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五六单元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0133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五六单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五六单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五六单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五六单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五六单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五六单元1.docx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五六单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五六单元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五六单元1.docx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五六单元1

三闸镇中心学校2015年秋学期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实行稿)

主备人:

庚名小学刘成军

参加人:

吴国元、任脉林、张涛、苗发砚、张长顺、李国旺

课题:

草帽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新词。

认字10个,写字8个。

2.理解“面面相觑、人困马乏、丢盔弃甲、喜出望外、拍手称快、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简练的文字记录对理解课文内容有用的资料,进一步练习提问题,标画并理解重点词句,写心得体会,标要点。

2.在老师的指导下,体会课文对比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红军在长征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

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聪明智慧。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比较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段的意思,理清层次,复述贺龙草帽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计”字。

师:

“计”什么意思?

你能用“计”组词吗?

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善于运用“计”的人?

(学生自由说。

说多少不限制、不要求。

)板书:

草帽计。

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

2.质疑。

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是:

“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

”“草帽计是什么?

”“运用了“草帽计”,结果怎样?

“草帽计”好在哪里?

是谁运用了“草帽计”等)

二、出示自学要求

(一)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解决。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试着概括三、四、五自然段的内容。

4.试着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贺龙的草帽计。

(二)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文中的生字:

觑乏滥赞

(指名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辨析形近字:

“隐”----“稳”

2.出示词语并理解意思:

镇定自若喜出望外面面相觑拍手称快神机妙算

3.指名分节读课文,集体评价。

4.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段

(1):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第二段(3~5):

写贺龙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

第三段(6):

写红军战士胜利后的愉快心情和对贺龙的称赞。

6.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从中找出关键语句,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贺龙的草帽计。

(生组内讨论,师巡回指导)

(1)学生自由回答。

(2)师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三自然段:

命令摘掉草帽

第四自然段:

白军抢戴草帽

第五自然段:

敌机轰炸白军

(3)师总结贺龙的“草帽计”

四、拓展训练

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真是令人佩服呀!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贺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你模仿当时战士们的语气、动作,说几句称赞贺龙同志的话。

五、当堂训练

这些词语宝宝躲到句子里去了,你能按拼音找出来它们吗?

(1)fěijūnguān()见红军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déyìwàngxíng(),认为红军是diūkuīqìjiǎ()、狼狈而逃,也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

(2)这时,正是jiāoyángsìhuǒ()、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首命令,都miànmiànxiāngqū(),感到莫名其妙。

六、作业布置

用自己的话概括贺龙的“草帽计”。

板书设计:

草帽计

命令摘掉草帽

白军抢戴草帽

敌机轰炸白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红军长征路上,贺龙同志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战士们是怎样称赞他的?

2.理解“神机妙算”,“草帽计”的神妙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二、出示自学要求

1.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

用“————”画出相关语句。

2.扔草帽前后红军战士的表现是怎样的?

3.看到红军扔下的草帽,敌军的表现怎样?

白军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文中那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4.你认为“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我们来一起交流一下学习的成果吧!

(一)学生先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读懂的内容,由小组长记录不懂的问题。

1.当时具体情况:

①当时是炎夏、天气酷热;②红军上有飞机的轰炸,后有追兵;③贺龙选择了一块山场(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板画当时的情况)

2.帮助学生梳理:

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

3.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4.“人仰马翻、眼冒金花、喜从天降、得意忘形、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眉开眼笑、毫不介意、喜出望外、血肉横飞、叫苦连天”这些词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白军的丑态)。

(二)师生交流,讨论不懂的、归纳不完整的问题。

1.“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①天时:

天热——敌人抢草帽;②地利:

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③知人心:

是红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对自己的指挥员绝对得信任;敌军纪律涣散,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三)小结归纳

小结:

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训练

1.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2.讲历史上的“金蝉脱壳计”。

五、当堂训练

1.把下列词语按感情色彩分类。

①举世闻名②喜从天降③摇头摆尾④神机妙算⑤人困马乏

⑥叫苦连天⑦得意忘形⑧血肉横飞⑨狼狈而逃⑩丢盔弃甲

2.“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草帽计

红军扔草帽前:

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听从指挥

后:

拍手称快称赞贺龙神机妙算

白军抢草帽前:

喜从天降得意忘形眉开眼笑

后:

血肉横飞叫苦连天

课题:

包公审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

认识人物,了解计谋,角色体验,表演深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出神入化,激发学生对人物的崇敬之情,并从中受到熏陶与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出神入化。

2.难点:

明白课文中都有谁使用了计谋?

结果如何?

熟知课文内容,练习表演课本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

你对包公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包公的资料)。

今天我们再来领略一次包公断案的神奇吧!

板题:

《包公审驴》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

)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新知探究

过渡语: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拿起笔,做好读书准备,读中圈点、批注,完成以下任务:

1.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本课生字词。

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结合故事情节给文章加小标题。

(4)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5)朗读课文3~9自然段,说一说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是如何审案的呢?

