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1921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含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含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的,他的作品还有、。

2、文章紧扣“”二字,刻画了,表达了作者

3、课文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开头、结尾都用了,,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和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

(2)

5、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表明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看似在问,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方法,把比喻成

,把比喻成

表现出作者

(4)“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

依照原句仿写:

(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写出了

仿写:

(6)“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的。

我们学过他的。

文章借比喻。

写一个种树人让

的育苗方法,说明了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

人生活的“不确定”指。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4、理解句子。

(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中的“不确定”指的是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①这是课文中的一句话,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

②想想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不确定”带个我们考验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5、邯郸学步:

6、写两句人生哲理的格言。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为经线,以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了、、三次春节高潮。

3、本文作者是,课文按顺序,对

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

5、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画卷,展示了

,表达了

6、解释词语:

腊月:

除夕:

元宵:

初旬:

端午:

中秋:

重阳:

7、写五个我国的传统节日:

8、写两首描写节日的古诗。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写的一篇,通过对李大钊

到的回忆,展示了

表达了作者

2、本文按顺序写了件事:

(1)

(2)

(3)

(4)

3、课文有多处:

(1)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

(2)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日。

”……

作用:

(3)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

每天早晨……出去了。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

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平静”说明了;“慈祥”表现了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①他脸上的表情为什么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②“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指的是

(6)“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①这一次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

②这段话写出了

(7)课文除了开头外,文章是按、、、的顺序来叙述的。

12.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于年月日在追

悼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

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

(2)

(3)

3、解释词语。

泰山:

鸿毛:

五湖四海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4、课文讲述的道理。

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

5、按要求写人物(至少写四个)。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

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

6、理解句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

彻底:

这些句子的意思是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互相(),互相()。

这句话的意思是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

或:

于:

这句话是说的,意思是

(4)“()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

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照你的办。

①这段话共有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

②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5)“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五湖四海:

共同的革命目标: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作家的一篇,他的作品还有:

本课讲述了

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是因为

;第二次擦燃火柴,他看到,是因为

;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是因

为。

3、文章之所以打动读者的心,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

和交替进行,和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他曾经多么幸福,跟着他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

前一个“幸福”指

;后一个“幸福”指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国作家,通过这件事,

反映了,揭露了

2、本文由三部分穿插组

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三方面

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4、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打发:

打:

5、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指望:

6、把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在问短的括号里。

愿望指望盼望希望渴望绝望失望

小凡卡()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了。

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

信寄出后,他整天()着。

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

乡下捎来口信:

爷爷死了。

凡卡从此()了。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本课是一篇赞美的文章,文章采用的手法,以

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而在于和。

2、理解句子:

(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

这项伟大的自然发现:

人生意义的发现:

(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

的新名词“_______”,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成一条条________________,她变成了科学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概括了

(3)“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

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

“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

这句话写出了

(4)“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这句话赞颂了居里夫人

3、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指的是什么

4、爱因斯坦说过高度赞扬居里夫人话是: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人要

,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课文的写作思路是:

3、理解句子。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的含义是什么

(2)最后把“”拉直成“!

”找到真理。

这里的“”和“!

”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指“!

”指

好处:

(3)只要你见微知着,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着:

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联系。

4、本课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就是

5、舍本逐末:

6、写四个成语故事:

、、、

7、《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的。

《凡卡》的作者是

的。

《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的。

《汤姆·索亚

历险记》的作者是国的。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奕秋教两人下棋的事,

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中国的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看似在问,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4)“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依照原句仿写:

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句话采用比喻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仿写:

过去的日子如雨滴,被骄阳蒸发了,如树叶,被秋风吹落了。

(6)“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思想感情。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我国台湾的林清玄。

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

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

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

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

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知是树,人也是一样,再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4、理解句子。

(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中的“不确定”指的是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①这是《桃花心木》课文中的一句话,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因为桃花心木已经学会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自然不会枯萎了。

5、邯郸学步:

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6、写两句人生哲理的格言。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了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

3、本文作者是老舍,课文按时间顺序,对夕阳、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5、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6、解释词语:

腊月:

农历十二月。

除夕:

泛指农历一年最后的一天。

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

初旬:

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

7、写五个我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

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终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

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

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2)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日。

”……

作用:

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3)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

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

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会到局势越来越严重和李大钊在为革命工作奔忙。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

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①他脸上的表情为什么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原因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②“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指的是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6)“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①这一次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

是因为当时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②这段话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7)课文除了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12.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

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解释词语。

泰山:

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

大雁的毛,比喻事情微不足道。

五湖四海:

泛指全国各地。

本文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精兵简政:

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死得其所:

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4、课文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5、按要求写人物(至少写四个)。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

李大钊、郝副营长、黄继光、王二小。

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

张作霖、秦桧、袁世凯、汪精卫。

6、理解句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

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别的目的。

彻底:

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为人民谋利益。

这些句子的意思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

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

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

本来。

或:

有的。

于:

表示比较。

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4)“(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

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①这段话共有四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

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

②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5)“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五湖四海:

泛指全国各地。

本文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共同的革命目标:

指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

《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

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他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读者的心,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他曾经多么幸福,跟着他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

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

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

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

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

爷爷守夜的情景、乡村圣诞节前夜美丽的夜景和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

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

(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4、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打发:

指派、命令。

打:

买。

5、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指望:

指生活的希望。

6、把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在问短的括号里。

愿望指望盼望希望渴望绝望失望

小凡卡(渴望)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指望)了。

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希望)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愿望)。

信寄出后,他整天(盼望)着。

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失望)。

乡下捎来口信:

爷爷死了。

凡卡从此(绝望)了。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本课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采用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