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1631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docx

《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docx

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引论

一、本学科开设的背景与缘由:

1、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

2、培养优秀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需要

3、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科发展和改革的必然

二、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价值:

以初高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客体,以教材的编制和使用的基本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价值:

1、使学生初步掌握教材理论,把握教材体系,熟悉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2、激发学生研究语文教材的兴趣,在教育实际中结合实践,深入研究语文教材,建设语文教材。

3、用语文教材研究的成果丰富语文教育学科的理论,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三、本学科的内容结构及学法

内容结构

1——3章:

教材理论(P99)

4——5章:

教材介绍(P108)

6——7章:

课文解读教学设计(P126)

8——12章:

分体研究

第一章语文教材的性质与功能

第一节语文教材概说

一、“语文教材”含义的三种理解(P98)

“专指”—表明语文教科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特指”—反映了学校语文教材的群体特征。

“泛指”—体现了语文教材的学科特殊性和“大语文教育”的现代观念。

二、语文教材的概念:

语文教材是承载与语文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的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媒体系统。

三、语文教材系统的内部关系:

1、在目标指向上教科书选择内容、编排体系的着眼点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课程目标。

2、在纵向展开上,教科书按学生学习语文的客观规律和语文知识技能结构的内在逻辑,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科学序列。

3、在横向结构上,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各项内容之间,合编型教科书的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学系统与实践活动系统之间,分编型教科书的各种课本之间,以及同一教材的不同单元之间,同一单元的知识、课文与训练之间,甚至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课内与课外等,都全面协调,力求形成合理的结构。

第二节语文教材的性质

一、语文教材的基本性质

1、既有多义性,又有导向性:

教材中的文章具有丰富的内涵,所以在教材的理解、运用及其效果方面具有多义性。

而教材又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语文教学序列组成的教学体系,所以文章的理解就有一定的方向,教学是有明确的重点和目标的。

2、既有目的性,又有中介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材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目的性,教师用教材教好语文、学生凭教材学好语文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

但语文教材只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种凭借。

语文教材的根本价值在于它的中介性。

二、语文教材的突出特点1、语文性—语文教材区别于其他学科教材的根本属性,它决定着语文教材的本质和方向。

2、欣赏性—语文教材区别于其他学科教材的显著特点,它不仅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而且也促进了自身教学功能的实现。

3、灵活性(开放性)—

各地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编写不同的教材,经审定后正式使用。

同一地域内,经批准可以选用不同的正式教材。

对同一教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其课文单元的先后顺序。

经批准,各地各学校可以自编乡土教材、校本教材或选修教材。

可以把社会发展信息及时反映在教材中。

第三节语文教材的功能

一、开智功能(智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联想力等。

1、开发智力:

教材的四大系统都蕴含着丰富的智力因素,都具有开发智力的功能。

2、培养语文能力:

以能力培养为线索统筹全局。

3、传授语文知识:

途径有两条,一是明示(通过知识短文、附录、提示、注释等,或分散、或集中地表现出来)。

二是暗示(通过范文进行语文实践,使学生感悟语文知识、规律和方法。

)。

4、积累语文材料:

既提供丰富的语文材料,又指导积累方法督促积累。

二、育德功能: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一定的道德意识。

如教材中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理想情操教育、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的优秀篇章,教学这样的篇章,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语文教材的育德功能不仅表现在阅读教材中,在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教材中也有体现。

三、审美功能:

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美和美育的因素,可以就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1、丰富审美感性认识:

语文教材中对五彩缤纷的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人性美、语言美等)的展现,将大大丰富学生对美的感性认识,为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2、构建审美意识:

语文教材对美的展示是经过作者和编者双重的选择。

他们的审美意识和作品中人物的审美意识,将通过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另外,教材中在提示、练习、知识短文和训练指导中,进行系统的阐述和随机点拨,这些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理性部分产生直接的影响。

3、培养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作者审美感受、审美鉴赏、审美创造的结晶,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凭借。

