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自考题12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1770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学自考题12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法理学自考题12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法理学自考题12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法理学自考题12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法理学自考题12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理学自考题12doc.docx

《法理学自考题12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学自考题12doc.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理学自考题12doc.docx

法理学自考题12doc

 

法理学自考题-12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

第一部分

选择题

{{/B}}(

总题数:

0,分数:

0.00)

二、{{B}}

单项选择题

{{/B}}(

总题数:

34,分数:

34.00)

1.“法是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这里的“主体”指______

A.个人

B.组织

C.被统治阶级

D.个人和组织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是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

法首先是为主体即个人和组织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

这是法

的首要的基础性的特征。

这里的主体,包括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而不仅仅指人。

答案为D。

2.下列有关社会规范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社会规范的范围非常广泛,法、道德、习惯、社团章程、组织纪律等,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

B.法作为社会规范,不同于自然法则,法是具有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内涵的社会现象,而自然法则反应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不是社会现象

C.技术规范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当技术规范中的某些规范被法定化以后,就上升为法律规范,成为法的组成部分D.自然法则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社会规范的范围非常广泛,法、道德、习惯、社团章程、组织纪律、乡规民约、技术规范等,都属于社

会规范的范畴。

作为社会规范,法不同于自然法则。

所以D项错误自然法则是自然现象的运行规律,反映了自然现象之

间的联系,它不是社会现象,不具有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内涵。

而法是具有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内涵的社会现象。

案为D。

3.法所调整的对象是______

A.外在行为B.思想观念

C.与社会无涉的个人行为

不道德行为D.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是一种行为规范。

在众多的社会规范中,有的社会规范如道德,既调整人的外在行为,也调整甚至更

调整人的思想或品德。

而法则不同,它只调整主体的行为,不调整主体的思想或品德。

答案为A。

4.立法者将生活中已存在的某些零散的社会规范加以改造制作,使其条文化和系统化,整合为规范化的法律文本,这是指______

A.法的制定B.法的修改

C.法的认可

D.法的补充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由国家政权产生和变动,主要指法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的。

在现代国家,

认可的具体方式有多种:

(1)由立法者将生活中已存在的某些零散的社会规范加以改造制作,使其条文化和系统化,整

合为规范化的法律文本。

(2)由立法者在法律、法规中确认社会上的某些社会规范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法的效力。

(3)有些

国家的司法机关通过确认某些判例具有普遍有效性的方式,使被确认的判例成为判例法,这在普通法法系是法得以形成

的一个重要途径。

答案为C。

5.关于法的强制力的实现你认为______

A.不需要特殊的程序

B.一个人违反法律其他人均可采取手段限制其人身自由

C.如果一个人乘坐公交车抢占了老幼病残孕专座,当孕妇上车后其拒不让座,孕妇可以起诉其不让座行为D.需要通过法定程序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的强制力是以国家政权的名义表现出来的,并且需要通过法定程序来实现。

而其他的社会规范的实现,

则未必需要经过某种程序,如违反道德的行为等。

答案为D。

6.《民法适则》第6条关于“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说明______

A.只有国家政策可以作为司法机关的办案依据

B.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法的补充,作为办案依据,不需要经过法的认可国家政策无论是否经过法的认可都可以作为办案依据C.

D.只有那些不仅可以作为办案依据,而且还是作为主要的、基本的办案依据的社会规范,才可以列入法的范畴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其他一些社会规范如道德、政策等作为司法机关的办案依据是有条件的,即在法不健全或不敷使用情况

下作为法的补充,才可以作为办案依据,且需要经过法的认可。

只有那些不仅可以作为办案依据,而且还是作为主要的、

基本的办案依据的社会规范,才可以列入法的范畴。

答案为D。

7.法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它的主要内容为______

A.权利和义务

B.行为和结果

C.正义与邪恶

D.规则与原则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从法的内容构成的角度看,法主要由规范性内容和非规范性内容构成,其中规范性内容是主要的。

规范

性内容就是法所确定的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那些规则。

在这些规则中,权利和义务又是主要内容。

所以,法是以权利

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

这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又一重要特征。

答案为A。

8.下列选项中,关于法的基本特征的表述有错误的是______

A.法的适用对象具有普遍性

B.法的形式和分类具有明确性

C.法的内容只有权利没有义务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存在的社会规范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的基本特征包括:

(1)法是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

(2)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存在的社会

规范。

(3)法是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主要依据的社会规范。

(4)法是普遍的、明确的和肯定的社会规范。

(5)法是以权利和

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

答案为C。

9.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合称为______

A.授权性规则

权益复合性规则B.

