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新课标基础达标题及详细解析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0046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新课标基础达标题及详细解析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物理《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新课标基础达标题及详细解析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物理《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新课标基础达标题及详细解析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物理《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新课标基础达标题及详细解析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物理《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新课标基础达标题及详细解析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新课标基础达标题及详细解析讲解.docx

《人教版物理《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新课标基础达标题及详细解析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新课标基础达标题及详细解析讲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新课标基础达标题及详细解析讲解.docx

人教版物理《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新课标基础达标题及详细解析讲解

物理《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

姓名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教师评定

命题范围:

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

试卷特点:

试卷编写突出教育新理念,紧扣教学新课标,把握教改新动向。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本部分知识在生活中都是常见的现象,所以在编写题目时注意了物理联系实际生活,尽量从生活中的现象出题;启示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复习物理知识,还要注重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同学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回味有趣的生活和有趣的实验现象,让同学们学的更轻松愉快。

第Ⅰ卷(选择题共3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该选项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音叉尽快停下来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音

 

2.下列四幅图片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BCD

3.下面所做的探究性活动与结论不匹配的是().

A.活动:

用油炸油条而不用水结论:

油热得快

B.活动:

手影游戏结论:

光沿直线传播

C.活动:

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结论:

响度与振幅有关

D.活动:

说话声把要上钩的鱼吓跑    结论: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教室室内温度是26℃,将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沾上水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A.下降B.上升C.先下降后上升D.先是升后下降。

5、如图所示把装有水的试管放到正在加热且

沸腾的开水中(1标准大气压),试管里的水将会()

A.温度达到100℃,且会沸腾B.温度达到100℃,不会沸腾

C.温度不到100℃,不会沸腾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如图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如图所示,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

原因是().

抽气

A.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B.声源发声太强,换用发声较弱的声源;

C.离实验瓶远一点,就可以听不到声音;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

 

7.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

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

透镜

像的性质

A

放大

倒立

实像

B

缩小

倒立

实像

C

放大

正立

虚像

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A、fA>fB>fcB、fc>fA>fB

C、fA<fB<fcD、fB<fc<fA

8.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8题图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9.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A.先凝华后升华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液

10.把图5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

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第10题图

11、如图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探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12、潜在水中的运动员可以看到岸上的树,那么他看到的是()

A.变高了的树的实像  B.变高了的树的虚像

C.变低了的树的实像 D.变低了的树的虚像

13、如图2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14.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A.轰隆的雷声震耳欲聋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C.美妙的音乐使人陶醉D.人的声带的振动能引起周围空气振动

 

15.在放映幻灯片时,要使得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B、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C、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D、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1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受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17.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

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

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

D、光照射像后,人的感觉不同

第17题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6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盈盈在弹奏古筝时,古筝的琴弦因为________而发声:

登上月球的两宇航员不借助无线电听不到对方的讲话,这是由于声音________;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这是因为她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相对比较________的缘故

2.小明同学在玩放大镜时,

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如图甲所示,

会看到正立   的虚像;然后他用放

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所示,他将会

看到的是倒立   的实像。

 

3.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

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

 

4.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小丽发现:

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

这表明:

 

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信息二:

6.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7,由于河面总有水波起伏,像许多取向不同的平面镜,能使光发生(选填“反射”或“折射”).所以在观看河岸边的城市夜景时,往往发现每盏灯在水里的像不是一盏灯,而是一条光柱.图中(只填序号)的光学原理与上述情况相同.

第7题图

A、放大的字B、小孔成像C、手影D、倒影

 

8、小民同学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

观察图中的情景,可知该同学的主要目的是:

探究蒸发快慢

是否与有关。

9.在上图中,小明与小强用细棉线连接

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

这表明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并且两次线的

松紧程度一样,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

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第9题图

10.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对太阳光有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11.如图所示是两个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

从图形可知图响度大,图音调高。

第11题图

三.作图题(12题、13题每题2分,14题4分,共8分)

1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作光源A发出的其中一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通过B点。

 

第12题图第13题图

13.如图所示太阳光与地面成45°角斜射过来,要使光线沿竖直方向反射入井中,求作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的痕迹。

14.一束光线射向某个光学元件后的传播情况如图13所示.在图(a)、(b)中的恰当位置分别画出不同的光学元件.

 

 

第14题图

四.实验与探究(15题5分,16题5分,17题7分,18题4分,19题4分,20题4分,共29分)

15.为了粗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强拿一张白纸和一把刻度尺,利用太阳光作光源进行了实验.请将以下实验步骤的每一步叙述补充完整.