朗读、默读、品味、领悟——审美感受能力;对教材多方面的分析和比较——鉴赏能力;对教材进行加工、改造、内化、迁移——审美创造能力。

训练为其提供了实践机会,并有相关的知识与方法指导。

四、习法功能:

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活动的方法、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思维的方法。

1、指导语文活动的方法:

教材把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过程具体化为可以操作的序列方法,并围绕这些方法的学习选择课文、编写练习和知识短文、设计语文实践活动。

2、指导语文学习的方法:

教材包含语文自主学习、训练的方法,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各学科学习通用的方法等。

3、指导语文思维的方法:

语文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综合,分类比较,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求同与求异等。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语文教材?

说说对语文教材的不同理解。

2、与其他学科教材相比,语文教材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

3、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具有什么功能?

第二章语文教材的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

一、范文系统

1、范文即课文——教材的主体。

2、主要作用——示例作用和凭借作用

是教学的例子()是学习的对象()是训练的凭借()是文化的载体()

二、知识系统

1、知识系统——辅助系统。

2、知识列入教材——《国文百八课》(1935年)系统形成——建国后。

3、知识内容:

听说读写知识;汉语知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

文体知识;文学知识(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鉴赏)

三、实践活动系统

1、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地设计出一系列“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实践活动系统。

2、表现形式:

各种练习题,配套的练习册,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

3、作用:

有助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或学生自测学习效果。

有利于学生消化、巩固已学的知识,并通过shijian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四、助读系统1、由助读材料(对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方式方法等所做的说明、提示或注释)构成。

2、作用:

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二是使用者便于参考。

三是有些重要的提示往往体现科研、教研新成果或先进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第二节语文教材内容的分类

一、识字与写字教材:

融入阅读等教材之中。

如:

二、阅读教材:

包括:

课文,阅读材料,思考与练习。

三、写作教材:

包括:

写作知识,写作事例,写作训练指导,写作练习。

四、口语交际教材:

口语交际知识,口语交际表达的事例,口语交际的训练与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教材:

其内容包括:

语言学、文章学、文学等知识,也包括活动训练的题目、要求等。

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很明显。

思考与练习:

1、“范文”的性质是什么?

2、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形成了哪几个系统?

第三章语文教材的编辑和体系

第一节语文教材的编辑

一、编辑思想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明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教材编辑既注重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又强调提高思想水平,丰富文化素养。

2、重点训练学生的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

3、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

肯定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正常的,是好事。

要根据这些差异因势利导,开展特长和个性教育。

现行教材重视此项表现为

(1)范文的多样性。

(2)语文能力训练的层次性。

(3)课内外相结合。

4、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编辑原则

•1、高质量原则

A、把好编审关(编选-实验-审查-审定-发行)

B、制定编选教材的严格标准

教材编写建议(《义务教育课标》9条)(《普通高中课标》10条)

C、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适当数量的原则:

单元∕册,课∕单元,字数∕篇,练习的数量,语文知识的数量等。

•循序渐进的原则:

靠教材编写者按此原则组织起来,形成单元。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册诗歌单元为例说明。

•精美编排的原则:

编排形式,规范美观。

(编排形式——封面设计、)

三、编排方法(教材的体例形式)

(一)、分编法:

就是把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分别编制成几种教科书。

1、两分法()

2、多分法(三种以上,有繁化多分,简化多分)

优点:

眉目清楚,序列分明,系统性较强。

缺点:

使用多套教材,教学的综合效应整体效应较差

(二)、合编法:

就是把语文教学内容混合编制成一种教科书。

1、范文选编法

2、主次配合法

3、综合组元法

优点:

一个教师使用一本教材,容易从整体上处理教学内容,取得较好的综合效应。

缺点:

系统性不容易体现,眉目不清,头绪芜杂。

现行趋势:

分中有合,合中有分。

两种类型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第二节语文教材的体系

一、“五、四”运动之前语文教材的体系

旧制文选改良——

苏明《中学文粹》1904年(最早的中学语文教材)