结果如何?

(6)思考:

课文中都有谁使用了计谋?

结果如何?

(7)文中的包公哪些地方最让你佩服?

2.学生依据自学提纲自主读文、标记。

四、交流反馈,精讲点拨

(一)字词检测:

1.我会读、我理解:

挣钱听差圈栏辔头

耷拉 审衙役懊恼

一声不吭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

2.我的眼睛最亮:

审()案()吭()衙()役()

神()按()炕()衔()投()

(二)小组交流、合作: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刘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破案的故事。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替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挣钱听差圈栏辔头

耷拉 审衙役懊恼

一声不吭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小组合作,新知探究

1.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指导对比朗读: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顺势引导、朗读:

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

(指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细读故事经过。

过渡:

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

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

到时我再来审它!

“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

”(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3.了解故事结果。

过渡:

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

它跑到哪里去了?

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4.文中的包公哪些方面最让你佩服?

(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三、拓展训练

1.小小课本剧表演

过渡:

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为包公喝彩。

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课本剧表演)

2.讨论:

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

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

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

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谋是正当的。

3.这个故事对于你自己有怎样的启发教育呢?

(学生自由表达)

总结:

其实,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我们更应如此。

而且,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四、当堂训练

1.听写词语。

审问悔恨案件手套遵守挨打

2.火眼金睛。

审()案()吭()衙()役()

神()按)炕()衔()投()

五、作业布置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包公说点什么?

请写一写。

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

替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课后反思:

 

课题:

语文天地(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摘录笔记内容。

感悟、积累词句,增加知识储备。

2.通过复习懂得智谋在生活中的重要,感受人物的睿智。

3.了解历史上关于智谋的故事,与同学交流智谋成语、典故。

4.畅所欲言:

以“把聪明用在正地方”为话题进行交流。

5.熟记《学习与巩固》上的重点内容及相关的变式习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感受《草帽记》中贺龙元帅、《包公审驴》中包公的睿智。

熟记《学习与巩固》上的重点内容及相关的变式习题。

2.难点:

畅所欲言:

以“把聪明用在正地方”为话题进行交流。

教法:

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在复习中巩固旧知,获得新知。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小黑板或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字典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天地(五)

二、出示教学目标(师读)

(1)通过学习,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成语,理解重点词语,掌握摘录笔记内容。

(2)感受贺龙元帅和包公的睿智。

(3)了解历史上关于睿智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4)畅所欲言:

以“把聪明用在正地方”为话题进行交流。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复习提纲:

(1)识记本单元一类生字,读准二类生字并会书写。

(2)理解“汗流浃背、镇定自若、莫名其妙、人困马乏、冒名顶替、闻所未闻”等词语。

感悟、积累,增加知识储备。

(3)说说《草帽记》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

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

贺龙同志哪些方面最让你佩服?

(4)说说《包公审驴》一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故事中都有谁使用了计谋?

结果怎样?

(5)从《草帽记》、《包公审驴》中你明白了什么?

(6)以“把聪明用在正确的地方”为话题,结合《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进行交流。

(7)熟记《学习与巩固》上的重点内容及相关的变式习题。

2.学生根据复习提纲自主复习。

(1)同桌合作记忆本单元两类生字。

(2)学生自主阅读《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四、拓展训练:

1.说说自己知道的历史上关于智谋的故事,与同学交流智谋成语、典故。

2.畅所欲言:

以“把聪明用在正地方”为话题进行交流。

(1)小组内交流展示。

(2)班内展示。

五、当堂训练

1.听写词语:

汗流浃背镇定自若莫名其妙人困马乏

一声不吭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

2.《包公审驴》一文是按照、、、的顺序写的,赞扬了包公。

六、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比一比再组词:

案()尊()监()隐()

岸()遵()滥()稳()

级()征()恨()挨()

极()证()狠()埃()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小组内由小组长检查学习,并掌握本组内复习情况。

2.师生互探,针对易错内容,强化记忆。

(1)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

(2)交流:

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3)个人展示:

从《草帽记》、《包公审驴》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遇事要善于运用智谋,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3.学习本单元,全班交流自己的收获。

三、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宣布()分辨()收拾()

尊敬()耸立()智谋()沉思()

四、按要求写句子:

1.草帽是红军的随身宝,()能遮太阳()能挡风雨。

(关联词语填空)

2.这真是有生以来从来没听说过的闻所未闻的奇案。

(修改病句)

六、回顾课文内容,完成习题。

1.《草帽记》一文按()、()、()、()的顺序来写的。

2.《包公审驴》一文整个故事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

七、口语表达:

以“聪明用在正地方”为话题,举一事例发表自己的观点。

课后反思:

 

课题: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教学目标:

1.认会写会8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濒临、丰碑”等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教学难点:

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借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1.活动:

“开火车”说一说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

2.出示书中的图片,让同学们运用自己积累的描写眼睛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图片中这位小姑娘的眼睛。

(师:

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双眼睛?

