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477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x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x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知识框架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概念发展的普遍性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发展的前进行

和曲折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发展的量变和

质变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要求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考纲要求

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发展的概念

3、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4、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预习任务

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2、能准确归纳发展的实质

3、新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4、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知识梳理

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是发展的

(1)自然界总是处于由______到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__的运动过程。

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_、化学运动再到_________。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过程。

(2)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_______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_。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________、__________、资本主义社会,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_______,

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__________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_______、由知之不多到________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________的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________和________,新事物的_______和

旧事物的_______

2、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_________。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_____和______的趋向性。

重难点突破

发展的实质

发展专指那种带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变化,即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是表明事物趋向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因此说,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易错易混

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

变化就是发展

变化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其实质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

而变化有向上的、前进的,也有向下的,倒退的。

只有那些前进的、向上的变化才是发展,决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直击高考

1、(12年上海高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都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这表明()

A.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

B.数量变化的运动就是发展

C.发展就是产生新事物的运动

D.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对发展的理解,A、B、D三项都不是对发展的正确理解,不难选出C答案。

2、(12年江苏高考)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答案:

B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诗句的含义,从哲学上看,诗句主要是强调事物的运动,应选B。

知识梳理答案

低级高级简单复杂机械运动物理运动生物运动前进上升相互联系变化发展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知知之较多由浅入深前进上升产生灭亡发展前进上升

 

课时训练十五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②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③新事物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

④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2、青海湖每年入湖沙量987万吨,湖深由上世纪初的37.5米淤塞到现在的25.28米,湖堤裸露面积达359.4平方公里,成为近年来沙尘活动新的诱发地。

这表明( )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D.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3、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

30多年过去了,两岸从隔绝到交往,从交往到商谈,从商谈到共同和平发展,克服了许多干扰和杂音,不断迈出向前发展的坚实的步伐。

这表明( )

A.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B.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有一个过程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漫长的、曲折的

4、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我一直很重视两句话:

一句话来自《诗经》,一句话来自《诗品》,说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总理引用这二句话是强调()

A.要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事物B.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C.朝代的兴亡是一个历史规律D.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6、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

从发展的观点看,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B.事物的变化就是发展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8、“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即:

道理没有永远正确的,事情没有永远不正确的。

这是因为()

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客存在的

D、矛盾即对立统一

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是()

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

③事物对自身的否定

④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0、钓鱼岛自古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近来,日本右翼势力导演“购岛”闹剧,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

今天,中国人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海洋是中华民族生存和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

”这说明()①没有对陈旧观念的毅然诀别,新观念就没有立足之地

②事物联系的显现有一个逐步清晰的过程

③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任何一种认识都不能说是正确的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材料题

11、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各地开展各种活动庆祝建党9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我们党

只有五十多名党员。

90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一天起,她就注定要在风雨中发展壮大,因为她要推翻的是一个反

动力量十分强大的社会制度。

她要建立的是中国自古未有的社会制度。

因此,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但她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党旗总能历经风雨而弥艳。

结合

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12、自然灾害用频率发出警告:

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人与自然矛盾日益凸显。

我们既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要做自然的主人,应该是自然的朋友,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人类应该如

何成为自然的朋友?

 

课时训练十五

1、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故①②符合题意。

新事物就自然科学来说,不一定非要指符合人民的利益,即使是社会领域里的新事物从根本上只是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可能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所以③表述不正确。

④是讲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与题干无关。

2、A【解析】青海湖的变化,属于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3、C【解析】题干说的是海峡两岸之间的关系在曲折中向前发展,C正确。

A、B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并不都是漫长的、曲折的。

4、A【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花儿开放的时候很美丽,但同时也容易凋谢、枯萎,人间的欢乐也像黑夜中的电光一样,稍纵即逝,所以强调的是运动,万事万物一直处于运动之中。

故A正确,A表达的是河流的水已经不是上次所踏过的水。

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项错误的理解运动的本质,运动不是仅表现为概念的运动,还有很多表现形式。

D项强调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5、D【解析】要正确解答此题,考验一定的语文功底,此类题型高考中很常见,同学们平常要注意多总结,第一句语出《诗经·大雅·文王》,原意是“周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但上天付与了她新的使命,那就是要求她不断革新。

”第二句语出司空图《诗品·纤秾》,大意是:

“乘兴构思越深入,学识和思考达到的境界越真实。

如此即便未达到纤益求纤,浓益求浓,其境界光景常新,与古人也没有什么分别了。

”这里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也即推陈出新意。

6、D【解析】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到今天的磁悬浮列车,体现了发展是一个由弱到强、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故答案不难选择D。

7、A【解析】对于此类题型,我们一般采用排除法,③说法错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不能简单归结为先对立后统一,故排除。