林纾《中学国文读本》(8册)1908年

吴曾祺《国文教科书》(5集)1910年

内容:

文选。

文言文。

体系:

册(集)---按学年、学期编排。

时代---逆向上溯,由淸文至秦文。

连圈,眉批---佳妙处,启发学生自己体会。

旧制文选突破——

许国英《共和国教科书国文读本》1913年

谢无量《国文教本评注》(4册)1915年

体系:

大单元(编)---按体裁编列,以文字深浅为序。

助读材料---题解作者简介夹评夹注顶批

黑白圈点总评及注释。

编者说:

“读一篇可知结构之妙用,读全书可悟做法之不同”

*分编型教材《文字源流》、《中华中学文法要略》等语文知识读本

二、“五.四”运动之后的教材体系

1、洪北平《白话文范》(4册)商务印书馆1920年

20顾颉刚叶绍钧《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23年(“雨夹雪”式文白混编法)

年代内容:

现代白话文,文言文

体系:

分编型合编型(配置必要的作业练习)

2、《开明国文读本》1934年

30《国文百八课》1935年

年代*教材建设辉煌时期之一。

数量多,单元组合法,文言白话分编、合编。

3、解放区语文教材

40胡乔木《中等国文》新华书店1945年

年代晋察冀边区教育处《中级国文》1948年

内容:

AB

体系:

5课一组,1—4课是读文,5课说明语文规律。

每册每组有一中心,各课各组间相互联系。

课后有教学参考、注释和习题。

第四章义务教育课标语文实验教材

第一节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

一、结构体系

二、特点

1、三大板块融合:

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元。

2、两大系统整合:

阅读系统综合性学习系统(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6次,三大三小)

3、专题组元,贯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A、选文力求有丰富的内涵,适合学生学习的范例。

B、课前导读和课后练习也兼顾三维目标。

C、在综合性学习中,从语文实践活动、写作、口语交际活动的设计中体现了三维目标。

4、开放性、弹性的设计思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节苏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

一、更新理念(P114六个基本理念)

二、优化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内容:

(P115两个融合)

范文系统—关注社会、人生,关注自然、科学。

选材范围—现代作品83%,外国25%,文学作品66%,科学作品16%。

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实用文。

作品风格—高雅的精品佳作,反映民俗风情的小品。

结构:

(P115)

单元主题——6个合成单元/册,4课/单元

1-2个名著推荐与阅读/册

2-3个专题/册

单元最后编写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实践活动。

(P116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三、改革单一文选体系,构建语文综合实践系统。

四、使教材成为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合作的学习之本。

思考题:

1、人教版《语文》的编排有何特点?

2、简介苏教版《语文》的“合成单元”。

第五章普通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

第一节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

一、编排结构

必修5个模块:

1—5册(附:

《扩展阅读》《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音像资料)

4部分/册:

3部分/阅读鉴赏单元:

阅读鉴赏(4):

品味与赏析

(2)思考与领悟、沟通与应用

(2)

关于*与“研讨与练习”:

主动性,开放式。

表达与交流:

写作与口语交际

写作—独立写作专题(4个专题/册)

读写结合(课后习题的写作练习,写读书笔记等)

研究性写作(与“梳理探究”整合,写研究报告等

口语交际—

专项口语交际(1个/册)

阅读鉴赏中的练习(朗读、背诵、复述、讨论等)

梳理探究实践中的练习。

梳理探究—语文专题活动名著导读—(包括:

)课外阅读,读好书,读整本书。

二、主要特色(设计思想或编辑理念)

1、坚持“守正出新”,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各类中学的教学需要。

2、构建“立体系统”,体现内容的综合性。

3、突出“过程与方法”,以浸润式学习的设计整合教学目标。

第二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一、结构体系

二、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

1、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

2、遵循规律(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

3、注重整合

4、引导学习

5、倡导开放6、立体构建

三、主要特色

•1、以专题组织学习材料,构建多重对话平台。

•2、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以探究为核心设计专题,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如:

