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初中数学案例片段分析运用讲授教学基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0975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初中数学案例片段分析运用讲授教学基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结合初中数学案例片段分析运用讲授教学基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结合初中数学案例片段分析运用讲授教学基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结合初中数学案例片段分析运用讲授教学基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结合初中数学案例片段分析运用讲授教学基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合初中数学案例片段分析运用讲授教学基本.docx

《结合初中数学案例片段分析运用讲授教学基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初中数学案例片段分析运用讲授教学基本.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合初中数学案例片段分析运用讲授教学基本.docx

结合初中数学案例片段分析运用讲授教学基本

1.结合初中数学案例片段分析运用讲授教学基本功的原则。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

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

“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

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

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

“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

“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

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

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

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

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

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

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

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

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

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

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

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

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结记录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

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

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

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2.结合数学课例说明倾听与对话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走进中学数学课堂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模仿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

师生关系往往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

“注意听”。

家长也嘱咐学生:

“上课要注意听讲”。

学生被“禁锢”在被动接受的框架中,缺少与同学、与老师合作的机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得可怜!

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打瞌睡的现象司空见惯。

没有学生的参与,谈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也曾提出:

“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术语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活动过程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尤其是生生互动改变了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教师垄断整个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在合作活动中各成员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

学生们在一起的融洽合作使他们学得更主动、更愉快,也学到更多。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都得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

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在我国,也有不少地方进行了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些都为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对初一年级的数学新课程教学实验,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被动接受学习,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群体合作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本课题策略的运行,使师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方法与技巧,建立的合作小组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然后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形成荣辱共享的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以全校初一年级学生、初二

(1)、

(2)、初三(3)、(4)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按班级为单位进行实验研究。

确定初二其余各班、初三为参照对象。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确定总体方案后,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推进。

2、调查法:

用问卷、座谈、观察等方法对课题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

如学期开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摸底检测,与学期结束时的成绩进行对比;学期开始、结束各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对比,以便于对课题实施的情况及时了解掌握,不断加以校正,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师师”合作策略

课程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出现,使教师个人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单独的完成教学工作。

因为单个的教师不能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

因而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等方式来解决实施教学活动中所遇的问题,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通过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信息、资料和计划,相互间汲取力量和灵感,从而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协调。

如集体备课:

按教材单元(或章节),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个单元(或章节)确定一位“首席备课”(各单元首席备课由备课组长确定,也可以是备课组长本人),隔周利用校内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备课一次。

每次的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组织,“首席备课”教师主讲,其他成员积极发言,展开讨论、交流。

通过对教材的把握与理解,提高备课的效益,集思广益。

至于平时如何进行合作,是年级组、学科组,还是其他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一步研究及确定。

<二>“师生、生生”合作策略

(1)指导思想:

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教学气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建立合作小组

根据班级人数确定组数,然后通过竞选演说,公开选拔几名学生担任小组组长。

再通过双向选择,模仿人才交流市场上的招工办法,各小组长选好自己的组员。

分组后,各小组组建组委、取好组名。

组委有组长、纪律委员、记录员、演说员、保管员、评价员等组成,组长对本组全面负责,纪律委员负责管理本组纪律,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讨论结果,演说员负责汇报本组讨论结果,保管员负责整理本组活动器具,评价员负责本组合作情况评价等。

组委各职务(除组长外)一星期一轮流,这样便于学生全面发展。

(3)制定合作小组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制定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等。

具体的评价实施方案由师生之间商讨研究决定。

(4)“师生、生生”课堂合作

A)教师要备好课,创设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情境。

B)教师要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合作中去,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的责任,形成荣辱共享的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C)展示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提出学习中的新问题,向课外延伸。

(5)“生生”课外合作

在课余时间大力提倡小组内互相讨论研究学习,互帮互助。

力求组员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时间不长,通过对初一年级的数学新课程教学实验,基本已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被动接受学习,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群体合作学习方式,因此合作学习得到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上出现。

本课题组人员通过学习理论及课堂实验,一致认为:

<一>、合作学习需要合作准备

把学生安排一个个小组里,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让他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必须在合作学习前作些准备,制定些规则,比如针对要完成的共同的学习任务要考虑合作组的大小、合作组的搭配、合作组内的分工等。

需要考虑合作组的大小。

合作小组的人数,国外研究一般建议4-6人,根据我国大班教学的实际,也可以考虑将7-8名学生分为一组。

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6人分组可以采取马蹄形排座,8人分组可以采用双人双排课桌前后相邻,等等。

合作小组究竟应该由几个人组成,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既要考虑学生自身的交往能力强弱,也要考虑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

有的可以事先排好小组,确定好人数,有的可以在课堂上即时编组,实行开放、自由组合,有的可以将整个班分成两组进行对弈。

需要考虑合作组的搭配。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

另外还可以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

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总之,合作学习的分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组或兴趣分组——这些都是同质分组。

由于学生的个性、态度、基础、水平等的不同,班级学生差异始终是存在的,男生与女生、优生与差生、善言的与寡言的、好动的与文静的等等的搭配要跟平时的座位编排相结合,一般的合作组以座位的前后四人为主要形式,特殊合作时可即时调节。

实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既可以保证合作的异质性,又可以保持合作组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稳定性,以便合作组成员的互相熟悉,彼此适应,形成良性运作。

需要考虑合作组内的分工。

合作组成员以各自明确的分工互助性地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已在组内担任什么责任或角色,按四人小组为例,一般可以分工为引导小组活动、分配发言机会、确保共同任务按时完成的组织员,分发小组练习材料,记录小组合作结果的记录员,把小组意见汇总,进行课堂交流的报告员和检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掌握程度的检查员,这样的分工可以每两周轮换一次,使学生都能担任每个角色,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形成一定的“对话、共事、倾听”等合作技能,达到合作学习的高效和有效。

