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为王的大管理会计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0943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赚钱为王的大管理会计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赚钱为王的大管理会计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赚钱为王的大管理会计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赚钱为王的大管理会计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赚钱为王的大管理会计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赚钱为王的大管理会计上.docx

《赚钱为王的大管理会计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赚钱为王的大管理会计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赚钱为王的大管理会计上.docx

赚钱为王的大管理会计上

赚钱为王的大管理会计(上)

2012年11月,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专业应用分会于暨南大学召开的年度学术研讨会上,厦门大学汪一凡副教授提交了论文《“大管理会计”时代的目标和任务》,并作了大会主题发言,其新颖的观点引起广泛关注。

他指出:

针对围绕“净利润”形成的造假产业,现代管理会计要承担起“拯救”现代财务会计,让会计整体转型的历史使命,“由内而外,先内后外”地引导会计走上科学化道路。

现金流诊断可以先作为企业内部应用,“潜伏”在管理会计里自由自在地发展,该继承的就继承,该“颠覆”就“颠覆”,该创新就自由发挥,最终目标是建立现金版的《大管理会计准则》,这是会计领域的“影子内阁”,很快就要登台唱主角的。

近期,汪教授已完成新书《赚钱为王的大管理会计》的整体构思,希望征求批评与建议,授权本刊将部分书稿连载发表,以飨读者。

董事长/总经理的大局观

1980年代的美国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中,有相当大比例是财务人员出身。

这个趋势在1990年代后不太明显了,也许是由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需要比尔・盖茨这样的高技术专家来掌舵,才能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但是,在还没有多少真正“高科技公司”,正在加速发展经济的中国,已经有迹象表明,二三十年前在美国出现过的这种趋势却是很可能重演的。

出于加强公司竞争力和个人竞争力的考虑,很值得探讨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那就是:

有大局观者,最适合当老总。

好消息是:

现在非财会背景出身的也不必有所遗憾了,作者原创的“现金流诊断”能助您清晰地透视公司的管理全貌。

我们先来想象一个常见的电影桥段:

两部轿车相向而行,靠近时都停下来,车门大开,各钻出一个扎着马尾,戴着墨镜,穿着黑西装的彪形大汉来。

两人分别打开手中的密码箱,让对方看清箱子里的东西,一个装“白粉”,另一个装美元。

然后交换手中的密码箱,各自钻回车里。

说时迟,那时快,两部车无声无息地离开了……

这是最典型的“钱货两清”交易场面,接下来,花开两枝,各表一朵,就看镜头要跟踪的是“得钱一方”,还是“得货一方”的动静了。

企业对外交换活动也是如此,现金与实物的运动是互为逆向的,首先是“付款/收料”,最后是“收款/交货”,从不同的运动方向来观察,当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结论。

本文所要介绍的“现金流诊断”,正是以现金流为主线索的财务分析。

有两个明显的原因,使“现金流思维”特别有助于形成看问题的“大局观”。

一是现金流数据的可比性。

假设公司老总听汇报,本月卖出了冰箱10000台,彩电10000台,这种说法无异于“苹果和香蕉各卖出了1斤,总共2斤”,完全不得要领,他是不可能有多深印象的。

而换一种说法,本月的销售金额是冰箱2000万元,彩电2000万元,老总就可以知道从销售额看,两种产品各占了半壁江山,甚至可以借此推算自家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

如果更进一步,本月从冰箱上赚到了800万元,从彩电上赚到250万元,哪种产品对于公司更有贡献,更应加强管理,就不言自明了……也就是说,现金流数据因其独具的可比性,是最能让公司老总产生“感觉”,并进一步作管理调控的数据。

另一个原因,是现金流数据的综合性。

现金首先是生产经营的出发点,通过采购转换为实物形态,投入生产后,经过不断加工,实物形态不断地变换,直到通过产成品销售,转换为更多的现金为止,现金又是最终的回归点。

