整操作为。

(5)根据制作脚本描述,应在“重播”按钮上设置的动作脚本为。

15.纪念品分组问题。

某教师节晚会的纪念品分组规则如下:

按纪念品价值进行分组,每组总价值不超过限定值w且最多包含两件,要求分组数最少。

编写VB程序解决该问题,程序运行时,在文本框Text1中依次输入每件纪念品的价格(不超过w),以逗号分隔,在文本框Text2中输入限定位w,单击“分组”按钮,在标签Labe12上输出最少的分组数。

程序运行界面如图所示。

(1)要使程序启动后,窗体的标题栏显示“纪念品分组”文字,可在Form_Load事件过程中添加语句(单选,填字母:

A.Forml="纪念品分组"/B.Forml.Name="纪念品分组"/C.Forml.Caption="纪念品分组"/D.Forml.Text="纪念品分组")。

(2)实现上述功能的VB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并且加框处代码有错,请改正。

(3)若在文本框Text1中输A“50,30,100,70,80,40,50,20,",文本框Tcxt2中输“110”,单击“分组”按钮,标签Labe12中显示的内容是

16.数塔问题。

一组数字构成如第16题图a所示的数塔,从数塔顶层出发,每个结点可以选择移动至左下方或右下方结点,一直走到塔底为1条路径。

求从数塔顶层到塔底各条路径上数字和的最大值。

解决此问题可采用自底至顶分析的方法。

如第16题图a所示的数塔中,先从第3层开始分析:

如果路径经过第3层的第1个数字12,那么从12到尾结点的路径上数字之和的最大值是当前结点值加上该结点左下方、右下方结点中的较大值,记作f(3,1)=12+14:

同理,f(3,2)=7+15,f(3,3)=26+15;再分析第2层,计算f(2,1)、f(2,2);最后计算出第一层f(1,1),即为所求结果。

(1)如第16题图a所示数塔各条路径上的数字和的最大值为。

(2)编写VB程序,运行界面如第16题图b所示,程序代码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将程序补充完整。

Constn=5

Dima(1Ton^2)AsInteger’数组a存储数塔数据,存储结构如第16题图c所示

Dimf(1Ton^2)AsInteger’数组f存储从第i层第J个数到底层尾结点的最大数字之和,其存储结构与数组a一样

PrivateSubCommandl_Click()

’生成数塔,将数据存入a数组中,代码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