三种呈现方式

文本研习:

提供经典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

问题探讨: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

活动体验:

围绕专题,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

•4、以开放的弹性机制,提供选择和创造的空间。

如:

每专题多个学习板块,可自主选择。

有的板块设计两种以上的学习方案,可选择。

第5册,设计6个专题,供选择。

第三节语文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一、结构体系

必修1-5册4个单元/册共20个单元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探究性学习/单元

文体组元和主题组元结合。

单元标题:

富有文化内涵、能提示人文主题的名家名言。

二、特点

选文的特点:

a.新选文—现代文90%以上,古诗文50%以上。

b.选取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品。

c.古诗文,注重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凸显民族精神。

d.选文兼顾审美和语言标准,富于典范性。

课后习题设计的特点

a.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文学鉴赏的结合

b.课后链接,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引导。

语文活动设计的特点

a.表达与交流注重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

 

写作10次30多次

口语交际5次20多次

b.探究性学习注意跨学科知识和语文学习资源的整合,注重实践性应用性,注意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第四节粤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一、结构体系

必修1-5册4单元/册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

活动文体文体语体

二、特点

•1、“三线两结合”的设计思路

三线——活动文体语体

两结合——两种活动结合单元活动

(1)/册--表达交流(3)/册

大型的综合的小型的单项训练

•2、活动与文选、知识构成三维培养方式

点击链接—语文知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语言应用的方法、技巧、常识等)

2篇短文/单元,共40篇知识短文。

3、活动有助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五节鲁人版语文教科书

一、特点

•1、以活动学习为线索,以活动学习为中心,以活动学习为载体编制教材的体系结构。

•2、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3、主题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活动性学习专题”。

•4、时代性、经典性与多元文化兼顾的选文。

第六章中学语文教材的研究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是以教育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分析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客观需要,制定语文教学规划。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a.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b.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型。

c.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d.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E.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板书—编写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评价。

三、具体内容设计

A、教学目标—是每一次语文教学的方向。

确定的依据—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

表述—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要求—具体,明确,可检测。

思考题:

篇章教学目标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系。

B、教学内容—纵向有……三个维度,

横向有……五个领域。

要求—内容要恰当;内容要充实;内容要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C、教学过程—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

(P137)

基本特点—简洁性(科学的内容,优化的程序,艺术的手段)

D、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手段。

选用原则—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优化组合。

常用方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等。

思考:

1、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是情境教学法吗?

2、你是怎样理解教法、学法、教学策略的?

3、何为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E、板书的内容—(结构内容、人物形象、情节、写法、景物描写、知识)提纲,训练要求等。

板书的形式—横式,竖式,横竖式。

板块。

文字,图,表。

板书图示的美感要素—简洁美,形象美等。

板书与多媒体——

第二节语文教材研究

一、研究语文教科书的意义

1、实施教学的必要前提

2、教师提高的重要途径

3、促进教科书建设的动力

二、教科书钻研的特点

1、教师参与的全员性。

语文教学工作程序:

备课、上课、辅导、评改、考核等。

钻研教科书是备课,是核心,贯穿教师工作全过程。

2、钻研目的的针对性。

不是教师个体的理解性阅读或鉴赏性阅读。

而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教学性研读。

是要把选文等

创造性地加工为教学内容。

3、钻研内容的综合性。

钻教科书内容(课文、知识、助读、练习)

研几种对话(教师与作者编者、学生与作者编者)

“教什么”(选择组织教学内容)

“怎么教”(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策略)

4、钻研、处理教科书的主动性。

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三、语文教科书钻研的程序

1、通读整套教科书,把握特点。

A、把握内容、整体结构,研究“编辑说明”。

B、把握教科书的体例特点。

C、把握课程目标在教课书中是如何体现的。

2、研读单元及本课,分析教材。

单元

(1)相似与相异

(2)基础与延伸

研究(3)知识与运用

本课研读(最重要,关键)

