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向双侧壁导坑法转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1493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向双侧壁导坑法转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向双侧壁导坑法转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向双侧壁导坑法转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向双侧壁导坑法转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向双侧壁导坑法转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向双侧壁导坑法转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方案.docx

《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向双侧壁导坑法转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向双侧壁导坑法转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向双侧壁导坑法转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方案.docx

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向双侧壁导坑法转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方案

 

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向双侧壁导坑法

转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范围、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石鼓山隧道设计图》(宝兰客专施隧01)。

1.1.2《石鼓山隧道张家沟浅埋段设计图》(宝兰施隧01-Ⅰ)。

1.1.3宝兰客专施隧参201~209。

1.1.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1.1.5《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1.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1.1.7《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

1.1.8《宝兰客专石鼓山隧道下穿茵香河、张家沟浅埋段地表加固后洞内开挖工法工艺性试验研讨会专家意见》(2015年11月28日)。

1.1.9有关四方会议纪要、要求。

1.2编制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方向双侧壁导坑法转换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

1.3编制原则

1.3.1安全第一,严格落实四方纪要、设计文件、验标及指南中各项措施要求,严格落实项目早期沉降控制措施、隧道防坍塌措施,完善各项洞内安全设施,强化执行,强化过程监控、监测。

1.3.2质量先行,以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施工安全。

1.3.3加强施工组织与施工协调,在确保安全、质量的情况下,完成工法转换。

1.3.4规范施工、文明施工。

2、工程概况

2.1地形、地物情况

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方向下穿张家沟浅埋段,张家沟属秦岭北麓支沟,总体南北走向,地表处理位置沟底宽约120m,为张家沟村二组与李家槽交界处,沟底西侧为一乡村公路,水泥路面,宽度8m,沟底东侧为一水沟,沟宽约3m,公路与水沟间为村办20号厂房,厂房现已征拆。

公路路面、厂坪标高为638~640m。

2.2地质、水文情况

张家沟埋深18~20m,设计为Ⅵ级围岩,分布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杂填土、黏质黄土、砂类土及碎石类土,上更新统洪积粉质黏土、砂类土及碎石类土,下伏上第三系泥岩。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沟内地表水的侧向补给,含水层为细、粗圆砾土及中、细砂,富水性较好,地下水位埋深约4~15m、高于洞顶约6m。

2.3设计情况

依据《石鼓山隧道设计图》,DK640+825~DK641+025段下穿张家沟,采用Ⅵ-Ⅱ型钢筋混凝土衬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拱部设双层φ42小导管注水泥浆超前支护。

圆砾土层段落系统锚杆调整为

φ42小导管进行径向注浆止水。

全断面设I25a钢架,钢架间距0.5m。

初支与二衬间铺设EVA防水板与土工布缓冲层,施工缝、变形缝设可靠的复合防水措施,DK640+825~DK641+025段二衬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12,环向及纵向施工缝增设可重复注浆管。

环向盲管间距6m,地下水发育地段环向盲管应加密布置。

施工前对张家沟浅埋段线路通过区域黄土陷穴、坑洞进行详细调查,对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有影响的应回填密实,表层铺设三七灰土,严防地表水下渗。

2.4当前施工情况

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方向目前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掌子面里程为DK640+900,初支封闭成环里程为DK640+879.2,仰拱里程为DK640+872.8,二衬里程为DK640+860.9。

DK640+850~DK640+965长115m段地表采用旋喷桩固结地层,封堵地下水。

共计设置钻孔1564个,孔深30米至35米。

加固范围为拱顶以上5m至隧道仰拱最低点(旋喷桩底端位于砂层时旋喷至砂层与泥岩分界面)。

隧道两侧开挖轮廓线外各设置2排纵向旋喷桩止水,桩间距50cm,桩径60cm,梅花形布置。

开挖轮廓线内桩间距按1.2mx1.2m梅花形布置。

该段旋喷桩施工已完成。

3、施工组织

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向双侧壁导坑法转换为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任务由隧道第二架子队承担,项目部一工区负责施工管理,项目部加强过程指导、检查

