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定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0285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报告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研究报告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研究报告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研究报告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研究报告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定稿.docx

《研究报告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报告定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报告定稿.docx

研究报告定稿

泸州市“十五”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实验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实验研究

 

 

泸州十二中课题组

     2004年12月

泸州市“十五”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实验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实验》

研究报告

泸州十二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实验》研究课题,从1998年10月开始研究,于2001年3月被泸州市电化教育馆批准为“十五”期间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实验课题。

泸州十二中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努力,至2004年12月,已按实验计划完成了研究任务,并获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现就该课题的提出、课题的设计、研究的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等方面作如下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相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因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使教育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向学生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或者无法听到和听清的各种音响,将所讲的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从而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声形色并茂,扩大了教学的功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速度,节省了教学时间,减轻了学生负担,最终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教育现代化,教学手段技术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丰富学科知识,激发探索热情。

语文学科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因素,通过教师的开发和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信息化意识,而且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恰当地展示课文背景、创设与课文贴合的情感环境、交互性强的课文游戏和讨论等,可以引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表达的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比如在数学科教学中,有大量的形象的教学内容需要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和影视资料。

以计算机多媒体等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能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的非线性方式组织媒体信息,这种极好的展示平台,使之成为学科教学或个别化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扣人心弦的跌宕悬念,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

优化学生认知,掌握思维规律。

传统教学让学生走成功的捷径,不重视思维训练,以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灌输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软件,能够针对学科实际,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不仅能较好地表现事物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并且能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启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并通过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现在,多媒体和因特网(INTERNET),已经可以做到让过去和现在对话,让历史和未来握手,让世界变成地球村,作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能真正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实验》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依据:

1、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理论指出:

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互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辩证的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的,表现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方面。

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特别是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2)、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

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

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

这就是说,如果让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将其表达出来,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3)、心理学认为,如果刺激总是集中在大脑皮层同一区域,集中在某一个细胞上,必然会出现无兴奋状态,即睡眠状态或半睡眠状态。

因此,不能用单一的媒体加大刺激强度的办法不断刺激某一区域。

而应当根据教学规律变换刺激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奥恩斯发现,如果主管语言文字、计算推理等的左脑和主管形象、色彩、想象、空间位置等的右脑相互协调,那么,取得的并非一倍的功效,而是五倍到十倍的功效。

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2、事实依据:

(1)、从国内教育现状看:

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往往是满堂灌,加之手段单一,造成学生学习被动,课上负担较重,教学中“少费慢差”的现状尤其严重;“满堂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课堂容量较小;教学资源贫乏,使“大教学观”无法有效实行;学生学习兴趣的萎缩,教材的主体地位削弱;.阅读教学的枯燥性、写作教学的“缺钙症”,致使学生创新能力和研究素质无法得以长足发展。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从我们学校的情况看:

也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情况。

随着我校新课改的推进,在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其重要作用越来越突现。

(二)、实验对象

初2006级4、5班;初2005级二1、3班;初2004级2、3、4班等学生。

按年级分成三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

(三)、实验假设:

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全方位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研究目标:

我们的总目标是:

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以现代教育理论等有关理论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引线,强化表达能力的教育和活动,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表达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具体地讲,我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实验》研究课题的目标主要是: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学习过程,实现学生有效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听、说、读、思、写的学习与应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快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3、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整体提高的基本途径。

4、通过对电教软件(包括CAI软件)的开发研究和运用,寻求现代信息技术在表达能力训练中,对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形式。

(五)、实验的内容: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兴趣,创设气氛,使学生愿意表达,喜欢表达。

学生表达能力的教育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我们从易于实施和推广着眼,在科学而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特别强调实践性和广泛性,以此作为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我们把重点放在“实践”上,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组织课题组成员自学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形式,扎实地开展理论学习。

并结合教学活动实践,着重研究如何恰当运用媒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充满活力和创意的现代化教学环境。

把生活搬进课堂,充实学生的未知世界,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做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从而培养了学生乐于表述,善于表述的良好习惯。