(1)找出外部联系,明确课文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2)把握课文自身特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重点该如何落实。

•(3)统观课文前后的助读材料和训练材料,明确教学思路。

3、参阅教辅资料,博采众长。

四、教科书钻研的方法

1、明系统:

从整体到局部。

2、求深入:

由表及里,探幽发微。

3、作比较: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4、巧处理:

围绕目标,突出重点。

第三节语文课文的读解

一、课文读解的基本理论

1、作者中心理论——意义是作者赋予的

文本的意义是作者赋予的,读文章要把作者的原意从文本中“挖掘”出来。

2、作品中心理论——意义是文本自身固有的

文章进入社会便有了独立性,因而意义与作者无关,只能从文本的语言中获得。

3、读者中心理论——意义是由读者生成的

读者是文本意义的建构者,读者的阅读使文本原来“潜在的”意义变成了现实;读者是创作的最终完成者,是读者的参与使文本不断地获得了意义和生命。

二、课文读解的过程及方法课文文体----(义务教育阶段、高中)

1、整体感知

内容—写了什么?

文体?

思想情感、中心?

方式—通读全篇,默读,诵读。

2、深入理解

理解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主旨:

归纳各部分的意思,抓住关键处,揭示课文蕴涵的思想。

理解作者情感:

把握写作特点:

结构布局,表达技巧,语言艺术。

3、评价探究:

评价就是对课文内容和形式的是非、优劣、美丑做出理性判断和深入推理。

探究就是深

入探讨,精细研究,不仅要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要提出问题,追问为什么等等。

*评鉴探究的意义:

使阅读达到某种理性高度的思考

形式方法:

外化行为—圈、点、勾、画、批等。

内在行为---披文入情等心理活动。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过程。

探究的内容:

课文的主旨,课文的内容,课文的技法。

4、思考教学:

是对教学目标、内容、资源、方法等的一种意向性思考。

是文本解读向教学设计的过渡。

第七章实用文章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初中)三大文体:

记叙文、

说明文、议论文

(高中)三类文本:

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

第一节记叙文教材研究

一、记叙文的文体特点

(六要素,线索,顺序,内容)

二、记叙文的读解要领

1、抓住记叙文的要素读解

记叙要素清晰的记叙文,抓难度大的要素读解。

记叙要素表达不清晰的记叙文,应从上下联系入手,作出明确判断。

2、抓记叙文的结构来读解

以记叙顺序为主导,要辨识记叙文的记叙形态,依据记叙的方法分析文章结构。

3、根据记叙文的类型明确解读要点

记A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

人B抓住事件分析人物活动。

为C分析人物的外貌、心理。

主D重视作者对人物的评论(往往是画龙点睛)。

记事A抓线索,梳理事件进程。

为主B抓事件中的典型事例。

C抓作者的议论和抒情(往往深化主题)

写景为主:

A抓线索,理清景物展现的形式 方位。

B分析写景的主要特色。

C从不同角度分析不同景物的不同形态。

D把握写景中所蕴含的情和理。

E分析修辞手法,加深对写景艺术的感受。

状物为主:

(常与写人记事联系,托物言志)

A揣摩作者状物意图和写作思路。

B分析状物的特色。

C揭示作者状物的情思,蕴含的思想感情。

4、把握记叙文的开头、结尾。

5、把握记叙文的照应。

第二节说明文教材研究

一、说明文文体特点

性质特征:

说明性,知识性,客观性。

方法特点:

简明性,具体性,分析性,条理性。

二、如何解读说明文

1、准确深入的解读文中所说明的知识内容。

2、明确解读说明的规律

A揭示文章所说明事物的特征。

B搞清文章所说明事物的顺序。

C阐明文章说明语言的特征:

准确,周密,简洁。

D分析说明事物的方法:

数字、分类……

E理清文章说明事物的结构:

总分式,平列式,时序式,空序式。

3、根据不同性质的说明文确定不同的分析侧重点。

A阐述性,侧重揭示阐述事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