出发点与回归点之间,这不断变换、令人眼花缭乱的生产加工过程,也是难以看懂的,只有以货币形式才能统一把握。

根据中式现金收付思想,是用现金出现了“虚收虚付”来解释和理解的。

例如成本为1000元的原料投入生产,相当于把原料卖了1000元,又以这1000元支付在生产成本上,结果原料少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成品交库也类似,是生产成本少了,库存商品增加了……中间都有“现金”在流动着。

用个比喻,血液是人体最重要的循环系统,其组成部分各有不同的功能,如红细胞反映供氧状况,白细胞反映免疫状况,血小板反映人体的应急机制和自我修复能力,等等,血液检验也就成为医学上最重要的诊断手段。

与“血检报告”类似,现金流同样是企业最重要的循环系统,各种现金流类别及其构成,也能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和各个侧面,理当发挥“现金流诊断”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现金流诊断该怎么用?

如果把企业看作是一个接受了现金投入,并有现金流出的“现金池”,自上而下地始终贯彻“现金池”的概念,那么,股东将现金投资于某公司,该公司就是股东的“现金池”;母公司将现金投资于子公司,子公司就是母公司的“现金池”;子公司将现金投资于孙公司,孙公司就是子公司的“现金池”……最后,孙公司将现金投资于某项存货上,该项存货也还是孙公司的“现金池”。

尽管这时只有“现金沉积物”了,但存货具有可逆性,加工销售后又能回归为现金。

这种把企业视为“现金池”,着重于从外部观察其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方式,从本质上说,属于“黑箱方法论”,也就是不必打开“黑箱”,只要观察输入和输出,就可以有效推断其结构与效能,特别适合于董事会和高层管理。

而对各种生产经营流程、各种投资项目、各种责任中心等,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从上到下,由外而内地一层层剖析之后,您的大局观念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该怎么做也胸有成竹了。

与传统财务分析只能“雾里看花”不同,这里提供的是“3D高清图像”!

厦门大学毛付根教授曾经指出:

“公司老总只有财权和人事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知情权,否则无从调控企业。

”现在,企业界都普遍认同“现金为王”了,但还是不够,公司现金有三大来源,即“业主投入的”、“向人借来的”,以及最重要的“自己赚来的”,这后者才是真本事,所以更精辟的提法应是“赚钱为王”。

通过如何计算赚钱,如何更赚钱,现金流诊断为您提供了“知情权”。

“艺多不压身”,能够熟练运用现金流诊断的思维来调控公司,也是当老总必备的技能!

按照传统的划分,会计有两个分支。

一个是向社会公众提供通用财务报表的财务会计,可俗称为“外账”,另一个是向管理当局提供内部报告的管理会计,可俗称为“内账”。

近百年前的“全盘西化”,我们取来了以“净利润”为核心的财务会计之“经”,谁能料到“净利润”是个百年骗局,没收到钱的应收账款等都可以算数,甚至连没卖去的也可以算数。

以致于“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外账”已经沦落为造假行当,并直接引爆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

本书是注重于“内账”的最新研究成果,受中国会计“现金导向”文化传统的启示,自行“造经”,在世界上首次提供精确核算“赚钱额”的会计规程,填补了一项空白,并以独创的管理会计核心报表体系为起点,展开“如何更赚钱”的分析,内容涵盖了公司业绩评价与考核、传统管理会计和公司理财等方面,所以定名为《赚钱为王的大管理会计》。

一、大管理会计核心报表

管理会计发展至今,明显的不足之处有二。

一是缺乏体系感,只能看到零敲碎打式的应用。

二是“去会计化”趋势,往往过于强调非财务数据而形同于一般管理业务,甚至被认为不算会计了。

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未能和财务会计一样,有一整套财务报表作为会计系统运行目标,即没有常态性的运作系统来持续地发挥作用。

厦门大学已故教授余绪缨曾指出:

“现金流动是现代管理会计这一特定领域有关内容的集中和概括,贯穿于这一专门领域的始终,构成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