,纳入石鼓山隧道进口工艺性试验领导小组、各保障小组监管范围。

4、双侧壁导坑法转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方案

4.1工法转换条件、方法、步骤

4.1.1工法转换条件

(1)公路影响段二衬DK640+849-DK640+861段必须完成浇筑,且基本达到设计强度;

(2)改移道路段封闭,该段袖阀管注浆完成,原地方道路恢复通行;

(3)洞内严格按要求实施双侧壁导坑段的初期支护跟进工作,满足设计步距要求;

(4)超前支护按设计施做到位;

(5)对工法转换施工进行培训及技术交底;

(6)DK640+900-DK640+920注浆完毕且效果评估合格;

(7)监控量测稳定,日变形速率≤5mm,累计变形量≤50mm;

(8)转换工法前进行超前水平钻探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地层及地下水情况;

(9)工法转换手续完备;

(10)工法转换需要的人员、材料、设备按要求配备到位;

(11)以上十条满足要求后,项目部组织工法转换前的条件评估,评估合格后可进行工法转换工作。

4.1.2工法转换方法、步骤

⑴停止双侧壁右上导坑开挖,截止里程为DK640+895,采用网喷封闭,封闭厚度20cm,预留核心土。

开挖部位如图1所示

⑵开挖中上导坑至DK640+900形成上台阶后,暂停并网喷封闭掌子面,预留核心土。

打φ89管棚并注水泥单液浆,管棚施工完成后进行超前后退式注浆,注浆方案详见《石鼓山隧道1#斜井兰州向DK640+900-DK640+920后退式注浆施工方案》,注浆效果达到要求后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调整拱脚开挖高度,开挖过程中拱脚需逐渐向下调整80cm,与设计的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上台阶高度齐平。

⑶开挖左上导坑和中壁中部至DK640+895,与右上导坑平齐时形成中台阶。

开挖时逐渐抬高拱架高度,抬高高度80cm,与设计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中台阶高度齐平。

⑷分侧开挖右下导坑、左下导坑与中壁下部的上半部分至DK640+890,开挖时逐渐抬高拱架高度,抬高高度80cm,与设计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下台阶高度齐平。

⑸施工过程中加强支护。

初支钢架每个拱脚处增设2根锁脚锚管,长度4米。

⑹双侧壁临时钢架拆除随掌子面掘进进行,钢架拆除采用逐榀拆除的方法。

临时钢架拆除顺序为:

1部临时横向支撑→3部临时横向支撑→上部侧壁钢架→6部临时横向支撑→下部侧壁钢架→下一环钢架拆除循环。

DK640+895-DK640+900段钢架1部与3部临时横向支撑不拆除,作为三台阶临时仰拱的横撑。

每循环拆除进尺不得大于3m(6榀钢架)。

 

 

图1

4.1.3仰拱施工

在拆除双侧壁临时钢架的过程中,仰拱衬砌随临时钢架拆除向前推进,当掌子面里程到达DK640+900时,仰拱需跟进至DK640+878.7,中、下台阶长度按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步距要求施工。

DK640+850~DK640+965段采用全包防水设计,环向盲管间距6m,施工过程中需注意钢筋不得刺破防水板。

4.1.4二衬施工

二衬采用Ⅵ-Ⅱ衬砌结构,厚度65cm,随着仰拱的推进,二衬向前紧跟,仰拱施工至DK640+878.7时,二衬需跟进至DK640+861。

4.2监控量测与洞内外观察

工法转换过程中,洞内监控量测频次需增加至4次/天,监控量测点按2.5米/断面布设,地表DK640+861-DK640+965段埋设观测桩,5米/断面,监测频次为2次/天。