(1)拿一个凸透镜着太阳光;

(2)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

最最;

(3)最后测量这个光斑到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16.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图中水的温度是_℃。

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2)如图乙所示,是某探究小组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

图象中BC段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如图丙所示,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第16题图

17.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台面平放一把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明选择透明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

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填

玻璃板

“能”或“不能”)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

或“实”);

(5)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

像_____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刻度尺

(6)实验时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与蜡烛A的像

重合,原因可能是。

18.现有一个透镜,不准用手摸它的表面,怎样用简单易行的两种方法判断它是否为凸透镜,请把这两种方法写出来。

 

19.同学们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后,知道汽化和液化间有联系.便就图示装置进行了对比实验.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1/3的水,给左边试管加热.把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引到右边试管的冷水中.于是同学们可同时“观察”到水的汽化和液化过程.请回答下列各问.(左管中始终保持有水情况)

 

实验现象:

(只说明右管中的现象)

由右管中现象说明:

 

第19题图

 

20.小华同

学自制的乐器,如图所示。

木板上

A、B、C、D是四个凸起的位置,橡

皮筋跨过凸起,固定在木板的两端。

演奏时,右手拔动橡皮筋,左手分

别按住A、B、C、D处,便第20题图

能听到美妙的乐音。

(1)自制乐器发出声音的响度控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音调控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制乐器属于______________(选填“管乐器”、“弦乐器”或“打击乐器”),其音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决定。

五.综合应用题(每题4分,共8分)

21.阅读下面的短文,请回答后面的问题.

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们却很少看到黑色花.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请回答:

(1)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答:

__;

吸收什么颜色的光?

答:

;

(2)阅读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判断白花反射的色光是;

(3)材料中提到“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也不同”,请你通过比较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

效应强弱回答:

热效应强的色光是;

22.请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如图A3-8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

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

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

“歌声”。

 

第22题图

 

(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

声”。

 

(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

声”,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第Ⅰ卷

1.答案:

B命题意图:

学习物理不但学习知识,还要注重学习物理的过程和方法,这就是此题的目的。

解题思路:

由乒乓球振动间接判断是由音叉振动引起的,这种将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直观呈现出来的方法叫“转换法”。

发散思维:

类似此方法的还有研究响度的影响因素振幅时,在敲响的鼓面上撒些纸屑,来观察鼓面的振动幅度。

2.答案:

B命题意图:

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渗透于试题中,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趋势,希望同学们多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解题思路:

要知道液化的概念,这样只有B中图示的是液态,其它图中是固态,B中图示的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树叶而液化成的小水珠。

发散思维:

自然现象中液化的还有“雾”等。

3.答案:

A命题意图:

联系实际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释具体的问题是中考的热点。

解题思路:

A活动中能将面炸焦,这说明油的温度高,即沸点比水的高。

发散思维:

当水滴滴入热油中时会溅起“油花”也是这个原因。

4.答案:

C命题意图:

熟知物态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解题思路:

首先应明确水会蒸发,蒸发时从玻璃泡上吸热,所以温度降低,当水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再升高显示室温。

发散思维:

水蒸发有致冷作用,例如夏天往路面上洒水,其中就有降温的作用。

5.答案:

B命题意图:

知道水沸腾时的特点及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解题思路:

烧杯内的水从火焰上吸热能沸腾,沸腾时温度保持100℃不变;试管内的水从烧杯内的水中吸热,温度也能达到沸点(100℃),此时试管内外温度平衡,试管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发散思维:

对于“观察水的沸腾”这个实验,同学们应认真的亲自动手做,并观察现象,同时还要掌握此实验的装置、数据处理、沸点的含义等多方面知识。

6.答案:

D命题意图:

知道真空中不能传声,再次体会此实验过程。

解题思路:

真空中不能传声;即使瓶内是真空,手机与瓶还是接触的,固体能传声,所以能听到声音。

发散思维:

此实验方法是实验推导法,“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和这个实验的方法一样。

7.答案:

B命题意图:

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题思路:

物距U是一样的,由A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得

<U<

解得

<U;由B可得U>

解得

;由C可得U<

解得

>U.发散思维:

同学们可以在家用老花镜(即凸透镜)来做这个实验,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8.答案:

A命题意图:

激发同学们课下动手的兴趣,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反射现象及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解题思路:

由题意知成像的特点是放大的实像,那么物距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的焦距,即10cm<U<20cm;像与物互为倒立的,所以胶片应倒立放置,故选A;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只能反射和它相同的色光,所以D选项中的红布只能反射红色光,其它色光将被它吸收而显黑色。

发散思维:

同学们还应知道怎样让像变大变小。

9.答案:

C命题意图:

考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会用升华和凝华等热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知识。

解题思路:

钨丝受热先升华成钨蒸汽,当碰着灯泡壁时又凝华成钨颗粒,附着灯泡内壁上,所以用久的灯泡会变黑。

发散思维:

钨丝的粗细会发生变化吗?