……这是因为,现金流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其流入与流出既有数量上的差别,也有时间上的差别,通过现金流动的动态,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重要的、综合性的信息。

”(余绪缨《管理会计》P.2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4月)

公司高层管理的任务,不外是要“在短期内赚出钱来”,和“确保长期可持续赚钱”,这也是管理会计报表体系首先要提供的基本信息。

作为“顶层设计”,本章开宗明义地提出大管理会计报表体系中最核心的基本报表,并简要介绍其设计思路。

(一)有别于传统的基本理念

按照传统财务报表分析,往往在看了一大堆指标、比率后仍不得要领,只留下“雾里看花”般的印象,是因为传统报表设计理念的逻辑混乱,数据源头就已存在“朦胧”问题了。

有鉴于此,大管理会计核心报表在设计理念上的主要变革有如下几点:

1.关于什么才叫“赚钱”的基本想法

(1)存货以原始直接成本登记,变卖或处理时,将所得现金收入与原始直接成本对照,若有多余是“一般货币升溢”,若有短缺是“一般货币亏绌”。

例如,原始直接成本为100元的商品以净价120元卖出,就有“一般货币升溢”20元;反过来,原始直接成本100元只卖出80元,就是“一般货币亏绌”20元。

(2)对“长效贵重资产”(简称“长贵资产”)也作类似的处理,处置时所得现金高于原始成本的部分就是“处置长贵资产货币升溢”,所得现金低于原始成本的部分是“处置长贵资产货币亏绌”。

下文将对“长效贵重资产”这一概念详加说明;

(3)其他不须“成本”,可以凭空赚到的货币资金也是“一般货币升溢”,如现金股利收入、现金利息收入,以及划归为“其他一般货币升溢”的汇兑收入、受补贴款、受奖励款等各种杂项现金收入;

(4)各种不形成存货和长效贵重资产的现金支出直接作为“一般货币亏绌”登记,本期就注销了,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间接费用,以及划归为“其他一般货币亏绌”的汇兑损失、社会赞助支出、受罚款项等各种杂项现金支出;

2.引入“长效贵重资产”的概念

传统的“长期资产”概念界定不够严格,假设学徒工进厂时领用一支铁锤,到退休时仍可完好无损地交还;写字桌、文件柜等办公用品可长期使用;现代节能灯也能达很长的寿命,却都不算长期资产。

反之,电脑等数码产品,一购进便不值钱了,过了一年就嫌过时,却也算长期资产。

“长效贵重资产”是有助于自营活动的配套设施,也包括土地使用权、购进的专利等无形资产在内。

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预计可发挥长期效用(如2年以上);二是单件达到规定的下限金额(如2万元以上)。

根据具体确定的标准,公司可以编制出“长效贵重资产目录”,分类排列,便于实际操作。

不能同时满足“长效且贵重”条件的资产,即只要满足“低值”(如单件2万元以下)或“易耗”(如预计效用在2年以下)两条件之一的,可沿用过去的说法,称为“低值易耗品”。

这样划分为两类,极具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上分清要“保留在账面的”(长效贵重资产)和“直接作为当期费用的”(低值易耗品),也有助于公司的实物资产保护。

实践中,公司对于实物资产的保护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1)员工个人领用并负责保管的,如工具、笔记本电脑等,可设立个人领用登记册。

领用时要有主管的审批,发放人在领用人保管的手册上记录品名数量,领用人也在发放人保管的副本上签收。

如果是更换新的,还要求以旧换新。

员工离职时要依据手册的记录如数交还。

(2)由部门使用的,如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由各使用部门负责保管,行政部登记在册,定期盘查。

(3)设立库房,由仓管员保管的方式。

(4)某些资产会自然处于公众关注之下,如房屋建筑物、各种管道,水电灯具设备等,一旦损坏或失窃,就会有人发现。

以上这些,都只和实物的品名数量有关,可以称为“行政手段管理”。

对于“低值易耗品”,或者虽有效期长,价值却低到可以忽略,如上述工具用具等;或者虽价值不菲,有效期却短到不值得关注,如矿山溜槽、钢厂轧辊、化工管道等易磨损腐蚀设施。