C.义务性规则

D.强行性规则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以规定主体的义务为内容。

正因此,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通常亦被合称为义务性规则。

答案为C。

10.法的本质是指______

A.法的规范性B.法的表现形式

C.法的强制性

D.法的内部联系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的本质是法这个事物的内部联系或内在规定性,它决定法的根本指向,比较深刻和稳定,往往难以直

接感知,而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

答案为D。

11.中世纪把一切法律问题都染上神学的色彩,并以他的神学法律观、神权政治论以及其经院哲学,构成欧洲中世纪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学说体系的法学家是______

A.亚里士多德B.阿奎那

C.查士丁尼

D.西塞罗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中世纪的阿奎那把一切法律问题都染上神学的色彩,并以他的神学法律观、神权政治论以及他的经院哲

学,构成欧洲中世纪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的学说体系。

答案为B。

12.认为法学是“人和神的事物的概念,正义和非正义之学”的是______

A.查士丁尼B.亚里士多德

C.凯尔苏斯

托马斯·阿奎那D.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在查士丁尼所著的《法学总论——法学阶梯》中指出:

“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

非正义的科学。

”答案为

A。

13.规范法学派,把法看作一种规范体系,是各种本质论中往往更容易为人认同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是

______

A.凯尔森

 

B.边沁

C.奥斯丁

D.西塞罗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从规范的角度看待法的本质,把法看作一种规范体系,是各种本质论中往往更容易为人认同的观点。

范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凯尔森,认为法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有等级的规范体系。

答案为A。

14.从法的本质上看,法最终决定于______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国家意志

C.掌握政权的阶级的意志

D.人类理性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首先和主要体现执政阶级意志,但执政阶级意志是由执政阶级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产生。

意志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意识,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物质关系的反映,而一定社会的物质关系则是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构成的。

因此,法就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这种物质制约性,也可以说是法的本质的最终体现。

答案为A。

15.将法的要素归结为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二要素的学者是______

A.奥斯丁

B.哈特

C.德沃金

D.庞德

 

)1.00(分数:

A.

B.√

C.

D.

解析:

[解析]新分析法学派哈特将规则分为主要规则、次要规则二要素模式。

这种模式是哈特对奥斯丁的命令说的批

判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为B。

16.我国法理学近年来归纳法的要素通常采用的模式是______

A.律令、技术、理想三要素模式B.主要规则、次要规则二要素模式

C.规则、原则、政策三要素模式

D.规则、原则、概念三要素模式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的要素主要有哪些,学界有种种说法。

国内法理学著述所论及的主要有四种模式。

规则、原则、概念

三要素模式是中国法理学近年来归纳法的要素通常采用的模式。

答案为D。

17.下列有关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关系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法律条文都是法律规则的载体B.法律规则等于法律条文

C.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外在表现

D.一个条文不可以表现若干规则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律规则不等于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多数是法律规则的载体,有的是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的载体和表现

形式,法律规则、原则、概念是法律条文的内容。

一个条文不能够表现若干规则,因为成为法的一个基本立法规则就是

“一条一义”。

但是一个规则可以规定在不同条文甚至是法中。

答案为D。

18.法律规则的两个构成部分是行为模式和______

A.行为许可B.后果模式

C.法律模式

D.法律责任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学界尚无一致见解。

先前主要是“三要素”假定、处理、制裁三要素说。

其后又有“两要素”说,认为法律规则由行为模式和后果模式两要素构成。

近年又有新“三要素”说,认为

法律规则由假定、处理、法律后果三要素构成。

本书倾向采用行为模式和后果模式两要素说。

答案为B。

19.关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的正确表述是______

A.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必须体现在同一法律条文之中B.法律规则可以只包含行为模式,不包括法律后果