10.答案:

B命题意图:

该试题的情境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知识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

解题思路:

近视眼是由于眼的屈光本领过强,图像成在视网膜前;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时,使烛焰发出的光更加发散,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像距变大。

若“取下”近视眼镜,须缩小像距才可以成像,所以光屏应向前移。

发散思维:

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纠正。

11.

答案:

C命题意图:

考查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及影响它们的因素。

解题思路:

吸管是因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

“老师用同样大的力去吹”,说明了吸管中的空气柱的振幅是不变的,即响度是不变的;“不断用剪刀将它剪短”,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发生改变,音调随之改变,故选C。

发散思维:

笛子发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它也是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

12.答案:

B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

规律及其应用。

解题思路:

如图所示我们取树

的最高点A点,运动员能看到A点,是因为A

点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后进入运动员的眼

睛,折射光线将靠拢法线,运动员在沿着折射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到A'点,即A点的虚像

比实际位置偏高;A'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的,所以是虚像。

发散思维:

如果人站在岸上

看水中的物体,看到虚像将比实际位置偏高,

同学们可试着用图示的方法分析。

第12题图

13.答案:

C命题意图:

要熟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题思路: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故选C。

发散思维: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这样记:

平面镜是物与像的对称轴,成的像是虚像。

14.答案:

C命题意图:

声的利用是中考的热点。

解题思路:

C项只是人从精神上的享受,不是利用声的能量。

发散思维:

利用声音传递能量,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冲击、破坏能力,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利用超声波振动去除体内结石;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利用“B超”成像诊断病情。

15.答案:

D命题意图:

此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新思想。

解题思路: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得出: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也越小。

幻灯机与银幕的距离为像距,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为物距,根据上面的规律应选D。

发散思维:

若将此题中的幻灯机换成投影仪,又该怎样调?

16.答案:

B命题意图:

利用知识解决实际情景问题,会区分乐音的三个特征。

解题思路:

A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是音调高,D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大的多。

发散思维:

同学们在百米赛跑时,记时员是以看到白烟为准,还是以听到抢声为准。

17.答案:

C命题意图: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解题思路:

像A'B'是AB的反射光线(对于平面镜是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而形成的,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是虚像;人们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视觉经验,以为光是从镜后的A'B'发出的。

手电筒正对着像照,正好是沿着反射光线的方向,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正好反射到AB上,使AB反射光线(对于平面镜是入射光线)更强,所以像更亮。

发散思维:

怎样分辨虚像和实像。

第Ⅱ卷

1.答案:

振动在真空中不能传声快命题意图:

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传播需要介质,音调的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随之停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女同学声音“尖细”是音调高,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快。

发散思维:

古筝的同一个琴弦又是通过什么改变音调的。

2.答案:

放大缩小命题意图:

通过情景题来考查同学们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解题思路:

用放大镜(凸透镜)观察手指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用放大镜(凸透镜)观察远处的房屋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发散思维:

当你拿着凸透镜靠近房屋时,你看到的像又怎样变化。

3.答案:

液化放出上水蒸发吸热命题题意:

考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发生这两个过程时是吸热还是放热。

解题思路:

水蒸气遇到比它冷的物体时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所以上层比下层多了一个放热的过程;手上的水遇热吸收热量蒸发成水蒸气,这样手就不感觉那么烫手。

发散思维:

蒸发有致冷作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4.答案: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命题意图:

考查同学们的实验过程及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提醒同学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物体来做实验。

解题思路:

音调的高低是由频率的高低决定的,频率是指物体单位时间振动的次数,划得快时频率高,划得慢时频率低。

发散思维:

音调高的声音比较“尖细”,音调低的声音比较“低沉”。

5.答案:

(1)该物质的熔点是80℃;

(2)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该物质是晶体(4)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15min等。

(只要信息正确且有一定价值)

命题意图:

与物态变化相关图像是中考高频题,同学们在复习物态变化时一定要熟悉有

关图像所描述的物理意义。

解题思路:

根据晶体溶化的特点可知该物质是晶体;AB段

吸热温度升高,BC段温度达到熔点了才能溶化,在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散思维:

图像中的B点、C点物质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6.答案:

折射命题意图:

考查折射的概念。

解题思路:

光线在两种物质中传播同时又改变了传播的方向,所以属于折射现象。

发散思维:

给你一盆清水和一块平面镜,你能做这个色散实验。

7.答案:

反射D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同学们筛选、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起伏的水波相当于许多块平面镜,能成许多灯的像,当你看到一条灯柱时,是因为许多灯的像正好在一条直线上;A现象属于光的折射,B、C两图的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发散思维:

D图中的倒影(即物的像)为什么比较的暗?

8.答案:

温度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同学们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法的能力,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解题思路:

影响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