他又是如何来描述这双眼睛的呢?

二、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新知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张照片从哪里拍到的?

山里的孩子上学条件是怎样的?

等等。

(2)再读课文,并谈谈当你知道这张照片是这样拍到的以后,你对小姑娘的这双眼睛有新的看法了吗?

能否描述一下?

(师: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双大眼睛的。

2.重点学习课文2-5自然段。

在读读、说说、议议中体会贫困地区的孩子是多么渴望上学、渴望读书。

(1)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然后相互交流。

(2)从课文中的两个“生怕”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

(3)从课文中的两个“虽然”和一个“可是”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内心充满忧郁的原因。

(4)作者为什么能从这双眼睛联想到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呢?

(5)你看到这双大眼睛还联想到了什么?

(6)有语气地朗读2-5自然段,把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画出来,并试着读一读。

(7)在2-5自然段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

3.学习课文6-7自然段。

(1)读了这部分内容后,你都了解了这张照片发表后在社会引起了哪些关注?

其他人看到这张照片会怎样呢?

边读边画出有关内容。

作者运用了什么方式介绍的?

(引导学生找出这张照片的巨大反响。

作者运用了具体的数据来真实地报道了这张照片的社会作用。

(2)朗读课文6-7自然段,思考:

“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3)看到“大眼睛”这张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结合本校搞的“百日节俭献爱心”活动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课外延伸:

再查找一些关于这双“大眼睛”的资料,更加详细地了解关于“希望工程”或是照片中的这位姑娘的情况。

五、作业布置

从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请写一写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大眼睛”的来历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由“大眼睛”产生的联想

“大眼睛”的魅力

课后反思:

 

课题: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进一步掌握系统搜集资料的方法环节,初步懂得通过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并学习在习作中交代背景的写作方法。

3.利用所学过的学习生字词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要求掌握的三个生字及生词。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非典”肆虐时期,医护人员都得戴着口罩,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各种情感交流都来自于“眼睛”,从而体会到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激起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系统搜集资料的方法环节,初步懂得通过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并学习在习作中交代背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

2.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二、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新知探究

1.看了方才的录影,联系一下课文,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诗?

2.为什么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结合你们调查的结果说说,这里的“你”指谁?

3.是的,作者在抗击非典的一线上,看到医护人员被防护衣、帽、口罩裹得严实,唯一的,只有那双面对病魔的眼睛,让作者感受最深,所以作者反复吟诵了这一句。

4.再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觉得医护人员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师依学生回答板书:

愤怒、冷静、信心、坚定、温柔、深情、高尚。

5.是的,面对不同的场合,医护人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结合你的调查和体会说说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与学生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各个小节的内容)

(1)医护人员面对肆虐的病魔,表现出的是愤怒和冷静。

(2)医护人员在生死抉择的时刻,表现出的是信心和坚定。

抓住“生死抉择、信心、坚定”理解。

(3)医护人员安慰受难的病友,却表现出温柔的深情。

抓住“安慰、温柔”,与“生死抉择”对比理解。

(4)怎么理解“在战斗的日子里”和“高尚的心灵”?

(5)引导学生认识到后两节是前三节的概括。

四、总结

白衣战士在抗击非典这场特殊的战斗里,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心灵。

这是一种冷静的美、坚韧的美、温柔的美,更是一种伟大的美!

所以它是那么动人。

下一节课我们再好好地有感情朗读这动人的诗篇吧。

五、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看到了白衣战士的高尚心灵。

那你们有什么感想?

想对他们说一句什么话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纠正、表扬鼓励。

2.大家都说的很好,你们真诚的话语一定会让白衣战士很感欣慰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小组合作,新知探究

 1.诗人刘五云的诗篇写的很好,但大多没有标点,你们能给标上吗?

你们标上什么标点,就意味着你们将用什么的语气朗读每一个诗句。

2.学生边加标点,边练读。

3.逐节检查。

(1)指名学生说标法,并示范读。

(要说原因)

(2)众生根据指名学生的意见说看法,并朗读。

师相机板书相关的标点并点评。

4.学生依据标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精要点拨

1.这篇诗歌,我们学完了,大家知道它是在什么情况写成的吗?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凡是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写作背景,有的交代了,如前边我们学习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但也有不交代的,如现在学习的这一篇。

但知道它的背景,我们阅读时就好理解。

所以,老师想请你们为这篇诗歌加一个写作背景,试试吧。

3.学生自由写。

4.指名读,并当堂点评

四、作业布置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白衣天使说点什么?

板书设计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愤怒、冷静(。

  信心、坚定(!

)高尚

    温柔、深情(……)

课后反思:

 

课题:

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认识生词6个:

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

学习多音字:

给。

2.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读课文,感知语言。

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重点:

读课文,感知语言。

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对死后捐献器官、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