C.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只能体现在不同的法律条文中

D.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可以体现在不同的法中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就是指从逻辑意义上说,由哪些要素构成了法律规则整体,以及构成法律规则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般认为法律规则由行为模式和后果模式两要素构成,法律规则逻辑结构中的行为模式和后果模式,可以体现在同一个法律规则、同一个法律条文或同一个法中,也可以体现在不同的规则、不同的条文或不同的法中。

答案为D。

20.法承认某种行为合法有效,并予以保护或奖励,这种法律后果被称为______

A.否定性后果B.肯定性后果

C.有效性后果

D.无效性后果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后果模式是法律规则中对主体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应当获得何种后果的规定。

后果模式大体分为两类:

肯定性后果和否定性后果。

肯定性后果即法承认这种行为合法和有效,并予以保护或奖励。

答案为B。

21.《文物保护法》第27条规定:

“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履行报批手续;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应当经过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这一规定属于______

A.权利性规则B.职权性规则

C.命令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按法律规则所设定的行为模式不同,分为权利规则、义务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三类。

其中义务规则是明

确规定主体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规则,具体分为两类:

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本题所举例子属于命令

性规则。

答案为C。

22.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其他任何人或组织均不可胁迫他人信教或不信教。

这一规定体现了______

A.法律规则中的授权性规则

B.法律规则中的义务性规则

C.法律规则中的权义复合规则

D.法律中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在法律规则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所有权利规则和义务规则,对规则设定的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分别是权利规则和义务规则,然而对这些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之外的主体,则正好是相反的规则。

这种现象,不是权义复合的现象,而是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一种表现。

答案为D。

23.不问主体的意愿如何而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属于______

A.权利规则B.强行性规则

C.权义复合规则

D.准用性规则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法律规则作不同的分类。

按照法律规则的效力强弱或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法律

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两类。

其中强行性规则指不问主体的意愿如何而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

答案为B。

24.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

“当事人一方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这一规定不属于______

A.命令性规则B.强行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

D.义务性规则

 

)1.00(分数:

A.

B.

C.√

D.

解析:

[解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规范作不同的划分。

强行性规则指不问主体的意愿如何而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

确定性规则是明确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而不必再援用其他规则来确定本规则内容的规则。

义务规则是明确规定主

体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规则。

命令性规则是义务规则的一种,即规定主体应当作为的义务,亦称积极义务。

本题属于确定性规则。

答案为C。

25.凡规则本身未规定具体的规则内容,而规定依照、参照、援用其他规则来使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这种规范是______

A.确定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

C.委任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三类。

准用性规则是本身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规则内容,但明确规定可以或应当依照、援用、参照其他规则来使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的规则。

答案为D。

26.没有明确规则具体的规则内容,而授权有关主体规定具体的规则内容的法律规则是______

A.确定性规则B.委托性规则

C.准用性规则

D.参照性规则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三

类。

委托性规则是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规则内容(如行为模式或后果模式)而委托(授权)有关主体规定具体的规则内容的

规则。

答案为B。

27.我国《刑法》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的规定,是属于______

A.法律概念的规定B.法律原则的规定

C.法律规则的规定

法律技术的规定D.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律原则不预先设定具体的事实状态,也不直接包含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后果模式,但它指

导和协调某个或某些领域的法律调整。

本题体现的正是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答案为B。

28.在法的要素中,作为法的解释和法的推理据以进行的重要依据和指南的是______

A.法律概念

B.法律规则

C.法律原则

D.技术性的规定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律原则对法的解释和法的推理有直接意义,它是法的解释和法的推理据以进行的重要依据和指南。

在没有法律规则的情况下,法律原则可以起到弥补这一不足的作用。

在已有法律规则作为依据,但按照规则办理便会导致

不合理、不公正之类结果的情况下,法律原则又可以起到避免这种结果发生的作用。

答案为C。

29.就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将其分为______

A.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B.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C.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D.一般原则和特别原则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原则作不同的划分。

按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两类。

答案为A。

30.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属于______

A.形式原则B.政策性原则

C.程序性原则

D.公理性原则

 

)1.00(分数:

A.