出现预警及时反馈现场技术人员并采取加固措施,消除预警。

4.3落实专家意见的技术措施

掘进施工中严格执行《宝兰客专石鼓山隧道下穿茵香河、张家沟浅埋段地表加固后洞内开挖工法工艺性试验研讨会专家意见》。

为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优化洞内开挖工法,拟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4.3.1钢架锁脚加强措施

除钢架底脚采用木板或型钢支垫牢固、钢架与锁脚锚管采用L形筋焊接牢固外,钢架锁脚采取以下加强措施。

4.3.2增设φ89钢管锁脚

每榀钢架两侧拱脚、墙脚共打设4根φ89钢管锁脚并注水泥单液浆,长度4.5m,锁脚钢管和钢架采用钢板焊接连接。

4.3.3增设钢架纵向联接

两侧拱脚、墙脚钢架间加设80*8等边角钢与钢架焊接连接,增设2根连接钢筋,采用剪刀形式与钢架焊接连接。

具体做法如下:

 

4.3.4初支背后脱空处理

各导坑掘进5m左右后,及时采用雷达扫描、初支凿孔、敲击等方法检测初支背后脱空情况,若有脱空注水泥浆充填脱空后,方可继续掘进。

4.3.5洞内引排水措施

将洞内排水纳入工序管理,设专人负责抽排水。

开挖后必须坚持及时初喷,封闭围岩面。

开挖段散状渗漏水集中收集,采取移动式多级抽排。

排水沟距离拱脚、边墙脚大于1.5m,防止积水侵泡拱、墙脚。

仰拱基底设置移动式水箱收集开挖面渗漏水,防止仰拱基底被积水浸泡。

洞内铺设专用引排水管路。

初支漏水的地方进行压浆止水。

渗漏水段加密排水盲管。

4.3.6风险防控措施

4.3.6.1地表处理措施

施工前对浅埋段线路通过区域黄土陷穴、坑洞进行详细调查,对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有影响的应回填密实,表层铺设三七灰土,严防地表水下渗。

4.3.6.2掌子面前方断面内富水处理措施

(1)排水措施

掌子面至富水区、水囊距离约10m时超前打孔引水。

打孔前锚、网、喷封闭掌子面并预埋管(打孔、插引水管用),必要时设置临时竖撑,洞内备好排水设备并连接好排水管路,确保孔内水经排水管路排至洞外,不得自孔内流泄并浸泡台阶土体。

打孔高度应在水囊下部位置,以尽可能取得泄水效果。

排水过程中观察孔内出水情况,少量渗水时恢复掌子面开挖。

(2)超前注浆加固措施

掌子面至富水处(已排水)距离约5m时超前注浆加固地层。

掌子面前方富水区长度、规模较小时,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掌子面前方富水区长度、规模较大时,采用超前深孔预注浆加固地层。

经注浆加固并检测达到处理效果后,继续掘进。

4.3.6.3掌子面前方拱顶富水处理措施

掌子面前方拱顶富水时,探测富水处距拱顶高度。

富水处距拱顶高度大于5m时,开挖过程中人工修边、快挖快支,避免对拱顶地层产生过大扰动,并按设计要求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拱顶地层。

富水处距拱顶高度小于5m时,采用超前深孔预注浆加固拱顶地层,加固厚度5m。

4.3.6.4掌子面前方边墙外富水处理措施

掌子面前方边墙外侧富水时,探测富水处距开挖边线厚度。

富水处距开挖边线厚度大于3m时,局部超前打孔排水减压,打孔高度为富水区下部,排水后小导管注浆充填加固。

富水处距开挖边线厚度小于3m时,台阶掌子面距富水处距离约10m时超前打孔排水,排水过程中观察孔内出水情况,少量渗水时恢复台阶开挖。

开挖至距富水处(已排水)约5m时,注浆加固相应里程开挖线外地层,加固厚度3m。

4.3.6.5防初支大变形、坍塌

1)开挖工法要求

洞内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中台阶、下台阶必须单侧开挖,严禁两侧同时开挖。

通过加强施工组织,力求工序零搭接甚至负搭接,综合考虑作业时间、循环进尺指标、安全步距限制。

2)初支脱空检查、处理措施

初支背后及时进行脱空检查,检查方法:

锤击法、钻孔法、地质雷达检测法,三种方法并用。

初支背后分段、及时检查,若有脱空注1:

1水泥浆充填脱空后,方可进行相应里程段下一层台阶的开挖。

3)初支异常变形处理措施

初支在监控量测数据正常、表面无渗漏水的情况下,出现开裂、剥落等异常变形,应立即停工、分析原因,针对找出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经检测,初支背后存在脱空时,立即小导管注浆充填处理。

因喷砼质量不均匀、养护不到位造成喷砼开裂时,清除喷砼表面松动块、挂网补喷砼,并加强喷砼养护。

经处理后,掌子面恢复开挖。

4)初支局部补强措施

因突发的地层或地下水原因,开挖后需立即抢险封闭开挖面,造

成的初期支护局部细节不规范,采用挂网补喷、径向小导管注浆等措施对初期支护局部进行补强处理。

5)拱部渗漏水处理措施

⑴拱部滴水时处理措施

拱部出现滴水情况时,按设计要求超前小导管注浆,拱部开挖后立即初喷砼封闭开挖面,并立即安装钢架、挂网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实现快挖快封闭。

⑵拱部线状出水时处理措施

拱部线状出水时,按设计要求打设超前小导管,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上台阶加大预留核心土尺寸,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环形开挖后立即初喷,并对环形掌子面喷砼,厚度5cm,快速安装钢架、挂网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

⑶拱部股状出水时处理措施

拱部股状出水时,立即锚、网、喷封闭掌子面,进一步探明掌子面前方地下水情况,依据探测的情况,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深孔注浆等措施进行处理后,方可恢复掌子面开挖。

4.4严格执行专家会要求

DK640+900~DK640+965段经地表袖阀管注浆加固、评估达到要求后,以“地表加固一段、评估一段,洞内开挖一段、支护一段,确认一段”为原则,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指导后,洞内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中台阶、下台阶必须单侧开挖,严禁两侧同时开挖。

通过加强施工组织,力求工序零搭接甚至负搭接,综合

考虑作业时间、循环进尺指标、安全步距限制。

4.4.1严格执行“2.8.15”作业时间要求及施工资源配置

4.4.1.1总体措施

(1)根据进度指标及工法要求配备足量的施工设备及作业人员,挖掘机、喷浆机、风钻等主要作业机械及工器具要有备用。

(2)严格地表加固施工工艺,通过地表袖阀管注浆和旋喷桩加固,改善围岩完整性,提高承载能力,减少地下水的渗入、围岩掉块及沉降,确保洞身顺利掘进。

(3)加强钢拱架、小导管、钢筋网等半成品出场验收,确保半成品精度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安装过程中再次加工或校正;严格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和过程检验制度,做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提高工序作业质量,确保工序验收一次合格,杜绝返工干扰,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4)加强施工组织,超前谋划,合理组织施工,减少各台阶及各工序相互干扰。

4.4.1.2开挖完成至封闭2小时内完成

①上台阶开挖过程中,提前将小导管、锚杆、钢筋网、钢拱架、喷浆机、风钻等运至洞内,接好风、水管路,检查供配电设施及线路。

上台阶开挖完成后,应立即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小导管、锚杆、钢筋网、钢拱架、锁脚锚管施工,同时中台阶或下台阶开挖出渣,上台阶钢架、钢筋网、小导管等报验合格后立即喷射混凝土。

②为确保初期支护质量,缩短初支封闭时间,上、中、下台阶分阶段供应喷射混凝土,混凝土必须在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前运至现场。

上台阶各工序时间要求及资源配置如下:

序号

工序

人员

机械设备

工序时间

备注

1

开挖

4

1台挖掘机(带简易松土器)