④说法过于绝对,故正确答案选择A。

8、A【解析】题干解释得很清楚,只需稍加细心便可正确选出答案。

9、A【解析】对于此类四选三的多选题,采用排除法最佳。

本题的相似项为②④,我们知道发展则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任何矛盾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奇主导作用,且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与主要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所以发展必定是同一事物中即矛盾主次方面的斗争,故答案选择A。

10、C【解析】题意大概是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发展,①在这里不符合题意,没有提到新旧观念的决裂,而是思想观念的一个发展。

③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故正确答案选择C。

11、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90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中国共产党代表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诞生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其必然会发展壮大。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在党的发展历程中,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但她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

民的利益,党旗总能历经风雨而弥艳。

(4)事物的发展总是从

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党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推翻了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成为了领导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力量。

12、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它的警告告诉我们要成为自然界的朋友必须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类违背自然规律遭到自然的报复和警告启示我们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物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我们应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应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考纲要求

1、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统一

2、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预习任务

1、明确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2、正确区分量变质变

3、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

法论

知识梳理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因为新事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克服了旧事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____________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______和______,,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此新事物___________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_________

由不完善到_________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进的道路是__________、_______的。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1、量变与质变及关系

(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________和场所的_______,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__________的变化,是事物由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的飞跃,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质变与量变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______开始,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___,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_____;质变有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______________

2、方法论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____________,为实现事物的_________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__________,实现事物的_______和_______

重难点突破

1、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准确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会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过程,不能认为只有质变重要,量变不重要,也不能认为质变后就没有量变了。

(1)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另一种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质变。

单纯的量变不会无限制的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

(4)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就是经过不断的“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5)方法论:

坚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同时,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只有改变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2、全面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即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4)发展的状态是量变、质变的统一。

   

(5)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6)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7)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了解事物的过去、观察现状、预测未来;要明确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8)发展是“扬弃”,是对旧事物辩证的否定。

易错易混

1、事物的发展是直线式前进的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但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个过程。

旧事物在开始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而不是一帆风顺的。

2、先出来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在区分新旧事物问题上,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来作为衡量的标准,也不能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作为衡量的标准。

也不能仅仅从名称、旗号等外在的表现形式来判断旧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不能由人们主观随意来规定,更不能自封为新事物。

新事物特指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3、认为质变就是发展。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确实是一种质变,但并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有的质变是向下的变化,并不是发展。

所以我们说:

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直击高考

1、(12年广西高考)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启示我们()

A.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

B.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答案:

C

【解析】事物都是从量变开始的,由事故隐患逐步发展到严重事故,体现了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质变,故选C。

2、(12年山东高考)“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

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就无所谓,累也不说累。

”励志歌曲《今天》中的歌词,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有(  )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决定力量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促进力量,不是决定力量。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不等于发展。

排除②④。

3、(12年江苏高考)鲁迅先生说: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事物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这其中人们对“较新的事物”“初兴之事”的态度反映了()

①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②旧事物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

③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④新事物最初出现时不可能完全具备并充分显示和发挥其优越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本题是一道引文式选择题,考查的知识是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为什么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之所以对“较新的事物疾首蹙额”“初兴之事求全责备”,除了认识方面的原因③外,还在于新事物本身的原因④,②虽也是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艰难曲折的原因,但与题干无关。

4、(12年重庆高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哲学寓意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道路是曲折的

D.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

B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诗句的含义,从哲学上看,诗句主要是强调新事物的发展趋势是不可战胜的,应选B。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所体现的哲学寓意。

知识梳理答案:

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消极的过时的积极的合理的社会进步

根本利益要求必然战胜由小到大比较完善前进的上升的曲折的迂回的增减变更渐进的不显著根本性质一种质态另一种质态根本的显著量变必要准备必然结果新的量变量的积累质变促成质变飞跃发展

 

课时训练十六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几十年前,父母亲朋对远行者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发个信息”、“发个邮件”

、“我们QQ聊”已越来越成为传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通信方式的变迁启示我们要坚持()

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C.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D.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表明()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事物发展的道

路是迂回曲折的

C.新事物能够战胜旧事物D.没有力量能够阻止改革的步伐

3、“愚公移山

”和“田忌赛马”这两个故事包含的共同哲理() 

A.事物数量的增减可以引起质变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  

D.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4、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

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

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5、下列与“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B.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C.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D.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6、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2008年11月,成都市政府决定,从2009年1月起,返乡农民工等三类人员可一次性申请领取价值500元的就业培训卷,持卷人员可自主选择各类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和培训专业。

政府为此拿出7500万元,惠及群众15万人,培训后就业率高达60%以上。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②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7、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环境的人为恶化时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