只需要用行政手段管理即可,在会计上作当期费用一次性注销。

对于“长效贵重资产”,则除了行政手段之外,还需要同时登记其价值,进入会计报表管理。

即除了品名数量之外,还要在会计账上保留原始购进金额,作为日后处置时判断现金升溢(亏绌)的参照。

并且定期盘点实物,当失去效用时,或提前处置时,要在账面上及时注销。

3.长效贵重资产不计提折旧

传统上对长期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并从收入中扣减的理由,据说是在报废时才有钱可以更新重置。

可是,从实际效果看,我们通过每期计提折旧,真的能保证足够重置同样的固定资产吗?

40年前能买一栋楼的钱,现在买下一个房间都不够。

反过来,5年前买1台低端电脑的钱,5年后却能买到3台最新配置的顶级电脑。

另外,这些固定资产的“重置资金”真的还在吗,真有现金摆在那儿,能说买就买吗?

所以这理由不成立,算出赚了多少钱,是会计的事;要不要把钱花光了,以免资产报废时没钱重置,是理财的事,完全不必扯在一起的。

更惨的是,计提折旧不但是无用功,还会添乱!

先考察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假设某人昨天用400元买了一口铁锅和一个炉子,准备卖茶叶蛋为生。

今天做了100个茶叶蛋的生意,购进价1.00元,卖出价2.00元,请问今天赚了多少钱?

按照人类的正常思维,是很简单的:

收入现金200元,支出现金100元,收支相抵后,今天赚了100元。

按照净利润的算法,铁锅和炉子是会“折旧”的,估计可以用100天,所以今天磨损掉价值的1%,要扣除4元,那么今天的“净利润”只有96元。

这不但扭曲了现金流事实,让人一头雾水,也于事无补,纯属“吃力不讨好”的做法。

我们分两种情况来分别考察:

(1)如果每天都是收大于支,在本例中是100元,过了4天就把原来的“固定资产”投资400元都收回了,在已经回本的情况下,为算出“净利润”却还继续每天扣除4元,岂不无聊透顶?

(2)如果每天都是现金收入小于现金支出,每况愈下,或者每天都是现金收支平衡,那么在账上再算多少“折旧”都是无用功,因为永远等不到“固定资产”投资回收的那一天!

计提折旧还需要有个前提条件,即能够准确预估固定资产的有效寿命期(在本例中是神机妙算地知道“铁锅和炉子”/iE好在用了100天后就坏了),以便在各期分摊其历史成本,从技术上说,这又是永远也做不到的。

以房屋为例,福建土楼寿命可达数百年;豆腐渣工程则未及使用便轰然倒塌。

以机械设备为例,某些设备是可达“永久寿命”的,即只要更换轴承、刀具等易磨损部件,便可一直使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厦门某船厂还有清代购置的德国造机床仍在削铁如泥;某些设备又因保养不当,极易腐蚀或磨损。

以电子产品为例,由于技术进步,继续使用原有设施可能相对效率低下,尽管仍可使用,也必须强制退役。

所以,预估有效寿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是为了延续站不住脚的理由,让游戏能玩下去而已。

计提折旧的思路延续下去,其结果“折余净值”更是什么也不代表,既不是可变现价值,也不是历史成本,常常令人哭笑不得。

有位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告诉我,某企业有个数百万元买的铂金坩锅,因为是用不坏的,在市场上已增值到数千万元,是老板心目中的“镇馆之宝”。

不料因为净值为零,在会计账上已经查不到。

“管家”管出这样的结果,老板从此一见会计便心里上火,嗤之以鼻。

反之,如果只在账上登记当时的原始价值(历史成本),不到报废就不注销,老板自然会打听到当前的市价,对着账簿越看越高兴的。

所以,大管理会计报表对“长效贵重资产”不计提折旧,只记录原始购置成本,用作判断处置时是“货币升溢”还是“货币亏绌”的依据,并持续关注其目前“有效”还“无效”,“在”还是“不在”的事实,及时处置。