2、利用多媒体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准确、清楚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

学生的思维对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用词不当或句子不通的问题,从形式上看是语言的问题,而从内容上看则是思维的问题,是学生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概念,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

事实证明,学生的语言总是随着其思维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

如果不重视思维的训练,学生不止思维的发展要受影响,语言的发展也会是不健全的。

因此,我们应该在语言训练的同时抓好思维的训练,并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题研究中,要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从而把课题研究工作落在实处,真正做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准确、清楚地表达。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活动中,总结出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整体提高的基本途径。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备课、制作课件、组织教学时,首先必须考虑的是采用什么样教学途径和模式来设计教学,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总结出一些基本途径。

4、通过对电教软件(包括CAI软件)的开发研究和运用,寻求现代教育技术在表达能力训练中对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形式。

充分发挥课题组整体优势和各自特长,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示范课活动,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网页等,积极参加市、区开展的论文、课件、电子教案、网页等评比活动。

然后整理归档,形成综合资源。

5、研究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利用媒体,尤其是信息技术优势改变教学形式,探讨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借助媒体处理好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听、说、读、思、写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侧重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6、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达到较高的表达水平,反过来促进师生更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六)、实验的方法和对象:

本实验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实验研究法:

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结合。

探索性实验方法指课题研究探索课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的途径与方法;不同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介入的适宜程度;实验对象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认同和合作的程度;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教学质量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差异性等等。

验证性实验方法是指导借鉴别人的经验方法,或重复已经实验过的,以进一步论证实验的结论。

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研究中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课题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建设的需要,对课题研究的诸多内容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总结。

旨在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并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课堂教学积累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实验的对象:

以本校初中1——3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三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

(七)、实验的步骤:

本实验规划为5年,即1998年10月2004年12月。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1998年10月——2001年8月)。

为了抓好这项实验,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邀请市、区教育科研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成立了课题组。

申请立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实验研究,既要有必要的硬件,又必须要有充足的软件。

在硬件方面,我们拥有近40台计算机,5套多媒体设备,以及投影、展示平台等设施。

在软件方面,我们从1998年10月开始着手收集整理教学录像资料,包括我们平时的教研课、活动课以及龙马潭区、泸州市、省上的一些优质课录像。

在准备阶段,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研究方案,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深入论证,修改完善课题实验方案,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第二阶段:

实验阶段(2001.9月——2003.8月)。

在本课题实验的条件初步具备时,我们便从2001年9月开始正式进行实验。

我们是按照以下方面和步骤进行的。

1、加强理论学习,形成研究氛围。

这次实验是全组教师共同参加的实验,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确立一个共同的目标。

为此,我们先后组织课题组全体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如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文件,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等。

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技术,将全面进入教学领域。

这样,教师的职能、学生的学习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如果跟不上日益发展的形式,就会落伍、掉队,甚至被淘汰。

通过学习,提高了课题组成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也提高了他们进行教学实验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课题组内形成了研究的氛围。

2、扎实进行研究,相互取长补短。

课题组每两周举行一次课题研究活动,召开课题研讨会议,使每个教师进一步明确目标,明确研究过程。

定时或不定时的组织开展现代教育示范课的教学活动,举办公开课,邀请周边学校来听课,评课,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课题组成员还进行集体备课,集体研讨,集体评课,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水平。

并通过参加会议、培训及有关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活动,使大家不仅学到别人的先进经验,又增长了见识,开扩了眼界。

集思广益,优势互补。

我们还把每周的星期二作为课题组活动日。

每间周星期二的下午第四节课,均安排有课题组老师上电教研讨课或示范课,有的课还用摄像机进行了课堂教学实录,听课的老师不仅是课题组内的老师,校内校外也有不少相关学科老师前来听课学习。