<二>、合作学习需要设计策略

在教学中,合作学习能顺利开展,发挥其最大功能,需要有效策略。

从教学设计来看,合作学习是与班级教学、个别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需要整体设计的,一般不单独使用。

1、营造氛围,激发小组合作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例如,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讲完后,改变以往的教师归纳总结,然后练习测试的授课形式,而是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

1、各自回顾与思考本章学了哪些内容,学会了没有,还有哪些问题,2、小组内自行解决组内人员存在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向其它组请教或问老师,3、小组竞赛:

各小组出一系列有易有难的本章知识的易错题请其它组现场解答,并要求其它组每人各作答一次,以答对次数记入总分。

强调组内合作,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配合,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为了使自己小组出的题角度新颖、全面,又不易被其它组轻而易举地解决,他们要进行反复的查资料,讨论出哪些题,为了使自己小组的每个人员顺利解答,需要好帮差弄懂各个知识点,差的同学也不敢示弱努力配合。

在答题时,本组人员需要密切配合,难易不同的题应有谁来先答等,

实践证明,该形式的“章节总结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和重视,通过小组的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帮,达到补缺补漏,通过组内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思维训练,不仅使其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业成绩,而且学会了交往、审美,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更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2、创设情景,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皮亚杰认为,对于智慧发展来说,儿童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

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认识差异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乐思方有思泉涌”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

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我结合学校召开的运动会,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校运会的组织者,你将如何设计班级总分排名的规则?

并确定各班总分及名次(取前六名)。

此次运动会中,我校初一年级各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五班

六班

七班

八班

九班

十班

金牌数

0

1

1

5

0

2

5

4

0

2

银牌数

0

1

0

5

0

1

1

2

1

4

铜牌数

1

0

3

3

1

3

0

2

0

2

获第四名人数

1

1

4

2

3

1

0

0

0

0

获第五名人数

1

0

4

4

0

1

0

0

3

2

获第六名人数

0

1

5

2

2

2

1

1

2

1

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马上投入解决这个问题的研究活动中。

(1)收集资料(课前)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其他运动会曾采用过的排名规则,并参考这些规则,得到一些初步方案

(2)各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a)按金牌总数的多少排名,当金牌数相同时,根据银牌数确定名次,依次类推,以鼓励优秀。

b)根据得名次人次总数(不论第几名)排名,以鼓励参与。

c)根据得奖牌人次总数(不论金、银、铜牌)排名,如果得奖牌人次总数相同,则根据得四、五、六名的人次总数排名。

d)每得一枚金牌计9分,银牌计7分,铜牌计5分,第四名计3分,第五名计2分,第六名计1分,按得分总和排名。

该方法较全面,在群众性运动会中被普遍采用。

(各小组的方案交流,使学生了解到方法之多,体会到合作功能之大)

课堂上介绍了第4个方案,这样一来,十个班级就要列十道算式,我问:

如何表示较简便?

学生议论纷纷,最终达成共识,即列公式比列算式求总分更优越。

设a表示获金牌数,设b表示获银牌数,设c表示获铜牌数,d表示获第四名人数,e表示获第五名人数,f表示获第六名人数,S表示总分,则列式为S=9a+7b+5c+3d+2e+f

当a=0,b=0,c=1,d=1,e=1,f=0时,S1=9×0+7×0+5×1+3×1+2×1+0=10。

同理,可得其他各班的总分。

通过这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到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中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强度的保持,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

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明确,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性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

3、课外延伸,拓展合作空间

数学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

由此可见,合作学习仅仅局限在课堂,是难以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

合作技能往往也得不到多维地、立体地实践、体验与提高。

课外延伸,让合作学习触及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仅拓展了学生合作的空间,而且在具体可感的充满生活情趣的合作氛围中,合作意识、合作技能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例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以后,可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课外作业:

运用学过的知识,至少用两种方法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并填写好测量报告。

这是一个实践问题,要完成这道题目,需要一些器材,设计出测量方案,测量有关数据,还要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运算,显然一个学生是难以完成的,必须组成若干小组,由学生合作、互相配合、人人动手、个个参与。

又如讲完七年级数学打折销售问题之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项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每一小组编一道应用题。

第二天,我读着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欣喜不已,现摘几题如下:

某厂家生产一批玩具熊共20只,厂家以成本加四成的价格批发给一家精品店,精品店又以此价为基础加上三成,以每只63.7元售出10只,后来精品店因为装修而打八折全部售出(在此过程中,精品店运输包装费共14元)。

问:

1、精品店第一次盈利多少?

2、第二次销售是否盈利?

结果如何?

(第一小组编)

本镇一商场以每件100元的价格购进茄克衫200件(平均每件运费5元),因款式新颖先以每件150元的价格卖出,后又提价20%仍尽数卖出,商家见有利可图,又以同样的进价购进茄克衫200件(运输同上)。

前50件仍以提价后的价格卖出,后因小镇时尚潮流已过,货存积压,打六折卖出100个。

后商家看实在难以售出,又在打六折的基础上再次打五折将剩余茄克衫全部卖出。

问商家在整个销售过程中是赔是赚?

赔,赔多少?

赚,赚多少?

(第七小组编)

……

学生编的好题很多,而且各具特色。

看完学生编的题后,我问第一小组的同学,“你们是不是查阅了许多资料才编出了这道题?

”她们回答说:

“不是!

”然后津津乐道地讲述了四人如何访问调查了该商场,合作编出了这道题。

丰富多彩的合作形式,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中,感知和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合作的愉悦,遭遇理智挑战时同舟共济、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的可贵。

更高层次地领悟到了合作需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4、指导合作,提高合作效率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

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

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比如说:

(1)、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3)、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

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

(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会相同,但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