除此之外,不作职业判断,不作任何预计。

出现重大异常时再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某项长效贵重资产本期投资即报废的原因。

(二)《本期赚钱与分配总表》

说“现金为王”,只是从公司能不能生存的角度而言。

只有赚出钱来,才是公司能不能发展的“王道”,所以说“赚钱为王”更为精辟。

《本期赚钱与分配总表》要清晰地给出赚钱的“算法”,通过这一算法得出“本期赚了多少钱”的结论,并说明已赚到的钱是如何分配的。

本表相当于财务会计的利润表,是反映一个时期内经营成果的报表(见表1)。

说明:

1.大多主营业务会导致“一般货币升溢”,也可能有些主营业务会导致“一般货币亏绌”。

其他业务亦同。

处置长效贵重资产也如此,可能有“处置长贵资产货币升溢”和“处置长贵资产货币亏绌”两种不同的结果,所以在表上分别“升溢”和“亏绌”来表现,有助引起重视并作专题分析。

例如,导致“一般货币亏绌”的主营业务是最应关注的,除非预见到短期内就可能提高单位售价,或可能大幅降低单位直接成本,或可能得到政策性补贴等“美好前景”,公司维持这样的“现金黑洞”是个现成的祸害;

2.本表是动态报表,可以随时指定任意的起始时点和终止时点,查看当期状况。

基本计算式是:

一般货币升溢-一般货币亏绌=一般赚钱额

一般赚钱额+处置长贵资产货币升溢-处置长贵资产货币亏绌=财务与社会税费前赚钱额

财务与社会税费前赚钱额-财务费用=社会税费用前赚钱额

社会税费前赚钱额-社会税费=股东专属赚钱总额

股东专属赚钱总额+期初未分配赚钱额=可供股东分配赚钱总额

可供股东分配赚钱总额现金股利-期末未分配赚钱额

3.在计算并扣除了刚性应付的“财务费用”和“社会税费”之后,“可供股东分配赚钱总额”是有货币资金增量或有实物资产增量支持的,理论上就是公司已经赚到手,可以分给股东的钱了。

不过,在计算发放多少现金股利时,要考虑两个限制条件:

(1)从《现金流诊断平衡表》上查得,目前有足额的货币资金可供发放;

(2)这个指标是假设“币值不变”而算出来的,在物价上升的环境中,为了确保还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足额补进存货等资产,可能有一部分要“冻结”下来参与周转,不宜全部分配。

至于需要冻结多少不作分配,请参见《现金流的环境因素变动测试》(汪一凡《公司赚钱之道――现金流诊断的原理与应用》第22讲,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年3月)

(三)《现金流诊断平衡表》

从现金流诊断视角表现的平衡表,本表相当于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某个时点上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见表2)。

说明:

1.“存货直接成本”的意思是:

在存货中,生产成本只包含直接发生的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如可计量认定的电耗)。

并以生产直接成本作为库存商品直接成本。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因为过季、积压等原因需要清仓处理时,直接成本就是最低定价的底线,高于这个底价还能小赚一笔,低于这个底价就导致货币亏绌了。

此外,所有存货在出库时,一律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价,这种方法最具包容性,可以确保做账结果的一致性。

2.“其他投资项目”也包括国债、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在内,均以原始成本登记。

3.关于结算性债权。

在赊销商品时,正确的做法是把对应的商品直接成本从“库存商品”转出,先记在“发出商品”项下。

真正收到货币资金后,从所收到的现金中扣除“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扣除该“发出商品”,还多出来的就是“一般货币升溢”。

这样可以避免还没收到钱却要为此先拿钱去交税,白白增大结算风险。

从这个角度看,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是因赊销时会计处理不当而产生的,不算是资产,本不应出现在现金流诊断平衡表上。