在晚上立即对所上现代教育技术研讨课进行分析评议,交流课件制作方法与经验,发放学习材料,进行课件制作的专项培训,通报有关信息,研究下周工作安排,增强了课题研究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也增强了课题组的凝聚力,在校内外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3、精心组织实验,不断总结提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提高初中学生表达能力实验,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为了教学成功,对一些重要而又复杂的课,我们往往组织教师演练数次以上。

为了便于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还进行跟踪调查,组内人员随同听课,分析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任课教师听取学生的意见后写好教学后记。

或由课题组内人员进行一次教学效果的调查,然后将学生意见、教师的教学心得输入计算机,以便下次实施此教案时进行修正。

4、开展课外活动,提高表达能力。

提高表达能力的现代教育实验研究,不应只局限于课内,而应该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

我们利用已有的条件,积极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实验活动,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动口表述、擅长写作的能力。

我们每周组织一次活动课,利用媒体开展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欣赏提高学生的兴趣;每周一次阅读课,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为提高表达能力打好基础;每周一次说话课,利用媒体根据情景说话。

成立了校园广播站,进行采风、写解说词、做小导游、主持人等。

目前,我校学生已有两人成为《泸州电视报》小记者,并有多篇文章在《语花报》《泸州电视报》上发表。

学生们主办校园墙报和板报。

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均能独立操作电脑,熟练使用音像、广播器材。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03年8月——2004年12月)。

开展这次实验,我们一直很重视资料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

刚开始实验,我们就建立了实验档案,凡是重要的资料都输入了电脑,每进行一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活动,我们事先都会反复商量、事后都开会总结。

课题组的大事,我们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学校对这项实验也高度重视,当实验取得初步成效以后,校长鼓励我们再接再厉,并要求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的经验整理出来,在全校教师中推广。

区内一些兄弟学校也对我们这项实验很感兴趣。

市区教研部门的专家、学者、老师也常常给我们指点迷津。

有关这项实验的论文也多次在各级获奖,或在有关刊物上发表。

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效益。

三、实验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宽了教学内容,开放了知识系统,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教学七年级课文《伊索寓言两则》一文时,我们先放录像带《守株待兔》,使学生具体形象地回顾他们所知道的寓言知识贮备,然后请学生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表述出来,再请同学点评,以训练口语和思维。

教学过程中,除使用课件动态展现形象外,又分角色上台表演,教师为他们准备声响、灯光,并运用摄像机摄像。

课后播放,他们三三两两自我点评。

这样,训练了口语,又安排他们记日记,还训练了他们的文字表达。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轻轻松松提高表达能力。

再比如教学《安塞腰鼓》、《说屏》、《春》等课文时,先播放有关课文内容的镜头,再配合课文的朗读,构成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学生看到图像,听到富有激情的朗读,加之学生主动介入,忘情参与。

不仅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熏陶他们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表达水平。

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实验几年来,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以下是我校经过实验后,实验班在语文课堂和考试中的比较数据:

项目

对语文感兴趣

上课思考情况

课堂发言情况

作文优秀率

清楚表达观点

阅读理解速度

考试合格率

实验前

23%

很差

较差

10%

30%

100字/分

87%

实验后

74%

较好

良好

38%

75%

180字/分

100%

以下是我校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对比班)在语文课堂和考试中的比较数据:

项目

对语文感兴趣

上课思考情况

课堂发言情况

作文优秀率

清楚表达观点

阅读理解速度

考试合格率

对比班

30%

很差

较差

20%

38%

130字/分

85%

实验班

74%

较好

良好

38%

75%

180字/分

100%

2、激发了教师的探究热情。

实验以来,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还提高了教师的美学修养,重视了音乐、美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形成了“大教学观”。

教师在教学中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运用渐入佳境,紧紧跟上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今年,我校有三十多名中青年教师通过了四川省教师信息技术理论与操作技能考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师讲得少了、写得少了,学生动得多了、说得多了,课堂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形式,有小组学习、个人自学、大胆表演等,教师由过去课堂的“主宰”变成了导演、导师、朋友,学生成了表演者。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确立了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树立了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在研究中完善的意识。