40min

超前小导管、径向小导管、钢筋网施工可平行作业,总计120min

2

钢架

8

1台挖掘机、1台装载机

20min

3

纵向连接筋、角钢

2

2台电焊机

20min

4

钢筋网

2

2台电焊机

15min

5

超前小导管

8

2台风钻、2台注浆机

35min

6

径向小导管、锁脚锚管

8

2台风钻、2台注浆机

25min

4.4.1.3隧底开挖至初支封闭8小时内完成

①隧底开挖进尺为1.0m(2榀),结合现场实际地层情况及加固情况,开挖进尺可适当加大,但最大不得超过3m。

②提前备料。

即每道工序施工所需设备、材料及工器具必须在上道工序完成前运至作业面附近。

隧底各工序时间要求及资源配置如下:

序号

工序

人员

机械设备

工序时间

备注

1

开挖

5

1台挖掘机、3辆自卸车

180min

共用时7.5h

2

人工清基

7

/

30min

3

钢架

7

1台装载机

105min

4

喷射混凝土

4

2台湿喷机

135min

4.4.1.415天内初支封闭

①及时跟进临时横撑、仰拱,首先确保初支临时封闭成环。

②管棚施工时同步跟进仰拱,进一步缩短步距,从而缩短初支封闭时间。

③加强施工组织,确保工序紧密衔接,严格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制度和过程检验制度,确保工序质量,通过工序紧密衔接、工序质量和充足的工装配置缩短作业时间,从而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初期支护封闭成环时间。

5、施工资源配置

5.1施工人员安排

施工人员安排详见下表:

施工人员安排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1

技术员

2

2

工班长

6

3

电工

2

4

开挖班

8

5

支护班

18

6

喷浆班

10

7

空压机司机

2

8

挖掘机司机

4

9

装载机司机

4

10

自卸车司机

6

11

普工

6

合计

68

两班倒作业

5.2现场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机械设备安排详见下表:

现场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台、套)

备注

1

制浆机

MIX-400

2

2

注浆机

BW150

4

3

管棚钻机

YGL-100A

1

4

凿岩机

YT-28

8

5

小型挖掘机

0.8m3

1

6

挖掘机

3.0m3

1

7

装载机

ZL50

1

8

自卸汽车

CWB520HDL

3

9

湿喷机

30m3/h

3

10

交流电焊机

ZX7-500

2

11

止水带热硫化焊机

230/2900W

1

12

砼输送泵

HBT60C

1

13

抽水机

PQZX100-100-65

3

14

简易栈桥

18m

1

15

多功能作业台车

6m

1

16

二衬台车

12m

1

17

养护台架

1

6、施工计划安排

工法转换计划工期:

2016年2月17日~2016年2月29日,共计13天。

7、施工保证措施

7.1安全保证措施

7.1.1安全第一,项目部、工区、架子队高度重视工法转换施工,严格落实四方纪要、设计文件、验标及指南中各项措施要求,严格落实项目部各项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及隧道早期沉降控制措施、隧道防坍塌技术措施、石鼓山高风险隧道预防措施与应急预案,完善各项洞内安全设施,强化执行,强化过程监控、监测。

7.1.2安全全员管理,项目部、工区加大安全、施工工艺培训力度,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部编制安全专项方案并下发执行。

7.1.3洞内施工过程中,工区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洞内作业全程指导、监控与作业安全防护,遇异常情况立即上报。

项目部安全部、工程部、质量部、试验室等部门加大现场巡视检查频次与力度,并形成管理痕迹。

7.1.4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洞内应急救援管道、应急箱、工具包等。

7.1.5洞内声光报警装置、灭火器等安全设施严格设置,并专人每日检查。

7.1.6左右侧壁导坑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初期支护,底部设置临时支撑或临时仰拱,保证初期支护闭合成环,从而提高其整体支护刚度,工序变化处之钢架(或临时钢架)设锁脚锚杆,以确保钢架基础稳定。