B.

C.

D.√

解析:

[解析]公理性原则是基于法的原理和事理所确立的原则。

它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或是在法的事理推导中产生

的,经由立法者选择和认可的公理,在法律、法规中的原则性反映。

民法中的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原则,

都属于公理性原则。

公理性原则较之政策性原则,有更大的普适性和稳定性。

答案为D。

31.在法的结构的三要素中,主体性要素是______

A.法律概念B.法律原则

C.法律规则

D.法律原理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的结构三要素中,规则是主体性要素,原则是品格性要素,而概念则是技术性要素,并依附于规则和

原则。

答案为C。

 

32.刑法规定: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这一规定属于法构成要素中的______

A.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

C.法律技术性规定

D.法律规范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法的构成要素分为三类:

(1)规则;

(2)原则;(3)概念。

作为法的要素之一的法的概念,是人们对法、法

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抽象而产生的范畴。

本题中是对犯罪预备此概念的分析总结,属于法律概念。

答案为B。

33.“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的法律概念属于______

A.内容概念B.客体概念

C.事实概念

D.主体概念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从法律概念表现法律关系的情形看,可以有主体概念、客体概念、内容概念、事实概念的区分。

主体概

念是表现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客体概念是表现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的概念;内容概念是表现法律关

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概念;事实概念是表现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即法律事实的概念,如出

生、死亡、犯罪、违约、侵权、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

答案为C。

34.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称为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______

A.专业概念B.日常概念

C.内容概念

D.客体概念

 

(分数:

1.00)

A.√

B.

C.

D.

解析:

[解析]从概念的渊源看,有专业概念和日常概念的区分。

专业概念是在法的理念抽象和实际运作中逐渐产生的

仅适用于说明、反映法律问题的专门概念。

它们的屯业性较强,一般只有法的意义,同日常生活少有关系。

犯罪中止概

念仅适用于刑事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答案为A。

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

11,分数:

11.00)

 

35.对于法的概念问题,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下列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就是“法是什么?

”和“什么是法?

”这两方面的问题

B.就是真实的法和理想的法的问题

 

E.就是理想的法和民俗习惯的问题

 

(分数:

1.00)

A.√

B.√

C.

D.√

E.

解析:

[解析]关于法的概念问题,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

其一,法是什么?

其二,什么是法?

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就是

真实的法和理想的法的问题,或实然的法和应然的法的问题。

答案为ABD。

36.法之所以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原因主要在于______

A.法的产生和发展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关B.任何法都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这两种职能

 

法最终决定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

E.法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分数:

1.00)

A.√

B.√

C.

D.

E.

解析:

[解析]法之所以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原因主要在于:

(1)法的产生和发展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关。

(2)任何法都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这两种职能。

答案为AB。

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在中国目前法学著述中,法律规则和法律规范是相近相似的,甚至是通用的B.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载体,没有法律条文也就没有成法的法律规则

 

E.一个法律条文可以表现若干个法律规则

 

(分数:

1.00)

A.√

B.√

C.√

D.√

E.

解析:

[解析]法律规则和污。

律规范的关系在中国目前法学著述中,两者不仅是相近或相似的,甚至是同义的、通用

 

的。

从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看:

法律条文是规则的载体;规则是条文的具体内容。

根据成为法立法技术“一条一

义”的要求,一个条文只能规定一个而非多个法律规范。

答案为ABCD。

38.行为模式是法律规则中为主体如何行为提供标准的范式,下列属于行为模式的是______

A.可以怎样行为的模式B.应当怎样行为的模式

 

E.以上都正确

 

(分数:

1.00)

A.√

B.√

C.√

D.

E.

解析:

[解析]行为模式是法律规则中为主体如何行为提供标准的范式。

它是以法的眼光从主体的大量行为中总结、归

纳、抽象、概括出来的。

行为模式主要有三种:

(1)可以怎样行为的模式(授权性法律规则);

(2)应当怎样行为的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