激发了教师们极大的探究热情。

3、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运用。

由于信息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高涨,很多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积极设计制作网页,办电脑报,电脑设计,编程序等。

我校2004级的李翔和2005级的黄俊超均在全国奥林匹克信息技术竞赛中获省一等奖,国家二等奖。

(二)、操作性成果:

1、探索出提高表达能力的途径:

(1)、每周一次活动课,利用媒体开展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在八年级第一单元开展的《献给母亲的歌》活动,首先要求学生收集赞颂母爱的诗词文章、格言谚语、电影电视或故事,搜集母亲在不同时期的照片,了解母亲,走进母亲。

活动时,邀请母亲代表参加。

活动按道不尽的母爱、剪不断的“脐带”、报得三春晖等内容,辅以多媒体手段。

令家长、老师、学生动容。

(2)、每周一次阅读课,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有内容可表达,扩大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为提高表达能力打好基础。

我们已经将一些精美诗歌、散文,优秀的文学名著输入电脑,可供学生随时进行电子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们的表达也就会上档次些。

(3)、每天课前一次说话课,利用媒体根据情景说话。

全校每期举办一次大型语言能力展示活动。

如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竞选主持人等。

如学习《苏州园林》时,课前谈谈对苏州园林的看法,没去过的同学是难以讲出其美所在,去过的同学却也讲不出其精妙之处。

他们的认识只停留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为了让学生更深切的感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苏州园林的录像和图像资料,创设情景。

然后阅读课文,并给四个画面配解说词。

当堂播放画面进行解说。

教学《听潮》这篇优美的散文时,对于课文中那富于变化的海潮,作者描写具体、形象。

尤其是涨潮阶段的景象与气势,学生多数没有直接感受过,于是我们首先反复播放涨潮录像,最后根据画面写出涨潮时的情景。

写完后比较课文,找出优劣,学习作者的描写。

然后让学生配乐朗诵,再解说画面。

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4)、利用媒体提供情景,根据情景写作。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搜集、积累材料,在更快捷的平台上写作、修改作文、展示作文,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材料,事事皆可作文。

教学文言文《观潮》时,在课前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把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和其中相关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的形式按一定的链接方式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

课上,学生通过“视频点播”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汹涌而至、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并通过网页,看到了钱塘江大潮不同形状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更加深了对“天下奇观”的理解。

在改写《酒泉子》时,很多同学由于有了直观感受,写作时文笔流畅,描写形象生动,使人如临其境。

如田原、刘彩苹、叶双等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大幅提升……

2、建立了较完善的信息资源库。

(1)、通过努力,我们收集、整理了有益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关资料。

如《国旗下的演讲》、《龙马明珠》、《说课资料集》、《优秀活动集》、《优秀教案集》、《优质课件集》等。

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料的添置,为我们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研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此外。

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我们不断更新内容,写出有关研究论文,积累了较多反映学生表达能力提高的经验。

(2)、建立了CAI课件资源包。

围绕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开展CAI课件制作,包括平时活动、评课、说课、赛课课件,以及学生表演、即兴演说、现场作文等活动的照片、录像资料、课题组老师们制作的各种电教软件,我们都将之收集、整理,然后输入电脑,形成资源包,供校内外教师查阅,产生良好效益。

(3)、合成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教案集。

在实验的每一个阶段,我们的教师均要完成一份教案设计,上一节研究课。

上课前,我们都进行充分酝酿,抓教学三维度,扣紧课题研究的需要,写出颇具针对性的教案来。

(要求注意格式内容:

要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活动等)。

这些,均有一定的教研价值。

3、构建了课堂教学模式。

(1)、“激情导入——创设情境”的模式。

课堂导入既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酿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因而,创设课堂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操作如下:

激情发布媒体信息→利用媒体信息创设问题情境→进入表达环境→学生表达。

(2)、“美化环境——营造氛围”的模式。

课堂教学讲究氛围,人的思维的极大活跃来自于对研究对象的全身心投入,所以单调、苍白、死板的学习氛围不利于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开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