7.1.7圆砾土层段落系统锚杆调整为φ42小导管进行径向注浆止水,施工中严格按此要求及时施作,上台阶落中台阶、中台阶落下台阶前必须完成φ42小导管注浆。

7.1.8加强洞内施工排水,严禁台阶积水甚至浸泡拱脚、墙脚,严禁仰拱端头积水。

7.1.9施工前应对线路通过区域黄土陷穴、坑洞进行详细调查,对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有影响的应回填密实,表层铺设三七灰土,严防地表水下渗。

7.1.10地方道路改移与使用严格按方案要求执行,确保洞内施工、地表行车的安全。

7.1.11洞内加强TSP、红外探水、地质雷达、水平探孔等超前地质预报,TSP搭接长度不小于10m,地质雷达、红外探水、水平探孔搭接长度不小于5m,及时探明掌子面前方注浆、旋喷桩加固情况及地下水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分析原因并确定和采取措施。

7.1.12施工中应分段核对地质,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按建设单位的文件规定提出变更设计,以保证施工安全。

7.1.13加强洞内、地表监控量测,实时进行变形分析,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7.2质量保证措施

7.2.1质量先行,项目部、工区、架子队高度重视工法转换施工,严格执行项目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以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确保隧道结构、防排水、四电接口等达到验标中各项质量要求。

7.2.2质量全员管理,项目部、工区加大质量、施工工艺培训力度,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与操作技能。

7.2.3洞内施工过程中,工区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洞内作业过程指导、监控,项目部安全部、工程部、质量部、试验室等部门加大现场巡视检查频次与指导力度。

7.2.4施工过程中严把材料关,不合材料不得进场。

洞内注浆浆液、喷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严格按试验室确定的施工配合比进行准确计量。

7.2.5严格技术质量分级负责制。

施工过程中加强工序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执行质量三检制,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7.2.6施工过程中及时形成和完善各项质量检验资料并及时签认。

7.2.7洞身局部段落基础位于粉质黏土地层中,采用砂夹卵石换填,换填厚度仰拱底部厚为50cm,施工中应核实承载力,一旦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7.2.8DK640+825~DK641+025段二衬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12,环向及纵向施工缝增设可重复注浆管。

7.2.9DK640+850~DK640+965段采用全包防水设计,环向盲管间距6m。

7.2.10洞内各项注浆作业过程中,配制浆液严格按照制浆要求按顺序投料,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水泥在倒入搅拌桶前捡去其中的水泥纸及包装线等杂物,要在倒入口安装过滤筛。

7.2.11洞内冬期施工时,严格执行隧道冬期施工各项措施要求。

7.3工期保证措施

7.3.1在确保洞内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项目部、工区按照大干百日劳动竞赛活动安排,超前考虑,积极组织、统筹安排,以提高隧道进度指标,确保隧道节点工期。

7.3.2项目部、工区加强对架子队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架子队作业积极性和施工信心。

7.3.3工区、项目部各部门以服务现场为工作重点,对现场施工积极指导,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疑难,同时对安全、质量问题坚决整治,避免安全、质量问题的处理影响施工正常进展。

7.3.4工区加强各生产要素的管理,确保施工中人、机、料及时到位,避免外部干扰,确保洞内作业形成良性循环。

7.4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

7.4.1在确保洞内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的同时,项目部、工区提高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意识,严格落实项目部各项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加强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管控力度,切实做到环境友好、洞内文明有序的施工状态。

7.4.2施工过程中加强洞内通风管理,确保洞内空气质量满足规范要求,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

7.4.3洞内加强照明管理,确保洞内尤其人员作业处灯光亮度满足规范要求。

7.4.4洞内环境专人进行维护,各项进洞材料堆码整齐、有序,各小型机具规范摆放。

7.4.5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表道路、洞内道路的扬尘控制措施,每天定时洒水,专人负责清理道路。

7.4.6洞内出砟严格弃至指定的弃砟场。

7.4.7生产、生活废水经处理后方可排放。

欢迎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

欢迎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

欢迎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

资料仅供参考!

!

!

资料仅供参考!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