不过,由于此种不当处理已成会计惯例,当税务部门出于传统习惯强行要求这么处理时,或公司需要应收票据用于贴现时,只好用“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或“待实现其他业务收入”先行记录。

真正收到钱后,增记收到的现金,减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同时增记“主营业务现金收入”,减记“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所以,报表左方的“待实现业务收入”包括“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待实现其他业务收入”在内,是与右方的结算性债权“应收票据”或“应收账款”相关的项目,姑且寄存在平衡表的“结算性负债”中。

4.“其他筹资性负债”是指公司因接受货币资金而形成的其他负债,如股东为帮助公司渡过临时周转需求而短期提供的款项等。

(四)《投资项目货币升溢(亏绌)报告》

本表反映各投资项目货币升溢(亏绌)贡献的报表,是对长期投资决策实际效果的持续追踪,相当于财务会计的一种“分部财务报告”(见表3)。

说明:

1.为了“长期可持续赚钱”,公司需要不断作出长期投资决策,每个长期投资决策的执行进度和结果如何,特别是其现金流状况,是管理当局最关心的。

其中,有些不能认定到具体项目上的现金流,如果作为“综合项目”的现金流,那么所有项目的现金流总和,就是公司整体的现金流。

2.在认定了各项目直接的现金收支之后,对它们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还可以视同现金交易,按历史成本在相关的两个投资项目之间作金额划拨。

在这样明晰的信息基础上,管理当局自然能方便地对投资项目采取“关停并转扩”等措施,尽可能使公司净现金流入最大化,也就提高了长期投资决策的水平。

(五)《现金收支责任中心报告》

本表是反映各现金收支责任中心货币升溢(亏绌)贡献的报表,也相当于财务会计的一种“分部财务报告”(见表4)。

说明:

1.为了“短期内赚出钱来”,长期投资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况不断作出各种短期经营决策,短期经营是由责任中心来完成的,责任中心可分为“有收有支”和“无收有支”两类,统称为“现金收支责任中心”。

每个责任中心的现金收支情况如何,当然也是管理当局最关心的。

理论上,责任中心甚至可以细分到人,现金流则可以认定到各个责任中心。

其中,有些不能认定到责任中心上的现金流,如果作为“综合中心”的现金流,那么所有责任中心的现金流总和,就是公司整体的现金流。

2.在认定了各中心直接的现金收支之后,对它们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还可以视同现金交易,根据内部转移价格(或双方认同的金额)在相关的两个责任中心之间作金额划拨。

在这样明晰的信息基础上,管理当局自然能方便地对责任中心采取激励措施,促使其增收节支,尽可能使公司净现金流入最大化,也就提高了经营管理的水平。

(六)《未变现权益表》

本表反映公司为“长期可持续赚钱”所作努力的结果,未直接体现为货币升溢。

与前述的其他四份核心报表不同,本表是基于主观估计的预测性报表(见表5)。

说明:

会计是分期反映的。

从理论上说,除了到目前为止已经赚出来的钱以外,公司还有尚未变现的内在价值。

例如,200万元购进的房地产据估计已可卖到300万元,这多出来的100万元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这种变化因为尚未变现,也就不可能定型,在每个期间内会不断地有所变化。

再如,公司聘请到某个著名职业经理人,名气大振,应当是“管理层组合增值”添了“正能量”了,过了不久此君又出了“XX门”事件,“管理层组合增值”又该反正为负了。

所以,每个期间都需要调整。

与《本期赚钱与分配总表》相比,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矿藏来比喻:

本期开采量当然重要,但并不能代表其总蕴藏量。

从金额上说,巧用投资有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开采权的“取得成本”也未必就代表“矿藏总价值”。

在管理层的努力下,各种要素“聚合反应”的结果,使得内在价值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还需要有新的报表来担当这一任务,这就是拟议中的“未变现权益表”。

这正反映了公司为“长期可持续赚钱”所作的战略性努力,代表公司的“后劲”。

两张报表配合,一实一虚,可说是相得益彰,真实与幻想齐飞,“婉约派”与“豪放派”共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