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2107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4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1.特点: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思考]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唯一标识吗?

提示: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重要而非唯一标识。

2.形成: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3.作用: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4.核心

(1)内容: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体现:

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1.民族文化的形成和产生

(1)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

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2)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受自然环境等影响。

不同民族的经济、政治生活及生活环境具有各自特点,这就导致了文化具有民族性。

2.民族文化的两个表现

精神层面

体现在民族价值观(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

物质载体层面

体现在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民族服饰、民族习俗以及民族生活方式等

1.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2.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3.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1)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3)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4)世界各国都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1)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辨析] 有人认为,世界各国应彼此尊重和认同对方文化。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提示: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1.民族性与多样性

民族性

多样性

表现

民族价值观、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精神层面和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民族服饰、民族习俗以及民族生活方式等物质载体层面

不同民族和国家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原因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

辩证

关系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2.全面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

原因

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意义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正确对待中外文化

(1)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是不同的

①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态度是“认同”,指的是总体认同,不排斥“去其糟粕”的可能。

②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尊重”,既可以是“兼容并蓄”,也可以是“求同存异”。

(2)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并不是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样对待。

发展文化,首先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要学习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3)反对错误倾向

①认同本民族文化,不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不盲目崇拜其他民族文化,既要看到本民族文化的不足,更要看到本民族文化的优点和长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拓创新,将本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搞“封闭主义”,不盲目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个性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在各民族文化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以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

1.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应用示例:

①用于分析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原因;②用于认识不同民族的差别等)

2.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3.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1.文化交流的作用

(1)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3)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4)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

[思考] 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正是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才开阔了视野,从而提高了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压力和动力。

据此谈谈你对不同国家间加强文化交流意义的认识。

提示: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在交流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可以提高自信,看到别国的进步可以提高忧患意识,二者都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2.促进文化交流

(1)状况: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2)要求:

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1.当前世界文化交流交融的特点

(1)文化交流空前活跃,文化产品传播更加便捷。

借助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世界各地的书籍、音乐、戏剧、电影等文化产品。

(2)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加深。

一是题材国际化。

日本动漫之所以风靡全球,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题材国际化。

二是表现形式国际化。

一个好的节目策划会很快被其他国家所借鉴。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不但被我国电视台所引进吸收,还衍生出电影等其他文化产品。

三是文化投资国际化。

近几年,我国文化企业并购国外文化企业、参与国外文化产品投资的案例屡见不鲜。

(3)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激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碰撞频繁。

2.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文化交流

(1)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应趋利避害、有所作为,提高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世界文化发展大循环。

(2)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

世界文化交流的实践证明,哪个国家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推动文化“引进来、走出去”,哪个国家的文化就更有活力,哪个国家的文化企业就更有竞争力。

只要我们把文化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我国就会成为文化市场开放的受益者。

(3)把握文化开放底线。

任何一个国家在开放本国文化市场的同时,都会设置文化开放的底线。

我国同样要科学谋划、精心设计、把握底线,做到分类管理、放管自如。

这样既有助于激发活力,又能做到风险可控。

(4)完善监管理念、机制和方式。

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完善监管理念、监管机制、监管方式。

一是完善文化法律制度,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依法管理为主,实行“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二是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三是从注重事前审批为主转向事前、事中与事后管理兼顾。

此外,可以通过设定负面清单、内容安全审查、市场监管等多种手段,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文化交融的作用

(1)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2)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3)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4)纵观几千年文化发展历程,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2.推进文化交融:

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1.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

(1)表现不同:

文化交流需要一个过程,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

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传播。

文化交融是一个结果,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

(2)结果不同:

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

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

(3)意义不同:

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

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文化交流间接促进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

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联系

(1)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

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

(2)文化交融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果之一。

1.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应用示例:

用于分析国家间文化互动的内容,明确交流与交锋都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等)

2.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3.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第三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对待外来文化上的两种激进的观点

(1)表现:

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2)评价:

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

(1)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2)具体要求:

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思考] 为促进文化发展,我们是否应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提示:

应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1.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着眼点

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植根塑魂

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养料和活力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内容

既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源头,也涵盖在此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要求

要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度认同、倍加珍惜、大力弘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虚无主义

更加主动地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精髓,坚决摒弃心胸狭隘的排外主义和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主义;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大国气度,了解并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殊性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大力创新、不断创新、永远创新 

2.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文化,积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2)要有科学分析的态度:

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文化,坚守文化底线,坚定文化立场,反对全盘西化的错误。

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基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更深认识,是基于对中国文明历史的更深领悟,体现了全球化的时代眼光,反映了中国崛起中的文明自信。

中国历史一再表明,能否不断了解世界,能否不断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能否不断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1.必要性

(1)理论依据:

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实践依据: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2.要求:

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思考] 我们应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所有精华吗?

提示:

既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又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1.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1)“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和要求,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分析鉴别,扬抑取舍,丰富和发展我们正在建设的新文化。

(2)“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目标,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以丰富、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它们不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学习西方文化的先进成果。

西方文化虽然有现代化的内容,但却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因此必须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标准,经过三层“过滤”。

首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

其次,那些经过鉴别的优秀文化成果,要把对它们的利用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

最后,对于一些外来文化的优秀内容,要使它与中国当代文化融为一体,所以,还应对它进行一番中国民族文化的消化和改造,使之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只有这样,外来的优秀文化才能达到“洋为中用”。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是自主开放,开拓创新。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采取科学态度,既要反对“全盘西化”,也要反对“闭关自守”。

2.文化交流借鉴要立足国情

(1)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2)历史已经证明:

那些没有民族个性和特色的文化,那些照搬照抄、亦步亦趋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

1.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应用示例:

用于明确对待国外先进技术,要坚持在学习借鉴基础上消化吸收,在融汇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特色等)

2.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3.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应用示例:

用于理解在文化建设中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具体要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